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作文教学报告

作文教学报告

时间:2023-08-16 11:35:37 海洁 作文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报告(通用13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教学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教学报告(通用13篇)

  作文教学报告 1

  20xx年9月尝试进行“作文与整合”实验,20xx年9月开展“小学学科作文研究”实验,20xx年9月开展“写中学”优化教与学方式实验。从一个结合到所有学科的整合,从语文老师到各科老师的参与,从小学实验到中学大学的延伸,从作文教改到学习方式的优化,学科作文教学在课程整合、打通文理、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探索,成为新的作文教学体系,填补国内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空白,在全国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重视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作文教学以文本为中心,只强调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却忽视学生的感受体会,忽视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戴着脚镣跳舞。据作文网调查:害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原因:55.736%人认为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写什么,9.938%的人认为是写作文没有方法。这一问题的现实表现:作文内容虚假空洞,假话套话空话连篇,模式化文章大行其道。

  学生的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其中学生90%的时间在学习,只有10%的时间和社会接触。而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及相关的认知心理准备,往往对事物知觉缺乏目的,没有系统,把握不了重点,深入不到细节,感知的时间不能持久,而感知的信息进入大脑后,又缺乏或者不能作必要的分析、处理、建构、叠印,导致感知的信息模糊、消失、错误,结果感而不知、感而少知、感而错知,形成不了知识经验或者作文的材料。因此关注90%的学习生活不仅必要,而且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这是研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学习中作文,学生有话说,作文有内容。

  一直以来,作文都围绕考试进行,考什么训练什么,以至于迷失了作文训练的意义,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练,至于为什么写,写作的价值何在,却一直茫然而困惑。为了考试有个好分数,按照考试要求,模式化操练,生搬硬套,虚情假意,背范文,套格式,练技巧,结果,一遇到实际的写作需求,却不会动笔,写不出文章。实际上,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训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过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各科学习的积累,学生对社会的观察、理解、思考,大多来自学科学习所得,学科内容也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的间接反映,是某一社会侧面的抽象和浓缩,学习的过程正是间接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因此写学习生活,提升学习效率,不仅必要,而且理应如此。

  这是研究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在作文中学习,学生愿意说,作文有意义。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20xx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里举办大型的科技节活动,活动内容很多,其中有一项是科技小论文比赛。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小困惑入手,查找资料,寻求解决方法,制定出解决方案,动手实验,并写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我开始查找资料,了解科技小论文的写法,发现相关的指导用书。为此,我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直接参考学生的自然课本,模仿课本上的“课文”,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结果发现:自然课本里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和范例。教材建议学生观察动物、观察植物,完成各种小制作、小实验,还设计了多样的探究活动。

  由此,我开始思考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当初参加“作文三级训练”、“多媒体组合作文训练”,为了写好游戏作文,曾经亲自带学生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并让老师拍摄整个过程,然后让学生看录像,指导学生写文章。为了让学生写好植物,我曾经带学生到植物园,指导学生观察,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收集、分析材料,完成作文。其实这些活动,在学科教学中都有,为什么不可以整合学科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学习生活资源?于是,我邀请学科教师,开始走作文和学科整合之路。

  2.1作文与某个学科整合:主要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思考改革作文教学,立足作文内容的资源开发,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这个阶段的主要是作文与音乐课的整合,音乐课和作文课连堂教学。

  在“作文与某个学科的整合”阶段,改革的总体理念是:

  第一,整合学科内容,确定共同目标。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组成合作教学的团队,共同设计教学。第一节课由音乐老师带领学生欣赏音乐,再现音乐中的情景,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领悟、感受,用自己的行为表现音乐的内涵。在作文指导课上,既强调对学科特征的继承,又强调了学科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两种课堂互相调节,相互适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二,创设情景,训练表达技能。在“音乐欣赏课”上,师生一起聆听音乐,交流感受,再现情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涵,相互间的沟通、碰撞,彼此间的会意、共享,音乐在流淌,情感在升华,认识不断深入,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三,习作指导,老师让学生回忆并描写真实的情景和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体验,确保音乐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共同提高。

  2.2作文与所有学科的整合:有了作文与音乐课整合的成功尝试后,逐步开始作文与所有学科的整合,倡导学科教师配合作文教学,开创新的作文教学之路:梳理作文和学科的关系,找出作文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确定作文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自然、美术、体育、音乐、思品等教材中筛选出适合作文训练的内容,确立了各年段的作文训练系列,初步形成作文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流程:

  第一,语文教师与学科教师共同备课,明确共同的目标。

  第二,要求学生在学科教学的情景中学会说出自己的体验,强化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三,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回忆、描述课堂教学情景。

  第四,出示作文导图,指导学生确定思路,完成作文。

  第五,弱化指导,强化评价,在写中学会写,在评价中教写。

  “作文与学科”整合结题后,我们意识到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所有学科老师的参与,为了常态开展这一作文教改实验,20xx年9月提出“学科作文”,开始“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倡导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由语文老师主导的作文教学改革,逐步走向语文老师和学科老师共同参与的作文教学实验,学科老师明确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供作文素材,个别学科老师走上作文教学舞台,指导学生完成学科作文。

  这个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2.3明确学科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改革者的思想认识,理顺改革者相互间的关系。学科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从大语文、大学科、大作文的角度探索学科和作文的关系,倡导所有学科教师密切配合,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老师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为此,我们明确了学科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和非语文老师的责任,确定各自的任务及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语文老师和非语文老师相互配合,促进学科教学和作文教学共同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4形成学科作文教学的基本课型。学科作文教学从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出发,从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入手,其基本课型包括:

  2.4.1课堂实录型:

  其基本流程是:语文教师通过全面浏览各学科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性强、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情景性比较突出的学习内容,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从作文教学和学科学习的目标入手,沟通整合,确定共同的训练点。第二步:语文教师深入学科课堂,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扑捉课堂生动有趣的画面,分享学生学习的快乐。第三步:语文教师从课堂教学画面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分享课堂学习感受,交流课堂学习体验和收获,确立作文素材,进行作文训练。如,数学老师教“时分秒”,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小闹钟”。

  2.4.2内容整合型:

  其教学流程是:根据教材中作文训练要求和学段作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确定作文和学科整合的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内容、描述学习情景,把学习和写作融为一体。如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思品课上的活动、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4.3学科主导型:

  学科老师结合讲课内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写出课堂实录、科学观察、音乐美术欣赏等类的文章,以此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方式,评估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种课型完全由学科教师实施,需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文,运用作文来促进学科学习。如科学老师教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写观察日记;指导学生养蚕,写养蚕日记。

  20xx年11月课题顺利结题,出版《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科作文处于学科和作文的夹缝地带,面临着理应如此却难以如此的尴尬。

  20xx年1月,美国《科学》刊载有关写作的实验,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写文章这样的提取练习是强大的学习方法。在学科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通过写作,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形成综合性思维,为此,我们提出“写中学”,把写作作为一种学科学习的方式,运用于学科教学中,立足学科老师的角度,思考作文教学的改革。目前实验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2.5确定学科写作的指导策略:学科作文从学生生活入手,关注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感受和学习收获,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作文,把遇到的问题写成文章,把课堂笔记整理成文章,把师生互动写成文章,把做作业的过程写成文章,把学习中的困惑、疑虑、思考、体验以及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写成文章,丰富作文素材,提高表达欲望,真正做到有话可写,有话愿写,有话能写。

  2.6探索学科写作的评价原则、方式标准及评分等级。学科作文评价应遵循鼓励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学科作文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他评、互评。学科作文的评价标准是:立足学科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表达的清楚、多样性、教育性、可靠性,把文章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并确定了每一个等级的对应标准。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准确条理表达。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学科作文教学从学科整合入手,打破学科界限,打通文理,倡导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让作文有内容、有意义。学科作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3.1首次提出“学科作文”,开创学科老师教作文的新局面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这一概念立足学生的综合素养,着眼于学科老师共同的训练目标,从学习生活入手,既考虑作文写什么,又明确了学生作文的本质,为课题的深入开展确立了基本方向。学科作文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科老师可以借助作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用作文指导教学,自觉开展学科作文教学。

  3.2梳理了作文和学习的关系、作文和学科的关系

  作文是学习的一部分,包括作文知识、作文能力、事物认识。学习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学习为作文提供能力准备,作文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作文提高学科学习效率。

  作文和各学科关系密切。作文的过程是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过程,是形成一定价值观的过程,学科学习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思维力、想象力,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情境、思想认识,在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思品及综合实践的学习中,学生获得和自我、他人、社会的互动,思维能力和表达力提高,作文成为可能,同时立足学科生活的写作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学科概念,提升学科认识,巩固学科内容,提高学科学习效率。

  3.3理出学科学习中的作文训练点

  从学科教材中找出比较适合开展作文训练的内容,形成作文与学科整合训练系列,既立足学科教材,又吻合作文基本能力要求。

  3.4确立语文老师和学科老师的关系

  语文老师是学科作文教学的主导者,要对学科作文教学进行整体有效把握,从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形成学科作文理念、学会挖掘学科作文素材、掌握各类学科作文的写作方法,全面有效训练学生,确保学科作文教学落到实处。要关心学科学习,训练积累素材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语文教师是学科作文教学的组织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心态和作文能力,制定恰当的作文训练计划,选择恰当的作文训练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作文训练活动。语文老师还是学科作文教学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选材、构思、修改。

  非语文教师要参与学科作文教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表演、游戏、比赛、辩论,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把书本和生活进行无缝对接,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记录生活感受。非语文老师是学科作文的参与者、配合者、能力训练者。

  3.5总结出学科写作的基本策略

  3.5.1把学习问题变成作文。围绕着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展开,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围绕着一个个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并认真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及问题的答案。

  3.5.2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训练学生整理课堂笔记,运用KWL法,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按照知道(know)、想知道(want to know)和学到的(learned)的范式,整理课堂笔记,在什么时间、地点、学了什么内容,怎么学的,老师说了什么,同学怎么做的',学会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等,形成记叙学习内容、情景、收获的叙事文章。这是基本的学科作文样式,也是刚学写学科作文的入门格式。

  3.5.3把课堂情景变成作文:定格课堂的精彩瞬间,如讨论、游戏、活动、比赛、表演、辩论、演讲、实验、制作等,写明起因、经过、结果,写清自己感受、体验、收获,再现课堂生活,回味课堂,表达看法,总结收获。

  3.5.4把课后作业变成作文:学习了新的知识点,为了巩固、迁移,老师都会布置练习,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的思考、收获、体验写成文章,复习学习内容,整理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如科学观察记录,数学日记,各学科的知识性童话、知识性说明文等。

  3.6学科作文教学的实施模式

  学科作文教学在推进中首先要明确学科老师和语文老师的各自职责,教育管理者可以借助学科作文诊断课堂,了解施教者的教学情况,包括目标设定、教学组织、方法运用、教材处理、重难点的讲解等;可以借助学科写作规范管理,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同时,要规范、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科写作,在写中学会写,在评价中指导写。

  四、效果与反思:

  在“作文与学科整合”阶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觉得通过学科学习再写作文有东西写,69%以上的学生认为写得比平时的好,100%的学生写作速度和作文字数有提高。在六年级作文片段测试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片段描述的练习,要求写出课桌椅的三个特征,从“脸”、“手脚”、“肚子”三方面进行描述,参与片段作文调查的总人数有249人,优秀人数是87人,两个实验班分别为22人、20人,优秀率为41.5%、43.8%,其他三个平行班优秀率分别为31.25%、25.49%、33.33%,实验班高于平行班十二个百分点。学生作文的兴趣有了提高,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苦恼。

  在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阶段,课题组确定四年级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选用“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测查学习习惯与方法、阅读习惯与技能、对学习的态度、记笔记与写作文五个方面情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课题组委托深圳馨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测评部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显示:

  第一,实验班和对照班起步基础基本一样,经过两年的课题实验,实验班在学习态度低于对照班两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学习习惯和应试技能高于对照班十个百分点;达到作文和学习的双丰收。和课题提出的目标相一致。

  第二,实验班20xx年比20xx年的数据百分比整体提升了33%,其中在阅读习惯与技能方面比20xx年提高了8%,在学习态度方面提高了11%,在记笔记和写作文方面提高了14%。实验班进步最大,对照班两次数据没有区别。

  第三,实验班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作文能力最差的学生和作文能力好的学生差距拉近,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在缩小。

  这一实验结果和课题组在实验课后的即时问卷基本一致。课题组于20xx年5月12日、27日,6月9日对三、四、六年级的思品作文课、体育作文课进行问卷调查,这些即时问卷对象涉及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内容的不同年级,问卷结果基本相同:不管是思品作文的三年级还是四年级,或者上体育作文的五年级和上思品作文的三年级、四年级,或者三四六年级不同的年龄阶段,问卷得到的数据大致相同,说明问卷的可信度比较高,得到的数据具有说服力,而且具有普遍性。其中四三班开始学科作文的教改实验近一年,其他两个班刚开始,但问卷数据也比较接近。可见问卷适合已经开展学科作文教学实验的班级,也适合刚开始实验的班级,问卷结果也具有趋同性,揭示出一些比较普遍的现象:(1)学生普遍喜欢这种作文指导形式,上课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学科作文课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不再害怕作文。(2)加深学习内容的记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3)学科作文拓宽了学生的习作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班学生作文刊发、获奖260多人次,出版《小学生学科作文》、电子作文集20多本,教师刊发研究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写中学——让学习更有效的学科写作教学》。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实验开展后,得到人教网、创新作文网、深圳习网、深圳大学文学院、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的大力支持。20xx年4-6月,课题组先后联合创新作文网、深圳习网、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举办全国中小学学科作文大赛,吸引全国各地学生参赛,共收集近10万篇参赛文章。人民教育出版社网以人教网研的形式推出“人教网学科作文网络实践共同体”,专题介绍学科作文教学,吸引北京、江苏、江西、重庆等地老师加盟,北京十一学校、杭州天长小学等名校加入课题实验。深圳大学文学院设立“学科作文研究中心”。

  课题研究产生广泛影响:《深圳教育报》《特区教育》《特区报》《南方日报》、《当代教育家》、新浪网、人民网、网易等教育报刊及媒体相继报道学科作文研究成果。20xx年12月课题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唯一一等奖,20xx年获第八届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xx年3月《小学语文教学》刊发文章《我的“学科作文”行动研究》,20xx年7-8期,《小学语文教师》以新作文教学体系为专题,系统介绍了学科作文的理念和探索,20xx年1月,《语文教学通讯》以封面人物的形式,刊发文章《从学科作文到“写中学”》

  朱永新、李希贵、潘新和、李白坚等教授都赞赏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创新与探索成果。吴立岗称学科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1.整合课程的理念需进一步强化

  教师们习惯从自身学科出发进行教学,教学的开放意识和开放态势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课程整合的构架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缺乏清醒认识,习惯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习惯耕耘教材,习惯于机械的训练和死记硬背的高分策略。

  2.学科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科教师所应该承担的教育、训练任务落不到实处,尤其是小学阶段,除了语、数、英的教学正常外,其他学科的教学流于形式,学科老师各自为政,影响学科作文的开展。

  作文教学报告 2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开拓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活动与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构建活动作文指导的多元模式。

  2、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愿意用自己的笔抒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实验措施和步骤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

  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

  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

  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

  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

  (二)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 学习有关作文教学文章,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创造机会外出学习,并召开心得汇报会,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 全面参与实践活动作文的探索,定期上教学研讨课,探索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实施。组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体会交流活动。收集实践活动作文指导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 重点研究探讨实践活动作文的优化指导策略。在大家尝试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围绕课题,集中集体智慧,设计活动作文方案,组织课题研讨周活动,让设计的活动的内容不断拓展,方案不断更新,习作指导效率不断提高。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有关研究资料,汇编实验教师的论文、案例集,学生实践活动作文习作选。

  四、课题实施取得的成效

  实践活动中作文的实践和研究进行近一年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 拓宽了实践活动中作文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实践活动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的前提。一年来,随着实践活动作文研究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实践活动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这种竞赛有班队活动中开展的,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迪尼斯记录……有体育小型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多的时间生活在学校,我就在他们的小记者中开展活动,他们有每天必须的内务整理,折被、洗衣等,教室、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家庭、小社会,利用特有的优势,我们开展了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的整合研究过程中,我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如:保护鸡蛋宝宝、走“七桥”……

  5、学科联系类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二)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的基本操作要领

  1、 人人参与活动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类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

  2、 人人获得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同时也经历紧张、沮丧,尝试失败和苦恼,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

  3、人人表达自己

  作文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抒发情感体验的作文真正是学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3、 人人获得赞赏

  同学们的一篇篇习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有生花妙笔,有各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者是描写生动传神,都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在这个互相赞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陶醉。

  (三)丰富了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多年来的习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活动作文习作指导的立足点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四)建立了“动态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由于我们开始就站得高,用新课程的理念作先导,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也不再是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1、 欣赏交流式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跨越时间比较长,活动体验有长时间的经历,很复杂,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所以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体验后,课外完成习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活动过程,交流活动趣闻,交流活动体验,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例:

  我在班里开展了“照顾蛋宝宝”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人照顾一个生鸡蛋,这鸡蛋必须每天24小时不离身,看谁能照顾好它,使蛋宝宝完好无损。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去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有的给它穿上厚实的餐巾纸外套,有的让它住在一小盒子里……结果有的在睡觉时压碎了,有的和同伴玩时疏忽挤碎了……有的欢喜`有的伤心`有的后悔……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学生的习作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得喜悦.有的是活动失败后的喜悦,因为他递交了一篇好作文。

  2、 活动指导交融式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撅着嘴巴作文。迫于老师的压力才提笔习作。实验开始阶段,我也曾为此困惑。随着实验的深入,研究的加深,我们逐渐地找到了活动和习作的结合点,课堂的习作指导开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动之中。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地进行生成性的习作指导。活动是为习作服务的,它是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是让学生练习有意的观察,是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这样教师就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成为在学生活动中的习作指导点。

  记得一堂活动习作指导课《跟着沈晨走进昆虫世界》。沈晨是班里的一位昆虫爱好者,笔下画的昆虫惟妙惟肖.爱捉昆虫,收集昆虫标本,是人人皆知的昆虫迷。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动作文课。

  其中课堂上有两个活动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请沈晨上来摆个螳螂的姿势。他摆得酷似螳螂。同学们都笑起来。老师漫不经心地说,摆得像极了,谁来说说他怎么做的?学生立刻注意力集中到沈晨的手的动作,脚的姿势,面部的神情。

  第二板块是:展示完沈晨制作的昆虫标本,让同学开眼界后,又介绍了沈晨曦画的一副昆虫画,上面画了很多的小昆虫。教师提问:你觉得他画得怎样?学生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答。教师追问:哪一只特栩栩如生?为什么?学生立即注意起某只昆虫的眼睛、触角和薄如蝉羽的翅膀来。

  3、 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作文就是让学生在完成某一任务的动力驱动下完成的习作指导训练形式。这种习作指导形式,学生的体验并非是在作文,而是为完成某种任务,作文已经演化为一种实际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认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这种习作指导,教师是以某种特定的身份出现,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例如:结合学校春季为每位学生订做校服之际设计的习作指导《设计校服》就是这种课型。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交谈,让学生说说每天穿的校服的优点和缺点,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穿校服的体验,然后教师以受后勤部陈主任委托的身份,向学生征求改进新校服的设计意图,目的想让即将订做的新校服能更受同学们的喜欢。在这样的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跃跃欲试,劲头很足。纷纷用文字,用绘画,文字绘画并用等丰富的形式,向陈老师提起建议。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4、 系列习作式

  习作作为一种练习表达的形式,它可以不拘一格,我们不再只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当作一种作文训练,一个片断也是,低年级的写一两句话也是。活动系列式,以活动为载体,更侧重应用文的训练。

  例如:在开展秋游生态公园之前。让学生先拟定一份喜讯,告诉同学们这个好消息。再让学生写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有关的时间,地点,内容,当时正值第一次寒潮来临,所以还要提醒大家的注意点。参观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参观记。

  (五)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活动作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对活动有一种期待,也是对作文有一种期待。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为我校的作文教学引入了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六)学生作文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不仅让学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是倾注真情的,所以学生的作文更是充满灵性的,这是让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最感欣喜的。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进程、指导习作、习作评改等诸多过程中着力点都围绕这次活动作文的切入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评改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凡是能表达学生独特体验的段落、句子、词语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点,教师加以大大夸奖和渲染。因为这正是文章具有“灵”之气的妙点。因此,学生在这儿获得了成功,他会在下一次的习作中关注自己独特体验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同一次活动,而习作结果却是那样的各具特点,百花齐放。这一切可从我们选编的学生活动作文习作选中可窥一斑。

  (七)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课题的研究开展,以及我为此撰写的论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带动了教学的全面改观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老师们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改变了作文教学日趋僵化的局面,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使老师们尝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甜头,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无穷魅力。

  五、分析和讨论

  目前教材上安排的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和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技巧。)当学生欣喜于活动作文带来的愉悦后,在我们完成教材上的奉命而作时,怨声不绝于耳,都说这个不好写,没意思。如何能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更好地完成教材上习作训练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时也真有无“米”可下的感觉,更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适应活动作文对教师的要求?

  最初,我们制订实验方案时,曾经想形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序列。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形成各个年段活动作文训练系列,成为我们双语学校的校本习作训练教材?如何让大批量的孩子走进社会 走进活动现场 感受活动的乐趣 从而爱上写作呢?

  以上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

  作文教学报告 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张扬个性,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作文是最具个性的学习和创作活动,是写作主体个人进行的一种精神产品的独特制作”。习作过程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考、组合加工的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儿童,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深不可测的创造潜能。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要使习作体现学生的个性,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激发习作兴趣,激活内部需要,开发创造潜能,培养良好学习品质,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由此可见,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和学生的习作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当前作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恰恰是过分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形成了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言不由衷的“成人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害怕作文、讨厌作文之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一是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二是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到评改,教师一手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按图索骥”,习作的自主权被完全剥夺。三是读写脱节。阅读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割断了语言积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密切联系。凡此种种,使原本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愉悦的习作,陷入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地。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量读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特申报此课题。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习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习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习作教学新框架,以习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一)学生作文个性化。学生作文个性化是融于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它包含两大要素:对世界的独到的认识和风格鲜明的语言表达,两者相辅相成,正所谓“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二)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等进行施教。教师的“主导”地位直接决定或至少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在实施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现状

  对作文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中学开展得比较多,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针对小学语文学科“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的作文个性化研究,目前还很少。同时,对于在大班额情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基本属于空白。

  四、课题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假设: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大量读写结合训练;开展阅读经典,课外背诵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的作文质量有所提高。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申报了河南省教研室的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 ,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习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习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习作教学新框架,以习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发我们对习作教学的深层思考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新体系。

  2.以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注意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3.探讨习作个性化与学生生活个性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使学生的生活与习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探索以师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习作指导、评改新模式。使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评改,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五、研究内容

  (一)分析小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展开实验和研究。

  (二)把课外阅读和生活积累作为作文指导的重要内容。尝试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作为学生习作的材料来源。

  (三)作文教学中要强调真实、具体,把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为衡量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打破作文教学的常规,在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指导、内容、时间、程序、批改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六、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隘,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能力,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的生存及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个儿童的智力特长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不同的学生。同样,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学生,要正视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的本质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生命教育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念,还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使他们的心灵更加充盈,生命更加饱满。

  (三)活动建构理论

  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和写作中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建构知识、升华思想。

  (四)学生主体理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强调教学是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不可能自己确立主体地位,必须借助教师的外因作用。要使学生从学习中的“客体”变为“主体”,教师的“导”也应从主导教学转变为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作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但这种转变,并非教师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更不是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导”,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

  七、实施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学生来讲,作文不应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个性的自由渲泄,情感的自由表达。当学生爱上了作文,欲作不快、欲罢不能的时候,作文教学的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的一切工作应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上下功夫。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降低难度、放缓坡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提前起步,有序训练。根据课标要求和儿童身心特点,整体规划小学阶段习作训练序列。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写话,从一句话到几句话,从教写到仿写,不在长短,重在参与,在写话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二年级重点进行看图作文训练,由单幅到多幅,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提高思维和有序表达能力。三、四年级重点进行游戏作文和想象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校内校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五、六年级重点进行素描作文、写实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2.由听到写,由说到写。把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听记训练,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每天一次见闻、故事交流,中午轮流演讲,每周一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上好口语交际课,加大口语交际训练的力度,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多维互动;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感到非常容易,“写作难”的状况得以转变。

  3.在游戏中感悟,在故事中习作。小学生天生爱玩。学生在游戏时,全身心投入,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玩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听故事也是学生的最爱,开展经常性的讲故事比赛,教师学生轮流登场,听后让学生试着写下来,讲给别人听,学生兴趣很高。这种训练,寓写于“乐”,效果良好。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习作需求

  学生写好作文,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的积累,二是生活的感悟。教师的习作教学,自然也应从此入手,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活动中寻找灵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生活、阅读与习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的语文教育网络,为学生习作开发丰富的资源素材。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建立班级书架,开设每周两节的大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开展古诗文背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把课标规定的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层层落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学科融合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各科教学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习作训练元素。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材料。如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品生、品社课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科学课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观察日记,把课堂上的实验过程、情绪变化、感受体会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3.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相结合

  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生活积累,增加了生活体验,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也为习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优化教学途径,开拓学生作文视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由每个丰富多采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精神火花,必然是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一篇具有个性的作文,主要在于独特的感受、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洋溢着强烈的文化色彩和个性气息。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给学生以自由,在习作教学中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1.开放作文内容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太多的限制使得丰富的生活进不了作文。苍白成了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语言的干瘪、思维的萎缩。所以,“个性化作文”最重要的给学生以自由,减少束缚、放飞心灵,开放习作的内容和立意,让学生写“放胆文”,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尽情写入文章,“我手写我心”,真正使习作成为学生反映真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需要。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这种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以具体、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或者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需要一个自由写作空间。每周一次的训练无法达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我们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习作空间。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和感想体会;假期组织学生自己编书等。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习作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

  4.开放作文评改

  完善评价机制是实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重要保证。我们废除单一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评价。改以往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自批互批,家长评、面批、重批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

  (四)搭建展示舞台,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给予成功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信心。学校举办经常性的演讲比赛、手抄报评选;开展假期“自编书”、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组建学校“芳草地”文学社,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参加各级举办的优秀作文评选,向儿童报刊杂志社投稿;班级编订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编印自己的优秀习作集;每班教室内建立“习作园地”,学生自由粘贴;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学生优秀习作、精彩演讲稿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

  八、拟创新点

  (一)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二)构建语文课堂文化

  (三)探索适合学生的评价

  (四)建立作文教学资源库

  举例:核心知识序列

  低年级: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句子训练)

  中年级:观察习作(素描) ,静物、小动物、景物、建筑物;人物动作、对话、外貌以及事情 发生变化(构段训练)

  高年级:实用型习作,记叙文、说明文、 应用文及读书笔记(谋篇训练)

  应用举例:

  一年级 写家规

  浴室墙上(烟斗)(孩子的名字)家已经禁烟!

  自己卧室的门上:进屋之前先敲门!

  母亲梳妆台镜子上:请在8:00前出门,不要忘了手机!

  中年级作文:访谈妈妈

  出生时间/属相/出生地/名字的由来/小学用过几个书包/多少钱一个/什么时候有手表/玩什么游戏/听什么故事/看什么电视节目/做什么家务活/外婆外公怎么教育你

  妈妈的童年、 给妈妈的信、我和妈妈比童年

  高年级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教作文知识

  总结《读后感的写法》

  每个学习小组发4张纸片,四张纸片上的文字刚好连成一片读后感。每位学生读自己纸片上的文字,读完后按顺序排成一篇读后感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读后感该怎么写?即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写什么?……

  九、研究方法文献法

  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实验对比法、案例研讨法、行动研究法

  十、研究步骤

  整个课题分为确定实验课题、调研、实验研究三个阶段。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分析学生作文中非个性化的种种表现,以及影响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方面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实验研究阶段主要探索作文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验和研究:

  1.作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

  2.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写作个性化差异研究。

  3.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写作欲望及社会生活联系。

  十一、人员保障

  十二、参考书目

  1.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小学卷 )》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冯世明《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指导方法》 语文出版社出版

  3.王学东《让作文教学更有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5.周存辉《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探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文教学报告 4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每当学生升入初一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简直判若两人。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初中,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的作文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开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根据系统论观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小学、初中阶段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将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作文教学结合,始终坚持从作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各教学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的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协调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使作文教学过程处于良好、有效、有体系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协调的、连续的发展

  3、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学最优化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教学中的分层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我们知道,作文与生活紧相连,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延伸作文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引导学生从热爱作文活动中“暗渡陈仓”,从而巧妙地让学生热爱作文,逐步提高个性化作文能力。

  (2)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途径。

  (3)分类指导与全体参与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类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中小学作文衔接过渡。

  (4)求实性原则。我们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普遍规律,追求最佳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5)开放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有志于教学实验与改革的同仁,求同存异,共同切磋探讨。使课题研究呈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

  目前,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此,探讨出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时少走弯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

  2、探讨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空白处,寻求突破口。

  3、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4、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

  5、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中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内容,作文模式及现状。

  2.实验法主要是对制定的方案开展实验。

  3.统计法主要是统计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题研究资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样本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变化规律。

  4.追踪法主要是记录实验班中每一个学生的阶段作文测验成绩,归纳正确的实验结论。

  (五)实施步骤

  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实验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对象,组成课题组;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心理学、写作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搞好学情调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拟实验方案。

  (1)教师理论准备:学习新课标理论,把中小学作文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进行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学情,采取时适时教学方法。

  (2)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3)做好学情抽样调查,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写调查报告,并以此为依据,编拟好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实验初级阶段

  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写好实验教案,搞好实验研究;收集试验优秀作文等。

  (1)加大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小学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老师要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作文习惯、作文方法的衔接。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作文的方法,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3)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读写被称为语文的两翼,是语文的两支柱,但是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套路文”。老师一让写好人好事,不是谁给谁补课,就是下雨了谁的伞自己舍不得用,留给别人。这种作文内容陈旧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思想的封闭和僵化,学生思维灵性被扼杀。必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阅读或学到方法或理解内涵,再延伸到写作,或谈感受,或学技巧,把两者结合得比小学时再紧密些,树立读是为了写好,写能更好地促进读。

  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中学需要巩固好发扬好,使它成为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中期阶段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搞好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收集整理好试验教案,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文章,实验作文,竞赛成果等。

  (1)开展实验汇报课,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上阶段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作文积累工作,完善“读书报告会”、“观察描写作文训练”模式,并在其它实验班推广。

  (3)开展学生作文竞赛,评选优秀作文,并汇编成册。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验收结题阶段

  举办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撰写试验总结;准备好结题所需各种材料,迎接结题验收。

  (1)举办实验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评选出两节优质公开课示范推广。

  (2)收集汇总实验材料,并进行筛选整合,汇编成册。

  (3)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1、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1)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师生普遍不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一样,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考试分值的安排,作文从属于语文学科,在语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据了50分,可谓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学科与语文地位相当,作文当然没法比较。第三,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一节作文课就算是很奢侈的,学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课。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学被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2)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会去想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复写。67.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教师指导作文是讲解再写作再讲解再写,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大多按照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程序进行,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平何谈提高。

  (3)中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同,评判标准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难以衔接。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平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平的现象。

  (4)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2、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对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的“大语文观”,作文教学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中小学作文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给作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学校要保证作文教学时间,为作文教学的提高创造条件。

  (2)加强教师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师作文指导水平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作文专业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培训,实践经验的操作,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设备,进行网上通识培训,将好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推广,以此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和一线教师一起,根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编写出专门的作文教材,明确作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3)改变作文指导方式,注意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当前作文教学指导,主要是以教师点拨为主,总体上是按照“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师指导时往往以范文为摹本,引导学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硬背范文,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机制应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特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当时,应将眼光放远一些,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站上高一级台阶,为中学打好基础。中学教师在学生刚入初中时切不可过快地提高要求,应给学生一段磨合的时间,承续小学的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轨道上来。然后才正式介入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表达,循序渐进,日趋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4)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许多作文成功的经验。现行的学生课本中大量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之外,更应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即要让学生在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同时,更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知识。当然,光有课本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告诉学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还可以阅读一些精美杂志,诸如《读者》,《少年文艺》《意林》之类,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美文来阅读,只要学生看得懂,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一味地看书,不做笔记,效果特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抄优美语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作犹“如鱼得水”,还愁写不出好文章?

  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速度、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看,效果喜人,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学生再也不会“谈写色变”了,写作积极性的大增,带来了成绩的提高。

  (七)研究结果评估

  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异的探讨,提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作文现状的分析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借鉴、警示、指导作用,薄弱环节可以及早加强;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前瞻性,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八)实验反思

  1、虽然对课题实验研究的正确理念已进行多次学习,但将正确理念转变为教学的行为,仍存在着差距。

  2、课堂教学是课题实验应该关注的重点。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3、课题实验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超前性与统一性;实验性与常规性;指导性与研究性;机械性与灵活性;研究性与发展性;模式化与个性化;试验研究与理论思考。

  作文教学报告 5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评价一直是耗时费力但成效不大的难题。我们常见的情形是这样的:有的教师,尽职尽责,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再给上分数或等级,学生或心存感动,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无论是评语、分数、等级,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有的教师因时间、精力等原因,对学生的习作只草草圈划一、二,给个成绩应付过去。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其实,作文教学评价,不单纯是为了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作文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让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作文教学的实效高效,从而达到用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来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写作动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及思维品质,成为一个个有个性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使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课题。这个课题旨在以探索构建多元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能在积极主动的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以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促使作文教学具有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追求的是“常模”,即个体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以“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习作情况,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习情感态度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这种评价的结果,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一部分成为成功者,另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成为失败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教育是失败者的教育,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往往成了淘汰学生的筛子,制造失败者的滑铁卢。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评价首先应是对小学作文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过程。”此后,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可。其次是为小学作文教学活动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小学的作文评价活动必然是一个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然后根据有关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以斯塔菲尔比姆为首的美国全国评价研究委员会认为:评价是一种确定、获取及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及结果的价值与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解决,如何符合绩效的要求,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最后是一种共同建构的过程。所谓共同建构就是通过对各类与评价有利害关系的人的需求、关注点和问题的应答,并通过对话和协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是要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作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来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并触发学生的写作情绪,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在多元的作文评改中使学生的习作更加完善,更加有自信,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飞扬。

  三、课题实验的假设: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矫正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为形成学生之间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励、欣赏的习作氛围,达到以评促写,以改促文的实验目的。

  在大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等的多向评价关系,甚至可以使校内与校外的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在学生自主,自能习作评改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提升能力。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了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写作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多元而有效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学生的作文才能百花争艳,竟放异彩。

  四、课题实验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自主性主要是指主题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及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从自主习作到自主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使其在不断的构建习作,自我评价,修改完善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激励自己,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作文的目的。

  2.共享性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共享是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的,而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必须要有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同时,从教学空间的发展看,作文教学的空间是在课堂、校内、校外或家庭等场所进行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影响着学生发展的个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不同风格,不同见解,不同体验及不同思考。这样,学生的作文创造能力才会在自由的表达中得到增强,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充满快乐、充满挑战的过程,从而使作文获得更多的审美元素,使作文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获得愉悦。

  五、实验的实施设计:

  针对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困惑,为了加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确定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一研究专题,共同制定研究方案,来尝试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评价关系,并试图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习作、评改的目的。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是激励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手段。运用教师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用语凸显激励性:

  形成性评价总体上要着眼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对于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尤其是进步,都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历来作文满分不多,这未必合理,因为不能只强调分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忽略了它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好和差是比较而言的。这个比较不仅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更重要的是个体自身发展中的纵向比较。“在新的教育观念的驱动下,我们的评价用语不断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学生的习作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评价导向体现针对性:

  以往笼统、抽象的评价学生的作文,一方面学生造成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评价内容含混,操作性不强,往往对学生的具体帮助不大。所以,我们提出“教师的评价必须具体和有针对性,教师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而不要过于笼统、抽象和含混不清。”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几种评价范例:针对作文内容的评价,针对作文习惯的评价,针对作文方法的评价,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针对合作评改的评价等。

  (3)评价标准富有弹性:

  同样完成一篇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持应付态度,另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认真努力,哪怕前者的质量高于后者,评价结果也可以后者好于前者。前者不妨有较多批评,后者不妨多一些表扬,后者的分数也可以高于前者。对习惯性失误,应及时做出否定的强化评价,评语措辞应警醒一些,评分也可以低一些,以达到引起注意、迅速纠正的目的。

  (4)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由原来单一的分数变成星级、圈点,读后感,表格、图文、标志等多种方式,由原来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师评、家长评价、网络互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呈现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尝试将分数与评语相分离的评价方式,从而使作文教学的空间得以拓延,使学生在多元的评价方式中享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并提升作文的能力。

  2、学生评价

  (1)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在文后写下“我最欣赏自己_____,改进之处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习作。

  (2)合作评价

  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小伙伴比自己的要求还严格,评改习作是非常认真的,视角也是非常独特的。我们尝试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合作的氛围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欣赏,学会评改。

  同时,教师作为合作评价的参与者,始终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评改,使学生能发现优点,学会赏识,指出不足,真正学会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评改,从而彰显自己的个性。

  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多元互动”的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评自改,提倡互批互改,众人评改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大作文”环境,使全体学生在开放的作文过程中,学会关注并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文,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视野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3、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也是我们尝试的评价方式。我们试图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调动家长评价自己孩子作文的兴趣,引导家长能够逐步地关注并开始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为我们的评改作文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试想,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上都有个人、伙伴、老师、家长等多人的评语,那将是一笔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呀!

  4、社会评价:

  无可否认,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的现场感、真实性等;但也有其不足,如往往受到人数、时间、空间、资料等条件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始逐步渗透于教学之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特别是教学评价等的实质性转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因此,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适当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的作文发表及作文评改,使师生学会聆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这样就会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然后形成学习、交流、争鸣的氛围。实现作文教学的多维化、多元化、立体化,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六、实验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七、实验的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相关人员商议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案。

  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上网学习。

  2.实验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按实验方案分层次实施,选择相应实验班级和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去研究和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积极评价。

  我们准备进行:专家指导教师培训研讨沙龙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现场课展示等

  3.实验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整理、统计所有实验数据,写好实验报告,请专家评估,实验成果、汇编研究成果。

  八、成果展示形式:

  第一阶段:

  1.课题组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案(结集)

  2.课题组理论参考文献集

  第二阶段:

  3.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集

  4.课题阶段性总结和中期汇报

  5.课题组优秀教学论文汇编

  6.学生优秀作文集

  7.音像资料(课堂实录、课题培训及教学研讨活动的照片及优秀课件等)

  第三阶段:

  8.课题组工作汇报(大事记)

  9.课题实验调查分析表(附课题组成员、家长、学生调查表原始材料)

  10.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证书(结集)

  11.课题组课题结题报告

  九、预期结果:

  以有效的评价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作文教学张显生命的活力。但是,须注意的是,有一定的模式但绝对不模式化,并且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在作文教学中推广应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效,高效。

  十、课题组组成:

  特邀专家组:

  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副组长:

  组员:

  作文教学报告 6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

  (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

  (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

  (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

  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20xx——20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xx(校长) 莫xx(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xx(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

  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作文教学报告 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长期的调研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尽管每周都有作文练习,每篇作文教师都是按照“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辛苦地进行教学,但是作文教学的收效却微乎其微: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单薄,缺乏真情实感,文中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学生对习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乏术。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习作空间封闭;教学模式单一;训练方向的偏差;学生学习的被动;阅读范围狭窄;写作束缚太多;命题随心所欲;评价千篇一律;文风华而不实等等。正确认识这些原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就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变革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倡导“以人为本”,提倡用“开放式”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写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作文写作手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淡化“文体意识”,强调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于让他们鼓励学生采用自主表现手法,从而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作文评价的这四个标准,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要求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从学生作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方面入手,避免评价过程的繁琐化,提倡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三者的统一。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县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明确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是作文教学的核心。

  2、通过调研勘察,找出目前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引导师生查漏补缺,纠偏补弊。

  3、通过课例及全县大型研讨活动,引进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新颖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广大师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用名家理论引领教学,用课改新法指导实践。

  4、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和案例综述,探索提高学生写作情趣的途径,引领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通过作文实战演练,探索作文教学的先进的教法和学法,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入手,摒弃作文教学模式化现象,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重点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性概述。

  2、目前睢宁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从近两年来的考场作文和日常习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摆,及时纠偏。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改变以往的以教材为本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4、有效作文教学的课例研讨。以“一”举而反“三”,触“一类”而“旁通”,通过课例的引领,带动全县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5、作文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指导。讲究教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引入学法,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法与学法的研讨,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6、有效作文的实战训练。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教法学法的探讨,指导师生进行有效的实战演练是落实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作文教学行动的研究和考察,了解作文教学现状,归纳总结出作文教学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

  2、观察法。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师生教学方式的观察,分析形成作文低效的原因,从而更有效的对症下药,进行整改。

  3、调查法。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有助于掌握一手材料,更有效地进行研究指导。

  4、对比法。通过对比,新课程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别就一目了然。

  5、问卷法。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是一种更科学,更深入的调查方式。

  6、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

  7、训练指导法。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实战演练的指导,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

  (二)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对该课题方案进行设计,初步确认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深入县城几所初级中学调研,并请有关语文教育同仁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听取意见,形成方案,报市教科所审批。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理论学习:通过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传达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并通过组长回到各初级中学召开的语文教研组活动,把这些理论贯彻落实下去,敦促语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和作文新理念方面的论文,并把这些理论应用于作文教学实践。

  (2)行动研究:对全县初中学校作文教学状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包括:对教师作文教学方式和学生习作方式的调查;对教师作文教学重难点把握情况和学生作文兴趣方面的调查;对作文批改状况和评价方式的调查等。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再通过全县大型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把初中作文教学现状通告语文教师,指出其中应该改进和完善的环节,并作进一步的研究要求。

  (3)观察究因:通过对师生教学方式和学习状态的观察分析,找出作文低效的根源,帮助师生查漏补缺,进行有效整改。

  (4)问卷调查: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把形成作文现状的几个关键环节设计成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归因。

  (5)总结经验:通过行动研究、观察究因、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分类总结,整理成文,通过公开讲座和研讨会贯彻落实到教师学生中去。

  (6)实战训练:通过大型的县级作文教学研讨课,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作文教学实践中,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注重学法,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3、结题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教学理念创新,引领作文改革。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全县广大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教师能主动运用新课程标准的观点和理论来指导教学,他们充分认识到“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共有112位教师撰写了作文改革方面的论文,其中很多教师的作文理念走在了新课改的前列。

  围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门的研讨,很多教师参与活动并撰写论文,从中可以看出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观念的改变与创新。撮其精要,摘录如下:

  1、学校的课程设置形式要创新——比如,作文教学由专门的教师担当,作文批改可以由作文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学生自批,并将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批结合起来,充分调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

  2、真正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策略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的尝试:

  1、系统培养学生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充实作文的“米仓”。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我写起,从点滴的思想感受和生活细节写起。

  3、强化随堂写作的几种重要的意识:

  快速构思的意识——10分钟之内成思路

  创新立意的意识——立意务必准高新

  创新选材的意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匠心布局的意识——形式新颖夺眼球

  典型文体的意识——拿手文体得高分

  精心包装的意识——好题好体显新意

  精彩开头的意识——好的开头不超过3行

  通过几次作文教学研讨,全县语文教师几乎都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现状反思深刻,查漏补缺到位。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全县作文教学行动的研究和考察,发动广大教师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找出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纠偏补漏,有的放矢。这期间,我们进行了一次网上实时教学研讨活动,并留下了网络作业,要求参与教师撰写个人体会,很多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在课题博客中也撰写了一篇笔记(见课题博客中《初中作文低效现状剖析》),摆出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学生的日常习作和考场作文中“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满天飞。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空间限制;

  2、教学模式单一;

  3、训练方向的偏差;

  4、学生学习的被动;

  5、阅读范围狭窄;

  6、写作束缚太多;

  7、命题随心所欲;

  8、评价千篇一律;

  9、文风华而不实。

  找出存在的问题之后就是反思和整改,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一次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研讨案例我也发在了课题博客中(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教研案例)。在这篇案例分析中通过对十篇代表性的反思材料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看出一线语文教师在课题的引领下进行的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尝试。主要成就概述如下:

  1、真情作文: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学生说真话、作真文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育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周围的情与理,日积月累,笔耕不辍,学生定会写出感情真挚,文质兼美的作文。

  2、注重独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确实需要引领学生以“感情真挚”和“独特感受”为突 破口,指导学生写作。如果各位语文教师都能注意到这点,相信作文教学的低效状况定会得到改变。

  3、以读导写:新课程标准强调: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阅读当然是这些方法当中的最快捷的方式。

  4、身教胜于言教:确实,作文教学的低效与教师关系很大,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一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5、释放、激励和唤醒:释放心灵,激励和唤醒是对学生作文的深层次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真的能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引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教师的极大热情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热情回报,形成教与学的共鸣。

  6、快乐作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写作的快乐应该是心灵的快乐。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培养写作的兴趣。快乐命题,快乐构思,快乐表达,自然就能快乐的写作。真诚的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快乐的执笔,并把这份快乐传达给读者。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的历练和内化完成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8、坚持下水引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的切身体会。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

  9、“我以我手写我心”:《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让我们语文教师不解努力,鼓励学生放开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吧!

  10、解决“三大难”----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改进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的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名家引领实践,作文教学改观。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让广大语文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我凭借语文教研员的特殊身份为一线语文教师开设了专门的语文研究平台,公布了电子邮箱,网内手机号码,设立了语文教学研究QQ群号,并通过调研和研讨会等形式,为大家介绍了很多先进的作文教学范例,在课题博客中我专门辑录了初中作文教学特色设计方案六辑,介绍了“想象作文构思训练”“促真情,写实感”“合理运用描写”“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教学”“从模仿到创新”“把作文融入人生的过程”等具有创新特色的作文案例模式。在这些案例的.引领下,一线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涌现出了很多作文有效教学的典型。其中通过教师的引领而形成的学生有效作文成品不胜枚举,在课题博客中,我择优选录了我县新世纪中学的六篇学生作文案例。(见课题博客“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研究案例之一至之六)从中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习作风格都发生了根本转变。

  针对不少教师教学评语枯燥、乏味、单一、模式化等弊病,我专门组织教师学习了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余映潮先生的作文讲评风格,并择优选择了余映潮老师的作文评语50例发在课题博客中,(见课题博客《余映潮作文评语50例》)不仅让一线教师从余先生的细腻、丰富而深邃的作文讲评中受到教益,而且也能从具体而直观的作文评语中学到评语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方法。其中的第十则《良师》的“简评”是研讨时作为范例和教师一块解读的。

  【例】《良师》的“简评”:

  “此文的美点不少。

  你看,标题多美。三个小标题,形成一个反复式排比句,带有抒情的意味,又清晰醒目地标示出文章的层次。

  你看,文面多美。三个段落,用差不多的字数,组成篇幅大致相等的板块,给人一种匀称之感、清爽之感。你看,情感多美。三个段落,每段都是先咏物,再抒怀,“我把……视为良师”反复出现,既显现结构,又点题扣题。

  更重要的是,你看,角度多美。在考场上,在大家都以“人”为良师的时候,作者却别出心裁地以“物”为良师。这样的新意,怎能不会迅速跃入评卷老师的眼帘?”

  这则明白如话的点评让教师悟到了很多道理,原来评语也可以这样去写,我们平时费时而又费工的评语模式真是让老师们伤透脑筋,如果我们不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是事倍功半啊。

  此后,教师们的作文点评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评语风格更加接近学生的作文实际了,评语中的“套话、大话、空话”少了,关注的视角也起了变化,很多教师的评语更具有人文性。

  (四)问卷调查归因,纠偏补弊及时。

  在研讨活动结束后,我在全县的调研中,有意识地选听了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发现大部分教师能改掉以往的作文指导模式化的弊病,能主动地把一些新理念,新观点,新做法应用于作文教学实践中。这一点很值得欣慰。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也看到了课题研究引发的变化,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了,作文态度端正了,错字病句减少了,教师的评语也更加实用了。

  (五)课堂改革实践,实现有效作文

  (六)经验总结落实,考场作文见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从一开始,我就注意到初三学生的作文现状,由于初三年级接近中考,很多同学更加关注考场作文,似乎有些“急功近利”倾向,基于此,我专门写了《初三作文有效教学着力点》一文,针对初三现状,提出了“把握评价标准,有的放矢指导”“搞点考试研究,了解本质要求”“明确美文要求,改写升格并举”几个初三作文的注意点,并特别强调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研究课标,了解作文的本质要求;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场作文的具体要求;研究考题,摸索考场作文的具体规律。”

  在具体指导时,我又根据中考作文的具体情况写了一篇《考场作文训练综述》(见课题博客),根据徐州市近年的中考作文情况,总结出了几条适宜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的作文规律:

  一、认真审读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1、注意题目类型。

  2、注意题目含义。

  3、注意题目题眼。

  4、注意文体形式。

  二、主旨健康向上,力求新颖、深刻

  1、立意要健康。

  2、立意要新颖。

  3、立意要深刻。

  三、精心筛选素材,精当组织材料

  1、材料要紧扣主题。

  2、材料要真是可信。

  3、材料要力求新颖。

  4、材料要艺术加工。

  5、材料要使用得当。

  四、布局要合理,结构要巧妙

  考场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首尾照应式。

  2、先抑后扬式。

  3、多向辐射式。

  4、对比衬托式。

  5、虚实结合式。

  五、开篇漂亮似凤头,结束有力如豹尾

  开头技巧:

  1、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

  3、引用材料。

  4、描写环境。

  结尾技巧:

  1、顺其自然。

  2、呼应篇首。

  3、揭示主旨。

  六、精心锤炼语言,力求妙笔生花

  1、变空泛为具体。

  2、变冗繁为精美。

  3、变平庸为神奇。

  七、创造新意,张扬个性

  1、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2、松开立意的绳索,张扬立意的个性。

  3、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4、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求“新”;求“朴”;求“意”。

  在去年的中考高考结束之后,考场作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重视作文指导,客观地评价考场作文的得失,我专门搜集整理了《09高考作文漫谈》系列文章(见课题博客《09高考作文漫谈之一至之九》),意在引导教师对考场作文的审题和辨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以期更好的指导学生备考。

  针对学生生活范围狭窄,作文题材不够丰富的状况,我又专门搜集整理了一些作文题材,供一线教师教学时借鉴。在课题博客中,我转发了22篇美文,(见博客中《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励志故事之一至之五》等)其中很多都是学生作文可以选用的题材,还专门发了两篇作文题材方面的文章,(见课题博客中《写作素材》和《时事写作素材集锦》两篇文章)以期引领教师关注学生作文题材缺乏的问题。虽然都是一些故事,但是故事当中透露出的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会给广大师生以有益的启示。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考场作文有很大的改观,在调研测试和几次大型的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阅卷老师也一致认为,考场作文的临场指导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效工程,需要广大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尽管我们在这次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面对广大的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一刻都不能放松。以后我们再做此类的课题研究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

  1.理论学习适当拓展,广泛发动教师读书交流。

  2.调查研究范围应适量扩大,尽量多关注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状况。

  3.问卷调查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可以根据调研情况随时进行。

  4.作文课题研究还有必要深入下去,关注面更广一些。

  【附】与课题关联紧密的八篇文章

  案例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

  《话题作文之拟题(作文教学案例)》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学生作文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读书笔记:

  《初三作文有效教学着力点》

  《初中作文低效现状剖析》

  《中考前作文训练注意点》

  《考场作文训练综述》

  作文教学报告 8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上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用它特有的音画使课堂教学一改过去那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优化了作文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让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它的优势呢?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作文课伊始,教师可利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或播放一段录像资料,诱发学生习作兴趣,揭示习作内容,明确这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如在指导学生写《除夕

  之夜》时,先让学生观看自制的录像片《除夕》。为使此次作文取得好的效果,事先摄下贴对联、做年饭、放烟花、守岁等场景,并配上歌曲《欢天喜地过新年》,学生看着那一组组熟悉的画面,听着那动情的乐声,自然激起了对新年的.喜爱之情。这时教者因势利导:“你喜欢过年吗?过年好玩吗?能把

  你认为最开心的一刻说给大家听听吗?”这时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情动而辞发”。这时的习作便成为学生的抒发自我情怀的“需要”,打破以前的“心无所思,情无所动”气氛,由原来难为的“无米之炊”变成大家乐为的“有米之炊”。

  二、以说促写,提高能力。

  其实作文包涵“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两方面内容。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而在“想”与“写”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那就是“说”的训练。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大声地说、大量地说,只要说得通,也就能写得顺。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说的情境就显得必要了。如在低年级口头作文《我们的校园》一课上,教师可用录象放映学校的一草一木和学生活动的场景,并用幻灯提示习作提纲,提示每个段落开头的句子。在口头交流课上,教师注意将说得好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补充,这样通过观察交流、直观再现,不仅挖掘了习作素材,也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主构思

  自由表达

  习作不仅要求学生要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物。因此,刚开始习作时,教师可给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写作重点。利用投影,让学生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结合网络提供的信息,充分想象,邻近同学或小组伙伴口头交流。

  如指导看图作文《植树》时,我为了让学生观察细致、深刻,自制了投影片:先投影天气晴朗、春暖花开的图片,意在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始要交待植树的时间、地点,并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按着分步加投植树时挖坑的图片,培土的图片,浇水的图片。为了让学生把植树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我结合图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分析他们怎样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植树后孩子们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如此指导,学生习作起来难度小多了,作文的内容也丰富、具体、有序了。

  四、网上评改

  交流反馈。

  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须反映在“作”和“改”两方面,初次作文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后,修改的过程也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利用电教手段,能提高修改的效率。如把写得好的文章写在幻灯片上展示出来,提供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映出来,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教师力求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甚而整篇文章,抄在透明胶片上,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通过老师点评,大家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进而以形成良好的内驱力。

  实践证明: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习得写作方法、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我探索多年的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大难题。

  作文教学报告 9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既然叫“作文教学”,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事实是,很多写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写好,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读书,自己悟出来的,练出来的。教师只能适当地指导大概写法,更多的是要靠学生体悟、实践。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水平往往优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习作就是一种创新,比起单纯掌握语文知识难得多,而我们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研究,理论上作一个整体的、序列的和系统性的探索并加以实践,就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创新水平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要探索和总结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课标下,如何促进作文创作过程的优化及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创设学生作文创作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些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题要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历的优势,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特别要对作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个性体验等要素的整合方法进行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习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对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典型学习指导经验和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

  2、调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形式总结提炼相关材料。

  3、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对各子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根据课题的要求有所取舍,从而得出结论性的见解。

  4、综合研究法:即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变作文课堂教学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确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关注素材积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创新的习作信心。

  七、课题组成员及管理网络。

  为了保障本课题正常有效的开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课题领导管理网络。

  课题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0—20xx.11)

  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着手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xx.12—20xx.8)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验等探索课题目标的实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累过程性资料,并定期小结。

  3、总结阶段:(20xx.9—20xx.10)

  通过文献、实验等研究,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作文教学报告 10

  由雨花区教科中心专家朱紫彪老师牵头申报的“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经长沙市教科院批准,列为市级规划课题,现根据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系统研究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做文章教学的10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述”等,都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是我区中学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学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语文老师们常把作文课堂教学定位为如何搜集素材,如何讲评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师认为,学生写作的效果跟教师系列化的引导、点拨、指导有直接的关系。在听课过程中还发现作文课堂教学大多流程单一或者呆板,基本为“命题——指导——写作——批阅——讲评”。这样的程序无法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即使点评覆盖面也有限,角度单一,标准呆板,课堂内容往往是话题唯一,能力训练单一。课堂设计往往很难契合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只觉课堂难熬,索然无味,作文也就是草草应付了事。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课题通过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角度,对于快速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写作兴趣、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极力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强调儿童的兴趣,从做中学,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这点正好切合了写作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特点。本世纪的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能够尽可能谴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美国中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写作,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科举时代,作文就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它倍受人重视和推崇。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写作也作为一门专门的语文内容进入教学的范畴。即便如此,作文的教与学却显得步履蹒跚、龙钟老态,如圈内人士称是“内容泛化、情感虚设、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语文圈内外人士,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指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诸种弊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增加,我区的11所中学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这些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怕写作,拿起笔就皱眉头,咬笔头,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或者杜撰出来,也是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计划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辟了语文新课改中写作的教学领域,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上更好的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全面反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有效,不仅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有效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实践课题。

  2、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

  “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是指推进全区教师群体的、外显的作文课堂驾驭能力,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写作能力。该课题对我区写作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区学生主要来源农民工子弟,大部分学生语言功底差,写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围;鉴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3、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内容主要分为口头作文教学和课堂写作教学等方面。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就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的10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说明有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我们的构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论运用到作文指导的活动设计中来,一方面通过覆盖多种智能的活动形式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得到肯定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智能活动的形式,使得作文课堂从某种角度再现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作文的动力,写下自己的真实体验。

  2、写作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源于实践,文学源于生活,所以要进行创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经历,就要先认识生活。在语文课程标准 “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3、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构建中学口头作文教学和书面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研究内容:

  1、作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序开展的研究

  2、学生自主探究式写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反思的研究

  4、通过有效作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思维、语言发展、写作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生活内容等多元、多维度的交织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螺旋式递进的认知规律。并点拨学生用自身独特的视角,体验、观察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和心声。

  八、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观察法听课评课,进行教学评价,形成作文课堂有效性评价记录。

  2、行动研究法:采取初步设想、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研究结果的整体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始终。

  3、比较研究法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比较既包括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既有面的比较又结合点的对比,既有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又将本校作文课堂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既有静态比较又可以把比较放在动态中进行。

  九、预期成果

  1、探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形成研究报告。

  2、汇编作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例。

  3、形成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件库,制作课堂录像光盘。

  4、组织汇编教师的研究论文和师生校园文学作品集。

  十、组织管理:

  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朱紫彪

  核心成员:付晓芹、刘炜伟、张捷、胡登高、陈春燕、范益群、张艳红、贺卫兵、彭献、潘雪凌、黄天宇、陈雅妮、冯娟、李六英、黄静宇、刘蓉、史果红、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报与立项阶段。搞好前期宣传工作,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分课题。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出版作文课堂活动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近几年来出版专著若干,发表论文37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级、市级课题5个,已获奖的3个。本课题组负责人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奖,课题组有主要研究人员 20 人,其中中高职称3人,均为本区各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年轻的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师在市级赛课和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特一等奖,专业、年龄、职务(称)搭配合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前期已经就口头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材料搜集,举行了全区各学校参与的“口头作文”赛课,推出教师上市级口头作文公开课。同时,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区教科中心领导及课题研究的专家,使本项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证。

  十三、经费预算及开支:

  合计共5万元:国内调研 20000元 ;小型会议费15000元 ;开题费3000元 ;

  结题费 2000元; 成果印刷费5000元 ; 奖励 5000元 。

  作文教学报告 11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翻阅我们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无论是从选材上,还是文笔上,作文水平一般,有的还有跑题现象。由此看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作文教学研究对学生进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及其研究目标

  (一)课题界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教学生在貌似不变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认识生活的精彩纷呈!

  提高学生从生活中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合有利信息,以及分析整改的能力。能充分运用这些信息。提高写作能力,以写作呈现生活。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能够写的精彩。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是走向社会的“介绍信”,写作是更好拥有生活的需要。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改变学生作文存在“抄、套、编,假、大、空”现象,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四、研究内容

  1、语文学习是与生活分不开的,因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探索研究如何将作文训练内容向生活延伸。

  2、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兴趣。

  3、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4、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有个性地表达。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说真话,写真话,表真情。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自主学习,深化理论素养

  课题组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订阅一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定期做好阅读摘抄。

  2、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能“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课堂教学,深入研究

  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致力于作文教学方法的探寻,以自主作文的基本方式进行教学。每学期开展两次课题研究课的设计、教学实施、反思活动,促进课题实验的开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发展

  开展课题研究,贵在探索,重在实践。为此,实验教师把开展作文课堂教学作为有效的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致力于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感、述真意,努力写出有真实内容、有独特感受、有个性思想的文章。

  六、课题研究的不足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然而,对于我们偏远的农村孩子来说,写作文往往成为他们的难题。

  1、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匮乏

  农村的师资配置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还有资金的短缺,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学生阅读面狭窄,语言能力缺乏,不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

  2、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

  农村大多远离城市,村里人们生活很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乡村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本来学生就没多少内容可写,教师这么一限制,写出的文章理所当然雷同甚至千篇一律。总之,我们将在这一阶段的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必须利用现有的条件,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文教学报告 12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时具备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序列性不强;脱离训练空谈作文知识写作方法;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够多样化;写作量偏少;个别化学习和辅导难以开展;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少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教育都是一个手工操作方式的、劳动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产业。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考虑,我校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开展了小学作文TV教学实验,力求借鉴电视散文和MTV的特点,以其动态可视的优点,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直观的视听感受,以达到改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达到作文教学整体效率的最优效果。

  二、研究理论依据

  (一)理论假设

  本研究以“小学作文TV教学”为主题,其基本假设是:通过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课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设计制作一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新型作文课是我们假定的原因变量,即自变量;实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基本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写作表达手法,能叙述、说明一般事物,发表简短议论,会写日常应用文,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畅,不写错别字,养成观察──思考──写作──修改──定型的习惯,是假定的结果变量,即因变量。假设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经过实验加以验证。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认识规律

  (1)由内容到形式

  坚持从构思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2)由写句、写段到写篇,实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指导学生写句、写段,再指导学生写篇,放缓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兴趣

  小学生受心理、生理年龄特征影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是直观、具体的事物或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由注意从而产生兴趣。

  (4)由模仿到创作

  坚持读写结合,范文引路,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自由想象。

  4.教学规律

  (1)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紧密结合。

  (2)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紧密结合。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勤写多练。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过程与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现场观察法、问卷法等方法,整体实验是教学常态下的单组实验,不打乱原有的.学校班级组织,校内不设对比班和实验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开展“作文TV”课件摄制及制作,再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运用。在保持实验教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先对各年级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作文现状分段要求,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制订各年段各单元的拍摄计划、作文写作要求、写作指导、范文、评点等书面资料,然后将制作的“作文TV”课件运用于教学实践。分批完成实验方案中的各项任务。

  (三)研究步骤

  研究的基本步骤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为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购置各种硬件设施,制订完善实验方案,申请立项开题;1998年4月──1999年8月为实验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课件,举行全市小学同行的公开课,展示作文教学的各类课型,广泛征求意见;1999年9月──20xx年12月为实验的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是召开专家、学者、同行的讨论会,作归因分析,总结实验的全过程,验证实验目标。

  (四)研究过程管理

  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的管理:

  1.科研意识,形成“改革作文教学现状”的共识。

  一支科研意识浓厚,教改积极性高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学》、《杨老师家教》等系列理论、经验,使教师强烈地意识到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并愿意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尽一份努力,作一份贡献,解放“作文难写”的苦恼的小学生。

  2.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实验的根本保证,承担实验任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师负担,因而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敬业爱岗。许多实验教师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使实验按进度如期完成。

  承担实验任务,既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实验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是一份优秀的教案,一节优质作文课,一篇优秀文章,会微机操作和软件制作。训练方法是请校外有专长的教师辅导与老师的钻研相结合。

  二是请进来,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每期都要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辅导报告,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作文教研活动或培训班,我校都克服经济困难,尽力去参加。

  四是坚持岗位培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我们规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动,每期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记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写2篇实验心得等,使教师在实验中学会实验, 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素质。

  3.三位一体,加强联系,保证实验教师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作文教学报告 13

  作文教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知识层次的综合体现,它贯穿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从小学一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中五。六年级的简单作文、初中的具有一定思想感情的文章,经历着一个从简入深的过程。可是在农村,笔者和一些语文老师每每谈起作文教学,教者总是一脸的无奈之神态。“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作文难写,文章难批”成了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因此农村中小学的作文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为此,笔者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本地区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还是老模式,时间上每两周一次作文(第一周写,第二周讲评),其余时间几乎与作文无关。在语文教学的其它方面,也很少与作文相联系。因此,造成了作文教学被人为的孤立起来。

  在教法上,课堂上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找出几篇相关的范文一读,就让学生动笔去写;讲评中,只注重错别字、病句、较好与较差的作文。从训练的量上来看,远远不能达到要求。两周一次(有些地方有写周记的作法,但也只是一种学生自习的模式),没有让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的要求,学生平时的练笔没有落到实处。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法陈旧。

  如上所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简单的出题、提要求、读范文,对写作方法只是稍做提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限制。学生由于受范文的影响,在立意、选材上都极其接近于范文,班上几十名学生,立意一致,选材接近,表达方式也近乎通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极大的扼杀,这与创新教育理念相矛盾。在学生方面,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写作方法,学生迟迟不能动笔,再加之学生思维受到限制,作文这项作业便被一拖再拖,交不上去。老师着急,学生发慌,到最后竟无视作文要求,草草动笔,糊涂作文,不求质量,只求完成任务即可,写作文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

  二、作文教学缺少与其它教学的联系,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就作文而教作文,缺少与其它教学的'联系。咱们知道,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是教会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感受利用一定的排列有序的语句表达出来,让别人读后理解,产生共鸣;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将别人的见解感受通过对一定的排列有序的语句的理解来理解,从而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两者是互逆的过程。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作文教学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世间万物都有可能成为作文中的材料。鲁迅曾说过:“喜欢文学的人不能光看文学书,要什么书都看”。因此,作文教学应与其它学科教学相联系。作文教学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反应生活”。学生写作时总觉得无啥可写,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看着教师出的文题,不知如何是好,原因就在于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应将学生从单方面的课堂说教带出来,形成“以课堂为基础,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观察,使世间的人、事、物、景都成为写作对象”的理念。

  三、由于地域的限制,农村的学生知识面窄,信息闭塞,孤陋寡闻,知识积累差,学习时间有限,教学设备落后,这也是农村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四、学生的阅读面窄,阅读量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由于经济及时间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校图书馆的书籍已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西,又大多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很远,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让学生阅读,收获也不会有多少。学校订阅的一些刊物几个月来一次,数量又少,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只有教科书了。不过这只是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此情况下学生及老师都认为学好课本就可以了,从不想去读与课本无关的书。同时,有些家长竟认为读课外书是一种异端,不予支持,造成学生写作素材短缺,词语积累匮乏,思想呆板,写作水平停止不前。

  五、学生不具备正确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农村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了极大缺陷。说阅读,只会拿本作文书之类的读,而读不是分析着去读,而是认字,将一篇文章读一遍,便是阅读了。这种读毫无效果,没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变化、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更谈不上进入广阔的天地,学习人家的长处。读与不读没有什么两样,没有大量的积累。因此,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考试的作文成绩,便硬性让学生去背几篇自己认为有可能出现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在考场上去套用,结果可想而知。

  综上,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困惑,急需为其进行改革,促使学生的写作达到一个新水平。

【作文教学报告】相关文章:

作文教学报告11-17

作文教学报告【荐】11-17

【精】作文教学报告11-17

作文教学报告【推荐】11-17

【推荐】作文教学报告11-17

作文教学报告【热门】11-17

教学计划报告02-17

作文教学报告8篇11-17

作文教学报告(8篇)11-1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