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孔子作文(精选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与孔子作文(精选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与孔子作文 1
孔夫子勤奋好学,开馆授徒,奔走列国,整理古籍,为心中的理想奋斗了一生。我能跟随他学习,真是三生有幸。
一天,子渊给夫子煮稀饭,快要煮熟时,发现锅里掉进一个脏东西,就用勺子把这个脏东西舀了出来,正要往地上泼,却立即犹豫了:夫子教育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么做,岂不浪费食物?干脆我吃了吧!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缓缓走来的'夫子和我看在了眼里,我紧随夫子身后。夫子缓缓地走过去,捋着胡须,问:“食物是不是要先奉尊长进食,怎可自己先吃呢?”夫子是否以为师兄这是要偷吃食物,他一边问师兄,一边看看我。我心中也在纳闷:“平日,师兄对夫子极为尊重,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今天怎么……”子渊师兄一听,连忙解释:“夫子,您误会了!刚才我是因为看见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粥舀起来吃了,怕倒掉了,不就白白浪费了。”
夫子听闻,不禁叹息:“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可以依靠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姜镔,你和我一起过来,是否也一样看错了呢?”我有些尴尬地微笑着。所以啊,我们不要轻易地去评判别人,议论别人,因为你没有亲身经历,你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从别人嘴中听到的,那就更不可以随便相信。
每天生活中的教育,比比皆是,夫子给我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我与孔子作文 2
哈哈,前不久刚刚通过“时空快递”发送给孔子的挑战书有回应了!孔子爽快答应了我,一场时空的较量就要开始了!
“老孔,在干什么呢?”我正通过“时空QQ”和孔子聊天呢!“小兒,你在做何事?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望你在明天賽上努力!……”天啊!就这一堆繁体字,叫我眼花缭乱,我赶快下了线。
第二天,我来到时空广场,迎接从古代来到现代的孔子。
哟呵!孔子长得挺High的嘛!有点大仙的'味道!“小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咱们赶快开始吧!”
第一回合
“小儿,念你年纪轻轻,先由你出题。”哈哈,瞧着吧,我让你大吃一惊!"Hello!Howareyou?Howoldareyou?"一连串的英语像连环炮似的向孔子发去。孔子听了,晕头转向,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他吁了口气,使劲晃了晃脑袋,连忙问道:“小儿,你刚才说的,是何语?是否鸟语?为何我从未听说?为何我听不懂?”我强忍着笑回答道:“孔大圣人,你当然不懂了!我说的,是英语,英国的语言!刚才,我对你说:“你好,你好吗?你多大了?"。说罢,我嘀咕着:“就你们这种年代的人,当然听不懂了!”听完我的介绍,孔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第一回合我赢了!耶!
我与孔子作文 3
自古以来,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西方哲学家层出不穷。但在众多圣贤中,我最佩服的还是我们东方的圣贤:孔子。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他叫邱,来自。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三千弟子。关于他的故事太多了!所以今天就来说说我心中的孔子吧!
首先,我觉得他是一个一辈子问问题,搜肠刮肚毫无羞耻心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导师。从道教创始人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生动的例子自然体现了孔子的谦虚和努力!但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仍然是一个终生好学、好学的人。子曰:“50立有无30,40不乱,50知天命,60唯命是从,70为所欲为,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算算吧,孔子80%的人生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完美的体现在孔子身上!
其次,我觉得孔子是一个人,一个礼义之人,一个国家,无视生死。孔子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可以“灭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带兵。然而,鲁的君主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孔子赶出了鲁。但是,孔子并没有放弃。在与门徒一起流浪的十九年里,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几次差点丢了性命,却早已口口声声的'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无畏不仅仅是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教育不怕一切困难的老师!
第三,我认为孔子仍然是一个具有伟大战略思想的人。2009年有一部很受欢迎的电影叫《孔子》,里面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利用国联刺杀,以为孔子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招,派了500人乘坐运兵车,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运兵车没有出动。然而孔子准备好了,国联开始了。齐用战车五百辆,鲁连战车五百辆。看到这种情况,齐不得不撤退。说到这里,有些朋友会问,鲁的战车是从哪里来的?哈哈!五百辆战车不在。因为站得高,看不清下面的景象,于是孔子集中一百辆牛车,拉着身后的扫帚,雾霾弥漫地开始奔跑。就这样,形成了“五百辆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策略是这样的:兵者有理,出奇制胜!
这是我心中的孔子,这是孔子。爱妻爱己。就像它的第一任老师,生产博士说的:“想在你的国家生老病死,离不开勇者和仁忠。”孔子不愧为真正的君子!他的弟子们已经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全世界!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我与孔子作文 4
春秋时期,孔子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典范了!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好学的我也在途中成了他的徒弟。
一日天气炎热,大伙都在一棵树下乘凉,孔子则在行囊中拿出了一本书来细细研读。我看孔先生看的那样着迷,就猜到这本书肯定精彩。
孔先生一放下书,我就走到了孔先生旁边:孔先生,您能把这本书借给我吗?孔先生笑了:你这样好学,我当然可以啦!那你可要三日之内归还。我高兴地点了点头,两手轻轻的捧过了书,就开始品读起来。
这本书可真是完美至极,令我爱不释手,成天成夜业都在读。
可日子还是过得快极了,转眼就到了第三日早晨,可书厚得很,还剩一大半没看,而其他学生知道我看得那样入迷,早早的等在了孔先生门前,准备去借。
我急了:还书的话,就很难再看到这样生动传神的文章了,我还是先别还书为好,等我看完了再还吧!我又继续看起了书,打消了按时还书的念头。
几天后,我终于看完了书。去还给孔先生。可我一走到路上,往日与我友好的.其他徒弟们却都用一副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仿佛我是一个恶人似的。
我拜见了孔先生,将书还给了他,他却让我坐在旁边。我紧张起来:莫非是要批评我一顿?他却语重心长的告诉我:镜然啊,爱看书固然能使自己增加学识,但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啊!如果我们失去了诚信,就是有无限的学识也一样是办不成大事的!。孔先生可真是和气呀!我轻轻地说,孔先生这样和气地对待我,我可一定要改掉不诚信的恶习。
看来,能成为孔先生的徒弟可真是一件荣幸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已深刻于我心中。
我与孔子作文 5
孔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似乎孔子对人特别有深刻影响。几千年都过去了,孔子,用现代的话讲“教授”,都不再远去,也不会脱离社会,人们也常常挂在口上“学而时之,不亦曰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来引到孔子。但是,孔子的言论却从春秋时一直到汉朝,才得以开放。而我眼中的孔子,则好似一个游山玩水,闲情逸致的老头儿。这可不是在骂人,话说回来,孔子会弹琴,而且技术很高,要是现在能拿到了一张九级证书。
以前有一篇课文叫《孔子游春》,这里的孔子那可叫一个“会玩的读书人。”他游春时,观水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还善施教化。孔子还让弟子边弹琴,自己听着。结果倒好了,这琴声听着听着,还手舞足蹈起来,真是滑稽。不过,孔子与弟子言行时,旁边总会有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要不然那些千古奇句,如“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又怎么会让现代人那么向往。也许,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也不失一个哲学家的称号。孔子游山玩水,都总能借以领导、教育自己的学生,循循善诱地读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身临其境的弟子们从中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又接受到教育的`熏陶。毕竟孔子到底还是一个教书先生,要是到现在,没有亮点技巧,还敢妄称自己的言论呢!孔子言做人,《论语》中他说做人后都加“之乎者也”,要么就是问号与感叹号,总是那么给你一点震撼力与感染力。孔子提出的“仁”主义,在当时虽然屡受挫折,但仍然不屈,宣传自己的言论!
我眼中的孔子,虽然游山玩水,但依然创造了很多,他会教书育人,用大自然的语言来譬喻人,循循善诱,教导有方。到今天,众还关注孔子,学习他的可贵才能与品质。
我与孔子作文 6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个完人。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教育后人,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仅绚烂,并且源远流长。
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与孔子作文 7
孔子,活在了历历代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他的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别人心中的孔子是天纵之圣,但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孔子吗?
我眼中的'孔子,他心怀天下。有一次,途经楚国时,子路向两个隐士问路。那个隐士说:现在天下乱哄哄,你跑这跑那,还不如学习我们隐居起来呢!孔子听了,大受刺激,长出一口气,才慢慢地开口说道:有些人能和鸟兽住在一起,我却不行,假如天下都太平了,我还跑什么呢?
孔子不但心怀天下,而且有着远大的报负。他五十五岁时,在鲁国担任司寇,本可以吃着公粮,乐享清福,可他为了更好的宣扬仁政,打破教育垄断,开始周游列国。十四年间,跑了五六个国家,虽然诸多不顺可他依然没有放弃,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几番波折后,回到鲁国,更加坚定得专心执教,开创私学先驱。
尽管孔子很伟大,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同样有缺点。当他最得意的门生――颜渊死了的时候,颜渊的父亲颜路向孔子建议说:孔子,您可以把您的马车卖了,给颜渊换个好棺材。尽管孔子痛失爱徒,悲拗欲绝,但他仍然不同意,他说:我还列在大夫之后,不可以无车!说明孔子相当看重身份地位和礼节。
孔子虽有缺点,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对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位心怀天下、有抱负的孔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与孔子作文 8
我是孔子的弟子,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师兄弟们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次我和平常一样去学堂,可是老师突然把我叫到了一边:“陈一琪,你最近上完课有和师兄师弟们一起嬉戏吗?”老师,有啊!”我不以为然道。“那你最近有忘记了什么事吗?咦?老师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他不会已经知道我失约于师兄的那场算数比赛吧?
“没没有啊!”“陈一琪,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师兄已曾报告于我,你失信于他,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师平时是怎么教育教育你的?”
“老师,四日前我一时冲动与师兄约定三日后来一场算数比赛。可是师兄的算术在众师兄弟中是出类拔萃的.,我怕比不过他,受到大家的嘲笑,才会失信于他。”
这时,子路师兄站了起来,笑眯眯地看着我:“原来如此,师妹比赛总有输赢的,就算输了,我们也不会嘲笑你的。”
老师看了看我:“陈一琪,一定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失信的话别人今后就不会再信任你了。再说了,比赛讲究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讲信用,明白了吗?”
“老师,弟子明白了,以后谨记老师的教导。”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老师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使我刻骨铭心,我一定要做一个像老师一样守信用的人。
我与孔子作文 9
题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从小就知道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更是必知的常识,必背的经典。
随着渐渐长大,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加深。他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我心中的孔子被加予了一个有一个荣誉的桂冠,孔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直到我真正定下心来去读《论语》,去关注孔子所言,去理解孔子所言之意。
从“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安贫乐道。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做人准则。
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读懂了孔子的谦逊、好学,也是他学术上大成的原因。
孔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鲜明。那一位大学者似乎正抚着他长长的胡子,带着他传世的经典之作,吟着他常说的`那几句话从远处缓缓走近。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自此这位文化圣人的思想有一次震惊世界,风靡全球。孔子的形象也将在每个人脑海中鲜明。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想孔子这一道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永远不会老去,不会消逝。
我与孔子作文 10
日月星辰,沧海桑田。2500多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杖凝思老人的衣角。风中,这位老人庄严站立,稳如泰山。他一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周游列国,寻找施展抱负的理想之地;他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他就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千百年来,儒家思想渗入中国人的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同时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每一位伟大人物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磨砺与洗礼。幼年丧父,少年丧母,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屈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而且向人们传授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大到治国经世,小到修身齐家,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这种不断学习、谦虚谨慎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新时代青年,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应当围绕着目标全面学习,全面积累,建立学习意识,砥砺前行。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我心中的孔子,实乃“修身育秀真师表,治国传方苦圣贤”!
我与孔子作文 11
我读了一本《孔子》的书。书中讲了孔子对礼的赞颂,我读后深受教育,我们都应该做懂礼仪的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说“礼仪之帮,不可不知礼。”他又说:“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要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孔子是非常重视“礼”的,他主张用礼仪来引导大家的行为。我读完这本书,很有感想,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来学习孔子,做有礼仪的人,做有道德的人。
有的`人做事很不懂礼貌,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有的人很粗鲁,心里没有礼仪来约束,就做出很多错事来。我有的时候看到公共汽车站人们有秩序地排队等车,心里就感觉特别舒服。在地铁站里,人特别多,当列车开过来时,大家都自觉地站在门两侧等着上车,没有人指挥,人们却做得很好。这不就是文明礼仪的表现吗?妈妈常带我去朝阳公园玩,在公园的的绿地外面立着牌子,上写“游人止步”,“禁止踩踏”。可是总会有人站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不是照相就是乱跑,这种行为多可耻!他们不讲文明,他们应该多学习,纠正错误。生活中有太多的“止步”考验着你和我,考验着我们大家,看我们能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的国家被称为“礼仪之邦”那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知礼仪讲道德,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情做起。
《孔子》这本书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文明礼仪不是小事,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让我们都来行动吧,让我们都来做文明礼仪的标兵。
是有好处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在家庭里也不合适,在朝廷也不合适。”而孔子也忍不住赞美了老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可是会飞的还是经常被射下来。鱼,我知道它会游水可是游水的,还是经常被人钓起来。兽,我知道他会走,可会走的也经常落网。只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控制他。他爱在云里来就在云里来,爱在风里去,就在风里去,他爱上天上天,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我没办法琢磨老子这个人,老子就像龙一样吧,我们也要像孔子一样做一个谦虚的人。
我与孔子作文 12
在孔子研究院,我见到了众多的孔子画像。其中有太多的画像,若不经工作人员的介绍,我还真看不出,原来那些形象迥异的画中人竟是孔子。同画的是一个人,且多是孔子当年行教时期的作品,可为什么相差甚远呢?
其中一幅画像,画得很狞厉,粗鄙。看着凶悍粗壮,双耳垂轮,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齿,简直就像蛮夷,看不出有丝毫的涵养与智慧。不由轻叹:这,怎么能是孔子呢?
这就是孔子。解说的口气非常坚定,仿佛她见过孔子。她说,孔子长得就是高大健壮,面目七露,凝重威严。见她这般毋庸置疑,我也无心再争辩什么。只坚信,我心中的孔子,绝不是这样的,绝不是这般大鱼大肉,大腕喝酒所养就的庸俗模样。他身材的确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谦恭的映衬下,只会显得他更加和善,悠远,大度。
他历经沧桑,饱受风云动荡,但依然心有执著,胸怀天下,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孔子时刻忧系的是家国天下,挂牵的是芸芸众生,有着这样博大深远情怀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副粗鄙蛮野的嘴脸?就算有着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渊博的智见与宽厚的仁德给淡去了。
一直喜欢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在这里有见,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确画出了我们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着一袭长衣衫,须髯飘逸,双目前视,拱手而立,愈发显得谦逊和善,那是一种风烟俱净后的淡然,那是一种千帆过尽后的宁静。
这幅画像,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样,因此,收藏心底,永远。
以前,曾看过一个小故事,说苏东坡和佛印两个好朋友常在一起参禅悟到,一日,忽谈到彼此像什么的问题。苏东坡说佛印像是一坨牛粪,而佛印却说苏像一尊佛。可见,一个人的心境与涵养的不同,也自会导致眼界的清浊及见识的高低。由此,也不难理解孔子在众画师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迥异模样了。
我与孔子作文 13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孔子的故事》的书,觉得他的做法有点令我吃惊,于是我决定与他进行一次谈话。
不知在何时,我已坐在年迈的孔子的家中,我坐在桌子的一旁,孔子坐在对面,七十岁的孔子此时刚刚经历完十四年的奔波,脸上的沧桑和深邃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他对于自己浪费精力的懊悔与对世俗的`看法。
我开始发问了:“孔夫子,请问您为何在五十五岁时决心已定,准备离开鲁国呢?“
孔子咧开嘴巴,用手撸着胡子仰天长啸,这笑如不细品,则听起来像是遇到了乐事的开怀之笑,但你细品,就会听出一股悲痛而又不想使外人知道的忏悔,接着他便说道:“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整个中原成为炼狱,百姓流离失所。我只想奔走诸国,游说君主,以礼治国,以仁治国。这一走就是十四年哇!
“哦,原来如此,那您为什么却仍在七十岁时归鲁呢?”我再次发问。
“哎,各国君主们目光短浅,只知攻城掠地,我的志向不能伸展呢!而且这一路我和我的弟子们也狼狈不堪,从这个国家逃到另一个国家,难呀!最终我看准时机才回到暂时太平的鲁国想专心育人啊!”孔夫子摇摇头,脸上浮起一丝苦笑,但眼神中却透露着坚毅。
“原来如此,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夫子,我有点理解您了!”我微笑,孔夫子也莞尔一笑。
听着孔夫子的回答,我细细地琢磨着孔子坎坷的一生,但我同时也想着:求学路不也是如此吗?孔夫子的治国理想虽然高妙,却得不到诸侯支持,不免落败;如果在学习的路上没有人在后面支持你,你也永远只有自己,那么刚学会走路的蹒跚的思想不就会被一阵风吹倒、重重地摔在地上了吗?但他仍在那个位置上,他还能够爬起来,向前行,并多了些不会摔倒的经验,直至成功。那么没人支持的孩子他的坎坷虽然也不会停,但他依然会直面人生,一路前行,直到他想出办法来解决并奇迹般的成功。
我站起来,与孔子握手告别。前路茫茫又怎么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呢。”
我与孔子作文 14
万世师表,一代圣贤,他在中国历史里留下绚丽一笔。身高近九尺,但以“儒”之思想给中国后生留下更伟岸的背影。百家争鸣,由他为首的学派思想经久不息,在泱泱华夏流淌千百年。时至今日,仍不少蓬头稚子摇头晃脑念着:“子曰……”。十四年成长履历,当我捧起《论语》将目光从字面看得更深时,我方知我已与这位前辈跨越千年时差,进行了一次会面。
当孔子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便认定他为好学之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执着。他对学问的态度,好比苏轼对写文章的态度,皆是以此为乐,淋漓酣畅。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言犹在耳,我仿佛能看到孔子说出这句话时嘴角自然含笑的样子。即使是“温故”,他也可“温故而知新”,并以此为喜为荣。而在我的学习生涯里,“温故”这一行为仅仅体现在备考期间,至于能否“知新”更得另谈。因此我笃定,有比孔子学习刻苦的人,毕竟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佳话流传至今的不在少数,但比孔子热爱学习的绝对少之又少。但孔子对学习之热爱又让很多人不解,比如其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把对学问的追求看得重于生命的态度令许多人难以理解,现今的社会中这种人的存在也屈指可数。这种态度我虽然并不能切身体会,但仍然觉得十分值得尊敬。
“见”他第二面,我便从他身上侧写出“恪守本分”四字。孔子的为官之道,可以称之为一股清流。中国历史悠久,即便是最近的王朝——清朝,一些政治行为、制度在我们眼中都荒诞可笑不可理喻,而孔子所处的那个久远的时代,他的思想在当代人眼中的形象可以同当代人对十九世纪的达尔文认知相提并论——都展现出了与当时时代完全不符的先进。孔子的许多为官为政的.方法在现如今很多人看而言都仍奉为金科玉律去学习去遵守。他的方法在我这里,自认可以一言以蔽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若在其位,必将事事处理周全,为大局不为小我。此处尚且不谈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民理论,只这小小的尽职尽责不多过问与自己无关之事的行为便足以让我反思自省了。有时我们贪图的太多,实力却配不上达不到,我们却常常将此等失败怪罪于“命运捉弄”。这时不妨想想孔子所说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矣。”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达到自己所要求的一切或想得到重用前,应先审视自己有没有能力胜任。若有,便自信的去大放异彩惊艳众人。若没有,便先守好本分,打磨自己。
也许下次再见这位老者,我还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这也便是《论语》的魅力、思想的魅力、孔子的魅力了。他在我眼中有千百面,谨言慎行、仁慈和蔼、求知若渴……等等,都可以来描述他在我心中、眼中的形象。但我每读一遍他所说过的言论都会有所启发,我自认我年少,不可一眼看透孔子这位“两千多岁”的前辈,因此也仅仅详尽细说他于学业、于为政上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与认识。这样的孔子,在我眼中是耐人寻味探索的,也值得我捧书深醉其中。
我与孔子作文 15
摊开一张宣纸长卷,提一支浓墨毛笔,提按顿挫,走笔龙蛇,挥墨于弹指间。我将描绘一位春秋的圣贤,首先在右下角写下他的名字——孔仲尼。
身为贵族却因乱离家,幼年丧父而饥寒交迫,博学多才广收门弟却不受重用,晚年只得传授古籍为世人留下经典。这应该是一个饱经风霜却仍然坚挺的身躯,也应该是一个众人所向且永远端正的身躯。我的脑海里已经有了草稿,剩下的只是一笔一画地将这形象呈现于这宣纸之上。
一个人最有神的部位当然是眼睛,而画像自然也是先描摩眼睛。孔子的眼睛自然是深邃的而不是冷峻的,因为孔子总是以仁爱之眼去看待世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即使是孔子支持的礼乐制度,在“以仁为本”面前也要低上一等。
而作为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需要一张完美的嘴巴抑或是“能说会道”的伶牙俐齿。孔子的唇齿是普通、厚实的,其道出的不是阿谀奉承的花言巧语,而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崇高道义。“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从来不是一个嘴上巨人,不畏艰苦,周游列国,他也用行动追求着“仁”的世界。
画像中的`孔子盘腿而坐,姿势端正,衣冠整洁,风雅,简朴。“礼之用,和为贵。”“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不论是谁,平民还是皇帝,也都应尊重礼法,且须从自身做起。千年后的今天,礼,是否依然存在于人们中间?受到帮助后一声暖心的“谢谢”,耐心的司机礼让行人,礼在此处;大街上的互相叫骂,火车上无端霸座,礼又在何方?回望千年,礼崩乐坏,孔子奔走疾号;到而今,国泰民安,无礼之事却屡见不鲜。面对风雅端正的孔子,这些是不是无地自容?
教学之景,自有书香。画一双粗糙但有力的双手,捧一捆编绳即将磨断的竹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读天下书,行天下仁。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那就整理文化经典,那就授徒讲学,智慧如孔子,明白后者亦是千秋万代之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者,弟子的弟子,就这样一点点、一代代将中华文化精髓、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来,让中华文明拥有一座丰富的宝库,在中华大地上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的我们何其有幸,在这座宝库里吮吸芳香,在这座丰碑前尽情瞻仰。
画一辆牛车,那定是游历诸国的必要工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哉?”无信之人无法立世,就如失去重要部件的车无法驾御一样。但孔子这样辆既盛载着文化又盛载着希望的牛车必将被描绘成一辆经风历雨却依然坚定地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但只是画像,显得单调、空虚,那就在画像边上题上几行字:“行千里路,解世上苦,育三千名儒雅高徒;乘单车,入列国,祥云西去,夫子本丘。”
至此,收笔洗砚,孔子的画像也就此完成。仁义礼智信,在孔子的身上无一不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所描绘而成的不仅仅只是一尊孔子的画像,而是中国千年来所尊崇的儒学仁义。
【我与孔子作文】相关文章: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04-14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05-16
我读孔子作文范文03-02
我所了解的孔子作文05-17
我想对孔子说作文03-24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6篇05-23
孔子我想对你说作文03-24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7篇05-16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7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