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走近孔子作文

走近孔子作文

时间:2022-11-01 12:55:37 乐怡 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近孔子作文(精选2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近孔子作文(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近孔子作文(精选20篇)

  走近孔子作文 篇1

  我盼望以久的山东旅游终于来到了,我兴奋得那一天晚上都没睡着。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好了,准备第二天的旅游。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大约做了8个多小时的车子,就来到了山东曲阜,来山东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远近闻名的孔庙,孔林,孔府。我们晚上在宾馆住了下来 。

  这一天我们坐着车子,穿过了十几道桥来到了孔府。刚刚进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四处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树。这些柏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几行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以为对后市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着作用。孔庙、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仰,

  我们坐着光缆车来到了孔庙。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最后的一座古建筑是一个孔子庙,上面写着万世师表,斯文在兹。

  我们又来到了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 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 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孔府,孔庙,孔林,就参观完了,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去看一看。

  走近孔子作文 篇2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走近孔子作文 篇3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对他的了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了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了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了两块。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死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走近孔子作文 篇4

  孔子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意义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的时代,他反对以暴力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而“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十七岁又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困,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全靠自学。他小的时候就很爱读书,拜了许多人为师,所以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

  孔子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改掉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孔子的学生相传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子路、冉有、子贡、颜渊、子游、子夏、曾参等。孔子的学生大多数出身贫贱,年龄各不一,有的几乎与孔子一样大,有的与他差三、四十岁,还有父子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做孔子的学生,学费很低,只须要十条肉干。孔子向社会的下层人传播文化,还教育学生“每事问”勤思考,温故知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直到今天还值得人们参考。

  孔子的《论语》可谓是“圣典”。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论语》而且是经过程朱学派注释的《论语》成为每个读书人的圣经,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成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成为士人不可缺少的东西。孔子的这一文学成就给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的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标,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学学孔子,该放下时要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走近孔子作文 篇5

  当寒风裹挟着大雪,淹没你眼前的世界,你是否畏惧,是否心灰意冷,是否仍坚信自己的力量。

  佛教有轮回之说,所有的相逢都是重逢,所有的离开都是归来,鲁哀公十六年,你走了,却留下了千年不化的哲理。人总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生命的尽头,有的人死去了,就意味着永世的寂寞;有的人死去了,却意味着一种永恒和超越。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你的接触更甚,便愈加崇拜你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熟,社会的了解,从你的所言所行中,感受到常常于不期然间闪烁而出的智慧之光,着实令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于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她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那么些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的过一生,如长沮?,如桀溺;而夫子你则在纷扰的世俗中,以无所畏惧的姿态尽情地演绎着匡救天下的人生。

  得知你曾因难以施展抱负后带领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竟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我不得不心生敬佩。更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难,会不会有结果,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夫子你有别人没有的勇气去解脱束缚的手脚,也有别人没有的胆量去勇敢面对。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总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就畏首畏尾,在事情进行的时候就瞻前顾后。怀才不遇没什么,大不了亲力亲为,躬身上路传大道;梦碎了没什么,大不了再重新做一个。

  洛克菲勒说: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满了学而无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而不利。所以,怀才不遇的你带着毅力和决心,在教育上获得了永不褪色的成就,也唯有你,仁以为己任,倾尽一生。唯有你,配得上这圣人的称号。

  走近孔子作文 篇6

  今日的郑国依然风雨凄凄。东门外的栗树虽没能使民战栗,但高大笔直的树显得驼着背站在一旁的那个腿比大禹短三寸的老头子格外矮小。他刚经历了陈蔡之困,听到丧家狗的评价,豁达地大笑道“然哉,然哉”,便挺直腰杆,继续踏上了征途。

  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是一个另类。他所推崇的,是已经被霸主践踏粉碎的周礼;他所笃信的,是已经被世人割舍抛弃的仁义。“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深信将周文化传递下去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为此他不惧桓魋之辈的刀剑,孤身在广袤的平原上洒下一筐又一筐土,要筑起一座大山。他隳三都,诛少正卯,十四年漂泊周游列国,所为的,是重建被破坏的秩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不义而富且贵,对他如同浮云。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顺便把巍巍泰山融入了人格,使颜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使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楚狂接舆高歌凤兮笑他,长沮讽刺他“是知津也”,桀溺否定他逃避恶人却不逃避社会的行为,丈人斥责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连看门者都知道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怎么会还需要靠这些人来点醒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魄,虽终生不得志,明知所做都是徒劳,仍以一人之力与时代相抗衡。虽然颠沛流离,坚毅的人格却从未改变。即使不再从政,他也坚持编纂诗书,倾尽所学教授三千弟子。他的谆谆教诲保存在《论语》中,两千多年来仍然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书呆子。那股韧劲,便从春秋流传后世,万古长存。

  崔嵬岱宗屹立如故,孔子与他的精神、人格也永远屹立于我们心中。

  走近孔子作文 篇7

  你的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国的文学旅程;你的精神的升华牵动着每个人的琴弦;没有驰骋沙场的你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

  掀开你的头巾,我才知道“为政以德”之道;

  关注你的举措,我才明白“克己复礼”之礼;

  打开你的心扉,我才感受到“仁者爱人”之理。

  一行淡淡的墨迹“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你继承了周代以来关于德和德治思想的文化传统,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构建了以“爱民”“富民”“教民”“安民”“举贤”“正政”“善政”为主要内容的'“德政”思想理论体系。以德服人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你说的“为政”实在是一种教化之学-----教育与感化,德治思想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借鉴意义。

  你仿佛圣人一般,从天而降,衣袖轻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你认为父母至死,子女应当守丧三年以表孝意,而你的弟子却反驳道,守丧一年即可,只要心中有孝就可以了。孝弟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看待你所说的“孝”“悌”的观念,“孝”大可以治国,平天下,小可以修身,齐家。它是传统家教的核心。这种“孝”强调“父为子纲”,实际上应当一分为二的看,既要肯定“孝”的合理性,又要与实际相结合,对父母不能盲从,对父母的不当之处,也可以劝谏,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孝”。至于“悌”,你是指善事兄长,听从兄长,辨证地看,不能一味地盲从,不辩是非地接受顺从。这就是复礼,除了礼,还要克己,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的通。这不就是你所谓的“仁者爱人”吗?在你的伦理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的首要内容是“爱人”。一次,马厩失火,你得悉,立即从朝廷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你的这一举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重视“人的价值”的惊世之言,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人道主义思想之一。

  走进了你,我了解了诸多,你不仅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也是我效仿的榜样!

  走近孔子作文 篇8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方,并已走向世界!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走近孔子作文 篇9

  两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公依旧一丝不苟,变不改色的凝望着远方。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朵,一个个祖国的栋梁,都在他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在他的教诲下,让祖国的传统文化与美德延续至今。他就是万人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冬天将近未尽,我走近了孔子,在公元前551年,明星升起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上空的时候,一位伟人出世了。他带着不同的气宇,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智慧。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将伴随着天将降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人世间的一次苦行。他出生于曾经的贵族,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可他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三岁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过着贫苦的.生活,这一生他历经了千辛万苦,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面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少年的他过着艰难的生活,可苦难的环境却未泯他远大的志向,他勤奋好学从而告诫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终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屈的斗志,他一生共教导弟子三千多人,得意弟子七十二人。他三十而立办教育,他开办私塾,使贫困的人走进了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知识传播的壮举,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盛飞积蓄了雄厚的力量,他不仅告诉了他的学生还告诉了身后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教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他的思想不仅能够治国经世,还能净口修生,他教化世人以“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

  “仁”不仅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还要仁爱仁慈,他主张的仁爱思想,在二十一世纪依旧发着耀眼的光芒。他在学习方法上教导我们要“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为人处世上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在细微处体现人不朽的智慧与光辉。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名生的各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

  公元前479年,这位鲁国的老人永远离开了人世,至今已过了两千五百多年,两千五百多年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屹东方并已走向世界。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冬天将近未尽,既然我走不进孔子,那我只能走近孔子了。

  走近孔子作文 篇10

  这个暑假,我仔细阅读过《论语》,这本书让我解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几千年来,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所谓的圣人,贤者。他的《论语》让我知道做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学习的奥秘。

  “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刃,则以学文。”只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任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谨慎。”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丢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没有诚信,将寸步难行,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才将会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礼”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礼”是西周以来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它是用来维护上下尊卑关系的。因此,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态度,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所以“礼”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礼”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尊敬她们,对她们的教育,我们应认真聆听,保持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习惯。

  “知”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许多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他提出反复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中我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于开阔出新的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更加丰富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中还包括学习态度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态度就应该是老老实实的,不懂就说不懂,努力学习,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就是这样,不耻下问,由于孔子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知识在当时就比别人丰富。再有,孔子教学也比较注意“因材施教”。《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用心思考弄明白而不得其义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口里不想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交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免、能由此推出其他三个方面,就让它自己去想。孔子就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去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

  从《论语》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学习的道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正直,谦逊,与人为善的人。《论语》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悟,感悟孔子精深的大智慧。

  走近孔子作文 篇11

  走进孔子,犹如走进一座知识的圣殿,犹如走进一座巍峨的大山,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因为,他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有做人的道理,“德才兼备”是形容君子的,但我认为,孔子才能配得上这四个字。

  孔子的学问,那可是大家都知道的,汗牛充栋,学富五车,而从孔子弟子为孔子的'话整合成《论语》一书中,也能多多少少的感悟“孔子学问真是太高了。”

  而让孔子出名的,大多在于他那高尚的品德。

  我已经深深的被他征服了,只因他在两小童辨日中的一句“不能决也”本来可以随便说一个答案,那两童也当然会照样崇拜的他五体投地,而他宁可放弃自己身上“伟大学者”这个名号,也不能把知识的本钱丢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既然说出了这句话,那这句话就是一个红线,是一个标志,是一个信念,是一个决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敬佩。

  我已经深深被他征服了,只因他与项橐之间的故事,孔子对项橐的佩服也完全可以这样想“拜一个孩童为师,岂不是丢了我的名声,管他呢,他还只是一个小屁孩而已。”但他没有这样做,却决定拜一个孩子为师父,这样不耻与孩童结为师徒,反而体现了孔子高尚的品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谦虚求教的品质让我敬佩。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敬佩孔子,也许是他实事求是的态度罢,也许是他谦虚求教的品质罢,也许是他的学问罢,也许是创立儒家思想罢,不管怎样,孔子的才德让我从心底深深折服,深深敬佩!

  孔子,才称得上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君子。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他向项橐虚心求学的场景;听到了他“有教无类,以仁治国”的教育心声;触摸到了一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的高尚灵魂;我也深深懂得了:圣人并不是被大多数人赞叹而伟大,圣人是因为彻底了悟到了自己的这颗心而伟大。

  走近孔子作文 篇12

  我以仰望天的虔诚仰望孔子。

  一直以为孔子是个传奇。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这颗闪耀至今的星早已被后人罩上了神话的光环,其实,这个千古圣人就在触手可及之处。仰望孔子,我领悟到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他心底的爱与恨,理想与悲哀。

  孔子的爱是“仁爱”。他爱学生,他的爱融在了饥肠辘辘时给学生留下那最后一碗救命的肉汤里;他爱百姓,他的爱显现在给人们带来的大同思想与安居乐业中;他爱国家,他的爱凝练在就算隔着千山万水也牵挂着鲁国的热忱之心里。仁者爱人,仰望孔子,我看到了在那个硝烟弥漫、冷酷无情的年代里,他的爱如温暖的阳光,普照人间,包容万物。

  孔子的恨是深沉的。他恨横行霸道、瓜分国土的“三桓”,恨身处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徒有一颗火热之心。盼了许久的祭肉迟迟未到,等到的却是那冰凉的诀别信物。收起破碎的信仰,埋葬起恨与悲哀,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片他深深眷恋的土地。他的身后,马在哀鸣,风在怒吼。他的.前方,暴雨淹没了道路。一片迷茫之中,会有多少艰难困苦?孔子,你将何去何从?仰望孔子,风沙淹没了他的荣辱、他的血泪,只剩下那复杂的思绪,积淀在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

  南子道:“世人或许可以体会到孔子所受之苦,却无法体会到孔子在苦难中所领悟的境界。”面对尔虞我诈的世界,他坚定“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对贫困无知的人民,他带来了“有教无类”的理念。对国家,他推崇“仁政”;对学习,他高呼“因材施教”。在他的君子之道前,“美而淫”的南子也不得不正色;颜回怀抱孔子的书籍,葬身于汪洋大海;子路受敌围攻,英勇赴死前仍不忘夫子教诲……

  于千万名家皆如此,然孔子对我当代少年,尤为重要。

  仰望孔子,他的形象在脑海耸立,他的理想在心中澎湃。他手中的长卷照亮历史,座下的弟子的朗朗书声依旧响彻大地。

  孔子,以他的意志、博爱,撼天动地,留下一个伟大的灵魂,书写一部不朽的传奇。

  走近孔子作文 篇13

  两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国公仍哪位旧一丝不苟,他的内心已经没有早年时杜甫般“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更多的是对人性本质的认识,对当今社会的感叹。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与相邻的泰山间交相辉映,多少个斗转星移迎接一个又一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世界十大名人之首”,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他的光辉不仅撒遍九洲,更将其性格、其精神、其学说远扬海外,不比的高深莫测,庄子的缥缈入世,只有至情至性,勇于入世,在黑暗世界中为自己的理想勇敢奋争的孔子最为可敬可亲。

  从春秋战国的孔子,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明太祖的“八股取士”,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琅琅书声,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实中随着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了两千多年,心中自有乾坤,更加突现出一种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

  孔子的思想体系丰富多彩,主要的“仁”“义”“礼”“智”“信”这五行思想,“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仁者爱也”“已欲达而达人,已欲立而立人”,我们应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用“礼”“智”诠释“仁”的思想,用“义”和“信”弘扬“仁”的行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更在其思想体系中熠熠生辉。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突破封建社会门弟与阶级的鸿沟,凭借“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为中华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是他,教会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寻思并进,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阐述着同一个道理;是他,用儒家思想熏陶着我;是他,为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他,我心目中的孔子。

  千年前,孔子的思想早已融在时代的血液奔腾不息,千年前,我亦愿仰望孔子的灵魂!

  走近孔子作文 篇14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题记纵观今日之名人天下,哪位文化名人最红?不是音乐界的周杰伦;也不是篮球界的姚明;更不是影视界的章子怡。而是孔子先师。

  尽管历数几年来的文化特点,你不难发现,孔子正热的发烫。一部《论语》捧红了于丹;各国的“孔子学院”遍地开花;“祭孔大典”、“国际孔子文化节”此起彼伏;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诵》的镜头,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可我们真的读懂了他吗?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他心中道以高于贫富,可以为道德而抛弃财富。而如今呢?谁不是为财富而放弃道德。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以为在孔子的弟子中,有贵族,也有贫民百姓。但他们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也只有一个身份——弟子。如今呢?高昂的学费使贫与富的差距越来越大。孔子还提倡“因材施教”。

  他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传教,以扬长避短之式发挥了教育的效果。可是,现在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又有多少去关心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爱好特长,并且加以因材施教呢?他们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升学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抹杀了学生们的天赋和个性。等到去关心时,孩子已经变得平平庸庸了。“以学为乐”是孔子的有一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喜爱学习和热爱学习为主。反观现实,有多少学生把学习当成乐趣?又有多少学生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十年寒窗苦,只为“高考”忙;俩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小考、中考、高考、考研、读博

  学习是一个苦苦挣扎和等候的过程,“以学为乐”只不过是一个奢望罢了!我读懂了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读懂了孔子的“有教无类”;读懂了孔子的“因材施教”;读懂了孔子的“以学为乐”。可又有多少人能读懂呢?

  走近孔子作文 篇15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历代代出过多少儒家著名学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非孔子莫属。而孔子所说的“仁”与“恕”为儒家理论中最最精髓的东西。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让别人也立起来。自己想要发达,那就要让别人也发达起来。在离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帮助他一下,就是仁义的方法与秘诀了。这就是孔子对“仁”的理解。

  那么,恕又是什么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能告诉我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吗?”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这就是孔子——讲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话,只缩成一个“恕”字!圣人就是圣人,不会和你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又进一步地解释了“恕”这个字——自己不想要的,别强加给别人。

  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确,人就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与人处事的时候,不可以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孔子“仁”与“恕”的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怀有这种宽宏大量的胸怀。小学的时候,因为什么也不懂,和一个同学玩的时候,闹了点别扭,。后来,我们才明白了,其实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过去的,所以,我们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子什么事也不放过对方了,而是学会了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孔子,他的话,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走近孔子作文 篇16

  在孔子研究院,我见到了众多的孔子画像。其中有太多的画像,若不经工作人员的介绍,我还真看不出,原来那些形象迥异的画中人竟是孔子。同画的是一个人,且多是孔子当年行教时期的作品,可为什么相差甚远呢?

  其中一幅画像,画得很狞厉,粗鄙。看着凶悍粗壮,双耳垂轮,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齿,简直就像蛮夷,看不出有丝毫的涵养与智慧。不由轻叹:这,怎么能是孔子呢?

  这就是孔子。解说的口气非常坚定,仿佛她见过孔子。她说,孔子长得就是高大健壮,面目七露,凝重威严。见她这般毋庸置疑,我也无心再争辩什么。只坚信,我心中的孔子,绝不是这样的,绝不是这般大鱼大肉,大腕喝酒所养就的庸俗模样。他身材的确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谦恭的映衬下,只会显得他更加和善,悠远,大度。

  他历经沧桑,饱受风云动荡,但依然心有执著,胸怀天下,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孔子时刻忧系的是家国天下,挂牵的是芸芸众生,有着这样博大深远情怀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副粗鄙蛮野的嘴脸?就算有着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渊博的'智见与宽厚的仁德给淡去了。

  一直喜欢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在这里有见,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确画出了我们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着一袭长衣衫,须髯飘逸,双目前视,拱手而立,愈发显得谦逊和善,那是一种风烟俱净后的淡然,那是一种千帆过尽后的宁静。

  这幅画像,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样,因此,收藏心底,永远。

  以前,曾看过一个小故事,说苏东坡和佛印两个好朋友常在一起参禅悟到,一日,忽谈到彼此像什么的问题。苏东坡说佛印像是一坨牛粪,而佛印却说苏像一尊佛。可见,一个人的心境与涵养的不同,也自会导致眼界的清浊及见识的高低。由此,也不难理解孔子在众画师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迥异模样了。

  走近孔子作文 篇17

  孔子,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真的了解孔子吗?并不吧。接下来就让我跟你说说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也就是如今山东省曲阜市。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修订书目而做努力。在与弟子周游列国的四十年里,修订《诗》,《春秋》等名留千史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别看画上的孔子矮矮的,看似不经打(这就好像说包公很黑一样......)。实际上,孔子据说真实身高达九尺三寸,都差不多两米多了,又怎么可能是后人所描述的文弱书生。但也怪不得壮如公孙冶,也再也不敢冒犯孔子。当然,这也跟孔子的伟大思想和渊博脱不了干系。

  孔子能够如此渊博也跟他的`家世有关。孔子出身贵族,而当时的政策也只给贵族读书。当然,也幸好他出身贵族,才能够有书读,毕竟当时没有九年义务这种那么人性的东西。但是,可惜的是,到孔子这一辈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经衰落了啊。所以啊,别看以后的孔子有多风光,人家什么乡村歌手,管农场的,管仓库的等等等等,反正啊,什么不受人尊敬的职业他都做过了。估计当初嘲笑孔子的人也没想到,这个穷小子未来的地位不仅高,还名流千古了。

  虽然说,孔子当时已经凄凉到这种地步了,但是他心中教育别人的心却从没变过啊。在春秋时代该咋办?做官。然后咱孔子老先生就凭着自己极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是老先生他固执啊,一直坚持的政治思想与当时的“霸道”思想不符啊,所以也得不到重用啊。得不到重用就教不了人该咋办?孔子急啊,躁啊,就琢磨这在外边开个补习班,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颜回啊,子路啊,都是从这个补习班里出来的啊。

  所以啊,各位,孔子那么强大不是没道理的啊,就人家那么惨的环境下都有着那么远大的理想,谁还敢做咸鱼啊?

  走近孔子作文 篇18

  他终于不必搁于世间的束缚,徒步来到天堂。推开那扇扉门,六道轮回的光线刺痛了他,生疼中,他望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冥然兀坐在轮回的边缘,他紧抿一丝永恒的微笑。

  “我在等你。”老者的鬤须在风中摇曳生姿。

  他不解。

  “我在等待一切迷茫而空寂的灵魂。”

  他愕然,莫非眼前的老者就是千万年前的孔圣人吗?他又苦笑,那又能怎么样呢?此刻,他的心早已冰封,拒绝任何一丝阳光的侵袭,哀莫大于心死,而他选择的是后者。

  “为何要选择这条路?”老者深邃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年轻的面庞。是的,他才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五个春秋。谁会相信,当年那个十五岁就考进北大,热情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气少年会以这样残忍的方式来到这个不该来的地方。

  他低头不语,他也无话可说。怕是寂寞久了,又或许只是单纯地想脱离那个扰人、喧嚣、浮华的尘世吧。

  “可曾想过你的母亲?”

  他的心猛然一颤,心口仿佛被人撕裂一般,宛如一种剜肉割骨的酷刑。她,何尝不是他最放不下的人。

  “今天是你的生日,二十五年前的今天,你的母亲用她撕心裂肺的疼痛换你来到这个世界,而二十五年后,你却用更大的痛来‘回报’她。”

  他开始抽泣,单薄的身体开始不住地抖动。

  他的眼前开始浮现一幅画面:母亲早早地起床,忙活了很久,熬好一锅红米粥,冉冉升起的炊烟里,写满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无尽的思念,今天是儿子的生日,她想以这样的方式,为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她在村口翘首遥盼,希望盼到儿子回家探亲的身影,哪怕只是一封写满思念的家书。然后她盼到的确是儿子冰冷的躯体,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扎······

  他猛然跪下,脸深深地埋进胸前,双肩疯狂地抖动,不知他此时心中的想法,只有不断蔓延而下的泪水诠释着此刻的悲伤。

  “前方是走向来生的路,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他慢慢直起身子,缓缓向前走去······

  走近孔子作文 篇19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走近孔子作文 篇20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国外人都知道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没错,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他的思想、学说堪称精华,他的作品为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何尝不是高尚的吗?

  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论语》,本书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以“仁”为核心,随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我们学生很好示范的论点,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对于我们学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贡献。别小看了这贡献,从中还能知道许多类。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因此孔子把知识移植到民间。而他的教学目的是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他们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希望他们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助人为乐,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这样既学习了先人的好品质,又可以让社会和睦,更上一层楼!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仅生在过去,更后在未来,一定还是永恒的!

【走近孔子作文】相关文章:

走近鲁迅作文11-24

走近李清照作文12-02

走近你作文10-02

走近史铁生作文08-01

走近孤独作文09-08

走近母亲作文06-20

走近自然作文05-28

走近苏轼作文07-03

走近大海作文06-0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