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兰亭

兰亭

时间:2022-01-29 01:58:40 作文 我要投稿

兰亭

兰亭1

  10月3日,天气晴朗,太阳公公终于收敛了暴脾气,温柔地抚照着我们。妈妈说,这样的好天气正适合出游。于是,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书法圣地——兰亭,这曾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

  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往里走,入了大门,看到两边都是粗壮的大树,挺直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再进去些,还有大片的竹林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里的环境十分幽静。我想:这果然是一个静心练字的好地方!

  我们顺着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来到了“鹅池”,小池中,几只大白鹅正在尽情嬉戏,有的伸着脖子欢快地叫喊,有的游到岸边好奇地瞧着游客,有的则把长长的颈项埋进水里寻找食物,还有的.拍打着翅膀,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了。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临池十八缸”,这可是最吸引我的一个景点。只见池前竖着一块大石碑,碑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太”字。相传书法家王献之从小练字,八岁那年,用完了院子里的三缸水,自以为写得跟父亲一样好了,就将一叠字拿给父亲看,谁知王羲之只从里面挑出一个“大”字,在下面加了一个点。王献之不明白父亲的意思,就将这个字拿给母亲看,她母亲看了就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羞愧,从此更加刻苦练字,把院里剩下的十五缸水也用完了,最终也成了像他父亲一样的大书法家!我告诉自己,我也要学习王献之,做事应该精益求精,坚持到底!

  最后,我们还游览了“流觞亭”、“石碑亭”,参观了“书法博物馆”,见识到了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虽然我还不懂得欣赏书法作品,但兰亭里的美景和故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快乐又难忘的一天!

兰亭2

  上书法班的时候,我就听说了兰亭是“书法圣地”,我很想去兰亭游玩,就是一直没机会去。今年国庆长假,爸爸终于带我去了兰亭,同行的还有爷爷奶奶和妹妹一家。

  兰亭位于绍兴兰渚山下,自古便是风景胜地。但是,最让兰亭出名的,是因为一代书法家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一到那儿,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大片竹林,让我不由得联想到王羲之在竹林中挥毫泼墨的情景。穿过竹林,我一眼看到了著名的鹅池碑。鹅池碑的边上有一个鹅池,里面养着几只大白鹅,据说王羲之最喜欢养鹅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曲水流觞”景点,不由让我想起古人在小溪边饮觞作诗的开怀场景,听见溪水的流淌声,仿佛也在告诉我们那些久远的`故事。

  穿过一座木桥,我看见在桥中间的亭子里有一群游客都围着一张桌子不知在干什么,好奇心驱使我一探究竟。走近一看,原来这张桌子不是一般吃饭用的八仙桌,桌面是一个放满沙子的盛器,这张桌子是用来练习写字的。我在沙子上用手写字,感觉痒痒的,便随手拾起地上的一根竹竿在沙盘上写起字来。旁边的妹妹也不甘示弱,把我的竹竿拿去写,可妹妹怎么写都写不端正,必竟她还在上学前班。过了会儿我们都没兴趣了,就准备向下一个景点出发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一个亭子,那里有一块碑文,我还以为是王羲之先生写的,后来一打听,原来正面是康熙提写的,反面是乾隆提写的,因此此碑又称“祖孙碑”,是兰亭的“镇亭之宝”呢!

  我喜欢兰亭的幽静,更喜欢兰亭的历史和文化。

兰亭3

  晨光熹微,我们一行五人乘车穿过喧闹的大街小巷, 驶过波光粼粼的鉴湖,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绍兴西南角的我国书法圣地——兰亭.

  一进古朴的兰亭大院,迎面扑来的是竹子那种特有的清香,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啊,真是个清静优雅的好去处!

  穿过竹林,翻过一座三曲石桥,便到了鹅池。这儿曾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养鹅的地方。看,在盈盈的水面上,几只悠然自得的大白鹅游于其中,不时发出“哦哦哦”的'叫声,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池旁有座精巧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刚劲有力,遒健妩媚。据说,“鹅”字是王羲之的宝贝儿子王献之写的,“池”字才是王羲之写的。怪不得两个字有肥瘦长短之分别呢!

  由鹅池前行三十余米,就看见了小兰亭。看了碑上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越王勾践曾到过这里种兰花,故而得名。

  从兰亭向右拐,我们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都挂着古老的铃铛。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它是一块高6米、宽2米,厚近0。5米、重达18吨的巨型石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的题词,反面是乾隆的题词。细读,字里行间渗透出两位清朝皇帝对《兰亭集序》的倾慕之情,对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过了墨池,来到右军祠。这里陈列着王羲之的许多书法作品,字体沉稳洒脱,变化多端。

  参观完兰亭各处胜迹后,走出大门,我不禁再次对这里的一切深情凝望,对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敬仰之情也更增添了几分。

兰亭4

  在重新建设的校园里,有别致的一角,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兰亭。

  兰亭是一个用木头制成的六角亭,亭子两旁是用石头堆成的假山。兰亭位于一个水池的中心,这个水池还有个好听的名字——临池。临池在清晨的时候,会有几束喷泉在里面跳着优美的舞蹈。池子里不光有喷泉,池底全是由光溜溜的鹅卵石铺成的,鹅卵石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犹如九寨沟的“五彩池”。临池里还有许多圆头圆脑的小金鱼。

  林荫道沁园里的木板与临池的假山树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使水陆相连。课余时间,这个小花园就热闹了起来:有的同学一边在沁园里欣赏风景,一边散步;有的同学在假山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地逗弄临池里那些可爱的小金鱼们;还有的.坐在兰亭里聊天。正是有了这个小花园,才使大家的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哦!

  早上,当我们背起书包来到学校的时候,临池里的喷泉飞舞,小金鱼也探出圆圆的脑袋,对我们说:“早上好!”午休时,我们在临池边嬉戏,在兰亭里享受阳光;到了傍晚,该放学了,大家一定会从沁园里走,再去兰亭里坐坐,最后才回家。

兰亭5

  《兰亭集序》这个名扬千古的古代文章,人人都说好,可我这个性格促使我说:“《兰亭集序》有什么好的,不就是个古代文章吗?写的好我才不信呢。再说了,那些字看都看不懂,现在的人看他只能说它土!”我也就这样被妈妈一脚踢进了张老师的国学班。现在再回想起来那叫一个经典。

  《兰亭集序》总共有三个自然段,我看了两遍后发现它只讲了两个事情。

  第一事是讲: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兰亭集会,玩几个游戏又感叹今天的天气。

  我觉着《兰亭集序》的'第一句也就是形容天气的那一句,当你在晴天时朗诵起来会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这句诗是这样的: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之前我只说了这句是介绍天气的,可没哟最先说具体意思: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可以观赏浩大的天空,俯身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打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悦,的确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第一段就到此为止。

  第二段实在感叹人生,以及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区别。

  人民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那样,有的人喜欢这样,他们虽然外表、性格不同,但他们快乐时会忘记老额死亡正在前来,当对一些事物感到厌倦时,事物会随感情而进一步变化。这一点像热力学第二定律。虽然是热力学,可还是和我们的话题有关系,它说万物都会从有规律,变成无规律,又从无规律中重新出现新规律;万物都会从开心变成伤心,又改变成开心,心情和事物都会起伏波荡,人生也是如此,因此王羲之后面又讲到了生死都是大事,能不让人痛心吗?

  王羲之从游玩一直写到人生的生死,句句都是经典,怎么能叫土?

兰亭6

  忘不了你那勤学苦练,染黑一池清水;忘不了你那曲水流觞,谈笑间挥毫泼墨;忘不了你那一挥而就,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啊,你,就是王羲之,那个后世为万人所敬仰的王羲之。

  那一日,春光正好,杨柳轻拂,仿佛是我这明媚而掩不住激动的心情。因为我来到了兰亭,来到了这万千书法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初入兰亭,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池绿水——是鹅池!池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鹅池”两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古朴稚趣,实在令人心潮澎湃。再看那一池春水,碧绿的杨柳倒映在池面,相映成趣,几只白鹅远远游来,洁白的身影让这碧绿的潭水更增意趣。此时,我仿佛穿过历史的年轮,又看见王羲之父子共游鹅池,提笔便写下这冠绝天下的.“鹅池”二字。此时,王羲之脑中又想起那一个个刚劲挺拔的毛笔字,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怪不得有人说王羲之那或挺拔,或优雅的“之”字是因这大白鹅而模仿得成的。是啊!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想到自己的爱好,那这个人,一定也会像王羲之那样,成就一番事业罢!

  再向里走,只见两三翠竹点缀着一条羊肠小道,竹边,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正缓缓流淌,如此古朴典雅的地方!伴着那溪水的“哗哗”之声,我的思绪又开始飘飞。那一日,天气定也如今日这般明媚,绍兴此地的文人墨客纷纷聚集,饮酒游戏,过着那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好不畅快!酒过三巡,诸人纷纷整集书篇,欲待著书,此时,只见那略有些微醉的王羲之挥毫泼墨,这载入史册的好字,就在这酒性中写成了!或许,连王羲之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这一酒后醉书竟会成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吧!

  折一条细柳,品一杯清茶,游一处盛景,思一位名士。

  还是那斜斜的夕阳唤回了我的思绪,不知不觉间,已是黄昏了。我挥一挥手,告别这人杰地灵的兰亭。朋友啊!如果你还没有去过兰亭,就一定要去一去!因为那是一场心灵的旅程,在寂寞间行走,在山水间徘徊,是一场灵魂的盛宴!

兰亭7

  引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语句,不仅紧扣标题,也点出了主旨。

  在时代浪潮汹涌向前翻滚、响腾不止时,许多在这股大浪潮中被裹挟着前进的人,都感到无所适从。面对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面对在迷雾中缓缓铺展的未来之路,我们需要的是清明的目色,去洞察我们在世间的位置,如周国平所言,早日在人生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鲁迅痛感国人的愚昧和麻木,毅然弃医从文,黑暗的旧社会便是他的抛锚之所,只因笔尖流淌的墨汁,浓稠却透射出新世界的曙光。钱伟长不顾物理三分的笑柄,撼人心肺地呐喊“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决然弃文从理,苦心耕耘,终成新中国科学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在时代潮流轰然作响之时,他们在暗夜中望见未来的星光,寻着这微弱的星辰的光亮,成为时代浪尖上的弄潮儿。

  引用鲁迅和钱伟长的事例。语言充满哲理。

  除却对在时代大潮中迎流而上的热情和信念,我们更需要在人生的泥土中守护自己的种子,看它破土而出,在兰亭的清流激湍中望见自己的影子闪动,在世界的兰亭中找寻我们最本真的自我,任性灵如苍鹰划破长空,在纷繁世界中恣肆舒展。尼采不堪忍受成为一名经院派语言学家、在古板的学术生涯中耗尽自己的一生,而是在叔本华的哲学道路的指引中追寻属于自己的'真理,弥散出无尽的自我生命热力的辉芒,在兰亭之大中寻得了自己的一隅,成就了不平凡的生命。

  段首衔接自然。

  人生就如一座兰亭,其间过客匆匆来去,而最终空出的属于自己的席位,才是我们孜孜以寻的自我和我们身处的既定时空的完美融合。在兰亭中寻找自己的一隅,就是寻找我们生命最本质的归依之所,就是寻找我们生命的意义扎根的土壤。纵使艰难,仍要高昂着头颅奏响进军的号角。

  结尾比喻,与开头相呼应,充满感召力。

兰亭8

  烈日当头,我们乘车去往绍兴。进入绍兴,到了诸暨,到了五泄,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个极大的错误,“沧桑”用在这里是多么的不和谐。山虽不可谓高,但一片葳蕤,满山的绿色里漫长的山路无限延伸,举目远眺不见尽头,眼前浮现的只有山的轮廓和透过葱茏的缝隙射下的阳光。

  走进兰亭,似乎每个人都被这里的氛围感染了,大家的脚迈得很轻也很实。重峦叠峰茂林修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空气糅合了一种叫做“人文”的元素,让我们一向浮躁的心沉静下去,又沉醉起来。

  兰亭成名于王羲之,也成名于那篇传诵千古的《兰亭集序》,他用风格疏朗简约的文字记述了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的那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会。于是,兰亭这个原本不为人所知的庭园由此名垂青史。

  当年的鹅池边今天的白鹅兴致勃勃地演绎着那段美丽的历史场景,疏觞亭前的溪流在物换星移千年之后换上了今天的活水。我们在漫步游赏中却依然清晰可见当年大书法家俯首洗墨的场景。我们还可以在穿过悠长的历史后遥想发生在眼前这个小溪边“一觞一咏,畅叙幽清”的雅士聚会。

  从王羲之和他的友人泼墨挥毫的那一刻起,兰亭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气质,从此,丹青的爱好者不论少长都将这里视为书法的圣地,纷纷前来凭吊、瞻仰,想要从这里的空气中吸到一点儿传神的'精粹。在陈列馆里我见到了许多年龄小于我的孩子的作品,他们的技艺固然稚嫩,但那一笔一画之间分明气韵初具,能够被陈列在兰亭,相信他们会将此视为无上的荣耀。

  后人曾评王羲之的墨宝“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相信他们的艺术性情正是在此地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蒸馏和升华。他身有官职,却宁愿躲到山林之间与数位友人寻求闲云野鹤般的淡泊与宁静。他避开尘世的纷扰,兰亭成为了他风雅圣洁的归宿。于是,兰亭成全了王羲之,而王羲之也同样成全了兰亭,人杰而地灵,地灵而人杰。

  平静中渲染辉煌,中国文化的妙处正在于此。

兰亭9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红色的朝霞染红了兰亭,也染红了满山的枫叶。我随着朝霞的脚步,怀着对王羲之崇敬之心,来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兰亭。

  王羲之是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兰亭写下了世人皆知的兰亭集序,留下了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个老婆婆在卖纸扇,却没人来买。于是,王羲之提起笔在纸扇上题了几个字。顿时,纸扇被抢购一空。由此可见王羲之的字在当时多么受欢迎。在不知不觉间,我走到了鹅池边上。鹅池上竖立着一块着巨大的石碑,刻着铿锵有力的鹅池二字,是那么奔放,那么洒脱。石碑透着岁月的年华,历史的沧桑。鹅池的水是那么清澈,就像一条明如的条玻璃带子,池边的树木长得那么苍翠茂盛,把鹅池的水映绿了。

  一会儿,我又来到了小溪边,曲水流觞。小溪曲曲折折,酒杯在溪上漂着,以前王羲之就在这里与朋友们饮酒赋诗.这是那么高雅,那么令人神往.走着走着,我终于来到了我最神往的'地方——墨池。望着一池的墨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练完笔的少年在池塘边洗笔。这位少年天天练天天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个池塘的水都被墨给染黑了。这位少年也练成了一手好字。他就是我国赫赫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王羲之激励着我,使我变得坚强。了解了王羲之的故事,鼓励我在今后遇到困难不再畏怯。我在鹅池边徘徊了好久好久。

  走出兰亭,我的内心还是难以平静。因为我不仅感受到兰亭的美,前人的故事还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

兰亭10

  在绍兴,有一处景点,每天游人如织。她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景色优美,更因为那里的两位名人:王羲之和王献之。他们既是一对父子,也是两位著名的书法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我来到兰亭风景区,探访这个风景胜地。

  走进风景区,迎面而来的,便是碧绿的沙沙作响的茂林修竹与习习凉风。枝叶间不时传来幽静的鸟鸣与小虫的呢喃。

  信步向前走去,我便看到了王羲之与王献之合写的父子碑:鹅池。虽然是两人写的,但是却都透露出了行书特有的苍劲有力,笔走龙蛇。这使我对二人的敬佩更深了。

  十倍的后头,便是鹅池了。清波荡漾,池中,几只大白鹅,顶着红头冠,在池中自在地游着。我仿佛看到,王羲之站在池边,仔细的凝视着池中的白鹅,想到了行书“之”字的'写法与结构与大白鹅之间异曲同工之妙。不写字时,他一定也是一边看着白鹅的姿态,一边想着与书法的联系。

  鹅池不远处,便是墨池。据说,王羲之每天都坚持练字,练字之后在墨池边洗笔,久而久之,把池子里的水都洗黑了。现在,黑色的池水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池发青的水,但我站在池边,迎着凉风,还是感受到了王羲之时隔千年的坚持与毅力。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王献之练字的十八缸水了。十八缸水与石板边,有一个大大的“太”字。关于这个“太”字,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年,王献之奋发图强,久久不出门,一口气写完了十八缸水,练得了一手好字。我走过去,拿起一支笔,轻轻地在石板上写下了一个“太”字。字很快隐去了,但王献之的精神却留在了我的心上。

  夕阳西下,在沙沙的竹林风声中,我走出景区,带走了一条让我终身受益的道理:只要坚持,哪怕是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兰亭11

  寒假里,我们一家去绍兴旅游,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兰亭。

  我们乘旅游巴士到了兰亭,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向兰亭跑去。不一会儿就看见了一个池塘,旁边有一座凉亭,里面有块碑,写着“鹅池”两字。我仔细一看,发现一个字又大又方,另一个字又宽又扁。看旁边的介绍,原来这两个字是王羲之父子合写的。我把目光转向鹅池,里面有六只漂亮的大白鹅:三只懒懒地蹲在树荫下的一块小沙地上,另三只在石洞里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它们有的正在扇动翅膀,还吐出一连串叫声;有的“金鸡独立”,警惕地望着四周……有只可能是太阳晒得太舒服了,蜷缩着身子正准备睡觉呢。我赶紧拿出相机拍下了他们优雅的姿态。

  路上我们看到了一块碑文,写着“兰亭”两字。接着我们欣赏了历代名人临摹的.《兰亭集序》,跳过王羲之邀请朋友吟诗喝酒的那条清澈而富有诗意的小溪。最后,来到了一片乌黑的池塘边。

  我们在池塘边停下,妈妈指着池塘说:“这就是王羲之洗笔的墨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墨池?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王羲之到绍兴做官,总是在这个池边练字,每次练字后,就在池里洗砚洗笔。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竟把一池水全染成了黑色,于是人们称之为“墨池”。

  我以前只知道王羲之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现在我又知道了他成功的“秘诀”--------坚持和刻苦。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刻苦并且坚持,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游览了墨池,我们去参观右军祠,最后乘旅游巴士回宾馆休息。

兰亭12

  兰亭自古以来以书法圣地而闻名,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今天,我终于可以领略兰亭的书法风采!

  走进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的水泥路,两房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真可谓“林木扶苏,修篁夹道”。绕过一个又一个的弯,一群姿态优美的大公鹅扑入眼帘,它们在水面上高傲地昂着头,伸长脖子,有的还在一边拍水嬉戏。不用说这就是鹅池了。那三角形的“鹅池”碑亭在池之南,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书。那天,王羲之正饱墨临书,写完“鹅”字,闻皇帝诏至,即出接诏。那时,王献之正八岁,见其父已写“鹅”字,便提笔续上“池”字。现细观“鹅池”二字,“鹅”瘦,“池”浑厚,风格微有差别。这块碑即是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再往前走,一个亭柱方径石质,木架构,单檐翘角,北面砌墙,内立“内亭”石碑,大约高2米,宽1米。文革时“兰亭碑”被砸成了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但古味犹存,俗称“小兰亭”。

  过了“小兰亭”往前走一段路,便是流觞亭,它踞于高一米的台基上,前后都各有踏道,面阔三间,形如榭,四面砌墙,三棱花格门窗。施外廊,卷棚顶,单檐歇山造,正中挂有“兰亭曲水流觞图”。再现了当年王羲之修禊雅集的'情景!在流觞亭前,自平岗蜿蜒向南,两砌以石,犬牙交错,年年书法节以“曲水流觞”最为引人入胜。贵宾列坐在曲水两岸,盛有酒的觞“杯子”从上游缓缓而来,觞在谁身上停住,谁就须吟诗或歌一曲,作不出诗的饮酒三杯以示惩罚。场面热烈,情趣盎然。以此追述王羲之永和风流雅事!

  继续沿路而行,就是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十七年的右军祠,四面环水,进门即为墨池,相传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墨池之名由此而来……

  沿路穿过墨华亭、御碑亭、太字碑、十八缸……依稀出现在眼前,这些景物一个个真是美不胜收,都有着美好的故事!

  兰亭不仅以法圣地而名闻遐迩,更以其“镜里云山”的自然风光和传统造园艺术的和谐统一,成为浙江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兰亭13

  同学们,你们去过许多名胜古迹,不知可曾留意那里的许许多多经典故事而让人缅怀思绪。

  兰亭,想必大家一定去过,但你是否留意兰亭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经典故事。我想,即使没去过兰亭的人也会知道,它因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而闻名天下。在兰亭里,讲述了许多关于他的经典故事。

  兰亭内,天空那么明朗,空气那么清新。步行石道两旁茂密的竹林,遮挡着夏日的烈阳,使人格外的凉爽,如同春天一般,春风拂面。

  走进深处,远远得望见了一个如明镜般透彻的水池。在水池边,有一座用茅草覆盖的草亭。草亭下,立有一块石碑,刻有“鹅池”两个大字。说起鹅池,我仿佛看到了王羲之静静地坐在池边,观赏着水池中央嬉戏的白鹅。白鹅延颈时,是多么的美丽,低头戏水时,是多么的优雅。两只橘红色的脚掌不停地拍打着水面,激起了点点水花。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这情景正如骆宾王写的诗一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绕过鹅池,我来到了又一块石碑前。这块石碑上题有“墨池”二字。说到墨池,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具记载,王羲之小时候写字并不是很好。直至有一次看到了一个卖烧饼的老奶奶夹烧饼的速度非常快,于是他就向这位老奶奶请教。老奶奶对他说:“只要肯努力,勤于练习,做任何事都会变得熟练了。”王羲之听了以后,回家就开始勤奋练习书法,没多久就把几十缸水都用完了,附近水池的水也被洗黑了。这水池因此得名为——墨池。

  在兰亭内,还有许多像这样的故事。当我游完兰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那美丽的风景,更是那里蕴藏的人文故事。

兰亭14

  春三月,风和日丽。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无不引起文人墨客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游玩,感受着高山流水的高尚情怀。管弦之乐在这里显得不再重要,赏着美景,品酒作诗才是真正高雅之举。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出去游玩,心中不由得想到了浩瀚的宇宙,世间万物得生机勃勃。是啊,人在这个世间中显得多么渺小,自然像慈祥的母亲,无私的的包容着一切。

  人 的一生是何其的平淡,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多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树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之而不懈奋斗。最终会有所成就,但有的人就着自己爱好,走着自己喜 欢的做的事,在娱乐的事物之中渡过了自己的一生。也可以说,人生的差异是在于;一个人如果去等待,从而产生着不同的效果。可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有某些成 就,当你自顾自得沉浸在这种成就带给的成功的时候,时间便会偷偷的从你的指间流过,可曾想过,你的自我陶醉错过了多少的美好风景呢!所以说,每个人的生命 并不是个人能左右的,它对带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况且在这个世上又有多少变化无常的事呢?难免会有生死,正如古人说的'那样:‘‘生和死多是同样的重要,怎能 不悲痛呢?

  世上又有多少名人诉说着人生的哲理,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其中的内涵,当他们所想所写与你的相同的时候,心中的那份感情像是找到了慰 藉一样,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大显文采,描绘的淋漓尽致。就像生死,把它们看做是一样的,把生命的长短也看得一样,如实是无法用言语 来形容的。

  当后人去理解现在想法,就像是现在的人去理解古人们的想法,这或许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记录下当时人们的所感所写。希望随着世态的变迁而不曾忘却这份感情!

兰亭15

  晨光熹微,我们一行五人乘车穿过喧闹的大街小巷,驶过波光粼粼的鉴湖,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绍兴西南角的我国书法圣地——兰亭一进古朴的兰亭大院,迎面扑来的是竹子那种特有的清香,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

  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啊,真是个清静优雅的好去处!穿过竹林,翻过一座三曲石桥,便到了鹅池。这儿曾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养鹅的地方。

  看,在盈盈的水面上,几只悠然自得的大白鹅游于其中,不时发出“哦哦哦”的叫声,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池旁有座精巧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刚劲有力,遒健妩媚。据说,“鹅”字是王羲之的宝贝儿子王献之写的,“池”字才是王羲之写的。怪不得两个字有肥瘦长短之分别呢!由鹅池前行三十余米,就看见了小兰亭。

  看了碑上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越王勾践曾到过这里种兰花,故而得名。从兰亭向右拐,我们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都挂着古老的铃铛。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它是一块高6米、宽2米,厚近0.5米、重达18吨的巨型石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的题词,反面是乾隆的题词。细读,字里行间渗透出两位清朝皇帝对《兰亭集序》的倾慕之情,对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过了墨池,来到右军祠。这里陈列着王羲之的许多书法作品,字体沉稳洒脱,变化多端。参观完兰亭各处胜迹后,走出大门,我不禁再次对这里的一切深情凝望,对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敬仰之情也更增添了几分。

【兰亭】相关文章:

游兰亭作文10-29

兰亭之旅作文05-01

游兰亭作文600字07-29

兰亭集序说课稿04-28

《兰亭集序》说课稿08-04

游兰亭作文12篇10-30

游兰亭作文2篇10-30

游兰亭作文7篇10-30

游兰亭作文4篇10-30

书法圣地一一兰亭作文03-0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