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年俗文化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年俗文化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年俗文化作文1
寒假的生活五彩斑斓,春节的风俗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先锋小队出发去寻找城市里的年俗,感受年味儿。
吴山广场上处处可见高高挂着的灯笼在微风中左右摇摆,时刻准备着迎新年,公园门口花丛中的三只山羊不知何时,脖子上都戴上了大红花,那仰首挺胸的样子神气十足,寓意着三阳开泰福运到。旁边门口的草丛中两个大陶瓷娃娃顶着“阿福头”身穿火红的衣裳,手拿细杆子挑着一大串鞭炮,好像就等着你去点火,真是喜气洋洋。小队员们个个都准备了节目,在广场上玩开了,猜字谜、歇后语、俗语、古诗······玩得不亦乐乎,尽情地感受节日的气氛。
往前走来到了河坊街,街上许多店门口都挂上了“年味儿”的'彩旗,各种美食看了不禁让人流口水,甜甜的糖葫芦,香香的糍粑······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从河坊街头往上走,我们来到了杭州博物馆“第二课堂”,馆里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准备了许多年俗活动:新春送福,剪窗花等。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围着大圆桌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立体”春字如何折,怎样剪,梅花窗花又是要怎么折,怎么剪,大家齐动手,认真仔细地做着。当我们把“立体”春字一个个立在桌上的时候,队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兴奋。课堂上欢声笑语,成了我们的乐园。
这次的寻找年俗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传统春节,也让我们体会了浓郁的年味儿与美好的生活。
年俗文化作文2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也跟着改变了不少,但其精华始终得以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春节人文内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为沧桑之改而移;作为春节装点的年俗,像条流淌的河,随斗转星移吐故纳新:它们的内在关系则是,河绕山流。年俗会伴着年味传承下去,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也会再崭新下去。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晚上,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和家人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辞旧迎新。除夕这天,我们要忙的事情还真不少。在这一天中,要做年夜饭、贴春联、贴福字、祭祖、守岁。
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甚至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除此之外,“福”字还可以做成各种图案,比如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等。
除夕之后便是拜年,拜年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而长辈也会将一早就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正月初一的另一件事情便是在这一天人们都是要吃饺子的,取“更岁交子之义”。一般饺子馅儿中会包一枚硬币,如果谁吃到了,就意味着新的一年中会财源滚滚。而我在吃饺子时会仔细挑选,来一场“相面”游戏,看哪个饺子长的有“福”就吃哪个。若不出意外的话,我会吃得硬币归的。伟大的“年”,伟大的春节,为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珍惜这一切吧,好好寻找年味,迎接即将到来的年!
年俗文化作文3
今天是莫干山镇一年一度的年俗文化节,妈妈和婶婶带着我和小妹妹一起去庾村集镇逛年俗文化节。
我们坐上公交车到了集镇。集市里很热闹,有小贩的叫卖声,有讨价还价的声音,还有主持人讲话的声音。我们马上融入其中,也开始逛了起来。各个铺子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在这么多摊位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打年糕和画糖人。
打年糕
师傅先加点水,把米粉揉揉湿,然后倒入锅子里放进木制的蒸箱,把米粉蒸熟,接着将米粉倒入石槽里。因为年糕粘稠得很,所以打年糕要两个师傅配合,其中一个师傅拿着大木锤,高高举过头,挥手而下,“咚”的一下大木锤陷在年糕里,另一个师傅迅速把面团翻过来。就这样一个打一个翻,反反复复好多次才停下来,把打好的大团米粉放到桌子上,拉成细细长长的一条,用绳子切成一块一块的。这样打出来的年糕,表面柔韧细腻,光泽烁烁,而且很有韧性,吃的时候可以拉得很长很长。据说打年糕意味着丰收,希望来年有更好的收成,真有趣。
画糖人
画糖人的'摊位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被人们团团围住了,我好不容易挤进了人群。只见那个师傅拿起汤勺,加满糖水,熟练地拿起勺子在桌子上摇了摇,然后开始画了一只兔子。他先画了兔子长长的耳朵,再画身子和尾巴,最后画兔子的头。糖水在他的手中就像一支神奇的笔,左晃晃又停停,不一会儿,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现身了,而每次大概一分钟就能完成了,动物形象逼真,很受小朋友们的喜欢。
年俗文化节真有趣,期待下一年的年俗文化节!
年俗文化作文4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年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年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年俗与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年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与“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年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是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年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年俗文化作文5
今天下午2点半,妈妈带我来到了港龙美食苑参加邢周报小记者活动——体验餐桌上的年俗。
我和其他小记者们来到大厅,只见在大厅里整齐地摆着两排桌子,桌子上放着小案板、擀面棍、我们都很兴奋,洗干净小手,穿上花围裙,带上口罩帽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小厨师了,每个小案板旁边都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面、枣、豆沙馅。面点师先让我们揪下一块面,然后把面搓成绳子的形状,接着把面卷起来左右一正一反形成8字形,再把8字形面用筷子一夹就成了蝴蝶型,最后在蝴蝶的`4瓣翅膀上插上枣,枣饼就做好了。该做寿桃了,把面揉一揉压成面饼,在饼的中央放一块豆沙馅,把饼捏成一个带尖的圆球,用梳子的背面在寿桃的一侧一压,寿桃做好了。最后做豆沙包,把馅放在饼的中央,捏成小鱼的形状就好了。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面点真的很开心。厨师叔叔和服务员阿姨把我们做的面点放到笼屉上拿去蒸熟。在等待的过程中,厨师长教我们做了一道既美味又快捷的凉菜——五彩鸡丝。食材有鸡丝、红椒丝、黄椒丝、木耳丝和黄瓜丝。调料有盐、糖、香油、白醋、味精。把所有食材和调料放在一起拌匀就做好了,我让妈妈尝了尝,妈妈吃了,拍手称赞。
一会儿,面点熟了,一个个都鼓了起来,我们打包,我要拿回家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尝一尝。我真高兴,我也会做面点了,以后我会帮妈妈做面点。
年俗文化作文6
说到我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对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年俗文化作文7
我们国家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对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鞭炮,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对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鞭炮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年俗文化作文8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而如今春节显得更加的重要。
现在的社会高速发展,许多人因为工作原因变得非常的忙碌。回家与亲人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就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很少看到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所以我们要珍惜
春节这次和家人相聚的机会。
首先感觉到春节的气息,是在大街上看着人卖着各种各样的年货。街上开始采购年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从腊月初八美味的腊八粥到腊月二十三小年香甜可口的糖瓜,春节的气息越来越近了。到了腊月二十四,全家上下会一起打扫房屋,共同辞旧迎新。再过两天,家里开始贴春联儿,窗花和“福”字等,并且还会将“福”字倒过来,寓意着“福到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很快就到了除夕。而除夕则离不开年夜饭,年夜饭也许是春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年夜饭自然少不了我们的传统美食饺子。在包饺子的时候,有的做饺片儿,有的负责包,有得负责烧水。奶奶每次还会找上洗净后的几枚硬币包到饺子里,而按长辈说,谁吃出硬币谁就是有福的人。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满桌的美味佳肴一边观看春晚,欣赏着让人哈哈大笑的`小品,充满节日气息的歌舞表演和神奇的魔术。
饭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也就是熬年,共同迎接新年。到了午夜,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窗外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大人和小孩在院子愉快的放着烟花。
春节代表着我们的家乡,代表着我们儿时的回忆,代表着我们新的起点。在与家人团聚的快乐中憧憬着新的一年。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让我们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年俗文化作文9
羊年春节在望,很多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网购了火车票飞机票,等着回家过年。过年,为的是阖家团圆,一解思乡之苦,也是为了感受热闹喜庆的年味。
不过,现在不仅城市,农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淡,其中原因很多,可能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家庭小型化的结果,也可能是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缘故。随着新农村建设、新城镇建设的推进,不少农民满心欢喜地住进了高楼,人们的物理距离近了,乡里乡亲往日亲密的交流却因一层层楼板阻隔而减少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旧时的民俗习惯也逐渐消失了。
旧年俗在消失,新年俗在萌芽。以我所在的`县城来说,49万人仅拥有一家现代化影院,逢年过节基本场场爆满,很多时候是一家人开车进城看电影。道理很简单,农家人也向往现代文化生活,政府组织的文化下基层活动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
春节要过得有“年味”,我们可以再把锣鼓秧歌、庙会灯会等接地气而又简单易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搞起来,也可以让自发形成而又兴盛不衰的广场舞在节日期间“跳”起来。对绝大多数缺少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小城镇来说,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乡镇和乡村文化活动构建公共空间,提供服务,这样才有可能唤醒老年俗,催生新年俗,找回昔日浓浓的“年味”。
年俗文化作文10
噼啪声将我从睡梦中惊起,不等我睁开眼,睡在我身边的小妹就好像舞狮艺人一般,顶着被子刷地站起来,似乎早有预谋。她大喊着:“过年了,过年了……”。为本就充满过年气氛的家,又增添了一份色彩!我被她感染了,将枕头一推,以示我欢心情。这一推,竟推出两个鼓鼓囊囊的大红包来。我迫不及待地拆开红包,把钱掏出来,数了数,哇!足足有600元。
数了红票子,妈妈又给我拿了一双红袜子。我刚想问妈妈为什么要穿红袜子,妈妈似乎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今年你过本命年,穿上红袜子辟邪!”“哪有那么悬乎?”“你穿上就是了。”我突然发现,袜子的底部有一个黄色的小人儿,在他旁边写着“踩小人”,这个我懂,是把小人踩在脚下,不让他伤害你。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傍晚,我们一家穿上新衣去往姥爷家。刚到姥爷家就看见有好几辆车停在家门口。估计都是串门的。妈妈家姊妹四个,压岁钱自然少不了。
大人们在包饺子,孩子们想帮忙,却被大人拦下,原因是:我们太闹腾,虽说是包饺子,只怕到最后把自己当成馅包成饺子了。
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桌前,等待着饺子上桌。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了桌,我们这群孩子都站起身来。眼睛寻找着鼓鼓的饺子。因为那种鼓鼓的饺子里可能有钱。我精心挑选了一个,一咬,觉得里面有一个硬梆梆的东西,用纸捡出来,是一个亮闪闪的一角硬币,虽只有一角,但是也是一个好的.寓意。
吃了年夜饭,成了我们小孩儿最兴奋的时刻。说几句吉言,就能换来两三百块钱,真值!
……
在现代化的时代,电子产品、网络替代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但,我们祖国的传统风俗在我们心中永远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年俗文化作文11
爆竹声声辞旧岁,岁岁年年春又来。
这一天,无论城市、农村,还是北方、南方,每个角落都是被喜气渲染的味道。这就是我们每年都要迎来一次的大团圆—春节。
记得儿时的自己穿着新衣服,手里攥着压岁钱……在大街小巷里嬉笑,放鞭炮,身边两旁的红灯笼,对联儿,成为了春节最美的点缀和最动人的画卷。
春节置办年货,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俗,办年货就是老百姓过春节之前准备一些东西,如吃的、用的、穿的等等。但古时候人们把办年货叫赶年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在固定时间、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五进行。同时年货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如香蜡、纸码、花炮、年画、烟茶、糖果等等。如今这种习俗只有农村还延续着。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有叫团圆夜,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的时候,桌子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当然,过春节贴春联是少不了的,春联儿,又名对联,对门。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他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贴春联的同时,还有贴福字的习俗,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春节还有回娘家、吃灶糖、扫尘等等。而今过年,这种年味越来越淡的声音萦绕耳畔,在我们的视野里到处都是各大商场踏着“望春”“开年”的热浪,少了儿时记忆中的那种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