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京剧之韵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京剧之韵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稚嫩婉转的声音里,诉说的便是我的童年和京剧之韵。
小时候兴冲冲地加入了学校的京剧社团,我觉得戏台上的人穿得漂亮极了,妆容也漂亮极了,这大大引起了我的兴趣。第一堂课,老师教了我们《梨花颂》,却甚是难学,也难懂。每一个字符后面都拖着长长的音,弯弯绕绕许久才结束。好容易学会了唱,又开始练基本功,于是每日的下午,我们便围成一圈,使劲挺着胸,抬着头,右臂抬起,开始走圆场。老师很严格,要我们必须脚后跟先着地,落地轻无声,上身立得板正。每次练习走圆场,便是一次大劫。脚掌疼得像是要被撕裂,小腿也都要僵硬了,只觉得一阵阵的酸痛从脚下钻进心里。右臂悬空与肩持平,端着那印有鲜红牡丹和点点梅花的金黄色折扇,每根手指都要使劲,每一条神经都绷得死死的,近乎麻木,酸痛无比。老师说《梨花颂》是最具有京剧之韵的曲目,我却只感受到彻骨的累与痛。直到那天,我听了其中的故事。
原来这是杨玉环对唐玄宗的倾诉啊!老师说,我们所唱的每一个字,每一段音都是千百年来不知多少前人的心血所得来。每一个转折,每一次顿挫都是前辈们苦苦雕琢所得来。看到老师的眼中闪着光,我托着下巴,思绪也随之飘至那个昔日的盛唐,幻想着千百年前杨玉环在梨花树下的千娇百媚。蒙蒙春雨,入泥无声。看她纤纤玉手上端着那金黄的折扇,看她春水般的明眸、梨花般的脸颊,想着她无声漫步、情恨绵绵……一段唱词便是一个故事,其中自有无限情思,这便是京剧之韵吧!我们练的每一次转身便是千百年前她如春般的回眸,我们拼命挺直的腰板便是她千百年前独一无二的如牡丹般华美的气质,我们转的那把折扇便是她倾诉了千百年的情与恨,我们所做的是情感的传递,是故事的传承,是对京剧之韵的追寻。苦与痛又算什么?它们是我在追寻京剧之韵的路上绽出的花。
舞台后的化妆间里,我终于穿上了漂亮的戏服,画上了漂亮的旦妆。浓浓的眉尾稍扬,眼角的线条稍挑,由重变轻,与眼围的粉黛相融,点上那朱唇,带上那珠钗,端起那金黄的折扇,韵味之浓,向往之切,难以言说。大幕拉开,聚光灯亮起,唱出那“此生只为一人去,长恨一曲千古思”的《梨花颂》,泪落折扇上,心已回大唐。用心感悟始得其意味,深入其中方得其神韵。我深爱的是那聚光灯下的每一次回眸,每一次凝神,每一次听梆子急促地响起;每一步风韵无限的台步,每一声兜兜转转的唱腔。日复一日的训练,撕心裂肺的苦痛,是唱、念、做、打传承之路上带着鎏金的血痕,这心血滋养的便是千百年来艺术的沉淀,是古人的情思和京剧的风韵
《梨花颂》中杨玉环的深情诉说,《苏三起解》里玉堂春的深情与冤恨,《锁五龙》中单雄信的豪壮赴死与兄弟间的挣扎,《穆桂英挂帅》里穆桂英的家国大爱与责任担当,都被后世传唱至今。即使已经时隔千载,唱腔起时仍韵味浓厚、牵动人心。我想,京剧之所以被誉为国粹,正是缘于它的韵味无穷吧,唱腔之独特,情思之绵长,功力之深厚,世间之百态,皆在其中珍藏、酝酿、发酵。我辈自当勤学、细品、传承。愿百世之后,京剧之韵犹在后人耳畔回响,仍在世人心中萦绕,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京剧之韵作文】相关文章:
春之韵作文01-08
荷之韵作文04-11
秋之韵作文09-02
(经典)冬之韵作文09-05
【精选】冬之韵作文10-24
茶之韵作文04-15
冬之韵作文06-10
竹之韵作文05-26
菊之韵作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