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比“。”更重要_议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更重要_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圆圆的圈,一个句号。
曲终了。人散了。考试结束了。
一切似乎都如那一个圆一样完满而毫无缺憾。然而真的什么都结束了吗?所有的一切都应那小小的一个圈而终止了吗?那句号后面的广阔天地,真的就毫无敢于踏足的人吗?
古人十分聪明,他们为了打破句号而发明了“?”。问号是英文“QUESTION”的简写,代表了疑问与怀疑。“?”是很形象的,其状如耳,那一折,一弯,一点,之间不知蕴涵了多少峰回路转的思考,此间韵味,又岂是一个小小的句号可以比拟的?所以在我们轻易地写下句号之前,难道就不能让思想、让脑筋再拐个弯,来到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好奇、好问无疑是问号的重要表现。我不知“好奇害死猫”是谁的结论,但我却觉得,好奇能使一只猫变得敏捷而灵活,聪慧而富于灵性。人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被句号框死了思维时,难道就没有想过要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
爱迪生小的时候是个好奇的孩子。一日,老师问,1加1等于多少?众生皆曰,等于2。独爱迪生问,为什么等于2?老师怒,曰,不为什么,就是等于2。爱迪生却把两根麦芽糖含化了变一根,得1加1等于1。老师大怒将其赶出教室。我想《爱迪生传》如果接着往下写,爱迪生肯定还再想:1加1还能等于别的吗?正是这种好奇、好问精神让爱迪生勤奋学习,成了“发明大王”,上了历史教科书。而他倒霉的老师不仅默默无闻,还被当成了反面教材。
由此得出,我们既要爱用问号,又要善用问号。这样,我们才能既在成为“爱迪生”的同时,又不被老师赶出教室。善用问号,可以让我们走出“。”的条框。也许回答问号的不是句号,还是问号。只有由新的结论引发新的思考,才能不断进步与创新。
或许文章也是一样的。一个“?”远比一个“。”吸引人们的注意,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悠长……
杨柳可曾绿了?
杏花又可曾开过?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