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品三国作文

品三国作文

时间:2022-01-10 06:51:37 作文 我要投稿

品三国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三国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三国作文

品三国作文1

  一本《三国演义》,成为了章回小说的开山之祖,成就了一个中国小说的历史时期。

  一部小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罗贯中的这本书里,明显拥刘反曹——对刘备集团加以歌颂,对曹操加以批露。当以一双客观的眼睛看它时,我忽然觉得,那些人物多么值得去研究啊!今日,我也要乱舞春秋了。

  品刘备

  刘备可以说是三国中的真英雄也,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有才之人都投到他的旗下,在称王之前有了关羽、张飞这两个生死哥们,又先后有了卧龙、凤雏这两个军师,再后又娶孙权的妹妹做夫人,留下了龙凤呈祥的美谈,但更值得一谈的.是刘备有方有圆的处世之道。

  那天,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在曹操面前竟像老鼠一般,答非所问:“一声惊雷可以把我吓倒。”这是他的至圆之处。刘备在对待属下可谓至方。他也一定知道,“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那么,何时圆?何时方?玄德自然明白了,该哭时哭,该赔笑时赔笑,外圆内方,可谓处世高手。真英雄可方可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这是大智慧,大修养,大谋略,这些玄德全部做到了,可谓真英雄。

  品周瑜

  也许,在罗贯中心中,他把周瑜变成了一个疾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小人,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看到诸葛亮比自己强就发怒,到死前,还要朝天空大吼一声:“既生瑜,何生亮?”

  其实,在现实中,周瑜是一位君子。历史上的周瑜,他心胸一点不狭窄,人缘也挺好。老将程普自恃年长,原先常欺侮周瑜,周瑜总不计较,后来程普终于从内心佩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美酒),不觉自醉。”曹操使蒋干游说周瑜,蒋干见周瑜心坚志高,无法开口,回去也说周瑜“雅量高致”,甘拜下风。作为东吴开国元勋,且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又是连襟,吴老夫人并嘱咐孙权“以兄奉之”,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他精通音乐,吴人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赞语,说明他日常作风也是平易近人的。要不然,苏轼又怎么能用《念奴娇赤壁怀古》来赞美周瑜呢?一句“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成为千古名句,后人无不吟诵,更显出公瑾之英雄本色。

  品诸葛亮

  他一身肝胆为蜀汉,收二川,鞠躬尽瘁,三顾茅庐,四下斟酌,只得挥泪斩马谡,六出岐山,七擒孟获,领千军万马三分天下,到最后,却只留下个病死五丈原的遗憾。

  也许,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命运,明知道刘备对自己的信任不及关羽、张飞,也清楚刘禅必将成为扶不起的昏君,却只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使病死五丈原,也无怨无悔了吧!

  曹操,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不但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有名的诗人。

  关羽,他富有谋略,武艺高强,赤胆忠心却刚愎自用。张飞,勇猛无比,虽外表鲁莽,却也粗中有细。

  今日,我品三国人物,品出了他们的处世之道,品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但,“品”的前提是客观面对历史,方品之有味,越品越浓!

品三国作文2

  易中天老师对三国这段历史是怎样评价的呢,他谈到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紧随秦汉大一统而来的一个国家分崩离松的历史阶段,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出一批力图恢复社会大一统国家政治经济的英雄人物,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周瑜,有忠义兄弟张飞关羽,有品德明主刘备,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有雄据江东的孙权……

  谈起周瑜,让我们联想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谈,也想到其妒忌诸葛亮之才,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之狭小肚量,难道周瑜在三国历史中真是如此?那苏轼又为何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给予其高度评价呢?词中说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见周瑜事业有成,婚姻美满,而又何去羡慕嫉妒他人呢,就连易中天老师也笑道,就连他也羡慕嫉妒周瑜,虽说在苏词作为文学作品,不足为信,但也不是无一是处,无一可信的,除非苏轼价值观扭曲。究竟周瑜是怎样的风云人物呢?易中天老师说道既为周郎,郎字帅小伙之意,可见当时江东父老对其的评价,就连三国志,刘备,蒋干等人对其评价也是极高,说其宽宏大量,品德优雅。众说纷坛,到底该怎样看待这历史人物呢?

  诸葛亮,大家耳熟能详吧,不说你也知道他曾求来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事,还唱了一出空城计,退了司马大军……易中天以幽默语言,引经据典,以现代视角探究了那一场空城计。他侃侃而谈,说是马谡失了街亭司马大军压境,诸葛亮几千兵士,且老弱病残,可见其兵力悬殊,诸葛抚琴,大开城门,焚香作坛,傍侍两童,来来来,我迎你来了,犒劳你几万大军来了,司马偏不去,说道我来卡罗,就ok了,扭头退兵……说到这,你我不免失笑,难道司马懿不会派一支先头侦查部队探探虚实,不是十几万大军吗?为何不来个十面埋伏围它个十天半个月的水泄不通呢?易中天老师借古拆古,以上就是后来学士收集资料反证得来的,闲话少叙,各位看官听众,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看待历史人物。

  易中天老师谈到即使是正史,也不可全信,哪怕是民间传说,也不能不论证取信。论史看人分三种,一种是随历史发展而产生的历史人物,但历史长河流淌而渐渐模糊,因此也产生了文学人物,民间人物。何为文学人物,就是经文学作品艺术处理深化的人物形象。何为民间人物,也就是一种民问信仰人物,比如,某某某以其某特点或无关联性而施加给他的特定身份。历史人物已不可追寻,无论种种,都因当论证采取,不可以以心中人物形象去适配历史人物,有失公正。

  看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应以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现代人的社会视角去探寻,那么其耐人寻味而又难以捉摸的秘密也就更为清晰了。是的,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但是,也只有小心谨慎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今后的做人处世当中,不要轻下决论,看人看脸看心看一辈子去吧。

品三国作文3

  三国,很多人都看过。不过,有没有人真正的去理解,品味三国呢?今天,我来跟大家侃一下。

  首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完全不同的。《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从题目上来看,是把《三国志》这本历史书变成了小说,就连一些文盲都可以看得懂了。但是《三国演义》拥有一些《三国志》完全没有的内容: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杀文丑……这些都是在《三国演义》中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但其实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但是试想一下,假若罗贯中还原历史,不编这些故事,难道《三国演义》还能够这么精彩吗?这些故事,虽没有还原历史,但也别有一番风趣。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我今天就说这几种:曹操、吕布、关羽、诸葛亮。那么,首先从首位曹操说起。曹操,字孟德,是个有名的军事家,统一了中国北方,为后来中国统一打下基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形象,那我也不说他历史的本来面目,就说《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吧。曹操从小就很聪明,但是很不老实。他的叔父经常向曹操父亲曹嵩告状。曹操不满,想了个办法。一天,他路过叔父,装出一副中风的样子。曹操的叔父大惊,连忙告诉了曹嵩。曹嵩也急了,马上来看。但是曹操又马上恢复原来的样子,对父亲说:“是叔父不喜欢我,故意这么说的。”从此曹嵩再也不听曹操叔父告状的话了。这个故事说明曹操从小就很聪明,在乱世里可以打下一片天地。但是后头,曹操成为了奸雄。最残忍的估计也就是借了粮官的头吧。再后来,曹操又很好色,导致典韦惨死在宛城。再说猛将吕布。吕布,字奉先。虽勇猛过人却还是败在了曹操手上。为啥呢?勇而无计、唯利是图啊!他认丁原为养父,董卓送几件东西,吕布杀了丁原。丁原尸骨还未寒,王允送他貂蝉,再来个计,又把董卓杀了。杀就杀吧,遇上了陈宫这样的人才,居然不听劝阻!他被包围在下邳时,陈宫几次劝他小心,吕布不管,和貂蝉、严氏喝酒。侯成把马夺回来,想喝点酒,却被吕布打了。吕布不听劝阻,打骂手下人,造成了败局。最后要刘备劝劝曹操,刘备也是心太软,想着:吕布总是背叛主人,丁原和董卓都这样了,我一定要让曹操远离危险。然后让曹操杀了吕布(题外话:吕布想活在乞求刘备,但是死了;张辽想死骂曹操,却被刘备挡住了)。说起关二爷,恐怕妇孺皆知啊。关羽,字长生,后改成云长。他的忠义让百姓佩服,后来历代加封,到了盖天古佛最高级别。他的.忠义我是认可的,过五关斩六将找刘备是他忠的表现;华容道义释曹操也是他义的表现。可是,关羽还是有个缺点的:轻视敌人。当初只带500校刀手去夺长沙。若不是黄忠也是忠义之人,恐怕关羽也夺不下长沙。后来,轻视了吕蒙的计谋,以为东吴不会找麻烦,去打樊城去了,结果败走麦城,最后父子惨死。诸葛亮,字孔明。这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三出茅庐、火烧新野、三气周瑜、八卦困陆逊……他的故事,可算是多得很呢!最后魏延大意熄灭了七星灯,诸葛亮也只得“星落秋风五丈原”。孔明在刘备死后,尽力辅佐刘禅。可惜,刘禅是个庸主,还听黄皓的话,最终亡了蜀。

  今天也就讲那么多吧,各位看官,明天再聊。

品三国作文4

  易中天稍出名时,也即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相中时,我也就知道此人了,当时千千万万人还不知呢,更没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壮志”来。

  刚看《易中天品三国》,尚觉有点趣,特别是易中天喜欢用现代的词汇表达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这个人讲话从不重复或者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口头禅。等到易中天真正飞来飞去出名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看易中天的东西了。

  有人买了《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厚厚的上下集书,献殷勤地要借给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放在家里几个星期然后再还给人。这么厚的书,比《三国志》还厚,我不愿浪费时间看它们,有时间多看几遍《三国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话,再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保证任何人也能讲个唾液横飞。

  易中天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现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书,二是虚荣,三是假斯文。于是他这个学中文的人,也是惯于讲各种动听故事的人,便借《三国演义》,来给《三国志》中的人物还魂来了。《三国志》这道有营养但人们不喜吃的粗食经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来。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来是被人家陈寿弃之不用的,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他拿来正好生趣。经他这么大厨一炒,人们还以为谈三国非易中天莫属,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诗,别人都不能唱了。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时候,自己也被世人视为神了。

  再后来,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计天天在飞机上度过的。参加这个那个签名售书,参加这个那个讲座,仿佛他一夜之间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灵宝玉”了。从三国讲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从诸子百家讲到中国历史,只是自己的专业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我听过一场易中天在浦东干部学院讲的讲座。是关于诸子百家的,实际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后再断章取义地取几个小故事来弄弄从未看这些书的人。对于我这个拿起《论语》、《孟子》,放下《老子》、《南华经》(和《庄子》)等等诸子原著的人来说,他说的这些东西只是小儿科。我听了一半实在听不下去,于是中途退场到车上睡觉看报纸。

  哗众取宠和花言巧语只会短期内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这一点。

  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东西。虽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样打扮历史和厚著,其实质只是在不想读书的世人和历史、原著之间放一个烟雾弥漫的烟幕弹。君不见千古来有多少个烟幕弹,到头来都烟消云散,摆在书架上的还是历史和原著。

  相信过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将被撤出书架,从学术上看,他的书不如《三国志》,从文学的角度看,他的书不如《三国演义》。

  据说,满载疲惫的易中天终于觉醒了,想等还清了人情债后金盆洗手了。这是好消息,无论对他来说还是对世人来说都是好事。对他来说激流通退,留余香在人间,不必江郎才尽而黔驴技穷,对世人来说旧的不去他们怎样才能造出于丹后的新星呢。

品三国作文5

  品三国就是要慢慢咀嚼每一个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历史片段的再现。《三国演义》给我最深感触的是“忠,义”二字。关羽的忠肝义胆使他流芳千百。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对他一片忠心的完美写照。而后戏曲中用红色来表现关公也就自然了。但之后他在战争中放曹操一马,或许就是他满身的义气使然。这个义或许就是罗贯中写下的书名中的那个义。但这也只是我作为后来者的一种猜测罢了。当然,对忠义的表现还有许多人。赵子龙单骑救幼主。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浩气长存,最后也将生命的终结点留在了蜀国。忠义二字说来只是嘴唇的开合,做来却是用鲜血和生命去谱写。

  有红就会有黑,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忠义就会有奸恶。似乎万物都是相对而生的一样。在三国争霸的狂沙漫卷中,以曹操为代表的奸恶之人大有人在。我认为曹操奸恶的来源是他那满腹的疑心。从他单凭个人判断就杀掉准备杀猪犒劳他的朋友到中反间计杀掉他的水战大将,这无一不体现了他疑云重重的内心。这或许也就是京剧中用白色衬托他的原因所在吧。奸恶之人还有不少,曹丕谋权夺位,司马家族最后趁势而起,使得三国的风雨终归停息。奸恶之人或许是封建帝制王朝的衍生物,不仅仅在三国,上溯到秦朝的赵高,下寻到秦桧,吴三桂之人。这也许是历史的一部分吧。

  走出三国的情感篇章,去读读一些人也还是不错的。这也是《三国演义》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每个人特点鲜明,总是令我这种三国迷再三回味。

  先说说诸葛亮吧,作为一个时常羽扇纶巾笑谈间的智者。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许杀气与莽撞。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摆空城计的沉稳。正如他的名号卧龙一般,虽是卧榻之龙,但毕竟是龙。他与蜀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智慧与谋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壮坚实的木头撑起了蜀国与魏吴两国相抗衡的蓝天白云。但伴随着刘备的死去,众多蜀国名将的生老病死。诸葛亮在偌大的蜀国显得有些孤掌难鸣,蜀国好像诸葛亮的白发一样,显得不再有生机。终于,伴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国在阿斗的欢笑声中退出历史的舞台。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也是《三国演义》的'一大看点。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有他的过人之处。否则何以一统北方,举魏国之力与吴蜀开战。尽管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但他的雄才大略值得每一个成大事者的人去借鉴。作为军事家,曹操在三国里面或许不如诸葛亮,周瑜等人。但作为一名文学家,他却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一方面来说,曹操就是一个文武全才。从曹操的诗中,到处都是他的理想与抱负。这让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后的拿破仑,这两人的经历真的有点相似。起初出身并不优越,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最后陨落天际。

  三国的历史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去赏。虽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样,但我们也应明白这一段历史。它里面有着人间最真实的东西。成功者的黯然失色,理想者的满腹离骚,忠肝义胆者的死心塌地,奸恶小人的长于应变。还有许多东西,是几行字能表达的清的,回到书中,或许你还能找到迷失的自己。

【品三国作文】相关文章:

品三国作文05-26

品品《三国》里的忽略作文06-03

品品《三国》里的忽略作文02-04

品品三国里的忽略作文10-23

品三国作文(15篇)05-26

品三国作文2篇05-26

品三国作文6篇04-04

品三国作文(6篇)04-04

品三国作文3篇02-22

品三国作文15篇04-2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