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07-31 09:08:26 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锦集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锦集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但我相信,有件事儿人们回老家过年时都要做串门!每到春节,络绎不绝的串门人总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到亲戚家拜年串门。因为每家每户的茶几上都摆满了糖果和零食,我总能捞点糖吃,但最重要的还是能领红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一到亲戚家,首先要想长辈们问好。可我们老家人特别多,一见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脸盲”,我一时半会儿不知该如何称呼,只能抛个眼神给妈妈,让她告诉我该怎么叫。之后,大家围在一起看电视,我一边吃糖一边听阿姨们唠家常,好不热闹!

  比起串门去别人家,我更喜欢亲戚们起来我家串门。

  “丁零”门铃响了,舅公舅婆来了。妈妈赶紧迎上去,互相问候。妈妈给他们作了介绍了以后,大家坐下来,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来了,于是你请我让,大家一一入座,爸爸举着酒杯笑容满面地说:“来,今天我们齐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乐!鼠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我们也欢笑着,“嘭”十多只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边吃边说着新年里要大吉大利的话。妈妈又为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说:“我在这儿祝大家家庭和美、财源广进!”“好”随着欢呼声,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妈妈招呼着:“别光喝酒,吃菜呀!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纷纷夹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暖流,流过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机站起来说:“我祝舅舅、舅妈、姨姨,姨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鸿运当头、牙齿天天晒太阳!”“好!”大家鼓起了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外婆说起小时候我的糗事,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吃饱喝足,娱乐节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棋,大人们打起了扑克,其乐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缘故,国家不允许串门拜年了。我心里有点失落,不过风雨过后见彩虹,我期待着明年过节的串门!

家乡的风俗作文2

  二十四节气中,一些特别重要的节气,总是有劳动人民的民俗过法,而且在我们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的方式方法还不一样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在我们江南地区则又是吃馄饨,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溧阳这一带立夏时节要吃的美食——乌米饭。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这样写道。青精饭就是我们溧阳这一带,在立夏时节要吃的乌米饭。每年这个时候,乌饭叶就已经开始慢慢上市了,这个时候可是新鲜的时令货哦。像我这样的吃货,总是会走在小区路上,突然闻到某家人家厨房间飘来的香气中一眼就认出它。“阿婆阿婆,有乌饭卖咯。”我飞跑着回家,告诉了外婆,外婆一脸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在路上就闻到人家家里飘出来的香味喽。”外婆顿时哈哈大笑的说:“你真是个小吃货。”

  第二天外婆起早赶到菜场买来了新鲜碧绿的乌饭叶,我和妈妈先把树叶洗干净,一边洗一边有一阵阵清香扑进鼻子,是一种大自然的清香,闻了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脉。然后外婆把洗净的叶儿放入装满热水的盆子里,用手反复按压叶儿,时不时拿起些许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终于将近半个小时的`揉压,乌饭树叶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挤了出来,咋一看不就是我写毛笔字的墨汁嘛,再把树叶过滤出来,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最终挤出了大半脸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凉些,再把洗净凉干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糯米已经变成“黑米”了。最后把“黑米”放入蒸锅蒸熟,就是香飘万家的乌饭喽,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颗颗米粒黑油油,亮闪闪,香喷喷,如果不是散发的香气和热气,还以为盛了一碗黑宝石呢。再撒上一层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闭上眼睛大赞人间美味。

  吃完乌饭外婆告诉我,立夏时节吃乌米饭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民俗传统。吃乌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炎炎夏日安然度过。我不禁感叹:原来乌米饭不仅仅好吃,到如今还承载了我们一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春节,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也好不热闹。

  腊月初旬,马路旁的大树就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红红火火 、喜气洋洋的景象,人们知道:春节来了!不久,家里也开始忙活起来了。大人们忙着打扫房屋的各个角落,这里擦擦,那里扫扫。连平时不大愿意打扫的孩子们,也主动参与这次家庭大扫除中,也许是被这种忙碌的氛围感染了吧。

  除夕,是最热闹的啦!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早早的就起来干活啦。贴春联,宰鸡鸭祭祖,准备年夜饭食材,都是全家总动员的。午饭过后,厨房就是男人的天下啦,女人们就给小孩们洗澡穿新衣啦。年菜讲究色香味俱全,素菜,荤菜,汤菜,干菜和汤菜样样都不能少。夜幕降临,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团聚在餐桌,共享这一年一度最为丰盛的晚餐。

  晚饭过后,最令人兴奋尖叫的时刻到了——领红包了,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坐成一起,议论着红包的事儿——“期末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90多分,今年我肯定可以领个大红包!”“完了,完了,我的红包肯定没戏了,谁叫我考砸了呢!”……孩子们的小心思,早已被大人看在眼中,大人们是万万舍不得以成绩决定,红包决定面额的`。倒是给孩子们发红包时,大人们都会语重心长地笑道:“今年你的成绩考的不错,要再接再厉哦!”“新的学年,你的学习可要再努力点,更上一层楼啊!”……于是,除夕夜又充满了温暖幸福的笑声!

  元宵上市,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也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家人们,又相聚在一起,张罗着元宵晚饭。孩子们可按耐不住啦,一年一度的烟花盛会怎能错过呢?他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上,点燃了他们期盼已久的烟花。当五彩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的时候,就会引来孩子的一片欢呼声。要是空中炸开了一朵最大、最响亮的烟花,欢呼声顷刻间就达到最高分贝。

  正月十六,春节结束了。大人,小孩又重新开始忙碌而又充满希望一年。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

家乡的风俗作文4

  不管是小小的村子,还是广阔的城市,一年到头,终究会有许多次庙会。那么,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南乐的仓颉庙会吧!

  红锦金缎交织在一起,悬挂在路旁的建筑上,一盏盏如同红日般的灯笼,一个紧紧挨着一个,将水泥房屋连成的朴素街道点亮,好像是花儿们被灯光叫醒,一个个纷纷探出小脑瓜,汲取阳光雨露……

  一阵阵叫卖声悄然响起,小贩们在地上铺上了一块块布料,摆下了自己售卖的物品――小木刀、风筝、冰糖葫芦、火龙果……等小玩意儿和吃食,各种吃食无处不见,让人应接不暇。

  还有人表演起了精彩绝伦的节目,像什么胸口碎大石、喷火、大变活人、踩高跷。还有人表演起了豫剧,京剧……让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各式各样的表演,恨不得如同二郎真君一般,生出第三只眼睛。又想分身成十几二十个人儿,一人看那么一个节目,大饱眼福!

  还在那众多的节目之中,我最喜爱的就是踩高跷表演了!几位叔叔阿姨穿着各色的衣裳,踩着精心雕刻着高跷,脸上洋溢着欢笑,一脸的喜悦。当时,人们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那块小小的表演场地,我也是挤了好大一会儿功夫,才看看到了最前面。

  看着技艺精湛的艺人们,我恍惚觉着自己来到了电影院中,眼前是有人在放电影呢!情不自禁的`把手中的糖葫芦咬进嘴里,对艺人们的称赞也随着酸酸甜甜的红山楂入口,吐露了出来,为他们鼓掌喝彩:“这些表演艺人真是好生厉害呀!”突然,一个艺人是出了什么意外,往下倒去。我猛的一惊,眼睛直直的盯着,想要看到奇迹发生,又在心中为那为艺人祈祷,希望他不要摔伤了。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位艺人经不慌不忙的一抬腿,又站了起来,继续灵活着走起了高跷。而人们也卖力地为他鼓起掌来,滔滔不绝的对那位艺人的技艺表示称赞。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庙会,只剩下花朵在清风吹拂下翩翩起舞。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黄色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家乡的风俗作文6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远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了,我们全家最终团聚了。此时此刻,全家人围坐在一桌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爸,这几年,你辛苦了!”我爸爸举起酒杯对爷爷说:“感激你对孩子们的照应,来,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个劲地给我们姐妹俩夹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个个笑容满面。我和妹妹更是欢乐无比,因为在农村,我们小孩子平时根本上不了饭桌,今日却能够像大人一样围着桌吃,尽情品尝着丰盛的美味菜肴。

  吃过饭,大人们收拾饭桌,我们小孩子耍耍闹闹,等着爸爸妈妈给那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喜气洋洋地将包好的大红包交给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后乐得手舞足蹈。我郑重地打开一看,里面有10元钱和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祝萱萱新年欢乐,学习提高!”我顿时乐坏了,虽然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并不多,但却表示了他们的一番心意,那张小小的卡片,饱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当时,我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来。

  “嘘……啪……”四处响起了烟花声,我跑出门一看,一朵朵烟花陆续上升,半空中犹如布满了五彩的繁星,顿时,整个世界便变得姹紫嫣红。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坠向大地,使黑夜变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烟花,只见他点燃烟花上的导火线,一瞬间,只听见“嗵”的.一声,一束烟花便升上天空。我抬头仰望,只见空中如彩星闪烁,美丽无比。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中,爷爷奶奶乐呵呵地说:“此刻的时代真美啊!”许久,响声渐渐消失,整个世界逐渐恢复了宁静。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继续放烟花呀,别让除夕夜缺少热闹呀!”“嗵……嘘……啪……”一声紧之后一声又热闹起来了。直到半夜,那热闹的场面才渐渐消停了,人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但还有许多地方洋溢着笑声。今日,一想起当时那壮观的情景,我还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满欢乐祥和的世界里。

  这个除夕,是我最难忘的除夕。因为它热闹,因为它充满欢乐,更因为它让我享受着爸爸妈妈在家时的温暖、幸福。这个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妈妈对我的祝福和关爱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7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风俗,我们四川资阳也有许多的传统风俗。

  在中秋节这天,xx的风俗就是打粑、吃麻饼、蜜饼、放孔明灯、放河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只有着放孔明灯、放河灯这几个风俗得以流行。

  中秋节到了,家家屋里都存着几箱月饼,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一边吃着月饼,一边问着妈妈问题,“妈妈,中秋节放河灯、孔明灯是纪念谁的啊?端牛节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那中秋节呢?”我疑惑的说着。妈妈笑了笑,说道:“你听过嫦娥奔月吗?”我点了点头,“那嫦娥是吃了一颗仙丹才奔上了月,所以在中秋节这天放河灯、孔明灯是纪念嫦娥的。”“哦,原来是这样的啊!”我这才恍然大悟。

  中秋节的月亮是一年里最圆的圆月,但只赏月,这不太孤独了吗?其实,中秋书晚上是会放河灯与孔明灯的。月亮高高悬挂在天边,月光洒在了人们身上,可沱江河并不是安静的。泡江河人山人海,一群人围着河岸边放河灯、孔明灯。

  所说的河灯就是像一个盘子的.荷叶上托着粉红色的荷花,荷花中央有着一块小蜡烛。我拿着打火机点燃了中间的蜡烛,把河灯放进了河里,沱江河面上全是河灯十分壮观,而这些河灯也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在河中荡漾。

  孔明灯是红色的大纸用几根木棍支撑在一起,下面托着一块白色蜡烛。这孔明灯就是来纪念孔明先生的。也象征着祝福,纪念。我拿着笔在孔明灯上写下了我的祝福与心愿,让孔明灯带着我的祝福与心愿飘向天边。我把蜡烛点燃了,双手托着孔明灯下的木棍,将孔明灯往上抛了一下,孔明灯也歪歪斜斜飘了上去。孔明灯飘在了高空中,黑色的夜空中,一盏盏孔明灯像萤火虫一般,我怎么找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孔明灯。孔明灯飘得越来越高,就像一颗星星在天边。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虽然不能在这一天和亲人相见,但孔明灯,河灯已经替我们送到了祝福。

家乡的风俗作文8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博深,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它——春节。一个让千万个家庭团圆的好日子,他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节日,更是我们千万炎黄子孙传承的好日子。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们这里把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和吉祥。

  春节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祥。在这个时候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快和欢乐的气氛。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饺子里的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长大后会很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呢。

  春节不仅有吃饺子的风俗,还有拜年给压岁钱的风俗习惯,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也有专门上家中拜年磕头的,但是不常见了。一般都是问好,有些人也在手机上给别人发微信或用打电话的方式给别人拜年,说一些祝福话语之类让人们开心的话。

  过了春节又迎来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说到元宵节还有一个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元宵节那天,我们家家都要吃元宵(汤圆),那天爷爷给我们买了两袋汤圆,我们都很高兴。爷爷煮好后,把它们放到碗里,端到桌子上,再三叮嘱我们:不要摸碗,也不要吃,先让他们出出热气。虽然我们嘴上答应了爷爷的`话,但我们心里可不这么想。看着那些挺着大肚子睡着了的大汤圆,我们的口水流的停不住啊!终于,弟弟还是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结果……还真是被烫得“嗷嗷”大哭。但我们呢?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我爱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9

  “咚咚咚……”听,远处传来一阵悦耳的声响,这就是海南文昌送灯活动开始的前奏。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送灯,便是文昌特有的风俗活动。

  文昌人之所以喜欢送灯,是因为在文昌方言中“灯”和“丁”同谐音,送灯便寓意着给他人送去“人丁兴旺,福气高照”的美好祝愿,也是为了寄托希望子孙后代能平安成长的美好愿望。加之所用的灯具外表五彩缤纷,灯身上印有“福”“寿”“囍”等吉利的字眼,更是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送灯一般会选在公期或是正月十五这天进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规定,但确定下来后一般都不会变。主持送灯活动的家庭被称之为“灯头”,“灯头”根据村里排定的顺序轮流担任。一般“灯头”家里有几位男丁,则制作几架大灯,并挂立在大门外。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晚上,人们会提前把自家烹煮的文昌鸡,放在供桌上,摆放得条理有序,意在祈求祖先们保佑后辈子孙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一切准备就绪,送灯的.队伍会排成长龙,敲锣打鼓地沿村游行,一路走到灯主家。

  一到灯主家,又迎来了一个“重头戏”。戏班的演员们奏起着美妙的音乐,从盅、盘、筷、匙为道具,巧妙地利用盅、盘、筷、匙展开特色十足的舞蹈。再加上撞击盅、盘、匙声的节奏,搭配着民间小曲,三人翩翩起舞,不禁使观众们为之喝彩,沉醉其中。

  等戏班演员跳完了盅盘舞后,又迎来了一个“重头戏”。戏班演员念起对灯主一家的祝福,伴着节奏或唱或念祝主人家五谷丰登、添丁发财的贺词。色彩艳丽的戏服,诙谐风趣的表演,现场伴奏的器乐,恰到好处的配合,都能引得围观者的一片喝彩。看着演员们熟练且美妙的动作,再看看演员们脸上那古灵精怪的妆容,在场的每个人笑容满面,到处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送灯已有百年的历史,更是成为了文昌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喜欢送灯,也热爱着家乡的每一个独特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正月初五拜财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我觉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请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饭”,是人们对祭祖的称谓。一般都是晚饭。这天,人们总要买来香烛冥纸,摆上酒席,虔诚地祭祀一番,也是为了感恩祖先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和财运。

  今年,妈妈照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并且我不需要上课的日子来做羹饭。大清早,妈妈就去菜场买了最主要的食材,回来立马准备了起来。下午,我们一家去墓地化纸锭回来后,马上忙活了起来。

  第一桌:请六神;妈妈端上整只鸡(旁边还要放一把刀),整条鱼,整刀猪肉,素菜和豆腐,点了红的团子,还有水果和糖。随后,爸爸将六个小杯子整齐地放在桌子的东西两排,再倒上酒,摆上筷子。妈妈又拿出了香炉放在桌子北边,然后打开大门,用方言说了句:“来吃年夜饭咯!”以往,这个时候还会放鞭炮,但现在禁止燃放,我便灵机一动,找来了天猫精灵来放“无烟”鞭炮,楼下的住户听到这声音也开门纳闷。我和姐姐还有妈妈在门口铁桶里化纸锭,妈妈一边化,一边喃喃自语。烧完纸后再回到香炉前轮流磕头。磕完后,爸爸又在他们的酒杯中添了点酒。之后我们开始盛饭了。

  吃了一会结束后第二桌就要开始了:请祖宗;这次要准备十二个酒杯和十二个碗,把整个的鸡、鱼、猪肉切块加热端上桌。同时,香炉也要换位置,从北边移到南边,大家就团团圆圆一大桌了,聚聚了。

  老祖宗吃的差不多了,要走了,爸爸便把椅子挪了一下就结束了。仪式结束后,爸爸妈妈把酒和饭都倒了,我看着白米饭和酒就这样被倒入了垃圾桶,实在觉得太浪费了,毕竟粒粒皆辛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羹饭的方式也有了些改变,虽然这些行为看似迷信,愚昧,但实质包含了朴实的人们心中深深的情意。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说到家乡的风俗,腊八节时腌腊八蒜可谓是青岛的一大风俗了。

  “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古人们发现大蒜经过一段时间醋的浸泡后,能产生更美味的味道。所以每当到了腊月初八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熬腊八粥、腌腊八蒜。腊八蒜不但制作方法简单,而且十分美味,又有杀菌的作用,十分健康。腊月初八腌上大蒜,等到大年三十儿就可以品尝美味啦。在吃饺子时,我们的家乡人都习惯就着一颗颗酸脆可口的腊八蒜,美味翻倍呢。腌上的腊八蒜,可以存放一年呢!我通过查资料所知:腊八蒜还代表着清算一年我们的得与失呢。

  记得就在去年腊八节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制作腊八蒜。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先准备好大蒜、醋和冰糖,听说白酒是大蒜快速变绿的秘方,这样东西可不能少。我们先给大蒜一颗一颗脱下外衣,露出白胖的身体,再把大蒜放到瓶子里,往瓶子中倒满醋(没过大蒜),然后放上白酒、冰糖,密封好。大家伙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同学挽起袖子,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势,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剥蒜皮,生怕弄疼了大蒜,还有的同学边唱边干,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把密封好的大蒜放到橱里,贴上小组标签。万事俱备,只等蒜香。

  腊八蒜腌上了,我的心事也来了,每天早上我都要打开橱看一看大蒜变绿了没有。一天又一天,我们组的大蒜始终没有变绿,我想:是哪一步出问题了吗?没办法,我也只能干着急。终于有一天,有一颗小小的大蒜变成了晶莹的绿色,我开心极了,捧着瓶子左看右看接着,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大蒜变绿了,我觉得这样的大蒜一定很好吃。到了大年三十晚上,邀请爸爸妈妈来品尝我自己制作的腊八蒜,香味浓郁,又脆又甜,大家都赞不绝口。

  腌腊八蒜是我家乡的风俗,和大年夜的饺子是绝配,邀请你来我的家乡过年,品尝不一样的腊八蒜。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我是新宁波人,我的老家在湖北仙桃,今年虽然没有回老家,但家乡有趣的年俗令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你想知道吗?听我给你道来。

  首先我给你介绍最热闹的年俗,那就是“蚌壳精舞”了。蚌壳精舞,也叫沔阳蚌鼓精,是我们沔阳的独创作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流行于江汉平原仙桃等地的一种特殊的、独有的民间舞蹈。蚌壳精舞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打扮得十分漂亮,躲在用竹篾扎成的蚌壳内。蚌壳用彩纸(或彩绸)糊成。男的肩背鱼篓,手拿鱼网,一心想得到躲在蚌壳内的女人。男女双方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变换着舞姿,进行着精彩的表演。观众们会时不时地拍手叫好,并为男方加油鼓劲,祝愿他快点得到蚌壳里的女人看表演时,整条街巷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打埃尘”是老家又一项繁忙而有趣的年俗。农历腊月廿四日,我们仙桃人把这天称为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动手拭去屋顶的'尘秽,俗称'打埃尘',男人们开始剃头洗澡以自己使面目一新。打埃尘后便开始天天外出购买过年应用之物,从鸡鸭猪羊,茶酒油酱之类的基本食料,以及炒货、水果之类的消闲食物,香烛元宝,爆竹杂用物等等。晚上用茶果敬灶神,在灶前摆有糖果,把全家人名写在灶疏上焚烧,说这是送灶神上天,领回全家来年的粮食呢!祭完大人们把糖果分给小孩,我们小孩总是可以得到许多邻居送来的糖果呢!这项年俗也深受我们这些小朋友的喜爱。

  “出行”是我们老家最隆重的过年习俗呢。正月初一,俗称大年,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行”,就是点烛焚香,祈求新年好运连连,全家新衣新帽新鞋子出门,燃放鞭炮,有的还燃烧用芦苇札成的柴烟,称为“烧发宝财”,以取财发人旺之意。出行后,即返回屋内,互相恭贺拜年,大人还给小孩发压岁钱,又称压腰钱。这些礼节完毕后,全家团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摆糖果点心,然后摆出9个卤菜碟子和一碗糍粑,还有汤圆和面条。早餐后,孩子到伯父、叔父家拜年,成人则到左邻右舍去拜年。

  我们老家仙桃的年俗还有很多很多呢,真希望家乡的年俗能够大放光彩,让更多人知道。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每到过节时就分外热闹。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我的家乡看看这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过节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灯早早地挂到灯会上,让人们参观。参观后便来到旺火旁,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如意、顺心顺意!

  随后,人们来到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脚尖碰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广场观看节目表演。人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热闹。

  在元宵节这一天里,人们还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调皮的小朋友们。每人拿着一支点燃的炮竹,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他们玩的都十分开心。

  我们每家每户都像办喜事一样,红火而又美丽。在这一天里,人们还要吃元宵,吃的元宵里面还有不同的口味。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好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了。这广告可以不庸俗,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处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在家里,还有: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一些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铛,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要吃元宵,过了元宵节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着的时候。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早上,淡淡的晨雾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晨雾散去,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中,人们向往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家。而这时,除夕已经临近了。

  每逢春节,米馃是桐庐人过年必备的美食,自然而然,做米馃的“大战”也就在家家户户打响了。我的外婆可是个包米馃的老手,蒸粉团、揉粉团这些技术含量高的活非她莫属了。水多了要烂,水少了要有干粉;蒸的时间长了要糊,时间短了要有生粉丁;搓揉少了不劲道,口感不糯;搓揉多了团子就凉了不易拿捏。只有外婆这样久经历练的人才把控的好。

  想做出味美的米馃,馃馅尤其重要。外婆前一天就备好了老嫩适中的'冬笋切成丝,让味道鲜美的笋丝更好地绽放自然的味道,加上外婆亲手制作的油豆腐切丁,再加上农家豆干丝、腌菜丝、榨菜丝,切丁的猪肉榨出猪油,浸润所有的食材,放下调料加上辣椒,撒一把脆嫩的蒜叶,把食材的美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已接到做米馃壳子的任务,传统的米馃壳子都要手捏,虽然劲道但特别麻烦。在追求美食的路上,智慧的劳动人民始终会想出更好更便捷的方式,发明了做米馃壳子的机器,一扣一压,那米馃团子就变成了碗状,盛入菜馅收了口子,一个桐庐人喜爱的小食米馃就做成了。但原本那心想事成的愿望在我手里却破灭了,米馃压下去时,会粘在机器上,这可是个麻烦。嗯,模具里搓点菜油更加润滑,可还是不行,油都被米团子吸走了。哦,再给米团子抹了些面粉,这样油和面粉的强强联手,双重隔离,得以使米团子轻而易举地做出光滑而又软糯的米馃壳。就这样,我如法炮制,顺风顺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米馃越做越多。

  转眼间,外婆已端着米馃到老屋土灶上蒸制,在烈柴猛火的高温催熟下,米馃正在接受水与火的最终塑造,等待完美成型,很快让灶间弥漫出浓浓香味。终于,满满一蒸笼的米馃出炉啦,我顾不及烫手,先抓一个尝尝,鲜香饴醇,沁人心脾,还带着竹蒸笼的清香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美味。一个小小的米馃,它包含了我们在新一年里的期望,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别看米馃小,腹中乾坤大。辛酸咸辣香,温暖在心田,小米馃,一道不可缺少的岁末美味,春节的序曲徐徐拉开。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的家乡是美丽的融城,那儿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独特的元宵习俗。

  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妈妈总会煮起一锅汤圆。白白胖胖的小汤圆,懒洋洋地躺在碗里,捞上一个,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满口香甜。

  吃完汤圆,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看花灯、猜灯谜了。爸爸带着我们来到广场,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花灯相互照映。忽然,广场上的一个巨大的宝葫芦吸引了我的注意。宝葫芦花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旁边还靠着一个财神爷。“葫芦”与“福禄”音同,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还有财神爷相助。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纷纷上前与它们合影。

  看了花灯,免不了要猜灯谜。我看准一个小灯笼,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灯谜,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状如蘑菇一珍宝,当年白蛇将它盗,其实是味好药草,滋补健身价值高(打一植物)”。刚看到谜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株植物浮现在我的脑海,“灵芝!”我脱口而出,随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灵芝吗!”状如出蘑”“白蛇将它盗”,一联想,不是灵芝还能是什么!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却又喜滋滋地拿着谜条去领奖了。

  好不容易猜出灯谜,一阵喧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头望去,许多人围在那边,时不时传来欢呼声,排在外围的`人们踮起脚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么这么引人注目?好奇心驱使着我,想一探究竟。会不会是……想到这,我也顾不得什么了,抱着奖品就朝人群跑去。

  一阵推挤过后,我凭借着孩子的优势挤到了人群中间,透过大人间的缝隙,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龙!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连而成的游动的龙灯,被人们架着,游走在广场中间。在人们的演绎之下,板凳龙栩栩如生,它在这一刻仿佛化身为条条真龙,直入人们的心田。伴随着音乐声,它时而直入云霄,时而俯冲直下,时而蜿蜒盘旋……它,板凳龙,在这个元宵佳节,已然成为全场的主角。欢呼声、惊叫声、音乐声,响成一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望着天上的明月,意犹未尽的我久久不愿离去。满天星光,满场灯光,人生何如,总有无尽的美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12-25

家乡的风俗作文12-25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24

家乡的风俗作文05-18

家乡的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1-31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3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