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苏祠作文 推荐度:
- 三苏祠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苏祠作文(精选21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苏祠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苏祠作文 1
三苏祠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是一所面积约五亩的中式庭院,经过历年不断添修扩建,现已占地六十二亩。
挡眼即是南大门,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走进三苏祠,只见祠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匾额对联,缤纷耀彩。
远古的.中式庭院,已截截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现存的三苏祠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修建的。前厅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石权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又名飨殿,大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饶正殿后房廊,下三级踏道,顺石板路前行十余步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八月中秋时节,园内,金银月桂争艳吐蕊,香溢满园。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木假山峰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整个祠堂并不大,而建筑颇不少,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启贤堂等,但给人的感觉并无壅塞。因为已被古木竹石间隔包围,反倒显得古意盎然。
看过木假山堂、来凤轩,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
三苏祠作文 2
我的家乡眉山,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千载诗书城”。三苏父子令我们自豪,而他们的故居——三苏祠,便成了我们的骄傲。三苏祠一年四季都很美好。无论什么时候,三苏祠都充满了欢笑与歌声。那笑声很清脆,那歌声很动听,连树叶都在“沙沙”地为它们伴奏。在第一阵春风轻轻掠过你的脸庞时,春姑娘便来了。她用了不少心思,把三苏祠打扮得花枝招展。瞧,那一树粉红的桃花,便是春姑娘从天边取来的云霞。她让春风把云霞做成纱巾,围在三苏祠的脖子上,多美呀!走近一看,哟!一树桃花都在冲我微笑。桃花本身便很美,这友好的一笑,使她们更加迷人了。
远处,一棵柳树正在梳理自己的长发,它把头发梳得细细的,好让他们散落下来。春姑娘觉得还不够,她不知从哪儿拿来了许多翡翠。一个一个别在柳树的长发上,柳树更美了。仔细一看,那翡翠还发着光,那光很淡,却极美。爱打扮的春姑娘走了,热情似火的夏姑娘来了。在这时,我一定要去荷花池边看看。荷花又称莲花,他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受到了世人的赞叹。来到荷花池,荷花已开了不少了。她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我看着荷花,赞叹道:“这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呀!”秋天到了,小草变黄了,它们变得很脆弱,仿佛风一吹便会倒下,单薄的身子让人心疼不已。梧桐树的叶子亦落了,犹如纷飞的蝴蝶,一片又一片,落在地面上,为大地披上防寒的外衣。这时候,我喜欢到处走走,吹吹风。蓝天,白云,秋风,这一切都让我陶醉。
冬爷爷来了,他一声怒吼,吓走了许多小生灵。这时,玩捉迷藏再合适不过了。公园里的树又粗又壮,你一定找不到我。可到底是太安静了,不太安逸。梅“挺身而开”,红梅,白梅,腊梅,看得人眼花缭乱,一身傲骨的梅为公园平添了不少生机。这就是三苏祠,眉山的三苏祠!三苏父子令我们自豪,三苏祠是我们的骄傲!
三苏祠作文 3
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是老师也带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参观美丽的三苏祠。
来到三苏祠,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棵又高又壮的银杏树,微风一吹,它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微笑着向我们点头。它已经活了300余年,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沿着走廊上去,是苏家大院,大院的横匾上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文献一家。横匾的两旁还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大院的正中央是正殿,正殿里有三苏父子的塑像,苏洵手中拿着书,看着前方,像在背诵诗词;苏洵的左边是苏辙,他手中拿着扇子,像在审判案子;苏洵的右边是苏轼,他手中也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我情不自禁地说:“三苏父子多有文化呀!”
正殿的左边是三苏生平列馆,那里有苏轼的行踪图,他走遍了北宋的江山:有江西庐山、杭州西湖、小峨眉山……他在这些地方写过很多诗词,比如在江西庐山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还看见了苏轼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豪放性格。咦!那屋宇般大的“山”字是谁写的呢?原来是苏轼在连鳌山用扫帚蘸泥土写的。
正殿的背后是蜡像馆,那里的蜡像栩栩如生,像真人一样,那里面还有好多故事呢!有乌台诗案、画扇判案……
走出蜡像馆,往西走,我们来到了东坡盘跎像,苏轼半躺在石凳上,像在欣赏中秋之月,吟诗呢!
又过一座小拱桥,我们来到了林子,啊!林子多美呀!有马兰花、有玉兰花、有海棠花……一朵朵、一簇簇,它们争奇斗艳,开得是那样美丽。每一朵花儿好像都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向人们放出灿烂的微笑。这时已经下午3s00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苏祠。
啊!美丽的三苏祠啊!我真想用一千支歌、一万首诗来赞颂你!
三苏祠作文 4
前不久,儿子和老婆都读了苏轼的传记,这一次从峨眉归来,我觉得是应该一起去访访三苏祠了。穿过一段又一段悠长悠长的林阴小街,透过浓密的行道树叶,远远地就能瞥见一角角朱檐灰瓦;街面上,铁青的石板早已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磨得幽光微现。
顺着那道翠竹掩映下的红墙信步而前,不知不觉地来到一道褐色的大宅门下。土漆斑驳的大宅门啊,她默默无言地伫立在古榕叶下,俨然一位日夜守候游子的苍苍慈母。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我顿时觉得思绪联翩,多到无穷,一会儿又延伸错杂,无法梳理,只得让它交错重叠,直到纷乱如麻。
我为什么就来了?我到底需要些什么?我又能够得到些什么?而这处古老的院落,她又能够给我们些什么?
漫步于翠竹幽径从林画亭之间,眼前晃动的却是一页又一页微微泛黄的.篇章,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的画面:那是严父慈母前乖巧的懵懂少年,还是堂上才高气正的翩翩学士,是神游赤壁的旷达东坡,还是伫立崖边的怅然老叟?你的月,是温婉如玉的爱妻,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明月映照下,是令人悲痛欲绝的茫茫松林,还是让人无限神往的虚无?
你们从幽僻的蜀地蹒跚而来,是怎样,一下子就辉映了整个神州?你们在漫漫历史的那头,如同幽暗的天际的那头,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千百年不落的明月。从此,历尽艰辛的游子常会从中找到一丝温馨的曙光,起起落落的宦者总能从中看到了一份不灭的希望。
于是,尽管再结实的木墙瓦屋也难敌千年的风雨,而千年的三苏祠却安然屹立。物换星移,即使岁月的狂风吹皱了脸颊,吹弯了脊背,吹得生灵涂炭,吹散了木架泥瓦,却吹不暗那一轮悬挂天际的月。
众人相拥的三苏祠不老,愁煞了风雨。
三苏祠作文 5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妈妈就带我去三苏祠公园玩。我们俩一进大门就看见两棵参天的银杏树,又过了一个大门就看见了苏轼、苏辙和苏洵的石像。妈妈说:“他们父子三人过世之后,元代起故乡人民就开始祀他们,将他们的故居改成了‘三苏祠’,后来历代的皇帝都尊崇三苏父子。”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是很开明而重视文化的圣君,他规定,凡到眉州知宫的人都必须拜谒三苏父子和维修保护三苏祠。因此在三苏祠内收藏、陈列着很多历代名人题咏、文物古迹和三苏墨迹等。
三苏祠还是四川名园,占地86亩(56800平方米)。祠内古树参天,山环水抱,有二十多处亭台。楼、阁、水榭、轩、苑座落其间,三十多处不同形状的小桥横跨于溪水之上,具有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那作林、竹廊曲径通幽;梅花园、桂花林、紫薇坪、瑞连池、海棠坞四季芬芳、争奇斗艳、阿娜多姿。俨然像吟咏的`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弹奏的一支支动听的古琴曲。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红楼梦》曾在三苏祠内拍摄黛玉葬花等场景。
我觉得三苏祠很美丽,我觉得三苏父子很伟大。
三苏祠作文 6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北域老师主讲的“行走的课堂”。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去眉山了,不久来到了三苏祠。我们到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讲苏东坡的祖先的故事了,原来苏东坡的.祖先在陕西,后来经过了唐朝末期的战争来到了这里。
我们一路听,一路看。
到了洗砚池,一个五边形的水池,苏东坡当年洗毛笔和砚台的地方。洗砚池前方有一堵墙,上面刻着一些诗词。墙头有瓦,立着一只石狮子。墙上“洗砚池”三个字旁边,画着两条跳出水面的鱼和一些水花。池子有围栏,池水面上有很多落叶,小虫在落叶上嬉戏,水底有绿色的水草和沙石。我们听着老师讲课,旁边还有哥哥姐姐在画和记。
我们还去了瑞莲池。瑞莲池是一个很大的水池,夏天的时候会有荷花从荷叶间钻出来。此时,池中没有荷叶,只有水草和一条旧木船。
我们最后去了苏氏祠堂,正殿里有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殿外院子中还有一口井,这口井是一口古井,因为井口有一两道井绳磨出的沟槽。那时,有的哥哥姐姐在画这口井,大家也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这口井的故事。
三苏祠之旅,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我今天玩得很开心!
三苏祠作文 7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里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就是指四川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三苏在文学上的造诣,在历史上是一个传奇,让我们来到三苏祠感受三苏文化吧!
走进三苏祠古朴的大门,高大的银杏树耸立在我眼前。满树金黄的叶子随着风儿沙沙作响。这可是苏东坡亲手种下的.啊!我仿佛看见苏东坡在树下吟诗题字、挥墨作画。
我们穿过陈列“三苏雕像”的大厅,往里面走,看到一首首豪放的诗句,我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穿过小路,湖水清澈无比,像一面大镜子一样,水面上映着参天古树。一座雕像立在大石头上,这就是博学乐天的苏轼啊!他侧坐在巨石上,左手撑地,右手搭在右腿的膝盖上,他坚定地望着前方,透露出一股智慧之光。周围绿树环抱,静谧幽深。
来到古井,井口紧挨着苏东坡从小读书的地方,井水清澈甘美,长年不枯。当地人传说喝了这神奇的井水,会使人耳聪目明、沾染文豪灵气。井旁有一株黄荆树,传说是苏洵亲手所栽。我用手轻轻捧起井水,清清的,凉凉的,可舒服了。
我们走过古井,穿过林荫小道,来到洗砚池。池水碧绿如画,池边青苔丛生,后面的红瓦墙映着洗砚池,让我想起了刚学的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参观完三苏祠,我们惊叹于三苏祠古朴的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氏父子伟大的文学成就。
三苏祠作文 8
今天我们坐着越野车,开开心心的前往眉山的“三苏祠”游学。但是我却有点不开心,因为今天一直在下雨,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真是影响心情啊!
我们一路颠簸来到了三苏祠,休息了好一会儿,大家终于到齐了。老师就带着我们这只几十人的队伍去参观了“苏洵”、“苏轼”、“苏辙”三位的雕像,让我们知道了“三苏”是谁,还给我们讲了关于他们的故事以及“唐宋八大家”等等好多文学知识,可惜因为讲得比较快,我都记不住。呵呵,回去再多看看书吧!
参观完“三苏”后,老师又带我们去看了“白蚁窝”,还有蚁后(一个胖乎乎的'家伙,差不多有十厘米那么长)。为什么看完了三苏祠,还要带我们看白蚁呢?原来,我们看到的“三苏祠”是地震后重建起来的,原来的三苏祠早就被白蚁那群坏家伙吃得“千疮百孔”,我们这才知道要保护文物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吃完中午饭后,老师又带我们去体验“拓片”。拓出来的作品我非常满意,简直就和复印出来的一样清晰。老师还说一个他的拓印作品,可以卖到几百块。我今天学会了如何“拓印”,看来今后可以发财啦!
今天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日子,我学习到了不少知识。到我们该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流连忘返不愿回家呢!游学真是有意义,下次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还要参加。
三苏祠作文 9
我们期盼许久的三苏祠游学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各路人马就在景区门口集合。一进大门,就看见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和一颗粗壮的榕树。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两棵银杏树分别象征苏轼和苏辙兄弟,而那颗榕树则被人们比作苏洵。由此可见,人们多么喜欢三苏父子。
从大门往里走是一个四合院。左边是西厢房,右边是东厢房,中间是有三苏父子塑像的.房间飨(xiǎng)殿。
我们先参观西厢房,一条刻有“古纱縠行”整条街景的铜板艺术品横在整个房间中,旁边是苏轼、苏辙的母亲程氏做丝绸生意时用的织布机展示品,墙上满是程氏织布时的情景画。我实在没想到,这么有名的文学家的母亲居然是个做丝绸买卖的生意人。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飨殿,刚进门就看见三座大塑像,正中间的是苏洵,宋朝五品官衔,身穿红色官服,头戴长翅帽,也称长耳帽。据说这帽子是为了避免官员们上朝时交头接耳,才设计了这么长的耳朵。
苏洵塑像的左右两边分别是苏轼和苏辙,因两人官衔都是一品到三品大员,所以官服的颜色与父亲不同,都身着紫色官服,头戴长翅帽。不仅如此,他们手里还拿着上朝用的笏(h)板。你们知道为什么上朝要使用笏板吗?首先,因为上朝时不允许与皇帝直视,所以用笏板把眼睛遮住。其次,笏板用于记录皇帝发布的各项命令。
后来,我们还去了启贤堂、文创店等地方,还在碑林体验了拓片。这一天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苏祠,这真是一场难忘的游学呀!
三苏祠作文 10
从小妈妈就教我“唐诗宋词”。每次读到苏东坡的词时,妈妈总会说有空一定带我去看一看苏东坡的故居,欣赏那里的林园建筑。
这个暑假,妈妈终于实现诺言,带我去眉山玩。眉山是个县城,不怎么大,我们下了车又乘了一辆公交车就到了三苏祠。
三苏祠的大门不像杜甫草堂那么宏伟壮观。小小的门庭倒像一个大官员的家。一进大门,就看到右手边有座小小的假山,一股流水从山上慢慢地留下来,不像瀑布,但也小巧可爱。往里走,两边都是参天大树,这些树也许是苏家曾经种的,可能有几百年了。再往前有一条小河,河边有座木头和石头搭成的船形长亭,亭子上写着:船坞。我走上去,地面凹凸不平,可能是时间太久远,不然不会这么旧和残破了。
我一边走一边看,走到瑞莲亭边上,看到满塘的.荷叶、荷花,还有一棵枯树,妈妈说这是“东坡丹荔”,是苏东坡离开眉山时,和朋友一起种在自己家中的。接着我们到了洗砚池。洗砚池不大,一潭绿绿的水,那么多的水却是苏东坡和弟弟洗笔用的!木假山堂里是苏家人放诗词作品的地方。
我还参观了苏东坡纪念馆,这里有一处地方很有趣,你从玻璃一样的地上走过,再拍拍手,就有鱼游过来,我不停地拍手,就有很多鱼游过来,手都拍疼了还舍不得走。
虽然参观的时间不多,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看到了一些难得看到的风景,真开心!以后我一定会再来三苏祠!
三苏祠作文 11
前不久,儿子和老婆都读了苏轼的传记,这一次从峨眉归来,我觉得是应该一起去访访三苏祠了。穿过一段又一段悠长悠长的林阴小街,透过浓密的行道树叶,远远地就能瞥见一角角朱檐灰瓦;街面上,铁青的石板早已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磨得幽光微现。
顺着那道翠竹掩映下的红墙信步而前,不知不觉地来到一道褐色的大宅门下。土漆斑驳的大宅门啊,她默默无言地伫立在古榕叶下,俨然一位日夜守候游子的苍苍慈母。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我顿时觉得思绪联翩,多到无穷,一会儿又延伸错杂,无法梳理,只得让它交错重叠,直到纷乱如麻。
我为什么就来了?我到底需要些什么?我又能够得到些什么?而这处古老的院落,她又能够给我们些什么?
漫步于翠竹幽径从林画亭之间,眼前晃动的却是一页又一页微微泛黄的篇章,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的画面:那是严父慈母前乖巧的懵懂少年,还是堂上才高气正的翩翩学士,是神游赤壁的旷达东坡,还是伫立崖边的怅然老叟?你的月,是温婉如玉的爱妻,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明月映照下,是令人悲痛欲绝的茫茫松林,还是让人无限神往的`虚无?
你们从幽僻的蜀地蹒跚而来,是怎样,一下子就辉映了整个神州?你们在漫漫历史的那头,如同幽暗的天际的那头,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千百年不落的明月。从此,历尽艰辛的游子常会从中找到一丝温馨的曙光,起起落落的宦者总能从中看到了一份不灭的希望。
于是,尽管再结实的木墙瓦屋也难敌千年的风雨,而千年的三苏祠却安然屹立。物换星移,即使岁月的狂风吹皱了脸颊,吹弯了脊背,吹得生灵涂炭,吹散了木架泥瓦,却吹不暗那一轮悬挂天际的月。
众人相拥的三苏祠不老,愁煞了风雨。
三苏祠作文 12
星期六妈妈和奶奶带我去参观我期待已久的三苏祠。
刚一进门,我就看见一棵参天大树,它枝繁叶茂,像一把又高又大的太阳伞,又好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站在门口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再走几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映入我的眼帘,我感到非常的豪迈。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启贤楼,听妈妈说这里是三苏父子学习的地方,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美妙的诗句正是苏轼所写。顺着林间小路,我们来到了洗砚池,妈妈说这是三苏父子洗毛笔的地方,仿佛眼前,我看到了他们一家在这里学习游玩的场景。最后快要出门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许多不同的竹子,妈妈说苏轼平时最喜欢竹子,因为象征着正直和坚韧,我想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
参观完三苏祠,我感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我们应该向三苏父子学习,长大后做一位有出息的人。
三苏祠作文 13
三苏祠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是眉山市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星期三,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参观了三苏祠。
走近三苏祠,只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翠竹掩映。走进三苏祠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殿堂。走近正殿堂,我看见正殿堂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文献一家,两个柱子分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三苏祠作文 14
今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我们班同学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三苏祠游玩。
三苏祠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参观浏览完了,我们开始聚餐了,我们小组把自己带来的.食物都从书包里倒了出来。我们开始吃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食物都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了,聚餐过后,徐老师说:“大家把垃圾装进垃圾袋里丢进垃圾桶里。”我们按徐老师的要求做了,李老师悄悄地对我说:“等一会儿把照相机给我,我给每个小组照几张相。”我说:“好吧。”
下午徐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该回学校了。”我们大失所望,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学校。还是很想念三苏祠,希望以后秋游还到这里来。
三苏祠作文 15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句诗传颂的便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而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便是他们的故居,也是后人纪念和瞻仰他们的圣地。
踏入三苏祠的大门,古色古香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庭院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那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祠内的建筑古朴典雅,红墙青瓦,飞檐斗拱,彰显着传统建筑的魅力。
穿过前厅,来到正堂,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庄严肃穆地陈列其中。他们目光深邃,神情凝重,仿佛在思考着天下大事。看着他们的塑像,我不禁想起苏轼那豪迈的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胸怀和气度令人钦佩。
在三苏祠里,陈列着许多三苏父子的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介绍。他们的诗词文章,或豪放飘逸,或婉约细腻,无不展现出卓越的才华。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这种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我。
漫步在祠内的小径上,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祥和。那一方方石碑,上面刻着的文字,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三苏祠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承载着三苏父子的精神和智慧,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离开三苏祠时,我心中充满了对三苏父子的敬仰之情。他们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熠熠生辉,而三苏祠也将成为我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激励我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更高的境界。
三苏祠作文 16
眉山,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因三苏祠而更加闻名遐迩。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走进三苏祠,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文风昌盛的北宋时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大门,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 “三苏祠” 三个大字,笔力雄浑,气势不凡。
踏入祠内,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古木参天,枝繁叶茂,为整个祠堂增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沿着石板路前行,依次可以看到前厅、正厅、启贤堂等建筑。这些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美绝伦。
在正厅里,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他们身着古装,神态各异。苏洵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国家大事;苏轼面带微笑,透着一股豁达与洒脱;苏辙则神情端庄,尽显文人的儒雅气质。站在他们面前,我不禁对这三位文学巨匠肃然起敬。
祠内还陈列着许多三苏父子的手迹、书画和文献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文学成就和人生历程。苏轼的诗词豪放不羁,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展现了他的壮志豪情;苏辙的文章沉稳严谨,如《上枢密韩太尉书》,流露出他的才华与学识。
三苏祠不仅是一座纪念三苏父子的祠堂,更是一座传承中华文化的殿堂。它见证了三苏父子的辉煌成就,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精神。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为自己能有幸参观三苏祠而感到无比自豪。
三苏祠作文 17
在四川眉山,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建筑群 —— 三苏祠。它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而建的。
三苏祠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宋代韵味。红墙环绕,绿水潺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仿佛一幅美丽的.古典画卷。一进大门,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祠内的主要建筑有前厅、正厅、启贤堂等。前厅展示了三苏父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让人们对他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正厅里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他们神态安详,目光中透露出睿智和才情。启贤堂则是后人为了纪念苏家的祖先而建,里面陈列着一些苏家的族谱和家训。
在三苏祠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石碑和匾额。石碑上刻着三苏父子的诗词和文章,字迹工整,笔力遒劲。匾额上的题词则是对三苏父子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如 “文峰鼎峙”“一门三杰” 等。这些石碑和匾额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是三苏祠的文化瑰宝。
除了建筑和文物,三苏祠的园林景观也十分美丽。园内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桃花盛开,满园芬芳;夏天,荷花绽放,清香四溢;秋天,枫叶如火,银杏金黄;冬天,梅花傲雪,香气扑鼻。在园林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心情愉悦,流连忘返。
三苏祠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它见证了三苏父子的辉煌成就,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到这里,我不仅领略到了古建筑的魅力,更感受到了三苏父子的文学魅力和精神力量。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三苏祠作文 18
眉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三苏祠而增添了无尽的文化魅力。三苏祠,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它是眉山的文化名片,也是人们敬仰和缅怀三苏的圣地。
走进三苏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大门,门上的匾额写着 “三苏祠” 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踏入大门,一股清幽的气息扑面而来,庭院里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沿着石板路前行,便来到了前厅。前厅里陈列着三苏父子的画像和生平介绍,通过这些资料,我对他们的了解更加深入了。苏洵作为父亲,以身作则,勤奋好学,为苏轼和苏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苏轼,这位文学巨匠,他的诗词文章豪放豁达,意境深远,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至今仍被人们传颂。苏辙,他的文学成就也不容小觑,他的文章风格沉稳内敛,富有哲理。
再往前走,是正厅。正厅里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他们身着古装,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智慧的光芒。站在塑像前,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年的'风采和才情。正厅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名人题写的匾额和对联,这些都是对三苏父子的高度赞誉和敬仰之情的表达。
除了建筑和塑像,三苏祠里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如古井、古碑、古树等,它们见证了三苏祠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三苏父子的怀念之情。在祠内漫步,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三苏父子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感受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三苏祠,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它不仅是眉山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激励着我们后人要传承和发扬三苏父子的精神,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苏祠作文 19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眉山,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因三苏祠而闻名于世。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和探寻。
踏入三苏祠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朱红色的墙壁,古朴的建筑,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文风鼎盛的北宋时期。庭院里,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清幽宁静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沿着石板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厅,这里陈列着三苏父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介绍,通过一幅幅图片和一段段文字,我对他们的了解更加深入了。
穿过前厅,便来到了正厅。正厅里供奉着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他们身着朝服,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才情。站在塑像前,我不禁肃然起敬,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当年的风采和神韵。正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名人题写的匾额和对联,这些都是对三苏父子的高度赞誉和敬仰之情的表达。“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更是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三苏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在三苏祠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陈列的文物和古迹。古井、古碑、古树,它们都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古井的水依然清澈见底,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古碑上的文字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书法艺术之美;古树则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它们像忠诚的守护者,见证了三苏祠的`兴衰荣辱。
除了欣赏建筑和文物,我还在三苏祠里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会、书法展览等,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游客们在这里或驻足观看,或拍照留念,或低声交流,每个人都沉浸在这片文化的海洋中。
三苏祠,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殿堂。它见证了三苏父子的辉煌成就,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我相信,三苏祠将会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散发着它的光芒,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和领略它的魅力。
三苏祠作文 20
眉山,这座素有 “千载诗书城” 美誉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三苏祠,便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它静静地坐落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传承着不朽的文化。
走进三苏祠,仿佛踏入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世界。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让人瞬间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朱红色的大门,威严而庄重,门上的铜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一进大门,便能看到一个宽敞的庭院,庭院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情愉悦。
沿着石板路前行,依次可以看到前厅、正厅、启贤堂等建筑。这些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在前厅里,陈列着三苏父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通过这些珍贵的资料,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的风采。苏洵,这位严谨而勤奋的'学者,为儿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苏轼,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词豪放洒脱,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人感受到了他的豪情壮志;苏辙,他的文章沉稳内敛,富有哲理,与苏轼相得益彰。
正厅是三苏祠的核心建筑,这里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他们身着古装,神态安详,目光中透露出睿智和坚定。站在塑像前,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们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苏祠里,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如古井、洗砚池、披风榭等,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古井的水清澈见底,据说这口井曾经是三苏父子生活用水的来源,它见证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洗砚池则是苏轼曾经洗砚的地方,池边的石头上仿佛还残留着他当年的墨香;披风榭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站在亭子里,可以俯瞰整个三苏祠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祥和。
除了建筑和景点,三苏祠里的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词讲座、书法展览等,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三苏文化,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三苏祠,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也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见证了三苏父子的辉煌成就,也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断前行。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三苏祠就像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们能够在这里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文化的滋养。我相信,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三苏祠都将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和领略它的风采。
三苏祠作文 21
在四川眉山的怀抱中,有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圣地 —— 三苏祠。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辉,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游客前来朝拜。
踏入三苏祠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文风昌盛的北宋时期。古雅的建筑风格立刻映入眼帘,红墙青瓦,飞檐斗拱,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庭院内,绿树成荫,花草摇曳,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那一棵棵古老的树木,如同忠实的守护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三苏祠的辉煌与沧桑。
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首先来到的是前厅。这里陈列着三苏父子的生平事迹和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仿佛看到了苏洵教子读书的场景,感受到了他对子女教育的严格与关爱;看到了苏轼在仕途上的坎坷与豁达,他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诗词,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文学的天空;看到了苏辙在文学与政治上的默默耕耘,他的稳重与才华同样令人钦佩。
穿过前厅,便是庄严肃穆的正厅。正厅中供奉着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他们神态各异,却都透露出一种文人的气质与风骨。苏洵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国家的命运;苏轼面带微笑,那份豁达与乐观仿佛能穿越时空,感染着每一个人;苏辙则神情庄重,尽显其儒雅风范。站在他们面前,我不禁心生敬畏之情,为他们的文学成就,更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在三苏祠中,还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那一方方古老的石碑,上面刻满了三苏父子的诗词文章,字迹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洗砚池边,仿佛还能看到苏轼挥毫泼墨的身影,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让人感动。而祠内的每一间房屋,每一道门槛,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欣赏古建筑和文物,三苏祠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会、书法比赛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三苏文化。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历史的魅力,还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苏祠,它是一座文化的殿堂,是眉山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三苏父子的辉煌成就,也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我相信,三苏祠将会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散发着它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文学的梦想,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苏祠作文】相关文章:
三苏祠作文07-21
三苏祠作文(必备)08-27
于谦祠作文11-09
游于谦祠作文01-20
太原晋祠作文02-03
《晋祠》阅读答案07-15
《司马祠》阅读答案01-31
游晋祠作文(通用39篇)11-24
《苏红的画》说课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