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

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14 11:40:3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

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1

  深渡驿

  张 说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岳州别子均

  张 说

  离筵非燕喜,别酒正销魂。念汝犹童孺,嗟予隔远藩。

  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④ 。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

  【注】①深渡:地名。驿:驿店。②洞房:原指幽深的居室,此处指驿站。③均:即张说长子张均。④江路断肠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晋大司马桓温)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1.《深渡驿》一诗,颔联中洞房悬月影一句运笔巧妙,请简要赏析。(5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猿的形象,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答题时注意审题,运笔巧妙即对诗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从诗句内容出发,联系诗歌的主旨情感。诗人夜宿深渡驿,从诗句中的意象及用词可以读出诗人满怀离忧。

  答案:洞房悬月影有两处妙笔:其一,运用衬托手法,月影衬洞房,有月影,更觉房屋的幽深空寂;(2分)

  其二,悬字用得巧妙,不仅写出了月挂中天的'夜景,也写出了诗人流落他乡提心吊胆的感受。(3分)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鉴赏能力。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但具体作用还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情感分析。第一首是羁旅诗,第二首是送别诗,猿这一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答案:不同。《深渡驿》中,猿响与岩树动静相衬,(1分)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夜宿深渡驿时思亲念远的悲凉心境。(2分)《岳州别子均》中,运用断肠猿的典故,(1分)写出诗人与儿子分别时那种痛彻心扉的伤痛。(2分)

  对比赏析

  《深渡驿》是唐代张说南贬时所做的一首诗。借秋风萧瑟抒发作者当时的抑郁心情。张说在武后及玄宗时两次南贬,这首诗当作与两次贬谪时。

  旅行泊居在青山里的驿馆的夜晚,荒芜的庭院里正值秋风萧瑟、白露为霜。幽深的居室里洒满了月光的清辉,我倚着高枕倾听着外面江水的流动声。远处寂寥的山树上传来声声猿啼,眼前成群的流萤在古老残旧的驿楼旁翩翩振羽。独在他乡面对着寂寥的秋色,越发使人感到离乡背井的忧愁。

  《岳州别子均》这首唐代五律诗的作者是张说,诗的下阙: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借猿啼写悲苦凄清气氛抒发别离或悲伤之情。诗人以津亭 、 哀猿衬托离愁别绪,诗境也变而凄厉了。

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2

  (20xx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3.略(2分;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回放2:

  (20xx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回放3:

  (20xx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②清笳③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人名,陆游的朋友。②晓:光明。③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乐器。④觉:醒。⑤漏:古代计时器。

  1.陆游的这首“记梦”词,上片写,下片写。

  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

  3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梦境(梦醒后的)感想(各1分,具体写出其主要内容的,均给分)2.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2分,多写或少写的扣1分)3.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2分,要求说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语句通顺。其它表达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回放4:(

  20xx年宿迁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和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

  2.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回放5:

  (20xx年四川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回放6:

  (20xx年泰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划线句子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回放7:

  (20xx年扬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回放8:

  (20xx年济南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参考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能力拓展训练

  训练1:

  (20xx年玉林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训练2:(20xx年泸州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

  参考答案:

  训练3:

  (20xx年河南省非课改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4.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1.早莺争树(莺争暖树)草没马蹄2.C(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3.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4.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训练4:

  (20xx年河南省课改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答出“怨愤”之意,即可给分。2分)(2)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意思对即可。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各1分。共2分)

  训练5:

  (20xx年宜昌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主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①。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马致远《落梅风》)

  ①[香庭户]指女子闺房

  [材料五]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黑色略淡中见浓黑、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黑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来。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和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参考答案:

  训练6:(20xx年恩施)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月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选自《唐宋绝句选注析》)

  1.第3句诗中专写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的是哪一个词?

  2.第4句用“新透”写“虫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妙。请你把这句诗用散文的笔调展现出现。

  参考答案:

  训练7:

  (20xx年桂林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参考答案:

  训练8:

  (20xx年宿迁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训练9:

  (20xx年济宁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写了生活中怎样的细节?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写了作者寄家书时“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2.表达了作者作客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

  训练10:

  (20xx年高青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参考答案: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训练11:

  (20xx年成都市课改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训练12:(20xx年资阳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本诗作者是(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2.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参考答案:

  训练13:

  (20xx年曲靖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1漉豉(chǐ):豆制品。2萁(qí):豆茎。3然:通燃。

  1.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2.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学习目标搜索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①②③④

  自学方法点击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晓声”,考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文言实词,才能学好文言文,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词是复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弄懂弄通。

  ⑴通假字: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古汉字通假的主要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例如:

  ①满坐(同“座”)寂然,无敢哗者。

  ②便要(同“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同“返”)焉。

  ④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兴。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例如在《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句中的“唱”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披”字就讲通了。

  初中阶段实际上把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当作了同通假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进行深究。

  考试中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读音、指出它的意义。

  ⑵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词义扩大。例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在现代汉语里,“江”“河”则泛指一般江河水流。

  ②词义缩小。例如“池”,古代常跟“城”连用,专指“护城河”;现代汉语里则只指“池塘”。

  ③词义转移。例如“卑鄙”,古代“卑”指地位低,“鄙”指见识浅;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指“品质恶劣,不道德”。

  ⑶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

  时

  ①季节,指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时候、时间、时辰: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时代: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④时机、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⑤时运:是不利兮骓不逝。

  ⑥按时:学而时习之。

  ⑦那时:时先主屯新野。

  ⑧时常、经常:冻风时作。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

  ①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

  ⑷词类活用:文言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下面举几个常见的句子: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一狼洞(打洞)中;一鼓(击鼓)作气。

  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

  ③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尔敢轻吾射(射箭的本领)。惧有伏(伏兵)焉。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将军身被坚(坚固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

  ⑤名词作状语。例如: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西(向西)行百二十步。

  ⑥使动用法。例如:苦(使……苦恼)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

  ⑦意动用法。例如:不耻(认为……可耻)下问,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它们之间也有相异之处,作为初中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四种即可。

  ⑴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表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是”表示判断,通常情况下用“……者,……也”、“……也”、“……者,……”,或主谓之间用“即”、“乃”、“则”等词语表示判断。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常用“于”、“见”、“味”、“见……于”、“为……所”等形式表被动。例如:帝感(于)其诚;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⑶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指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②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

  ④介宾短语后置。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省略句。例如:(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近几年中考虽未出专门考查文言文句式特点的试题,但从文意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的角度也都考查了这一知识和能力。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何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呢?

  ⑴略读全文,猜测文章大意。中考文言文的选材一般都较为短小,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通过略读我们完全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打下一个基础。

  ⑵精读全文,落实词句含义。猜测了文章的大意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落实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全文,进一步落实开始获得的整体印象。

  ⑶研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在研读阶段,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脱离“语境”,凭空猜想;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拔高文章的主旨。

  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表明,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是较为流行的考题,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必须多加注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答题时必须做到两点:

  ①要有感而发。

  ②要有的放矢。

  经典妙题回放

  回放1:

  (20xx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⑥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⑦,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⑧拜而死。(《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àn):保卫。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jiù):同“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⑧乡(xiàng):同“向”】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书:(2)涕:

  (3)殊: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

  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

  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参考答案:1.遣使/使送天祥/至京师(1分)(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2.(1)书:写(书写等)(2)涕:眼泪(泪、泪水等)(3)殊:特别(很、十分等)(3分,各1分)3.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可以吗?”他将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给弘范(以明志)(2分;只要答对意思即给分)4.B(2分)5.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弘范义之(如能答到“丞相忠孝尽矣”也算对)(2分)15.要求能结合选文并联系所学课文如《过零丁洋》《谈骨气》等阐明文天祥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回放2:

  (20xx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③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⑤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①缜(zhě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王献(huán):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芒(juē):草鞋.(④《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萧琛:南朝人.】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少:⑵从:⑶善:

  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性格.

  4.选出对画线句子”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C.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D.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

  回放3:

  (20xx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三国志王粲传》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zhǚ)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

  1.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时邕才学显著。

  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奇:

  ②一:

  ③识:

  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6.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参考答案:1.时/邕/才学显著(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该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2.①着重(以……为奇)②全(满)③记(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3.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2分,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4.强记默知;善算;善属文(2分,答出一个给0.5分,两个给1分,三个给2分)5.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2分,需要说出前后两句的原因,若只说出其中一句的,给1分)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2分,其它角度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回放4:

  (20xx年上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献曲求诗

  北宋[苏轼]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酣()(2)腰()

  (3)既()(4)袖()

  2.翻译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2)坐客皆引满醉倒

  3.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

  成语:

  参考答案:1.(4分)喝得痛快——腰间插着——已经——从袖子里2.(4分)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3.(3分)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回放5:

  (武汉市20xx年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败:

  ②以为车固若是固: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②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①

  ②

  参考答案: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回放6:

  (20xx年杭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BC(4分,各2分)2.AC(4分,各2分)3.C(3分)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6分,各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3分。意思符合即可)

  回放7:

  (20xx年嘉兴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闻崖上有声甚厉

  ⑵渐近临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⑸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①反侧倾跌之状②蛇复昂首待之

  (2)①以刺刀握其首②以首俯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回放8:(20xx年泰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掇:(duō)拾取,采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本题2分。每小题1分)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本题1分)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能力拓展训练

  训练1:

  (20xx年上海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②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B谨食之,哩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积压以为知”的看法.

  参考答案:1.(4分,各2分)(1)D(2)B2.(4分)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日,土产,强,知)3.(2分)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分。

  训练2:

  (20xx年宜昌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滇游日记

  文/(明)徐霞客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南,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地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情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字数在40个左右。

  参考答案:

  训练3:

  (20xx年广东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参考答案:1.6分(1)2分(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2)2分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3)2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值为止)2.4分宽对即可。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训练4:

  (20xx年温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④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⑥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一:整个。⑤独止:一个人留下。⑥无义:不懂道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友人语巨伯曰()②子可去()

  ③宁以我身代友人命()④遂班军而还()

  2.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义以求生。

  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

  B.岂荀巨伯所行耶?

  译文: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

  C.贼既至,谓巨伯曰……

  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

  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

  3.读了《荀巨伯探病友》一文之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

  参考答案:

  训练5:

  (20xx年绍兴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歧之见

  明刘元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

  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4.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参考答案:1.D2.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3.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4.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他。(或“见怪不怪,见不怪而怪之”;或“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

  训练6:

  (20xx年无锡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③公将焉之()④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不复出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训练7:

  (20xx年青岛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3.简答题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参考答案:1.(1)离开(2)等到,至。(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项不得分)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训练8:

  (20xx年舟山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有一老父衣褐()

  ⑵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⑶父以足受,笑而去()

  ⑷谷年十有五()

  ⑸是负义也()

  ⑹乃载祖归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良愕然,欲殴之吾欲之南海B.捐祖于野移其民于何东

  C.父以足受不以物喜D.直堕其履圯下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良殊大惊,随目之

  (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4.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⑴听到⑵从上往下看⑶终于⑷曾经⑸离开2.⑴之①的②它,指蜘蛛⑵以①用②把3.⑴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训练9:

  (20xx年济南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

  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1.C2.更加;精益求精。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训练10:

  (20xx年南京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元帝异之()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参考答案:1.(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2.(2分)C3.(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4.(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美好的声誉阅读答案《美好的声誉美》阅读答案09-27

《野草》阅读答案04-22

爱莲说阅读答案04-20

《萌芽》阅读答案04-21

《推敲》阅读答案05-29

后娘阅读答案05-27

《泉城》阅读答案06-06

马灯阅读答案07-0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