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09 15:00:0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临江仙》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临江仙》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阅读答案1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这首词的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意境?三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岩、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作者通过烟柳、淡云、孤月、寒日、暮天五个意象的描写,写出了空落、孤单、凄凉的意境。 回头烟柳渐重重中作者不断回望的动作显示出内心的依恋不舍,隔断了望眼的重重烟柳象征了词人心头浓重的愁绪。淡云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是词人别后孤单无依的漂泊境况的写照,寒日一句渲染傍晚惨淡清冷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心头的寒意。表达了作者离别后的惆怅难舍之情和人生漂泊的孤苦无奈之感。

  9.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通过对未来旅途的想象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羁旅之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像浮云一样飘流无依,像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是词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飘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是词人特定心态下摄取的一组画面,既是实景,也是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是自然景观了,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临江仙》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鹧鸪天·赏荷 蔡松年(金)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22. 两首词均为咏物词,但第一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23. 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2. 冬季(或晚冬) 秋天(或初秋)

  23. 李词中的“瘦”字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主人公以花自喻,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离人而心生 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蔡词中的“瘦”字表现出了荷花的纤细柔美,以此衬托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表达了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抓住相关的意象,词句进行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回答问题。本题要求分别指出这两首词是什么季节的景物。第一首,根据题目“梅”,词中“云窗雾阁春迟”(意思是“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玉瘦檀轻”(梅花风姿清瘦)推断出该词描绘的是冬季,或说是晚冬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根据题目“赏荷”上片描绘的荷花情形,以及下片中“暮云秋影”“西风”“夜凉”判定该词描绘的应该是秋天,确切说应该是初秋季节的景物。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找到要进行比较阅读部分,结合具体内容仔细分析,指出异同。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词中“瘦”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具体作答时,分别结合两首词具体内容,分析各自的“瘦”的表达效果即可。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意思是说晚冬的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这里的“瘦”表面是说梅花清瘦,其实是以梅花来比喻自己,说照付赵明诚离家时间长,一致自己印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损犹如眼前晚冬清瘦的梅花,所以这个“廋”字既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又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蔡词中“胭脂雪瘦薰沉水”是写水中荷花,“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胭脂雪瘦”是说红白相杂之色的荷花纤细柔美,就是纤细柔美的荷花暗香袭人。用“瘦”字衬托出下一句“翡翠盘高走夜光”中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词人月下赏荷花,看到荷花纤细柔美,荷叶丰腴饱满,纤细柔美的荷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一个“瘦”字充分表达出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点睛】诗歌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代“作比较”这一程度。作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找出题干要求的比较阅读点;然后依照比较阅读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进行比较鉴赏。

《临江仙》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7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此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9.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8.(4分)“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探。(2分)“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传达出词人旅途落寞的情怀。(2分)

  9.(3 分)情景交融的写法。(1分)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意象,缘情布景,以景传情,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2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4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阅读题目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3)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临江仙译文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鹧鸪天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临江仙》阅读答案5

  临江仙·咏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12. 下列对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描写白玉堂前柳絮飘扬飞舞,均匀有度,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

  B. 上片最后两句,连用两个反问,否定了柳絮最终随水流逝,委落尘土的结局。

  C. 下片前两句描述了尽管柳絮随风飞舞,忽聚忽散,柳枝依然长条飘拂的情景。

  D. 本词上片写景,描绘一幅春景图;下片言志,抒发作者与众不同的思想情感。

  13. 下面诗句中,“柳絮”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难绾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无名氏《柳絮》

  B.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唐·薛涛《柳絮》

  C. 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宋·朱淑真《柳絮》

  D. 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宋·韩琦《柳絮》

  14. 宝钗说:“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不落套”即不落俗套,指诗文或其他艺术在立意、手法等方面有独创性。宝钗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诗歌谈一谈。

  答

  12. A A项,“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理解有误, 前两句描写的是写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13. C A项,“难绾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写出了柳絮任风随意欺压,不能左右自己,四处漂泊的悲惨。

  B项,“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写出上天给柳絮本来的命运就是无情的,一意让它南飞北飞,飘忽无定。表现的是柳絮随风飘飞,漂泊零落的无助之感。

  C项,“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写柳絮飘飞的情态,它们似自惜洁白,不肯轻易坠地,污于泥淖,因而在晴空之下,缭绕似雪。表现了柳絮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

  D项,“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表现的是柳絮在东风的吹拂下四处飘飞,漂泊无定的无奈。

  故选C。

  14. 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一句中,柳絮飘飞的地点是在充满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飘飞的'姿态是轻盈、均匀、优美的,流露出欣喜之情。②“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一句中,作者用两个反问句描绘了柳絮不再是漂泊零落的,而是积极向上的形象,表达了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志向。③最后三句,柳絮被嘲笑的“无根”,却成为扶摇直上的优势,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宝钗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诗歌的立意,就是诗歌的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态度等,分析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就是分析本诗描写的柳絮的不同之处。“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何曾随水逝去?怎会堕入尘土?这两句表面上借用了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何曾”“岂必”的反问句式,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发生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表达了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志向。“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莫讥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不断借助好风力。送我直上青云去! 词人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临江仙》阅读答案6

  临江仙

  李清照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①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8.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

  阅读答案:

  8.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9.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当年分别的时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惆怅。③萍踪游子的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忧愁、凝重。(评分标准:每点2分,概括对1分,分析1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7

  临江仙

  【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

  B.“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

  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

  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

  E.下片写星斗下垂,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颜娇美,含蓄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

  15.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E(B.“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分析有误,应是反衬出湖面之广。E.“含蓄”的说法不对。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虚实结合。(2分)上片实写眼前所见之洞庭湖与君山,后由君山展开想象,“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对仙境的'想象。(2分)下片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由洞庭湖联想到罗浮山,表达了夜游洞庭湖的舒畅闲适,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2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8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8.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 “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1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请比较本词“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柳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点。(6分)

  阅读答案:

  18.B(A项,冯延巳虽继承了花间词传统,题材较狭窄,但善于用大境写柔情,空间境界阔大,如“天长烟远”意境开阔,并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项,“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

  19.相同点:两词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共2分。借助于“柳”的形象或意象1分;答借景抒情,也给1分。表达惜别留恋之情1分。)

  不同点: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画面角度),以乐景写哀情(手法角度),倍显主人公孤寂惜别的愁情;柳词想象分别后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画面角度),主要是虚写(手法角度),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共4分。角度一,具体画面或意境不同,写对两词具体画面内容或意境特点,各给1分,共2分;角度二,手法不同,两词所运用的不同手法写出一个给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如从情感角度进行细致区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9

  临江仙离果州作

  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诗人走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军旅道路,赴任途中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时写下了此词。

  (1)词的上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变化,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1分)。

  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首句中,在鸠鸟的呼唤下,雨水催促着芳草、树林,形成了一片新绿;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中,写出了与春光分手时的依依不舍(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1分)。

  (2)上阕因惜春惜别,因此带有些眷恋忧怨之意(2分);但诗人写本词时,正要走上他渴望已久的军旅道路,实现抱负,因此下阕收尾处写一路清风相送,有了御风前行的轻快(2分)。

  简析

  公元1772年(南宋乾道八年),陆游四十八岁时,撤去夔州通判的职务,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捡法官。那年正月,从夔州赴宣抚使司所在地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二月途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而写下了此首词。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结,下片以抒情起而以写景结。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可以看出陆词的特色和工巧。

  赏析

  陆游到果州,已是池馆莺花春渐老(《果州驿》)的时刻。陆游在其间已写了两首诗,最后句写到:花残呼马去,聊将侠气压春风。樊亭为园馆名,亦在果州。故这首词的开头二句亦云: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虽正值二月,但已有晚春的景色。鸠雨词有其渊源陆游《秋阴》诗:雨来鸠有语;又三国吴时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载鸠鸟: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是也。陆游祖父陆佃所作的《埤雅》亦引之。鸠雨一词,即指此。鸠鸟呼唤声中的雨水,把芳草、树林,催成一片新绿;燕子在雨后,把满地落英的残红花瓣和泥都衔尽了。绿肥红褪,正是作者离果州时所见的实景;这两句组成对偶,意象结集丰富,颜色对照鲜明,基调自然,对仗工整,是上片词形象浓缩的焦点,与王维《田园乐》诗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着色用对,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的三句,都从这二句生发。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这个比喻极为精当,深挚地体现出作者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空眷眷的空,是惜别时追叹之语,正是在分袂却匆匆的时刻感觉前些时的眷眷已如梦幻成空。这里说春光,说美人,言外之意,还可能包括果州时相与宴游的朋友,以美人喻君子在诗词中是很常见的。这三句由写景转为抒情,化浓密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开头二句为基础,从而能够取得浓淡相济的效果。有浓丽句,但很少一味浓丽到底;是抒情,但情中又往往带着议论:这正是陆游词的特点。上片即可看出陆词的这种特点。

  上片歇拍,犹是情中带议;下片换头,即已情为议掩。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这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作者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水流云散各西东。申明春光不易挽留,兼写客中与果州告别,词人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在一起了,颇有李煜《浪淘沙》词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的笔意;当然,写词时两人处境不同,一轻松,一哀痛,内在感情又迥然有别。

  陆游写词时,正要走上他渴望已久的从戎前线的军幕生活,惜春惜别,虽未免带有些怨意;但对于仕宦前程,则是满意的,故怨中实带轻快之情。结尾两句: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前句写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写离开后旅途的昼景之美。花院明月,半廊可爱;柳桥轻风,一帽无嫌。作者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虽不言情,而轻快之情可见,这两句也是形象美而对仗工的对偶句,浓密不如上片的起联,而清丽又似含蓄有加。用这两句收束全词,更觉美景扑人,余味未尽。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结,下片以抒情起而以写景结。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可以看出陆词的特色和工巧。

《临江仙》阅读答案10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练习】

  1.“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3 分)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3 分)

  3.“ 送行淡月微云” 营造了什么氛围?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3 分,“ 手法”2 分,每点1 分;“ 品格”1 分)

  2.① 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 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3 分,其中“ 看法”1 分,联系作品分析2 分)

  3.这句话关键字在送上,自古以来送行就有惜别、哀伤之情,但是诗人以淡月微云来营造氛围却非一般凡语可比,诗人选取这样于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达对亲人离去,自己旷达疏逸的`胸襟和情怀,不是一般哀哀戚戚的低靡之词,而月云本非淡微可形容,且他的疏淡细微更非一般人可以察觉,作者于细微之词,以淡月微云,来表达了他的那一丝丝亲人离别的愁绪,全句可谓淡雅悠远中略含丝丝愁绪,意境可谓高远!

《临江仙》阅读答案11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改火:指过了一年。筠:竹。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19.苏词画线句用、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2分)

  20.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答

  19.比喻、对偶、象征(答对1个给1分)

  20、相同点:两人均宽慰友人,不必为离别哭泣,要保重自己。(2分)

  不同点:苏词认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2分)

  辛词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12

  临江仙·送王缄①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③。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

  [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②凭:请,劳烦。③觞:酒杯。④传舍:驿站。

  1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1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3分)

  答案:(本题共2小题,6分)

  11.B(3分)[解析]“凭将清泪洒江阳”抒发了词人思人、思乡、离别、宦游等复杂情感;“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抒发的是知音难觅的感叹。

  12.参考答案:在送别之际,词人频频劝酒,以解离愁;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为下文酒后抒发感慨做铺垫。

  评分意见:3分,意思相同即可。

《临江仙》阅读答案13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①

  陈与义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

  1.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里主要是对表达方式中景物描写的赏析。一般要求指出运用的什么手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说明达到了什么效果。

  2.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答 对其中两点即给4分,答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要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态度。应联系全诗,并关注注释中所交代的有关背景。

《临江仙》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24题(6分)。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①,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①幽禽:词中指杜鵑。缘底事:为什么

  2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6分)

  答案:

  24.(6分)下阕词情景交融,摇曳多姿。先以哀景写哀情,以幽禽的苦啼甚至悲啼来衬托词人被贬谪之后的悲苦内心。又用月斜西院、幽禽悲鸣营造出了野寺深夜寂寥凄清的意境,突出了词人居于是的孤寂。结尾处以乐写哀,无限好的青山,是乐景,但不在故园,耳边更有杜鹃的“不如归”,由此流露出了词人内心对宦海谪居的厌倦以及对故园的思归之情。

《临江仙》阅读答案15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15.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 D【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

  15.①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②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每答对1点给2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临江仙秦观阅读答案11-17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美好的声誉阅读答案《美好的声誉美》阅读答案09-27

黄昏阅读答案02-19

《嘱咐》阅读答案02-19

《病人》阅读答案01-15

《木屐》阅读答案04-22

爱莲说阅读答案04-20

《萌芽》阅读答案04-2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