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答案1
读下面语段回答题9—13题:(14分)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饱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9.揣摩文中红色的词,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10.文中“晚秋的景色”中的“晚秋”指的是什么?(2分)
11.作者以“盛夏的水果”为喻,想说明什么观点?(4分)
12.为什么“世上有许多美人”“晚年”“愧悔”?(3分)
13.美怎样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3分)
参考答案:
9. 如果删去“有些”,那就等于说是“全部”,以偏概全。“尽管”与“却”相对应,说明推断的前提,强调了美德的重要性。
10. 这里的“晚秋”相对于“春天”而言,是指人的老年。
11. 说明形体美是难以永久保持的。
12. 在多数情况下,青年人不懂得追求德行美,所以到了老年会愧悔。
13. 美只有落在懂得德行美的人身上,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语文阅读答案2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本篇是诗人罢官闲居乡里之作。诗人罢官还乡之后,这是其中之一。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清”字的含意。(2分)
(2)本诗中的“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与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答:全诗紧扣“清”字来写,写出夏日环境之“清幽”(1分),也道出诗人心境之“清闲” (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要点:张诗中诗人已经两鬓如霜,也早已厌倦世俗官场,眼前这乡村环境又如此宜人,于是产生了退居村野过此一生的念头。(2分)陶诗中诗人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物我相融,表达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的山野生活的喜爱。(2分)
语文阅读答案3
美丽乌龟
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
“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
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
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
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10字以内)
2. 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字以内)
3.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感悟。
4.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5. 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悟。
参考答案:
1.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
2.一只乌龟,经远洋来而无羌,后来却吃香蕉撑死了。或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
3.人生或生命
4.先写乌龟经三个月的远洋而来,以为它死了,没想到它居然好端端的,写了它不畏恶劣环境的顽强的生命力,后来写它出人意料地被香蕉撑死了。这样,强烈地对比,突出了“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这一主题。
5.生命在困苦中坚韧,在安逸中委靡。
语文阅读答案4
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
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
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
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
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文章第④段说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请归纳出作者感到怅然的原因。(3分)
2、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请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3、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4分)
答案:
1、触景生情,由山雀的自由和天真的喜乐联想到自己被桎梏套牢(或美好的时光流失太快)而怅然。
2、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写出比喻句,分析恰当即可)
3、鸟儿的鸣声清脆、缠绵、嘹亮;它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是自由、欢乐、天真的欢唱;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答到4点给满分。
语文阅读答案5
试题内容: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老街的生命陈启文河流在浑浊地起伏,浮荡着南方春天的漂浮物。一条东江宿命般流到这里。已是下游,河流裹挟着泥沙滚滚而下,也带来了一座繁华的人间城郭。十万株杜鹃花一夜之间 全开了,南方总是充满了燃烧的信念,木棉花开,紫荆花开,一开就像热烈的、跃动的火焰。但这么多的杜鹃花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春风吹过大地,我的两眼已姹紫嫣红。
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一条传说中的老街。但它如同早已不知去向的失踪者。挡住我视线的是一幢又一幢的高楼。
对于一条老街和一些老建筑,遗忘也许是最好的状态。然而,就在你打算放下某个念头时,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便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一条暗藏在高楼大厦背后的老街就这样出现了。它安详,低调,淡定,像一个驼背的老人。
走进这条老街,一下就感觉到了历史的漫长,这条街是当年岭南除了广州以外最长的一条骑楼街,现在又是岭南骑楼保留得最完整的一条街。坚持比决绝更难。如今,在广州,在东莞,在岭南诸城,许多的老街和骑楼都被拆除了,被一片片现代新城所占领,这是必然的。怀旧不属于南方,这里不需要怀旧也没有时间追缅什么。南方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充满了工业和现代化词汇——资本、研发、CPI、品牌……对这些我原本充满了抵触情绪的词汇,甚至是对纯正的汉语构成了污染的.词汇,现在我也能够坦然地接受了。南方就是由这些语词组成的,我就像感受这里的阳光、海风一样感受着它们的灿烂、活力和无与伦比的激情。在南方,我永远在不停地仰望,这也是我不断重复的一种姿态。
在其他地方偶尔也会看到一些骑楼,由于年久失修,到处破破烂烂,只余一些断垣残壁。它们的存在,仿佛是一种颓败而苍凉的坚持,好像在看谁能坚持的更久。拆,还是不拆?很多事都经历了过度的诠释,也成了现代人的一个悖论。很多地方拆了残破的老街,突然又后悔了,又开始拆刚建起没有多少年的高楼,然后建起一条条仿古的明清街、骑楼街。
走进这条老街,看得出,它们也被重新修复过,粉饰过,古朴的气息里已混入了太多现代涂料和墙漆的气味,但骨子里的东西还属于过去的岁月。它们不是剩下的事物,而是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在这些老建筑的背后,是人们在抵御着商业大潮和强大诱惑中的艰难坚守。
没有历史内涵的老街和老建筑是浮浅的,仅仅只是作为怀旧或追缅而存在的老街和老建筑也只是另一种老照片式的陈列。房子得有人住,店铺得有人开,街道得有人走。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呈现隔世的沧桑,还应该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让人感觉它的灵魂,听得见它的心跳。如果不是这样,哪怕把它们保存下来,也不过是一张历史蜕化的空壳。石龙的这条老街还是活的,听着一声声拉长了的吆喝声,让我觉得,很多早已消失的事物又像失踪的灵魂一样回归了这里。
在这里开店做生意无疑也是一种坚持,门庭冷落,顾客稀少,看那些店主的表情,在执著的守望中已夹杂着焦虑疲倦之色。他们也许要一直耐心地等到蝙蝠开始在老街上飞舞,这里才有更多的行人和顾客出现。
我看见一个英俊帅气的男人在这里摆摊。有人说,他前不久还是一个老板。现在,他又回来练摊了。这不是行为艺术,也不是一个富翁想要重新体验一下他当年艰辛惨淡的起步。他是真的在一场危机中完了,把房子卖了、车卖了还抵不上他欠下的债。
我在街灯温暖的光晕里偷窥着,一个刚刚经历过大起大落、背着巨额债务的南方男人,他是那样从容淡定,一条腿伸向前面。用一条后腿保持着平衡,这是一种随时都准备出发的姿态,或在一种下意识中完成。而更真实的,是他把接过的一张张皱皱巴巴的零钞,一元两元的,在手掌里仔细抚平,仔细地数过,然后折叠好,放进他的牛仔裤口袋里。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两眼咸湿,像海风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走出这条漫长的老街。
河流在浑浊地起伏,她已不太重要。一条广深线早已取代了当年的黄金水道,从石龙北上广州南下香港的距离,那条节奏缓慢的水路,一条船差不多要走上一天,现在已经缩短到了半个小时。我没有在这条河边停留,就直接奔向了每隔十分钟一班的和谐号。在南方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在十万株杜鹃花簇拥的大道上,我疾走如飞。
(选自《散文》20xx年第5期,有删改)
19.文章开头对杜鹃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坚持比决绝更难。(2分)
(2)如果不是这样,哪怕把它们保存下来,也不过是一张历史蜕化的空壳。(2分)
21.请简要概括老街的特点。(4分)
22.作者表达了对老街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六、(18分)
19.①侧面交代了作者到老街是一个春天。②以花开的热烈、壮观烘托了南方蓬勃发展的形势③暗示了作者兴奋的心情。④与文章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任选三点作答即可)
20. (1)保持老街的历史完整性、生命力,比毅然决然地毁弃它、消灭它需要付出更大的决心与努力。(2分)
(2)老街如果没有了生命和灵魂,就只能是历史形式的陈列。(2分)
21.①历史悠久②低调,不张扬(安详,低调,淡定)③坚守、完整④有生命的灵魂(每点1分)
22.①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的大潮中,老街保存了其完整性,表达了作者对其坚|守的赞叹之情。
②老街不仅是怀旧的建筑,还有生命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老街还活着的欣慰之情。
③老街人执着,不怕失败,与时代同步发展,表达了作者对老街新生的感动。
(每点2分,分析、点明情感各1分)
语文阅读答案6
孤独的普希金
①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过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A】心中便涌出许多普希金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②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地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没有生命的塑像,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绝不会有决斗的刺激,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
③当晚,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天气很好,4月底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
④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B】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意境之中。
⑤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⑥第二天白天,我到这里,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⑦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连遭两次劫难。年轻人早把那些悲惨的历史当成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据说连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对他表示敬意,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寂寞的街头。
⑧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的手中拿着一架微型计算机正在算帐,很投入。他的额头渗了细细的汗珠。
⑨普希金像的正面,石座底部刻有的普希金(1799-1837)字样中,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吗?
⑩我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我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摘抄出一句可以表现普希金铜像孤独的句子。(2分)
2、作者多次拜访普希金铜像,是出于对他的诗歌有特殊感情。划线【A】和【B】就是作者对普希金诗歌的评价,请选择其中一句,从语言角度做简要分析。(4分)
3、请从第②、⑧小节来看,大多人对普希金铜像冷漠得很,那么他们热衷什么呢?(4分)
4、作者在第④小节中提到在莫斯科普希金故居的见闻,有什么作用?(3分)
5、文章结尾处我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根据你的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请说说为什么作者什么话也说不出来。(3分)
答案:
1、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或者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或者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等。(选择句子要突出孤独之意,2分)
2、【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被普希金诗歌感动的心灵比作荡漾的春水(1分),形象(1分)地表现出普希金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的感触(1分)。
【B】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1分),把诗歌给人的心灵感触比作雨珠给人的湿润触觉(1分),生动形象地(1分)表现了普希金诗歌感人魅力(1分)。
3、大多上海人热衷于享乐(2分),追求现实的物质利益(2分)。
4、用普希金故居 摆满鲜花、众人拜谒的现象,和上下文上海人的表现做对比(1分),突出人们对于普希金的冷漠。(2分)
5、围绕作者感慨人们对于普希金缺乏敬意,远离精神食粮而醉心于拜金享乐主义来说即可得分。(3分)
语文阅读答案7
《善心》答案
安石榴
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这都是可能的。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尽管它们的关系有点暧昧,也挺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一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撤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一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让人揣测,也许有一只猫离开了,或者,曾经有个强有力的入侵者,做了点什么,又抽身而去了。
⑤但是,邻居们并未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下工夫。有人主动承袭了涛子老婆没搬走时的作法,在窗台土搁一只小吃碟,里面总有食物。猫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
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位平素和涛子相交极深的老邻居去一个叫“颐年园”的地方看望涛子。那一天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不光是小孩,不少大人也出来放鞭炮了,地动山摇了一天,空气里弥漫的快乐都是火药味道的。老邻居从“颐年园”回家,低头看着一地的雪红雪白,竟然一路没有抬头。及至家门口,一抬头猛然看见昔日涛子家的窗台上摆着好几只小吃碟,里面的嚼果比照往日更是丰盛。老邻居目瞪口呆,眼泪差点掉下来了。他站在那儿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好心人真多呀!好心人真多呀!我倒要问你们一句,该管的你们管没有呢?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涛子家人搬走后,邻居们对待流浪猫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不再只是关注流浪猫的数量问题,而是主动承担起照顾流浪猫的责任。
B.“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暗示流浪猫一直接受涛子家人的照顾,这进一步体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
C.邻居们了解到涛子家人照顾流浪猫的事后,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对涛子家人无比钦佩,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愧疚和自责。
D.涛子一家为何搬家,搬家去了哪里,为何涛子没有再回来,涛子的老婆孩子为何不见踪影,小说并未交代,这使故事充满悬念。
E.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善心这一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善心并不抽象,就是在对待流浪猫这样的小事上面也能体现出来。
8.小说第③自然段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9.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文末线的句子。(5分)
参考答案:
7.(5分)AC。(A“他们不再只是关注流浪猫的数量问题”错,先前连流浪猫的数量都不清楚,表明根本不关注这个问题,应该是“才开始关注流浪猫的数量问题”。C“无比钦佩”“愧疚和自责”于原文无据。)
(对一个2分,全对5分)
8.(4分)内容上:①写出了猫活泼好动、惹人喜爱的神态和天性;②写出了流浪猫获得“家”的惬意和自在的神态,侧面表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③增添了小说的趣味,使小说更有可读性;结构上:①在故事情节上照应上文,突出邻居对流浪猫的好奇和关注;②为下文弄清楚猫的确切数量和献爱心照顾猫作铺垫。
(共4分,内容、结构各2分)
9.(5分)用反复、反语、反问的手法,写出了老邻居对众邻居“关心猫而不关心人”的行为的不满及无奈之情;卒章显志,引起读者对真正的“善心”与“善行”的思考,升华了文章主旨。
(共4分,划线处各1分)
语文阅读答案8
火山资源
①火山虽然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火山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与便利。一般来说,火山资源主要体现在它的旅游价值、地热利用和火山岩材料方面。火山和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就有地热资源。地热能是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同时无污染,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从医疗、旅游、农用温室、水产养殖一直到民用采暖、工业加工、发电方面,都可见到地热能的应用。人们曾对卡迈特火山区进行过地热能的计算,那里有成千上万个天然蒸气和热水喷口,平均每秒喷出的热水和蒸气达2万立方米,一年内可从地球内部带出热量40万亿大卡,相当于600百万吨煤的能量。冰岛由于地处火山活动频繁地带,可开发的地热能为450亿千瓦时,地热能年发电量可达72亿千瓦时,那里的人民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资源,虽然目前开发的仅占其中的 7%,但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多效益。其中,雷克雅未克周围的3座地热电站为 15万冰岛人提供热水和电力,而整个冰岛有 85%的居民都通过地热取暖。地热资源干净卫生,大大减少了石油等能源进口。自1975年后,冰岛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冰岛人还善于提高地热资源的使用效率,包括进行温室蔬菜花草种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馆、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下铺设热水管道以加快冬雪融化等。现在,全世界有十几个国家都在利用地热发电,我国西藏羊八井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地热实验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②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最常见的是硫磺矿的形成。陆地喷发的玄武岩,常结晶出自然铜和方解石,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常可形成规模巨大的铁矿和铜矿。另外,我们熟知的.钻石,其形成也和火山有关。玄武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同时它又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熔炼后的玄武岩称为铸石,可以制成各种板材、器具等。铸石最大的特点是坚硬耐磨、耐酸、耐碱、不导电和可作保温材料。
12.阅读全文回答,本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火山资源?(2分)
答: 13.火山和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就有地热资源。 句中的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12.(2分)①地热利用价值;②火山岩材料的价值。
13.(2分)不能删去,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下有火山的地方就有地热资源,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下有火山的地方缺乏地热资源,如果删除,表达的意思就过于肯定,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阅读答案9
暮雪韩少华
下雪了。守在小桌子旁边的那个老者,还揣着手,眯了眼睛,望着窗外;任凭那些打完电话的,把四分硬币放在桌角,看也不看一眼。傍晚,信息高潮过去了;就剩下小伙子,一把抄起话筒,开始拨号。
老者还是眯了眼睛,望着窗外。
喂是我呀甭管友谊俱乐部,民族宫;也甭管用乐队的,用录音机的,只要有迪斯科舞票,给哥们儿弄两张,就齐啦
老者的眼光凝住了窗外,从纷纷的雪花中间,现出个人影来;衣着,体态,面容,都朦胧着;只见一片玫瑰红,正透过飞雪,轻轻地飘来。老人目不转睛那片玫瑰红,眼看飘到门前了。
什么?还得等?得,谁让咱好这个呢等你的信儿!
一阵寒气,滑进门来。小伙子挂上电话,在靠墙那条板凳上坐定,闭目养神。那话筒让一只小巧的手,给轻轻地拿了起来。
号盘拨得轻灵,娴雅。话筒,让那只纤手举着,像一枝奇怪的黑色的花。
喂!语音,那么轻,那么柔,是你呀,还是一个人值班?没事儿就因为没事儿,才想跟你聊聊
小伙子睁眼了。借着窗口映进来的雪光,一个姑娘的侧影依稀可辨。那面容,白,润,冷,让人不能不想起大理石;只是那双眼睛,在望望窗外飞雪的那一瞥间,还闪着光亮。
老者神色不动。小伙子却把眼睛渐渐睁大了。
复试了,没什么希望即兴小品还可以。亏了你的那位指点有方成败无所谓。可你们俩够朋友当然,咱们仨,聚一聚在哪儿?老莫儿新侨,还是国际?由你定
小伙子的肩膀,慢慢离开了他一直倚着的墙。
妈妈来信了。她在伯尔尼天堂广场的塞沃伊饭店下榻的嗯,塞沃伊意思是卷心菜挺土的一个名字吧?可它是全瑞士顶有名的一家贵族化饭店西方就这样儿,最贵族的,跟最土气的,常揉在一块儿,形成一种奇特的和谐
小伙子还坐在那儿,身子,却不觉倾着了。
妈妈信里说,巴黎卡丹时装研究中心在圣诞节前夜发布了预测,说1984年春季,风靡于整个西欧的女性服装用色,将是以淡淡的丁香紫为主导的变奏色调、多层次色调怎么样,要一件吧?唔,这容易,让妈妈无论托哪位信使叔叔,搭国际班机,给你捎回来呗。
姑娘说着,随手撩了撩从额头散下来的一绺柔发。
别生气,你去年春天那件红的,颜色太正了对,浅丁香紫的魅力就在不那么正,不那么单一,也不那么清晰;穿在身上,就像走在早春的晨雾里似的美,也就在这儿了什么?谬论?听着,傻丫头,别林斯基说过,艺术不是数学,它越模糊,就越美!
小伙子不知不觉地,站了起来。
来年么,还要考,还要!唉,上次复试,糟就糟在了独白上。你的那位本来让我读蔡文姬对,就是那段;可我觉得太陈旧了。这次么,哦,你先听听好了
说着,姑娘微昂起头,望着窗外,低声诵读起来: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展开你密密的帏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抱
小伙子好像微颤了一下,却还留在原地。
哦,对不起我一读朱丽叶,就激动得难以忍耐,唉,人生,人生也不过就那么回事可我,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这么过抱歉,好朋友,再见了
姑娘略低着头,把似乎是两个二分硬币,匆匆地放在桌角上;随后,一转身,任凭长长的玫瑰红头巾披在肩头。又一阵寒气,滑了进来。
唉老者似乎无所动,只长叹了一声。
她。她是几号几楼的?小伙子盯着那背影,问。不知道。
她们家里,是干什么的?不知道。那那她这是反正是每逢星期六这个点儿,她准来交给我四分钱,跟她自个说上十分钟的话儿
跟,跟自个儿?小伙子话音凝在暮色里。嗯,全北京直拨电话,号码儿都是六位数的;她呢,每回都只拨五个。
窗外,那片玫瑰红,渐渐隐到纷纷的飞雪中去。雪地上,竟仿佛没留下什么痕迹一九八四年春于西湖龙井寺(有删节)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标题是暮雪,雪在文中共有三处点扣:开头下雪了;姑娘到来时,纷纷的雪花飞雪;尾段姑娘离开再次点雪。
B.小说多次写到老者的眼光,两次眯了眼睛,望着窗外,姑娘来时眼光凝住了目不转睛等描写侧面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动人。
C.小说刻画姑娘多用正面描写,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姑娘与众不同的魅力。
D.小说语言带有京腔京韵,最具特点的是儿化音和地方语词的运用,比如信儿事儿甭得等,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E.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公共电话站,借助出现在这个电话站的两个人物来完成情节的戏剧性转折,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主题。
⑵小说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从小说中寻找相关的伏笔,并作简析。(6分)
⑶小伙子这个形象有何特点?对于刻画姑娘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⑷有人认为那位姑娘虽然举止怪异,却是一个颇有内涵、不弃梦想的美丽女孩,作者对她是持肯定和同情态度的。而有人却认为那位姑娘是一个虚荣浅薄之辈,是作者的批判对象。你赞同哪种看法?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阅读答案:
11.⑴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应是6处点扣,还有姑娘进出电话亭的两次寒气滑进来的描写和小伙子映着雪光看姑娘侧影的描写;B项侧面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动人错,应是对每周六必来的姑娘的期待;C项正面描写方法中还有更重要的方法语言描写,通过大量独白式的语言来刻画姑娘的内心世界)
⑵①小伙子的拨号音是六声,而姑娘的拨号音只有五声,与结尾老者的解释呼应。②老者对姑娘的到来满心期待,姑娘打电话时他又不动声色,姑娘离开后他一声长叹,表明老者习以为常了。③姑娘离开交费时,略低着头匆匆付钱,走入严寒,红头巾却披在肩头,没了之前的优雅从容,或是心虚的表现。④姑娘打电话的内容透露出她家境极为优越,而在下雪的傍晚那么冷还出来打公用电话聊天,其言行的矛盾可见其所言未必属实。(6分。每点2分,答对三处即可得满分)
⑶①小伙子形象特点:品位低,世俗。②小伙子的'作用是侧面烘托姑娘形象。小说通过小伙子眼睛渐渐睁大了、不知不觉地站了起来等一系列反应,侧面烘托出姑娘的外貌和内在的吸引力。(或答:小伙子对姑娘起到了对比或反衬的作用。用小伙子的品位低下和世俗,突出了姑娘有内涵有梦想的特点。或答:小伙子对姑娘起到了陪衬的作用。小伙子与姑娘貌似追求不同,但实质上都是浅薄之人,只是一个直露,一个伪装,构成陪衬关系)(6分。形象特点2分;作用4分,要求有判断有分析,答其中任何一点皆可)
⑷观点一:姑娘是个有理想、有内涵的人,是作者赞美的对象。
①姑娘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对美的深刻感悟。从她对瑞士饭店塞沃伊气质的评价,她对颜色的审美见解,对别林斯基的理解,对莎士比亚的感悟,可以看出她有不俗的内涵与修养。
②姑娘对梦想的追求是执着坚定的。自己考试失败,姑娘坦然面对,成败无所谓,来年么,还要考,还要!人生,人生也不过就那么回事可我,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这么过。这些语言表现了姑娘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
观点二:姑娘是个虚荣浅薄的人,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①姑娘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喜欢炫耀卖弄。她例举北京有名饭店任由朋友挑,她炫耀妈妈人在国外和神通广大。
②姑娘的审美和鉴赏标准存在问题。姑娘推崇的皆为洋事物,如对于塞沃伊调侃式推崇;对于流行色,信奉巴黎预测;对于独白作品的选择,喜欢莎剧,认为蔡文姬太陈旧了。她的审美和鉴赏标准明显透着崇洋意味。
③姑娘不是生活的强者而是弱者。老者说她每逢星期六这个点儿,她准来交给我四分钱,跟她自个说上十分钟的话儿,只有生活的弱者,才会以这种方式掩耳盗铃、孤芳自赏、自愚自乐。
语文阅读答案10
目送(节选)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 ,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 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阅读全文,补充填写下面表格中的内容。(3分)
2.作者在第⑦段中,为什么用一瞥而不用一望?(2分)
3.本文以目送为标题,好在哪里?(2分)
4.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又说不必追,你怎样理解?(3分)
答案:
1.(3分)
时间情节儿子对母亲的态度
小学母亲目送儿子上小学依依不舍
十六岁母亲目送儿子出国上学勉强忍受
二十一岁母子同路同车,母亲目送儿子上公车紧闭心扉
2.因为瞥强调很快地随意看一眼,望强调有意识地看。作为送别儿子的母亲,仅仅希望儿子能回头看一眼,但儿子连一次都没有,突出了母亲的失落感。(2分)
3.表明叙事线索,表现了母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对儿子的关注和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感悟。(2分)
4.渐行渐远是说孩子渐渐成长,渐渐独立,与父母在心理上渐渐疏远。不必追是说父母应当正视这种现实,坦然接受。(3分)
语文阅读答案11
《口技》语文阅读答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小题1: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坐寂然(坐,通座)宾客意少舒(少,稍稍。)
B.会宾客大宴(宴,宴会)妇拍儿呜之(呜,轻声哼唱哄孩子入睡。)
C.妇抚儿乳(乳,喂奶)稍稍正坐。(稍稍,渐渐)
D.众妙毕备(备,具备) 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小题2: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表演前的气氛,从侧面反映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B.第二段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写作顺序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
C.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艺人技艺的.高超。
D.这两段文字节选自《口技》,作者张潮,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小题3: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中的善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小题5: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2分)总领全文,全文围绕善字展开来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小题4:(4分)(1) 远远地听见深巷中传来狗叫声,接着就听见有个妇人被惊醒了,伸着懒腰,打着呵欠。
(2)忽然间,抚尺响了一声,各种声音都停止了。
小题5:(3分)写观众的反应,表现口技表演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侧面表现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小题1:
试题分析:B中应是宴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小题2:
试题分析:D中应是《口技》,作者林嗣环,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善用在开头,总领全文。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毕绝等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5:
试题分析:这里学生从写作手法上来理解句子的作用,这里写观众的反应,表现口技表演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侧面表现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语文阅读答案12
换 伞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 大哥哥 你把伞拿错了 这把才是你的 我这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的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
“大哥哥,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的唇边。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1、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2分)
2、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 ,是按照 顺序写的。先写 ,再写 , 最后写 。(5分)
3、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的( )进行描写。(1分)
A:肖像 B:动作 C:语言 D:神态 E:心理活动
4、短文中作者重点对( )这个人物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 品质。(2分)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A: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意思的转折
6、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把你自己的`见解写下来:(1分)
参考答案:
1、:“,。”
2、放伞 取伞 换伞
3、(B)
4、换伞的小姑娘 不贪便宜,没有私心,替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5、(B)
6、被换伞的小姑娘的行为所感动,从她的语言神情让我看到了一个没有私心,不贪便宜,替他人着想的小姑娘的形象。
语文阅读答案13
刚下过雨,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一道七色彩虹,人们都赞美虹。虹听到了,就骄傲起来,说自己比太阳还漂亮。
太阳对虹说:“你漂亮,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我也没有你。”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太阳摇摇头,躲进云里,虹立即不见了。
好词:七色彩虹 赞美 骄傲
佳句:太阳对虹说:“你漂亮,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我也没有你。”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太阳摇摇头,躲进云里,虹立即不见了。
1.虹不见了,是因为( )。
A.虹太骄傲了。
B.人们都赞美虹。
C.太阳躲进云里了。
D.虹比太阳还漂亮。
正确答案:C
2.“你漂亮,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我,也没有你。”这句话中的“你”指的是虹,“我”指的是( )。
A.太阳
B.人们
C.虹
D.云
正确答案:A
3.“太阳摇摇头,躲进云里,虹立即不见了。” 这句中的“不见”可以换成( )。
A.消失
B.再见
C.出现
D.看见
正确答案:A
4.第二节有( )句话?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D
5.短文共有( )小节?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语文阅读答案14
教学目标:
1、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忠而获罪的愤慨。
2、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
1、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注音并简介作者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朝奏()
九重天()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
3、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练习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
2、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
3、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作者是___代的___。“左迁”的意思是______。
5、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0xx年湖北省孝感市)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6、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
答案:
1、一封朝奏九重天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
4、略
5、D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9、这一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考练习题
1、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来&源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中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答案】1、D 2、C
语文阅读答案15
村味陈启文
从三国古战场赤壁往西,穿过一大片静穆的古林,群山之外的旷野上忽然出现一片水泽,蓝得不能再蓝。那是横亘于湘鄂边地的黄盖湖。
那时的黄盖湖和洞庭湖连绵一片,水域远比今天辽阔,黄盖将兵营扎在大湖四周、长江一线,以村为建制,一共十三村,我的故乡谷花洲,该是这十三村之一。两千多年了,这里的老百姓世代流传下来的故事早已远离了当年的血战,但那些士兵当年留下的种子,还在这片土地上年复一年地播种。种什么,长什么,没有长不出的东西。哪怕最平常不过的萝卜、白菜、榨菜、豌豆、辣椒、茄子又总比别处的有味道,还有一种古怪的灵气。
一个人能降生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哪怕一辈子当个农人,也有某种优越感。小时候,我父亲就常教导我:天底下还有哪个地方比这里好?连野猪都从山里往这滩上跑!他一生都善于用这种极朴素又极形象的比喻,来揭示出某种农人的真理,而农人的真理是根本不须证明的。我几十年走南闯北,山珍海味也品尝过不少,但那些既怪异又昂贵的家伙,实在不如家乡的萝卜、白菜好吃。我总觉得那最平常不过的东西,也藏着某些秘密。
我能干的大娘是很懂得这里面的秘密的。她有一手从黄盖湖畔的娘家带来的据说是当年黄盖的那些老士兵传下来的祖传秘法,她把刚采摘回来的还带着露水的蔬菜、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还粘着新鲜泥土的'萝卜,先杀青,然后进行巧妙的腌制,用一个个荷叶坛好,又用湖中挖出来的黄泥密封,然后沉浸在湖水里,不让人间那些不干净的东西把那些洗得特别干净的东西弄脏了。
我洞明而练达的大娘,一生都特别干净。
当坛子入水后,经七七四十九天的泡制,它们已蕴含了这个大湖与生俱来的味道,然后在有阳光的清晨或有月光的夜晚,大娘仿佛在举行一个乡下女人虔诚的仪式,那一只只坛子被小心翼翼地打捞出水,揭开了,那久不见天日的坛中之物一旦接触风月,顷刻间,整个村庄都能闻到那弥漫四散的醇香,让你有一种换不过气来的感觉。又看到那终于揭开了秘密的荷叶坛里,那深藏的菜蔬虽已腌过,泡过,却还是那样水灵灵的,脆生生的,如同依然生长着的鲜活生命,活色生香。而最鲜活的莫过于味道,大娘用两尺长的筷子把坛中的东西夹出来,慷慨地让村人一一品尝,好呷,好呷,啧,啧啧一片咂嘴声,口水都香出来了。
听说,当年黄盖为了火烧赤壁向周瑜献苦肉计,一身伤痕的将军吃什么都没味道,手下的军士想尽了办法,最后捧上了十三村酱菜,一下就把将军咬紧的牙关打开了,也就把一个伤痕累累的身体又养得英武剽悍起来
大捷之后,盟国军师诸葛亮在鲁肃的陪同下来黄盖湖劳军,黄盖命十三村的每个兵营捧上酱菜以款待贵宾,诸葛亮和随从走过一村,尝过一村,好呷,好呷,啧,啧啧一片咂嘴声,口水香出来了
我大娘吃了一辈子的萝卜白菜、坛子菜,没吃过龙胆凤肝、燕窝鱼翅,却一直活到了98岁。她走了,我觉得生活中从此就少了一种味道。大娘活着时,我每回一次故乡,最后都是要带着大娘密封的坛坛罐罐上路的。现在,两只手空了,忽然就有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又可惜,我大娘的那一手绝活竞没有传下来,不是她不想传,而是这些年来,早已没有谁还有那样缓慢的耐性来学一门年深日久的手艺。在故乡和怀念之间,又不知道还有多少老人像我大娘一样,最终也没找到肯学这泡制十三村酱菜的传人。
揪心哪,传了两千年的手艺,眼看着真的就要成为历史了。如今,烟火人间少了的不止是一种手艺、一种味道。在广袤的大地上,已经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自然村落了,只剩下了一些古老的村名和没有了乡土气息的村庄。对于我,或许只有关于故乡的记忆里,还在倔强地散发出与乡土有关的气味。
近日有客从家乡来,顺便给我捎来了两坛十三村老酱菜,还是荷叶坛,还是用泥巴密封得好好的。揭开来,一股奇异的香味袭击着我的鼻翼,好呷,好呷,啧,啧啧两千年的乡道仿佛突然复活了,顷刻间全集中到我的舌尖上我深深地感知了一种使人回味不已的乡村的滋味,浑身被奇妙的感觉所充满。
良久,我吐了一口气,轻轻叹了一声:是这味儿,真。
14.联系全文内容,简述村味的含义,并说说以此为题的好处。(6分)
答:
答案:①村味既指大娘腌制的家乡酱菜的美味,也指纯净的乡土气息与淳朴的风俗。(4 分)②以村味为题,虚实结合,含义丰富,主旨更为鲜明。(2分)
15.简析两处划线语句的含义和作用。(7分)
①我洞明而练达的大娘,一生都特别干净。(4分)
答:
答案:含义:我那明事理、会处世的大娘,一辈子做事干净,心地纯净,为人真诚慷慨。(2分)
作用:①概括了大娘的好习惯、好品质;(1分)2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面写大娘制作酱菜干净(做事干净),过渡到下面写大娘慷慨大方及做事虔诚(为人干净)。(1分)
②烟火人间少了的不止是一种手艺、一种味道。(3分)
答:
答案:含义:乡村在变迁中消失的不仅是手艺、美味,还有与自然村落相伴的乡土气息。(1分)
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文手艺、美味的消失,引出下文乡土气息的消失;(1分)②传达出作者对流传久远却濒临消亡的乡村手艺、美味及乡土气息的痛惜之情。(1分)
16.文章中几次写道好呷,好呷,啧,啧啧一片咂嘴声,口水都香出来了,简要回答作者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答案:一是这段话通过对人们直观感受的生动描绘,形象地写出了十三村酱菜的鲜活醇香;(2分)二是运用反复手法,在不断渲染酱菜美味绵长的同时,突出了作者对濒临消亡的手艺和民风的深切痛惜、深情呼唤的主题。(2分)
17.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段应该删掉,而有人认为必须保留,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应该删掉。删掉最后两段,文章戛然而止,能更强烈地表达作者对传统手艺和淳朴民风、民俗濒临消失的痛惜之情及忧患意识,唤起读者的深切共鸣,发人深思。
或:必须保留。保留最后两段,能更好地表明作者对传统手艺和淳朴民风民俗在新时代复活的欣慰,也能使读者看到光大乡土文化的希望。(5分,表明观点1分,阐述理由4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题答案11-14
语文天生浪漫阅读答案09-22
《少年闰土》语文阅读答案07-28
春天的心阅读答案语文08-05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案01-03
戏痴葛存壮语文阅读答案09-23
惦着那些鹤的语文阅读理解答案03-21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阅读答案07-29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