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城阅读题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进城阅读题答案4篇
进城阅读题答案1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阅读题:
1.本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进城送梨的故事。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
情节的发生发展变化
我的心理变化
父亲催我回家摘梨
父亲特意进城送梨
愧疚
感动
2.文中两处放在心上分别指把什么放在心上?为什么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4分)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父亲这一形象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字)(6分)
参考答案:
1. 不值 不满 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 第一处放在心上,指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第二处放在心上,指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原因:忽视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一种无意的伤害。(共3分。两处放在心上各1分;原因2分)
3. 答案示例:作者先从正面写父亲特意进城送梨,尤其是送梨时紧跟着我身后的提醒,以及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接着从侧面写我和妻吃梨的感受以及母亲的话,突出了父亲对梨树的精心照顾,充分地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父爱,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父亲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共6分。写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人物2分,语言表达1分)
进城阅读题答案2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 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搞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 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 !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 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 !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 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午吃饭时他很少说话, 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 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 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担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巨绝,默默她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 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苈清洗、削 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 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 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做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 肥也是农家肥, 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 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 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 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 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为什么 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意。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 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旨在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浪费时间;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雨水多,梨不甜。
2.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与下文我和妻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地表现了我因忽视父爱而产生的愧疚之情。
3.(1)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地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切的关爱。
(2)木然地拒绝、默默写出了我的醒悟、自责,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一股甘泉直入心田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梨昧的甘甜,也表现出我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
4.引发读者思考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示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 回报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不厌其烦关心子女,问寒问暖,而子女有时却不领情。这样很不应该,我们要珍视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回报。
进城阅读题答案3
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可那天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
在灶台前忙碌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丢不了。”山伯头也不回,闷声闷气地丢过来一句。“麦都焦了。”山娘还不死心。庄稼人,土地是他们的命。“值个啥?!”山伯走得执着,匆忙。山娘又叫道:“你没进过城,认识路?”“鼻子下边就是路!”山伯的话硬硬的,不容置疑。
望着山伯的身影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上,山娘轻轻叹息一声。昨夜里他就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没睡踏实,有啥关紧事?咋不吱声呢?去城里干啥?城里跟他们唯一有牵连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山子。
两年前,县里建铝厂,在全县范围内物色工人,山子有幸被选中。上班第一天,山子要赶镇里的班车,天不亮就上路了。山伯提出送他一程,山子说成啥也不让,到最后山伯也没有送成。
按照惯例,昨天是山子休班回家的日子,结果,山子没有回来,难道是因为这个?听山子说,铝厂在县城边上的一个乡,他要转好几趟公共汽车才能到单位。农闲时节,老头子曾想带着她到山子工作的地方看看,一想到复杂的路线,就打了退堂鼓。他今天是咋了?真的是去找山子?他会不会迷路?
后半晌的时候,山子回来了,一个人。山娘诧异地问:“没见到你爹?”山子一愣,不高兴地说:“他去干啥?我没见。”看到山子的反应,山娘哼哼唧唧的,不敢多说。山子说:“他啥时间去的?”山娘说:“一大早就去了。”山子黑着脸说:“我一大早就从厂里回来了。真是的,不嫌丢人!”山娘想数叨儿子两句,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她明白,老伴弯腰驼背,走路不利索,形象不雅观,山子是嫌弃山伯到单位给他丢脸了。
等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惫地回来。看到山子,他不自然一笑,低眉顺眼地说:“我摸到你们厂他们说你回家来了。”看到山伯蓬头垢面的`样子,穿的衣服也分辨不出颜色山子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气呼呼地说:“你去干啥?没事就不能在家歇着?”山娘不满地瞅了山子一眼。山伯嗫嚅着说:“昨个儿我听说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辆货车撞到了一辆公共汽车上,死伤了好几个人……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辆公共汽车……吓得我一夜没睡。阿弥陀佛,没事就好。”
山娘这才知道老头子去找山子的真正原委。事后,山伯对她说:“给你说了有啥用?让你也跟着担心?”
结尾一:多年后,等到山子理解到父母那满满的爱、暖暖的爱时,这时候,别说孝顺他们,连对他们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藏在了坟里边,似乎依然害怕年少不懂事的山子。
结尾二:多年后,山伯已经去世,山子将山娘接到城里。山娘总会在夜晚看着山伯的照片出神,而山子总是埋怨自己当初没有早点接山伯进城,现在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了。每到此时,山娘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进城,就是你爸也进城了。”
(作者:侯发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编)
15.学校《文苑》杂志推出了“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本期赏读的是小说《进城》。
(1)“照应”是文章的结构技巧,常见的种类有伏笔照应、首尾照应、文题照应等。这篇小说有两个不同的结尾,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哪个结尾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5分)
(2)“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10分)
写作提示:①首先说明你赏析的文本是由哪个结尾构成的;②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③结合文章内容;④不少于100字。
答案:
15.(1)示例一:我认为结尾一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似乎依然害怕”与前文多处照应,如山伯面对儿子“低眉顺眼”“嗫嚅”,山娘面对儿子“不敢多说”“把话咽回去”等,细微处巧妙照应,使结构严谨。
示例二:我认为结尾二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我进城,就是你爸也进城了”照应了题目“进城”,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可谓独具匠心。
(2)略
进城阅读题答案4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十几个月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了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品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就这样,三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
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铁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
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谈。
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的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
我的一位同乡——以前是放羊的,现在一家私营公司当老板。在跟他几次接触之后我发现,这个“放羊娃”虽然脱掉了那身时常粘满羊粪蛋的衣服,改掉了一嘴土话方言,甚至换上了一身的细皮肥肉,但他始终没扔掉那根羊鞭。他在用一根羊鞭管理着几十号人的公司——这是他惟一会使的一样家什。当他对员工下达指令,派活遣物时一扬手的姿势,活灵活现地重复着他当年挥鞭赶羊的动作。几十年前那个放羊娃一直在背后操纵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他不自觉。他忌讳别人谈及他的放羊历史,他把一群羊换成了一个公司,用权力代替了羊鞭。甚至一辆车一幢楼与一头牛两亩地也没啥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他后,他便再不跟我来往了。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铁锨。铁锨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都是:劳动。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就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还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
我说:我扛着铁锨呢,怕啥。
——节选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自己对付生活和世界的工具就是铁锨,在这里,“铁锨”已经超越了它原来的意义,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B.本文以新鲜的取材、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见长,而语言也很有个性,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怀念的主旨。
C.本文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初入城市的农村青年对于城市的复杂心理:既自卑又自信,既怯懦又勇敢。
D.本文文题颇有特色,“扛着铁锨”点明了作者的农民身份,“进城”则写出作者生活空间的拓展。
E.文中描写作者在城中寻找土地播种的梦境,表现了作者既依恋土地、思念故乡又眷恋城市生活的矛盾心情。
【小题2】文章写了“我的一位同乡”情况,用了什么手法?有何用意?(3分)
【小题3】文章结尾写道:“我说:扛着铁锨呢,怕啥。”这句话意蕴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1】A、D
【小题2】用了对比的手法。写“我的一位同乡”是为了告诉人们有一些进城的“农民”一旦有点成就就忘掉了自己的根,令人厌恶;也通过这位同乡和“我”的对比,说明人不能忘本,表达了对忘本者的批判。
【小题3】①“我”有农民安分守已的本分,所以“我”不怕;
②“我”有农民勤劳的特点,所以“我”不怕;
③“我”扛着铁锨就有了一种本领、能力,所以“我”不怕;
④铁锨可以当武器,所以“我”不怕;
⑤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品质和能力的自信。(一点两分,任选两点)
答案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错在怀念故乡不是本文的主旨;C项从文中看不出“自卑”和“怯懦”;E项“眷恋城市生活”理解错误,由上下文可知,写梦境是为了表现作者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扛着铁锨”,保持着劳动的本色。
【小题2】
试题分析:本文的主旨是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这里的放羊同乡不愿别人谈起他放羊的事,我告诉他用羊鞭管理公司后,他再也和我联系了,说明他忘记了“农民”这一根本。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理解两个重要的内容:一、本文卒章显志,“我说:扛着铁锨呢,怕啥。”这是文章的主旨句。二、“铁锨”有象征义,它象征着农民的本色。
【进城阅读题答案】相关文章:
进城阅读题答案12-10
《进城》阅读答案06-13
《父亲进城送梨》阅读答案03-19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7-28
语文阅读题答案11-14
绝唱的阅读题答案11-14
阅读题和答案07-28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08-28
树叶阅读题答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