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马阅读答案

马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24 18:17:1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马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阅读答案

马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 )

  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

  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

  答:

  参考答案:

  1.(1)虽:即使(2)相:鉴别

  2、《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3.(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4.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马阅读答案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8分)

  故虽有名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3分)

  “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乐”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即使。 同“饲”,喂养。 驱使 临:面对。

  【小题1】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小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指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以及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概括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观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采用“托物言志”这种方法的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马阅读答案3

  公元前492年,孔子带领弟子子路、司马牛等人进了宋国边界,见一群军校手持鞭子正在驱赶上百民工搬运石头,为才38岁的宋国大司马修造坟墓。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因精疲力竭昏厥倒地,军校见了走过去,皮鞭雨点似地落在他身上。孔子目不忍睹,叫子路前去劝阻。军校举鞭向子路抽来,子路拔剑将他手中的鞭子削成两截!

  孔子上前对军校说:“老人家已被折磨成这样了,你们就放过他吧!”接着拿出钱打发军校,又令弟子将尚存一息的老者扶上车送去调治。

  为了方便拜见国君宋景公,孔子师徒选择了商丘一家较宽敞的石记客店住下来,店主名叫石头。

  再说军校回去把发生的事情报告了大司马。大司马恨得咬牙切齿:“务必将那伙人斩尽杀绝!”军校得令,便装寻访,很快在石记客店找到了孔子一行。

  军校叮嘱石头:“严密监视这伙人,今晚大司马将派兵杀他们!不要走漏风声,否则,灭你九族!”

  石头唯唯诺诺,等军校一走,立即将消息报告了孔子。孔子大惊,带领弟子就要出逃。石头说:“这样易暴露目标,需改扮成商人!”石头找来商人服饰叫他们穿上,并做向导带他们出城直至国境。

  孔子问石头:“你我素昧平生,为何舍命相救?”石头说:“先生在墓场救下的老者,正是石头的父亲啊!大恩大德,岂能不报?”

  孔子感激万分,怕石头回去惨遭大司马毒手,亲自修书一封,介绍石头到卫国去找朋友蘧伯玉,求他为救命恩人谋个职业。

  数年后,孔子也到了卫国。一天,他正给弟子们讲学,司马牛哭着跑来告诉他:“石头病故了!”孔子闻言,立即带领弟子前去奔丧。在破旧狭小的茅屋里,孔子见石头衣衫褴褛赤脚躺在木板上,身上盖着一张破席,泣不成声:“恩人啊,你为何落到如此地步?”司马牛说:“蘧伯玉在世时,石头生活得很好。伯玉去世后,他连糊口的差事也没有了。”孔子虔诚跪下:“恩人在上,请受孔丘一拜!”

  行了大礼,孔子对颜回说:“快将为师的马卖掉,我要厚葬恩人!”

  颜回为难地说:“请夫子三思,依礼,大夫不可无车。再者,吾辈将不知奔波何方,路途遥远,您……”

  孔子果断摆摆手说:“勿须多言,若无恩人当年冒死相救,我等早成大司马刀下之鬼了,岂能苟活今日?快去!”孔子卖了坐骑,为救命恩人石头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1、本文叙述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一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句子“孔子果断摆摆手说:‘勿须多言,若无恩人当年冒死相救,我等早成大司马刀下之鬼了,岂能苟活今日?快去!’ ”中”果然“一词的表达效果。

  3、文章开头记叙的孔子救老者的故事有何作用?

  4、文中宴会为难地说:”请夫子三思,依礼,大夫不可无车。再者,吾辈将不知奔波何方,路途遥远,您……”请你根据语境,用适当的语言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5、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本文叙述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一概括。

  孔子救受伤老者,并厚葬自己的恩人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句子“孔子果断摆摆手说:‘勿须多言,若无恩人当年冒死相救,我等早成大司马刀下之鬼了,岂能苟活今日?快去!’ ”中”果然“一词的表达效果。

  表现了孔子的报恩的决心,也看到了孔子的与人为善的品质

  3、文章开头记叙的孔子救老者的故事有何作用?

  体现了他的善良与仁慈,为下文执意要卖马厚葬恩人做铺垫

  4、文中宴会为难地说:”请夫子三思,依礼,大夫不可无车。再者,吾辈将不知奔波何方,路途遥远,您……”请你根据语境,用适当的语言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您看能不能不卖马,想想其他的方法

  5、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知(3)之。( )往见伯乐曰: “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愿(8)子还(9)而视之,去 (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 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14)而 顾(15)之(16) 。一旦(17)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1.比:连续、接连

  2、莫:没有

  3、知:了解

  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 己为“臣”。

  5、三旦:三天

  6、立:站立

  7、于:在

  8、言:交谈

  9、愿:希望

  10、还:通假字,通“旋”围绕,绕圈子。

  11、顾:回头看

  12、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 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 ,于是

  14 、 去 : 离 开

  15 、 顾 : 回 头 看 。

  16 、 之 : 代 词 , 这 里 指 千 里 马 。

  17、一旦: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

  有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这个 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 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就环 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伯乐简介】 【 伯乐简介 】伯乐(约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 ,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 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 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现山东省成武县 伯乐集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阅读启示】“比三旦立市”而无人问津的马,经相马专家伯乐无言的“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竟然 “一旦而马价十倍” ,可见权威的重要性。反过来说,人们对权威和专家的迷信和崇拜是多 么的盲目。

  阅读训练

  1.与黑体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三日立市 比肩继踵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比 之 之 之 C.愿子还 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愿 愿 去 去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 。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子还而视之(huán) B.臣请献一朝之贾(jiǎ) 还 贾 C.臣请献一朝之贾(gǔ) 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jǐng) 贾 景

  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莫与言(骏马) 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 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 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6.解释句中黑体的词。

  (1) 见伯乐曰 、往见 (3) 、去而顾之 顾 (2) 子还而视之 、愿子 (4) 、伯乐乃还而视之 乃 )

  7.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 C.则有去国怀乡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黄鹤一去不复返

  8.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峨冠而多髯者 B、学而时习之 D、出淤泥而不染

  9.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莫与言(言,话语) 言 C.去而顾之 (去,离开) 去

  10.在文中( B.愿自还而视之(愿,希望) 愿 D.伯乐乃还而视之(乃,竟然) 乃)补上省略的成分。

  11.“臣请献一朝之贾。 ”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 A.我请求你给我一天的报酬。 C.我愿与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 B.大臣们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 D.我要求贡献一天的报酬。

  1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分别是①______通________;②______通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伯乐看了之后,马价为什么会涨了 10 倍?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 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 2.D 3.B 4.D 5.A

  6.(1)拜见(2) 尊称对方,您 (3) 回头看 (4) 于是

  7.A

  8.B

  9.B

  10.卖骏马者。

  11.C 12.①还 旋②贾 价

  13.①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别人没有知道这是 一匹千里马的.②伯乐就去围着马转圈看了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看.

  14.伯乐是相马的 权威,众人都迷信权威,崇拜权威.这种现象说明了: ⑴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了权威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性。⑵我们不应过分的迷信权威,盲目的崇拜权威。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 得出真实的结论。⑶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说话办事都要有自己的原 则性,否则极易导致不应出现的后果。 (以上 3 点可任选一点展开)

  15.不对。应该有自己的 独到见解。

  16.①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权威的重要性.②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 权威.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③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人士,为“一朝之贾” ,不 经过调查研究就“去而顾之”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马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登记,没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樊哙侧其盾以撞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D.其返汝耕桑/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C

  3.D

  4.(1)译文: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

  (2)译文: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3)译文: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关键词:岂、良、所致。)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马阅读答案5

  《马》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是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www.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1.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马与人的关系?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2.被征服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驯良 勇毅

  3.“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体现了马具有怎样的精神?

  豪迈、剽悍、无所畏惧

  4.画线句流露出作者对被征服的马具有怎样的情感?

  既称颂马的驯良,也流露出对马失去自由豪迈的悲哀

马阅读答案6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官员。房兵曹:诗人朋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开门见山,出句交代胡马产地;对句描写胡马骨相,从外形上勾勒其神峻的轮廓。

  B.颔联“批”和“入”两词使用传神,“批”写马的双耳直竖,“入”写出马奔驰的雄姿。

  C.颈联紧承上联,继续实写胡马外在特征,“所向无空阔”与“关山度若飞”意思接近。

  D.尾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用 “骁腾有如此”对马作了概括,最后一句开拓了意境。

  15.这首诗有什么含意?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阅读答案:

  14.C “继续实写胡马外在特征”错,而是“虚写马的内在品格”

  15.含意:①本诗通过描写一匹拥有不凡外形和忠诚勇猛品格的胡马(诗歌内容2分)

  表达了诗人期望房兵曹骑着它驰骋万里,为国立功,(对友人的期望1分)

  寄托了诗人自己锐意进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自我的情志1分)

  手法:②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2分,答其它手法不给分)

马阅读答案7

  马语(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18、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两个场面:一是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2分)

  19、小说中为什么多次写我想了解马的历史尤其是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4分)

  20、小说多处描写了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21、小说中的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6分)

  阅读答案:

  18、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各一分)

  19、(4分)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为小说巧设悬念,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20.(4分)(1)本文勾勒了马巍然、粗壮、削竹般的耳朵等外貌特征,又用牛和鸡来衬托,意在突出马出类拔萃的形象以及我对马的深厚情感。(2)一匹杰出的战马在遭到不公正对待后自我毁弃的抗争,与平庸的牛、鸡安享平凡的生活形成对照,表达了对遭逢不幸、自我惩罚者的同情与感慨。(答出一点给全分)

  21.(6分)(1)答值得的,参考要点:①突出了命运对它的不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②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结局对主题(怀才不遇)的表达显得更深沉有力;③即使不在战场上驰骋,也可以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尊严,这同样是自身价值的体现。(2)答不值得的,参考要点:①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没瞎;②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③没必要后半生装瞎,它可以睁大眼睛堂堂正正地驾辕出力,体现自身价值。(说明:要有观点,有分析。答案不必拘泥,答出两点可全给分。)

马阅读答案8

  ①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马”字;《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在传统社会里,马之地位举足轻重。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而马居其首。其价值远远超出代步、耕田、拉车、征战等实用范畴,而升华为文化方面的多重意义。

  ②马是财富象征。《论语》中记载,孔子曾以“有马千驷(即四千匹)”来形容齐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记载,孟子曾批评梁惠王“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表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马所占有之突出地位,也可说明马是财富与实力的重要体现。

  ③马有崇高声望。三国时吕布骁勇无敌,刘关张三英围攻尚不能胜,当与有坐骑名赤兔者助之颇有关系。时人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语,足见良马有与英雄并驾齐驱之资格。

  ④马可代表人杰。相传有名伯乐者长于相马,世人便将善识贤才者以伯乐名之,足见人杰骐骥之相类也。

  ⑤马具高尚品德。据传,有古人乘马出行,坠入山涧而不得出,其坐骑非但未乘机逃逸,反而将缰绳垂下,主人借此而脱离险境,从而留下“马有垂缰之义”的千古美谈。

  ⑥马性自强不息。其表面性情温顺,然与同类竞争时多不甘落伍。赛马场上不乏力尽筋疲,倒地而死之强者;马虽默然无语,但大都不屑于偷懒耍滑,而是任劳任怨。昔日沙场之上,多有战马遍体鳞伤,但仍奋力向前,终致力竭而亡。因此,此辈多可赢得死后哀荣,不乏以将军之礼而葬之者。

  ⑦马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金榜题名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似乎马亦理解士子之欢乐;仕途失意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好像马也懂得离人之痛楚。

  ⑧马看似愚呆木讷,实则聪颖异常。据《韩非子??说林》记载:春秋时,管仲从桓公率齐师北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若走错方向,全军必覆没于莽莽荒原之中,死无葬身之地。管仲急中生智,献计曰:“老马之智可用也!”恰有老马数匹,便放之前行。此辈心中果然有地图一帧,高瞻远瞩,沉着冷静,昂首阔步,似信步于闲庭。将士紧随其后,亦步亦趋,遂得以走出绝境,转危为安,从而留下“老马识途”之佳话。

  ⑨马之俊美,在形体不在面容。其腿长体健,肌肉发达,鬃毛如瀑,长尾飘洒。行则悠然自得,志酬意满;奔则四蹄腾空,绝尘而去。草原之上,万马竞跃,诚生命洪流之起伏;沙场之中,千骥嘶鸣,真冲天豪气之跌宕。

  (10)。其眼大而无神,耳小而猥琐,再配上毫无表情之长脸一张,若只睹其面,唯当以“因可爱而美丽”来诠释。据传,北宋名士苏东坡之脸甚长,时人有“马面”之讥。苏小妹曾赋诗形容其兄曰:“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口边。”此句用来形容马面之辽阔,亦无不可。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文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小题2】文章里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据传”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小题3】文章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小题4】填写在第(10)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马诸美齐备,就连其面相,也是历代文人连连称道的地方。5 ^) Y8 K3 A! J+ C+ H* b6 A9 Z9 f B.马面相虽小有缺憾,不敢恭维,但其却诸美齐备。+ _, ^% U/ P* g# R. ) i C.马面相姣好,诸美齐备,无有缺憾。# `+ K H3 M" ^2 J D.马虽诸美齐备,然亦小有缺憾,即其面相实不敢恭维。- a) Z4 L8 i3 D- ]3 J$ @ 【小题5】文章介绍了有关马的诸多美好之处,你一定对马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马的未来会怎样?(写出一点即可)(2分)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皆发生巨变,整个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时代最具机动性的骑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历史舞台;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已将马挤出因之而得名的“马路”;现代通信手段的先进,使得主要由马来支撑的驿道再无存在价值。这一切都使人类疏远甚至渐渐遗忘了曾为人类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友。当今时日,马对比起其先辈之业绩与风光,只能对寒风而长嘶,徒发“生不逢时”之慨叹。

  答案

  【小题1】(3分)说明对象是马(1分),文化意义:马是财富象征;有崇高声望;可代表人杰;具高尚品德;性自强不息;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答对2点即可).

  【小题2】 (2分)不能去掉,“据传”表推测,作者在说明“马具高尚品德”时,用“马有垂缰之义”作根据,但这一传说无法考证,故留有余地。如果去掉,就成为真实存在了,不够科学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3】 (3分)略

  【小题4】(2分)D

  【小题5】(2分)示例:(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无需借用马力了;(2)可能由工具型向观赏型、娱乐型转变;(3)回归山林,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意对即可)。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说明对象”即说明文主要说明的事物,可根据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的频率来判断,可在标题和开头文段中搜寻关键词。“文化意义”可以根据各段段首中心句来概括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阅读此段内容,了解此段是写马的“缺憾”的。选面中B和D都提到“缺憾”,但B句“但其却诸美齐备”强调的是“完美”,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说明未来马不太可能作为交通或战争的工具,而可能成为人们欣赏的动物来对待。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马阅读答案9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马

  吴伯萧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坐着马走呢。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吧,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落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俄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端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瞰,或披着晓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我们也志同道合。

  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尔要骑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竞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蔡,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鼠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

  —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肠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开头就写'我'与马有缘分,写送四姑坐马走,充满温馨之感,透出儿女情肠之味。

  B.出阁的姐姐搬回娘家住,在淡淡的叙述中既有几许重逢的高兴,又有几分道不明的伤感。

  C.家乡有马的日子十分有趣,新年可纵马驰骤竞赛,以马代步走亲访友,驱马回家吃晚饭。

  D.学生时代的我仍喜欢马,祖孙三代因马志同道合,即使三人间偶有不愉快但仍觉温馨。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回忆的形式写了与马相伴的童年生活及所谓荒诞不经的故事,与鲁迅'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妙。

  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把有马的生活写得非常有层次,一年之中从正月写到初夏,一生之中从童年写到成年。

  C.作者借景抒情,空中的夕阳和凉云、地上的杨柳和麦苗、落日下的大旗和鸣马都饱含作者欣喜的感受。

  D.文中长短句的结合、文白句的间杂、语气词的妙用、修辞的精心选择都很有特色,平易近人,清新朴实。

  8.文中画线部分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作品结尾弟弟关于买马的来信,有人说是多此一举,有人说是恰到好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3分)D(与父亲志同道合牵强,“不愉快”理解有误)

  7. (3分)C(“落日下的大旗和鸣马都饱含作者欣喜的真挚情感”错,不是“欣喜”)

  8. (4分)①承上启下,紧承上文对年少生活的回忆,下启对成年生活的叙述;②情感抒发有了突转,表达对世事的感慨,更深沉厚重,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两点即满分,意思对即可。

  9. (6分)示例一:恰到好处。素材与全文融为一体,都是写关于“马”的事;思家之情抒发自然,强调是“家里”,“我有点儿想家”则显得顺理成章;全文结构紧凑,转变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前一部分写家里有马的日子很有趣,是实,后一部分写梦中的马、书中的马,是虚,弟弟的来信又由虚转向实了。

  示例二:多此一举。素材重复,前面大多是写关于“马”的事,文末再写有堆砌之嫌;思家之情做作,与写飞将之马时的情感不吻合;文章结构松散,文章本来所写内容多,角度多,有虚有实,最后再写弟弟关于家里买马的来信,文章显得更加松散。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

马阅读答案10

  巩乃斯的马

  周涛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愉,就有点替他们惋惜。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象征落后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骆驼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那些人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

  现了它的全部魅力。我喜欢看一个马的家族在牧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

  面一眼就看得出的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它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

  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

  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马和顽皮的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被不可收拾的潮水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牛从挽车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只会越

  来越稀少;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呵,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地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吧。

  2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 作者认为牛和骆驼在外形、奔跑速度上比不上马,内在气质更和马无法相比。

  B. 巩乃斯草原上马群首领在旷野里呈现出的美丽、强壮和尊严让作者赞叹不已。

  C. 暴雨中狂奔的马群让作者强烈地感受到马是人类根本无法控制驾驭的动物。

  D. 作者无论是描写、抒情还是议论,情感都浓烈饱满,表现出强烈的爱马之心。

  E. 文章以“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开篇,以“我”的想法作结,首尾呼应。

  25. 结合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5分)

  26. 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27. 结合生活,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龙马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24. AC(4分)

  25. 作者对不爱马的人表示不满。他认为很多人缺少个性,缺少对精神独立自由的追求,因此他们才不理解、不喜欢象征着独立自由的马,而喜欢那些没有个性、对人俯首帖耳的动物。(5分)

  26. 共6分,每小问3分

  ①答案要点:承上启下。承上:说明马象征着人类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对人类具有启示作用。启下:引出下文关于马从实用到艺术品的议论以及马与中国人的艺术、历史、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答案要点:1. 马的实用功能可以被其他物品替代;2. 马象征着进取、尊严、自由等精神;3. 马象征的精神是别的物品无法替代的。

  27. 略(10分)

  (评分标准:对“龙马精神”的理解2分,联系实际2分,“龙马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4分,语言顺畅1分,表述有特色1分)

马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仁本高其才 高:推崇

  B.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C.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股肱:辅佐

  D.管、晏暴君之过 暴:残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周乃去,客密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周为条二十余事 为击破沛公军

  C.帝尝以飞白书赐周 但以刘日薄西山

  D.管、晏暴君之过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B.①②⑤C.③⑤⑥D.②③④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赵仁本很赏识他,给他准备行装,让他进关。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常何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比不过他。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3、翻译(10分)

  (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5分)

  (2)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3分)

  (3)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2分)

  答案:

  9.D(显露)

  10.B(A“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以”,介词,用;连词,表因果。D“之”,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C (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12.C(岑文本认为他与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一样)

  13、(1)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为……所”被动句式1分,“感激”1分,“西”1分,“舍”1分,“不之顾”宾语前置句1分)

  (2)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咎让”1分,“去”1分,“客”1分)

  (3)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俄”1分,“并知”1分)

  【参考译文】

  (一)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他的话,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马阅读答案12

  东野稷败马

  【原文】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①,左右旋中规②。庄公以为文③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hé)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④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注释】

  ①中(zhng)绳:符合笔直得墨绳。中:符合。②规:圆规。③文:“父”字之误,前脱“造”字。造父,周穆王时御手。④密:同“默”,沉默。

  【译文】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压出的痕迹)都符合笔直的墨绳,左右拐弯(的车痕)都符合圆规划出来的圆。庄公觉得造父都不会超过他的技艺,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说道:“东野稷的马将会翻倒的。”庄公沉默,没有回答。不久,东野稷果然翻车了。庄公问颜阖说:“您怎么知道他会失败?”(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尽了,却还强迫它奔跑,所以说会翻车的。”

  【阅读训练】

  1.解释

  (1)御 (2)旋 (3)少 (4)竭

  2.翻译:

  (1)公密而不应。

  (2)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马阅读答案13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

  (4)吾母垂涕扑之 涕: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以衾拥覆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1分)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

  (1) 假:借 (2)质:询问

  (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

  12.( B )(2分)

  13.①(只填序号)(1分)

  14.( C )(3分)

  15.(4分)

  (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马阅读答案14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A.秦穆公亡马( ) B.得而共食之( )C.闻穆公为晋所困( )D.乃饮之酒(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子不以畜害人。 (2)吏逐得欲法之。

  【小题3】你认为秦穆公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4分)A丢失B吃 C被 D 于是,就

  【小题2】(4分)(1)、有道德的人不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

  (2)、官吏追捕到这些人,想要将他们绳之以法。

  【小题3】(2分)胸怀宽广,能体恤百姓的国君。为人宽厚,不计得失,豪放阔达,能以德报怨,不为所失去的马迁怒于那些野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古今异义字词和词义的变化,“亡”古义是“丢失”,“食”是名词动用,意为“吃”。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短文内容浅显,学生根据内容比较容易判断。解释文言字词,要注意古今异义和字词的活用,要了解本义,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吏”:官吏;“逐”:追;“得”:抓到;“欲”:准备;“法”:法办(处罚);“之”:他们。第二句,“君子”:有品德的人;“以”:因为;“畜”:牲畜;“害”:伤害。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翻译文言句子,一要解释清楚字词义,二要注意句式与现代语言习惯的差异,三要符合原意,不可有出入。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读懂短文,了解情节,从秦穆公言行,即以“君子”自律,体恤百姓(吃了他的马不仅不生气,还赐以酒)等细节来分析。

  考点:人物形象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内容易读易懂,便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物的形象一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二是通过作者在作品中的描述和评价来突出,阅读时要注意从这两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马阅读答案1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人才和对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在作者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小题2:略

  小题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小题4:伯乐。“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小题1:

  试题分析:《马说》一文中“食”有三义,一是通“饲”,喂养,二是指“吃”,三是指“一顿”,本句中是第一义。“策”,本是名词“鞭子”,在句中是名词动用:用鞭子打,意为“驱赶”。

  小题2:

  试题分析:“常马”指普通的马;“且”:尚且;“等”:一样(待遇);“不可得”:得不到;“安”:怎么;“求”:要求;“千里”:一下跑千里之远。第二中的“其”加强语气无义;“知”: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马说》一文是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重视人才的人,从文章的主旨来理解这个问题。

  小题4:

  试题分析:可联想到“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表达自己力求做一个“千里马”,等待被伯乐发现。暂时不被发现,千里马还是千里马,保持自己一驰千里的能力。

【马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马的眼镜现代文阅读答案08-24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1-01

马奔腾《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阅读答案08-04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10-18

石榴 阅读答案12-14

微波阅读答案12-14

《守株待兔》阅读答案12-13

《大师》阅读答案12-10

给予阅读答案11-08

Copyright©2024贤学网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