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右溪记》阅读答案

《右溪记》阅读答案

时间:2022-02-03 04:21:1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右溪记》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右溪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右溪记》阅读答案

《右溪记》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来自:中国学考频道]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10.(4分)⑴使……凄凉 使……感到凄凉(凄清) ⑵全,都。 ⑶说出 ⑷失望,失意,惆怅

  11.(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12.(6分)

  ⑴(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得分点:“犬牙”,像狗地牙齿,1分;“差互”,相互交错,1分。)⑵(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意思对即可。)⑶(2分)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得分点:“为”,因为,1分;“命”,命名,1分。意思对即可。)若整体翻译不通顺,酌情扣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得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右溪记》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 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佁然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右溪记》阅读答案3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设置)州已(通“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bǐ使)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 (2)不可名状 ( )

  (3)凄神寒骨 ( ) (4)以其境过清( )

  小题2:下面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乃记之而去B.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C.可为都邑之胜境D.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4:【甲】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②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________”是动。

  小题5:【甲】【乙】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不同:

  小题6:【甲】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小题1:(1) 可:大约 (2)名:说出 (3) 凄:使……凄凉 (4)以:因为。

  小题2:A D

  小题3: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题4: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5:不设标准。意思对即可。参考:【甲】文写水先正面写水的清澈;再通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乙】文是运用对仗手法直接来表现水流的湍急。

  小题6: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

《右溪记》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右溪①记(节选) 元结

  道州②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www.营溪③。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⑦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⑧,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⑨。

  【注释】 ①右溪: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②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③合营溪:汇入营溪。 ④敧:倾斜。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⑦俾(bì):以便,准备。⑧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⑨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2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① 潭西南而望 ②而置州以不可知其源。

  B. ① 以其境过清 ② 以中有足乐者

  C. ①乃记之而去。 ② 静者之林亭

  D.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27.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斗折蛇行( ) (2)以其境过清( )

  (3)两岸悉皆怪石( ) (4)不可名状( )

  28.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30.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排解内心的忧郁而寄情山水的心境。

  B.甲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乙文中“乃疏凿芜秽……以裨形胜”写了整治右溪的.经过。

  C.甲文第二段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乙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写出了水流的湍急,两处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www.

  D. 甲乙两文所介绍的“小石潭”和“右溪”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地处荒僻,少有人来;都是以石为底、为岸;景色都很美等。

  31.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借写小石潭的优美凄寒,表达了作者 的心境 ;乙文借描写右溪美好的景色却无人欣赏,表达作者 的悲伤。(2分)

《右溪记》阅读答案5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并解释。

  ①垂阴相荫( )

  ②乃疏凿芜秽(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

  1、①yìn 荫庇,遮蔽;②huì 污秽,肮脏。

  2、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3、C

  4、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5、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右溪记》阅读答案6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 ①道州:在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qī):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大约

  (2)俶尔远逝 俶尔: 忽然

  (3)乃记之而去 乃: 于是

  (4)南流数十步 南: 向南

  (5)不可名状 名: 说出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分)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秀丽的树木与奇异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2分)

  17、【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分)

  【甲】文从侧面(间接)描写水的清澈透明。(1分) 【乙】文从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1分)

  1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请具体说明。(4分)

  【甲】文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2分)【乙】文作者借写右溪美好的景色无人欣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2分)

  【参考译文】

  【乙】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水流拍打着两岸,(两岸的岩石)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秀丽的树木和奇异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右溪记》阅读答案7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 :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右溪记》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 ( )

  ②不可名状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因为 ②说出(意思对即可。)

  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意思对即可。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意思对即可。)

  4.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右溪记》阅读答案9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①嵌②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③悬④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⑦,俾⑧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攲:倾斜。②嵌:凹陷。③涸:水回旋而流。④悬:水从高处流下来。⑤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府。州,古时的行政区域。⑦芜秽:杂草积土。⑧俾:使。⑨裨:增益,增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

  (2)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

  (3)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4)植松与桂( )

  2.翻译句子。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对右溪景物作了生动的描写,依次所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怎样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汇合,汇入(2)说出(3)遮蔽(4)种植

  2.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繁华都市的胜地,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3.怪石、清流、佳木、异竹。

  4.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右溪记》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因为(2)说出

  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4.借景抒情。如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幽美、凄寒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

《右溪记》阅读答案11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阅读思考1】

  10.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右溪记阅读答案。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案1】

  10.① 因为 ② 说出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阅读思考2】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南 流 数 十 步 合 营 溪右溪记阅读答案。右溪记阅读答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合( )②悉( )③植(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4.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2分)

  5.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2分)

  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

  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

  6.本文尽管着墨不多,却抓住了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的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整个环境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物象,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各具风格自成一趣。文中写三者的典型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1、 南 流 数 十 步| 合 营 溪

  2、.①汇合,汇人 ②全部 ③种植

  3、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4、小溪的位置在道州城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小溪在州右,因而命名为“右溪”。

  5、①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②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6、4、小溪 岸石 竹木

  (水)洄悬激注 (石)欹嵌盘屈 (木)垂阴相荫

  【阅读思考3】

  1.上文第一段写右溪以( )为中心,分别写了( )( )( )等三种景物,从而组成为清幽奇特的美景

  2.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说说“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的原因

  一、( )

  二、( )

  3.说说本文情与景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 )

  【答案3】

  1.以溪流为中心,写了奇石、溪水、竹木

  2.为了美好的景色却无人欣赏而悲伤

  为自己满腹文采却不受赏识而感到悲伤

  3.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从描写溪水的优美景色却无人欣赏,为它叫冤叫屈,为山为水更是为人。

  右溪记 阅读答案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1]嵌[2]盘屈,不可名状[3]。清流触石,洄[4]悬[5]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6]。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7]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8]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9],俾[10]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11]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

  [1]攲:倾斜。

  [2]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

  [3]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名,说出。状,描摹。

  [4]洄:水回漩而流。

  [5]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6]荫:遮蔽。

  [7]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8]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州,古时的行政区域。

  [9]芜秽:杂草积土。

  [10]俾:使。

  [11]裨:补助,增添。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汇合,汇入 ) ② 悉皆怪石( 全部 )

  ③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适宜 ) ④ 乃疏凿芜秽( 于是 )

  ⑤ 植松与桂( 种植 ) ⑥ 遂命之曰“右溪”( 于是 就 )

  2.右溪的位置在哪?为什么叫右溪?

  答:小溪的位置在道州城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小溪在州右,所以命名为“右溪”。

  3.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

  ① 开发右溪的有什么价值?

  答: 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

  ② 本文中怎样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

  答: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右溪记》阅读答案12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垂阴相荫( y n ) 荫庇,遮蔽; ②乃疏凿芜秽( hu )污秽,肮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2分。 触 洄 悬 激注 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

  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和 为溪在州右 两句中 为 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 无人赏爱 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3分)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 南流数十步 写溪水的 小 ;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

  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怪石 攲嵌盘屈 、清流 洄悬激注 、木竹 垂阴相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6、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7、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注释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 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 ,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 右溪 。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悉,全。

  (7)敧嵌(qī qi 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 攲 ,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 ):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 山野 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论语 雍也》载: 孔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19)已来:同 以来 。

  (20)为之怅然:为它景色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之,指右溪 无人赏爱 。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21)乃:于是。

  (22)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23)俾(bǐ):使。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24)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25)裨(b ):补助,增添。

  (26)形胜,优美的风景。

  (27)命:命名。

  (28)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作者的《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 记 。

  (29)彰示来者:告诉后来的游人。来者,后来的游者。

  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 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创作背景

  《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广德、永泰年间(763年7月 766年11月),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元结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赴道州刺史任时,由于几经兵荒马乱,加上 西原蛮 少数民族的侵犯,道州 人十无一,户才满千 , 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极望,不见人烟 (元结《谢上表》)。作为刺史,元结施行仁政, 为民营舍造田,免徭役 。此文记叙的对道州城西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溪加以整治的前后经过,正是元结造福民众、政绩斐然的一个有力佐证。

  赏析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 垂阴 。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全文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从开头至 垂阴相荫 是第一部分,描叙小溪的地理位置和周围景色。从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到 为之怅然 是第二部分,感叹小溪的位不适宜与受人冷落。从 乃疏凿芜秽 至结尾是第三部分,记叙小溪的疏整经过和命名由来。这篇游记文字精练、文气流畅,但又不是一泻无余,而是如文中那条因 触石 而 洄悬激注 的溪流一般,迂回起伏。文章开头交代小溪的地理位置,语气冷静,笔调平实;接着细致地描绘小溪周围的 怪石 佳木 异竹 等景色,赞誉之情包含其中,令读者不胜向往,文气渐起;正当作者设想这条清秀的溪流若在山野,便可给隐逸之士带来愉悦;若在闹市,就能成为游览胜地时,作者笔调忽转: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小溪的不为人知另作者 为之怅然 。然而,作者接着又记叙 疏凿芜秽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 的.整治过程,小溪从此将告别寂寞凄清的境遇,成为名胜之地,令人为之一振。文章短短百余字,却写得一波三折、纡徐委曲,使其具有抑扬顿挫之美,而避免了直叙的平淡无味。

  《右溪记》一文的写景部分,尽管着墨无多,但作者抓住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从而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意境。整个环境以小溪为中心物象,兼以岸石、竹木,三者各具风姿、自成一趣。作者写石,不写其排列的错落有致,却突出其形状的 欹嵌盘曲 ,以其怪异造成幽峭感,以其不整齐与相抵的流水互为映衬,化静为动。作者写水,不写其涓涓细流,却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势。描写竹树,不表现其枝繁叶茂,却写其浓荫相叠,营造出色彩光亮的幽暗感。作者把这些充满动感而又奇峭的景物融为一体,赋予环境鲜明的特征:宁静而有生气,和美又觉幽渺。使自然的清幽奇巧充分展现于峻洁清疏的文字之中。

  此文又因作者感情的流注而别具韵味。作者对右溪不仅作了观赏性的描绘,还进一步为其久不为人重视的遭遇而慨叹不已。此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都邑都会受到青睐,在这里却遭受冷遇。作者以为与此景相称的人物当是 逸民退士 或清心静欲者,这是作者对右溪美景特有的体悟,它与上文的描写文字相辅相成,突出景色清幽宁静的特征。与作者的慨叹相呼应的,是其自我形象的出现。此景无人赏爱,唯独他怅然徘徊流连。这一略觉寂寞而沉郁的意态,与环境气氛相应和,作者形象和客观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透着淡淡的怅意而带有幽幽的美感的图画。

  这篇文章的优美,还源于句式结构和所写之景的有机结合。文中写景皆为四字句,作者在组合语句时,采用一物一态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图景。石、水、竹木,分别以 欹嵌盘曲 洄悬激注 垂阴相荫 等节律明快的四言短句,使句式与景物的动态动势极为吻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5-6]

  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

  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强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运用的是同一种笔法。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的话说: 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作者简介

  元结 (公元719年-772年),中唐前期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右溪记》阅读答案13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 ② ③

  答案:

  1.⑴使……凄凉 使……感到凄凉(凄清) ⑵全,都。 ⑶说出 ⑷失望,失意,惆怅.

  2.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3.

  ⑴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⑶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4.

  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

《右溪记》阅读答案14

  《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

  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右溪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04-10

菱溪石记阅读答案3篇12-14

青溪王维阅读答案04-06

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06-14

廖燕《青溪别业记》阅读答案及原文07-20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09-23

《游恒山记》阅读答案03-28

竹筏泛舟九曲溪现代文阅读答案09-30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答案04-01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答案11-0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