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美美与共》阅读答案

《美美与共》阅读答案

时间:2024-11-22 16:38:5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美与共》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美与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美与共》阅读答案

《美美与共》阅读答案1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贵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6.概括本文论述思路。

  7.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简要分析。

  8.实现“美美与共”境界有哪些方面困难?

  参考答案

  6.首先,(1-2段)提出中心论点,并分析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理想的前提和艰巨性。接着,(3-6段)具体分析实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难之处,并举例说明实现的可能性,指出要善于“美人之美”。最后,(7段)提出要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建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

  7.①举例论证,列举了日本访唐等例子;②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哲学思想;③对比论证,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

  8.①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②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

  【解析】本题属于论述文阅读,平时学习议论文时应当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议论文的技巧。如提取中心论点、梳理文章思路、分析论证方法等等,本题三个小题的设置都是围绕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设题,回答并不太难,只要注意语言的表述合理即可。

  6.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理清本文的思路即给文章划分部分层次,通过阅读文章可知,1-2段是第一部分,是提出中心论点部分;3-6段是第二部分,是具体论证部分;7段是第三部分,是回扣中心部分。可以尽量运用文中语言进行概括,意思对即可。

  7.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有哪些论证方法,然后对号入座即可。一般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⑤类比论证、⑥因果论证、⑦引用论证等几种。通过把握原文内容,可以总结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三种,分点作答即可。

《美美与共》阅读答案2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2、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明。

  C、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明,却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盲目排斥。

  C、异文化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它的精华和糟粕。

  D、人类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力排对“美美与共”的抵触,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答案:

  1、C

  2、C(仇视西方的应该是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已经酝酿”前应有“似乎”二字)

  3、A(“已经成了”有误,应是“容易成为”)

【《美美与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文07-13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文07-13

秋叶阅读答案《秋叶》阅读答案04-02

打电话阅读答案 打电话的阅读答案04-02

《被遗忘的芍药》阅读答案 被遗忘的芍药阅读答案04-02

乡愁阅读答案02-15

回家阅读答案05-23

《小溪》的阅读答案05-23

《云雀》阅读答案05-2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