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

时间:2024-08-06 08:18:2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终南别业》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1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

  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 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 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上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 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E. 本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从“早发“落笔,婉转赴题,情景交融,层次井然,感情深沉。

  15. 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答案】14. dE

  15. “怀”。

  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

  ②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

  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全诗的诗眼。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所给的是一首五言律诗,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如:首句的“乡泪”,从而暗示出“怀”字。“虏云”而言“外”,“胡天”而言“西”,就都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也就暗示出“怀”的原因。“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马上颠簸,飘忽无定,乡路迢迢,归家无期,诗人是不可能不时而生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征战生活的厌倦情绪的。诗的最后两句写思念故乡,形之梦寐。“故山”点出“怀”的对象,“今”承上文眼前景,“何在”启下句故乡景,突出表现了对家乡之不能不时时萦怀。到此,“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这个题目所点示的几层意思,尤其是贯穿全诗的“怀”字,就表现得十分完满而又含蓄了。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2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

  15.(6分)两个字是“独”“空”。(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2分)(意合即可)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3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2、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

  2、两个字是“独”“空”。“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4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

  ①终南,指。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值:遇到。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②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D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林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言欢,以至忘了归期。

  ②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或: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纵有满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赏。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也不得不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孤独落寞。

  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E.全诗语言婉约绚丽,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CE ( C项,尾联说诗人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 E项,该诗语言平白如话) (选C得2分,选E得3分,选CE得5分,多选不得分)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2分)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飘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2分)突出了诗人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心境,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2分)

  赏析:

  《终南别业》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5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1、中岁:中年。

  2、道:这里指佛教。

  3、家:安家。

  4、南山:即终南山。

  5、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6、胜事:美好的事。

  7、值:遇到。

  8、叟(sǒu):老翁。

  9、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诗意: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N、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6

  《终南别业》阅读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阅读题目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②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4分)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

  ①D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林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言欢,以至忘了归期。

  ②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或: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纵有满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赏。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也不得不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孤独落寞。

  《终南别业》阅读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回家。

  《终南别业》阅读赏析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7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C(3分)

  【解析】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

  (2)(4分)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写到: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既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更突出了作者等闲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结合诗句合理解说2分,分析表达出的心情2分)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8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诗首联用“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

  B.杜诗所写之马曾经毛骨出众,即使现在又老又病,也驯良有素,还依旧为诗人尽心尽力,这不能不让诗人替它伤心。

  C.岑诗和杜诗情感丰富而含蓄,岑诗的“怀”,杜诗的“沉吟”,都书写了诗人对统治者愤懑不满的情绪。

  D.岑诗长于描写边塞富有特色的.景物,善于寓情于景,杜诗长于选取典型意义的事物,语言凝练,风格沉郁。

  16.这两首诗中,“马”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5.C。“书写了诗人对统治者愤懑不满的情绪”是过度解读。岑诗是“怀乡”“厌战”,杜甫诗是以“病马”喻晚年落魄。

  16.参考答案:(1)岑诗:马意味着边塞上数不尽的战争,与“晓笛”,“秋冰”,“马蹄”共同构成一个塞外秋晓行旅图,营造寂寥苍凉意境,诗人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之情。(2)杜诗:诗中所咏之马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的老诗人的艰难落魄的憔悴形象。病弱的老马,尚且驯良,还在为主人尽力。自己虽已年迈衰老,也依旧想为君主效力。

  【每点3分。评分参考:第一点,岑诗的马的作用要写出借马营造寂寥苍凉意境,或借马渲染气氛,1分,“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之情”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第二点,杜诗的马的作用可表述为“托物言志”,或“以彼物比此物”,1分,表达“自己虽已年迈衰老,也依旧想为君主效力”1分(也可解读为“借马抒写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结合诗句分析1分】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11-10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阅读答案11-26

秋叶阅读答案《秋叶》阅读答案04-02

《被遗忘的芍药》阅读答案 被遗忘的芍药阅读答案04-02

打电话阅读答案 打电话的阅读答案04-02

春日阅读答案11-15

打阅读答案11-15

《儿女》阅读答案11-16

《社戏》阅读答案11-10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