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

时间:2024-07-16 13:21:0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饮酒》阅读答案(集锦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酒》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酒》阅读答案(集锦15篇)

《饮酒》阅读答案1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节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乙】文划线句中的“陶”即为【甲】诗的作者 (朝代) (人名)。(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8.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居住在偏僻之地就能心存高远”。

  B.【乙】文的`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说一说自己喜爱莲花的原因”。

  C.【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寄托了作者与山林为伍的美好情意。

  D.【乙】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内心正直,不拉拢勾结的品质。

  9.【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作者 这一共同的生活态度,但【甲】诗作者对 的向往和热爱并不是【乙】文作者的人生追求。(4分)

  答

  6.东晋(1+1分)

  7.我认为,是花中的隐士。(3分)

  8.A(3分)

  9.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生活隐生活(2+2分

《饮酒》阅读答案2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译文及参考答案】

  6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饮酒》阅读答案3

  赵襄子饮酒 (7分)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③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④!然亦殆矣!”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

  ③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④相亡:一块儿灭亡。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①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②襄子惧,谓优莫曰( )

  ③不亡何待( ) ④焉能相亡!( )

  【小题2】翻译(2分)

  ①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②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小题3】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进行 ,语意深长。(1分)

  答案

  【小题1】①尽力、努力 ②害怕、恐惧 ③等待 ④怎么,哪里 (各1分,共4分)

  【小题1】①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1分)

  ②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1分)

  【小题1】对比 (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体会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

《饮酒》阅读答案4

  饮酒(其七)

  [晋]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②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通“浥”,沾湿。②泛:浮。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忘忧物”即酒,诗人将泡在酒中制成菊花酒来品尝,想要借此忘却尘世的忧愁。

  B、“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写诗人有美酒却只能独饮,表达浓烈且难以排遣的孤独。

  C、“趋”“鸣”都是动态的,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使周围环境显得更加宁静清幽。

  D、这首五言诗的语言平淡质朴,融、于一体,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15、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4、B(“浓烈且难以排道的孤独”错,独饮术来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风”“自"二字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表明酒亚似也颇解人意,为诗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渠注。)

  15、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秋菊有佳色"写出秋菊粲然独放的`做霜之色,“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写出日落之时,群动止息,归鸟啼鸣的景象,背进了宁静清由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一二联中“摄其英”“还此忘优物”写作者采状菊泡酒,借酒忘忧,“远我道世情”表明作者道弃世俗的情怀更加格远,农达了对出世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饮酒》阅读答案5

  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①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释:①汩:搅混。②纡辔:回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

  B.请问来者是谁,是农人提着壶远道来探望我,诗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肠,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

  C.入仕做官确实可以学习,但违逆自己初心就会走入迷途,诗人态度非常坚决,我的车不能回转。

  D.本诗的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体现陶诗典型风格。

  16.《屈原列传》中屈原、渔夫问答的内容,与苏轼的《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相近,本诗也设为问答方式,请解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案:

  15.B

  16.

  (1)田父与诗人一问一答,田父劝陶渊明随波逐流,不要与时势违背;陶渊明表达了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

  (2)田父代表了世俗的观念,“我”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理想追求,一问一答,表现出了作者进与退(做官与退隐)的内心矛盾,在对比中突出强调了诗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志趣;

  (3)叙事亲切自然,生动活泼,舒缓了诗歌的节奏,富有生活气息。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第一点,点明对话内容,得2分;第二点概括双方观点,得2分;第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饮酒》阅读答案6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甲诗,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下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归隐山林。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

  乙诗,“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分析比较。

  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诗人以飞鸟自喻,借倦鸟归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表达归隐后的惬意与自得。

  乙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饮酒》阅读答案7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翮(hé):鸟的翅膀。

  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B、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呜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c、诗的七、八两句和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的情感并非异曲同工。

  d、作者认为,既然自己和这只鸟一样,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就不会再离开了。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6分)

  答案:

  1、B(B项理解错误,这两句还是写孤鸟凄厉的叫声,及来回徘徊的形象。

  2、①诗人借孤独无助失群鸟,抒发了自己置身官场、历经风雨的无助。②诗人借助“孤松”,寄寓了自己的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人格情操。③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历经坎坷后,希望远离尘俗、归隐田园的决心。

  《饮酒》简析: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背弃。

  本诗通篇采用了强烈的对照(对比)手法。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令人倍感凄凉。下六句极言鸟的得栖息之所,以青松作为栖息之地,自为理想的乐土,矢志不再离去。前者极言失意,后者极言境遇的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渴望和对田园生活的依恋热爱。

《饮酒》阅读答案8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______代哲学家__________。(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

  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

  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

  9.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6.饮酒(其五)(或:饮酒)(1分)宋(1分)周敦颐(1分)

  7.(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3分)

  8.A(2分)

  9.不追求名利,热爱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2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分)

《饮酒》阅读答案9

  饮酒(其十七)

  [晋]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1】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注]【1】萧艾:艾蒿,指杂草。

  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行失故路:人走着走着,往往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B.任道或能通:顺应内心的想法,或许能将路走通达。

  C.觉悟当念还:觉悟到走错方向,应及时地回到旧路。

  D.鸟尽废良弓:鸟打尽弓会废弃,英雄已无用武之地。

  17.古人中常会托物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橘颂》)

  B.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陶渊明《饮酒(其八)》)

  C.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感遇(其二)》)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8.唐朝曾作《幽兰操》一歌,其中有四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请你谈一谈韩诗与陶诗前四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案:

  16.D

  17.D

  18.相同点:陶渊明和韩愈在诗中都通过兰花来喻指君子的高贵品格,表达了自己内心对高洁品性的'坚守。(2分)

  不同点:韩愈诗中所表达的是君子的才华不会因无人赏识而减弱半分。即使没有明君赏识也没有关系,君子依然会坚守自己的道德操行。(2分)而陶渊明诗则用清风比喻明主(或明时),萧艾比喻无能小人,表达了君子之德要有明君赏识,才能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或君子要在明时出仕才会有所作为,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2分)。

《饮酒》阅读答案10

  【原文】: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翻译】:

  魏文侯(魏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魏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阅读训练】: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 ②皆朝于魏 ( )

  ③二国皆怒而去 ( ) ④使乐羊伐中山 ( )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20.①军队②朝见、朝拜③离开④派、派遣 (每小题1分,共4分)

  21.D(3分)

  2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崖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每词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23.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饮酒》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饮酒(其二十)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15.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战国屈原《离骚》)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明唐时升《园中》)

  16.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D(“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有误)

  15.(3分)D

  16.(6分)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1分)。本诗中“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1分),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2分)。结尾说起饮酒,实乃对世道失望的愤懑无奈之语,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2分)。

  【评分参考】解释评论1分,结合诗句分析5分。意思对即可。

《饮酒》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②皆朝于魏()

  ③二国皆怒而去()

  ④使乐羊伐中山()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20、

  ①军队

  ②朝见、朝拜

  ③离开

  ④派、派遣(每小题1分,共4分)

  21、D(3分)

  2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崖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 每词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23、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饮酒》阅读答案1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捆綁,束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

  C、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D、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15、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

  14、D

  15、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错误。陶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结笔两句,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歌的前六句是写“松树”,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诗人实则是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性。“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写诗人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何事绁尘羁”的意思是“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饮酒》阅读答案14

  景公饮酒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①也;不听,又爱②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注释]①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②爱:吝惜,舍不得。

  23.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七日七夜不止(停止) B.则臣为制也(被)

  C.又爱其死(喜爱) D.令章遇桀、纣者(假使)

  24.你喜欢景公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C

  24.喜欢。因为他是一个较开明的`君主,臣子以死相劝,他舍不得杀;晏子跟他讲道理,他还能听得进。

《饮酒》阅读答案15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二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答案】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饮酒》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饮酒》阅读答案11-03

《饮酒》阅读答案07-16

饮酒其九 阅读答案06-01

《饮酒》阅读答案15篇【必备】07-16

秋叶阅读答案《秋叶》阅读答案04-02

打电话阅读答案 打电话的阅读答案04-02

《被遗忘的芍药》阅读答案 被遗忘的芍药阅读答案04-02

《春风》阅读答案06-14

望月阅读答案06-2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