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时间:2024-06-15 10:04:5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精华[15篇]

  在我们上学期间,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精华[15篇]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

  【解析】 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解析】 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D.都是竟然。

  【答案】 D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 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解析】 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答案】 D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官 近 习 不 敢窥 觎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与 斯 见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

  【答案】 (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原文:论曰: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四人风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知白、衍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倖,凛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

  (2)①(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2

  陈晓咨善射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汝先人志邪?

  3.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2分)

  【答案】

  1.B (说明:本题2分。)

  2.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说明:本题2分。)

  3.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说明:本题2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3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或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日: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柠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日: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少孤,继母苦之( )

  ②苟或进之太祖( )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

  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

  2.下列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答: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参考答案:

  1.①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

  ②推荐,举荐

  ③到

  ④教化

  2.D

  3.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4.C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4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2)冉求曰:“非不说②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③画④。” (《论语·雍也篇第六》)

  【注】 ①尚:超过。②说:同“悦”。③女:同“汝”,即“你”。 ④画:画线为界,止而不进。

  你认为这两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和“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孔子认为为仁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自觉性和由此带来的'决心和毅力问题。

  附【译文】

  (1)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仁的人,也没有见过讨厌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是受人崇敬无法超越的;讨厌不仁的人,实行仁德的时候,是不会让不仁的人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的。有谁能够用一天的时间把力量花在仁上的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人。大概有这种人吧,只是我没有见过。”

  (2)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有限。”

  孔子说:“如果能力不够的话,那么到半路走不动了才停止前进,现在是你自己画线为界,止而不前啊!”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5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欣然起行( )

  ② 念无与为乐者( )

  ③因起彷徨( )

  ④人问其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愉快地,高兴地 2.想到,思考 3.于是 4.原因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同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乙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6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小题1】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欲:欲望 D.卒为良民卒:最终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1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小题1】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C、问起所欲 欲:想要。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尔是你的意思,甚是非常的'意思,负是背的意思,为是被的意思,诘是责备的意思”,还要使句子流畅以及整个句子的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邻人偷窃他家的东西,于令仪非但没有责备,反而给了邻人十千钱,而且还让他白天走,免得别人说闲话,可以看出于令仪是一个“宽厚大方、为他人着想”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的形象,根据文章中对这个人物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如本文中于令仪的形象,根据他对邻人的具体表现来分析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7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口号是 。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解释下面划线字词。

  (1)度已失期( )

  (2)等死,死国可乎()

  (3)为天下唱( )

  (4)陈胜王()

  6.翻译下面句子。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参考答案:

  1、(1)天下苦秦久矣 失期,法皆斩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鱼腹置书,篝火狐鸣

  3、A

  4、C

  5、(1)度量,估计 (2)同样

  (3)倡导 (4)称王

  6、(1)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跑了。

  (2)又暗中让吴广到戍卒们停留的处所旁的祠堂中。

  (答案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8

  文言文完成1-4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伶人——古时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为伶人。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A.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怨恨

  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前:在前面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追究

  D.故方其盛也 方:正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王临终之时,留给庄宗三支箭,希望他不要忘记三个遗恨。庄宗每次出兵都要带着这三支箭。

  B.庄宗俘获了燕王父子,杀了梁国的君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皇,替自己的父亲完成了遗愿。

  C.庄宗由最初的意气风发终落得泪下沾襟的悲惨结局,充分证明了江山“得之难而失之易”的道理。

  D.作者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会失败,全在于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贪图享乐,

  最终被伶人杀害。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

  1.A 恨:憾 不满

  2.C 文中并没有“充分证明江山得难易失”的道理。

  3.C

  4. (1)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入宗庙,把箭交还先王,把成功的喜讯告诉他。(双线处一点1分大意2分)

  (2)答案: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慧勇猛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双线处一点1分大意2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9

  周昌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 拜:授予官职

  B.微君,太子几废 微:如果不是

  C.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 郤:嫌隙,感情上的裂痕

  D.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万岁:对君王的敬称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周昌直言不讳、敢于据理力争的一组是( )(3分)

  ①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②而周昌廷争之强

  ③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④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

  ⑤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昌早年曾跟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攻打项羽的战争,官职也一再升迁。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汾阴侯。

  B.司马迁通过描写刘邦骑在周昌脖子上的动作和周昌斥责皇帝的语言,即刻画出刘邦的丑态,又非常突出的表现了周昌耿直、倔强的性格。

  C.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都对周昌怀有敬畏。因此,尽管他不愿意离开高祖,但高祖依然提拔了他,让他去担任赵国相国辅佐赵王。

  D.周昌本来就口吃,再加上是非常气愤的时候,所以就口吃的更加厉害,作者以“期”、“期”的口吃声来写周昌当时的'情态,很确切的表现了他的憨厚和正直。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5分)

  (2)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5分)

  4. D (万岁:国君去世的委婉说法)

  5. A (④是赵尧所说,不是“直接表现”;⑤⑥不涉及“直言不讳”)

  6. C (依据原文,不是提拔,而是“左迁”降职)

  7、(1)您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贵强”1分,“素”1分,“敬惮”1分,句子通顺2分。)

  (2)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

  (“崩”1分,“使使”1分,“不行”古今1分,句子通顺2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0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形貌昳丽( )

  ②窥镜而自视( )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这本书相传是西汉时期________整理而成的。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

  (3)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从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引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课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这句俗话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ìkuī

  2.《战国策》(《战国策.齐策一》) 刘向

  3.(1)土地方圆(2)没有谁(3)指责,讽刺(4)偶尔

  4.(1)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

  (2)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5.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进一步悟出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才能实现大治)

  6.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

  7.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1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2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 )

  (2)晚更号六一居士( )

  (3)虽机阱②在前( )

  (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小题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小题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小题1】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小题1】(1)就 (2)改变,更换 (3)即使 (4)有人

  【小题1】(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小题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小题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遵守结构原则,还要遵循意思原则,比如划分此句的节奏就要弄清楚因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此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关键字于焉等字,还要注意语序于废书簏中得唐韩愈遗稿以及省略的主语欧阳修。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三文段的`内容来谈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的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欧阳修从政思想的能力。根据第三文段欧阳修对待政事的态度以及连接材料中众宾合欢的场景来理解欧阳修从政思想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3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甲

  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①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乙

  《漫斋语录》曰:诗用 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

  (清·袁枚《随园诗话》)[注] ① 组丽:华丽。

  23.文中《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 创作的《离骚》。(1分)

  24.在甲乙文中□□和□□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2分)

  25.与乙文画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通俗精妙 B.平易深涩 C.言简意赅 D.深入浅出

  26.甲乙两文对平淡的理解不一致,加以分析。(3分)

  27.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4分)

  甲文 。

  乙文 。

  参考答案:

  23.(1分)屈原

  24.(2分)拙易(1分) 枯槁(1分)

  25.(2分)D

  26.(3分)甲文认为平淡是脱尽绚烂华美之后的境界;是浑然天成,无须雕琢的。乙文认为平淡是易于别人理解的;是需要反复修改的。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陶潜、谢朓的诗平淡而富有意趣,不像后来的诗人那样进行了惊心刺目的雕琢,杜甫说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想达到平淡的境界,就要去掉华丽的文采。华丽流芬的文采去掉了,便有可能达到平淡的境界,这样看来,陶、谢的境界不是后来那些雕琢的诗人可以达到的。现在的人作诗,把拙劣简易当成了平淡,读了这样的.诗,有见识的人没有不讥笑的。梅尧臣在《和晏相》这首诗中说:我按我的性情作诗,力求平淡,但又苦于不够圆熟,像菱芡一样刺口、有涩味。可见诗写到平淡这一步是很难的。所以他在《赠杜挺之诗》中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李白也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到了自然天成的程度,那就真是好诗了。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漫斋语录》说:诗歌的用意要精深,语言要平淡。我很欣赏这句话,每写一首诗,往往要改三五天,有时过一段时间又拿出来改。为什么呢?就因为追求用意精深要一半工夫,追求语言平淡又要一半工夫。用意欠精深不能超出别人而领先,语言欠平淡则不能让大家读懂。朱子说:梅尧臣(圣俞)的诗,不是平淡,而是枯槁。这是为什么?即因为用意欠精深之故。郭公甫说:黄庭坚(山谷)的诗,费了不少力气,也不知说的什么?这是为何?即因为语言欠平淡之故。有孝廉汪某投诗给我,我看不懂这诗好在什么地方。汪某说:我的诗要等五百年后,才有人知道其价值。我笑道:一般人读不懂,五天都难得传下去,哪里谈得上传到五百年呢? (清·袁枚《随园诗话》)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4

  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①,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何令生,某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

  颜如其言,遂呼之名百日,昼夜不止。乃应曰:“诺。”急以百家彩灰酒灌之,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曰:“谢君召妾,妾愿侍箕帚②。”终岁,生一儿。儿年可两岁,友人曰:“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可斩之。”其夕,乃遗颜剑,剑才入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岳③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夺君愿,君今疑妾,妾不可住。”言讫,携其子却上软障,呕出所饮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添一孩子,皆是画焉。

  (选自唐?于逖《闻奇录》)

  【注释】

  ①软障:屏风。②箕帚:此指家内洒扫之事。③南岳:衡山的'古称。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颜如其言 ( )

  (2)乃遗颜剑 ( )

  (3)言讫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从文中看,赵颜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五)1.(1)按照 (2)送给 (3)完2.不久,被人画了我的外形,您又呼唤我的名字。3.赵颜做事能坚持到底,但容易轻信他人。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5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予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盎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予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圉同围,抵挡。(2)入侵

  2.B

  3.我知道你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说。

  4.明白地告诉公输盘和楚王,宋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公输盘和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