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阅读答案

“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阅读答案

时间:2024-06-14 10:06:1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阅读答案

  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而两者间的高下之比较,也成了中国史学史上最有兴味的话题之一。汉唐间,《汉书》对《史记》占有压倒性优势,因为《史记》被当作诽谤愤怨之书。中唐之后,文风递变,《史记》开始受到青睐,宋人如郑樵和刘辰翁都贬低《汉书》。到明代,文学领域的拟古派、唐宋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清代随着考据学兴起,《汉书》地位相对升高而《史记》稍诎,但也算不上扳回一局。

  那么,唐宋间这个“史升汉降”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徐复观的看法具有代表性:《史记》实际上是“以文而见重”。中古中国是个贵族社会,典雅渊懿的《汉书》符合贵族阶层爱好骈文的审美口味。唐以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散文的爱好逐渐成为主流,《史记》地位因此快速上升。这个解释之外,胡宝国的名文《<史记>的命运与史学的变化》增加了史学内在理路的解释:这和史学从“重叙述”走向“重解释”的变化有关,《史记》贯穿了对历史的某种解释,当宋代以后人们逐渐重视历史解释的时候,《史记》自然就受到了推崇。

  在“史升汉降”的转折点上,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唐代的韩愈。韩愈对《史记》推崇备至,他本人“雄深雅健”的风格也和司马迁一脉相承。钱钟书《管锥编》讲:刘勰尚不特重《庄子》和《史记》,是韩愈卓越的鉴赏力改变了这一点。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主张越过六朝的骈文时代,回到司马迁时代,以《史记》为古文典范,由此开始了《史记》的复兴与地位提升。推崇《史记》,韩愈是关键人物,当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实际上也代表了时代的脉动和文风之演变,此后唐宋诸家、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皆追随其后。

  这里我们就着历史思维的一个特点,补充一个对“史升汉降”的观察。这个特点就是“据后以论前”,按历史哲学家阿瑟·丹托的看法,历史评论都是“据后以论前”的:立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不断修正对前面发生事情的评价。后人继承着前人,续写着历史,但从历史评价的角度来看,后人加入历史就会影响前人的历史定位,续写历史同时也改写着历史。后出的历史把各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同时使人们调整此前历史的叙述。胡宝国说:“宋代史家有追求会通的风气……他们从会通的角度看《史记》,自然会给司马迁以很高的评价。到清代,纪传体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饮水思源,认识到《史记》的开创之功是比较自然的事情。”这段话就是采取了“据后以论前”视角。到唐初为止,除《史记》外,可以说还没有一部成功的通史,到唐宋后出现“三通”、《资治通鉴》等出色的通史著作,长于会通的《史记》随之更受重视;后世纪传体越是蓬勃发展,纪传体鼻祖《史记》的地位自然会越来越高。或许就像阿瑟·丹托的名言“彼特拉克无意开创文艺复兴”一样,司马迁也无意开创“历代纪传体正史”,彼特拉克“文艺复兴开创者”的身份和司马迁《史记》“史部第一书”的地位,不完全是由其自身,而是由其后加入的名家名作推上去的,踵效其后的人物越多、阵容越盛,其历史地位就越高。

  《汉书》从来不是一本单纯的历史著作,它的背后有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强盛的大一统王朝的加持。在班固看来,唐虞三代之所以能扬名后世,是因为有典籍记载其成功。从班固这个自我定位来看,《汉书》如同记载上古尧舜之事的《尧典》一样,是一个朝代的记功碑。一个王朝和一本史著相得益彰,这一情形在渗透着强烈批判精神的《史记》上是不存在的。中国历史至唐宋走出了一新境,到隋唐中国重归统一强盛,此后宋元明清诸王朝加入历史,足够长的历史就给人们呈现了更多的可能。对唐之后的人来说,可以羡汉也可以慕唐,还可以推赵宋,汉朝作为“典范王朝”的意义在人们心中因为唐宋等朝代的出现不再具有唯一性,《汉书》价值的下降某种程度上与此不无关联。

  《史记》本为私书而《汉书》实为官书。《史记》称得上是古代最富有个人色彩的史书。班固在宫廷直接监控下以“官督私撰”的方式完成前汉兴亡史,书成之后又得到朝廷推广,成了历代封建王朝编纂官方史学的前驱。《史记》虽列正史之首,列朝统治者心中的正史范本显然是《汉书》而不是《史记》。唐朝后陈陈相因,益发衬出作为私人修史的《史记》的独立精神和个性风采。

  (节选自章益国《“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阅读题目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但中唐之前人们喜欢《史记》,中唐之后人们则更喜欢《汉书》。

  B. 社会阶层结构影响文化变迁,随着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符合贵族审美的《汉书》地位下降。

  C. 与《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不同,《汉书》有典范王朝的加持,《汉书》与汉朝历史相互成就。

  D. 与《史记》不同,班固《汉书》的定位是王朝的记功碑,因而列朝统治者以《汉书》为正史范本。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介绍现象,再提出问题,然后纵向展开论证,符合认知的逻辑。

  B. 文章介绍阿瑟·丹托“据后以论前”的观点,有助于在历史叙述中理解“史升汉降”。

  C. 第三段引用胡宝国的观点,论证了《史记》长于会通的特点推动了其历史地位的提升。

  D. 文章举出班固《汉书》创作和推广的史实,是为了说明《汉书》不是私书而是官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英人物在鉴赏品位的引领、某种主流文化品位的形成上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迷信精英人物作用。

  B. 据历史学“据后以论前”的观点,《史记》以后的每部新历史著作都会使《史记》地位越来越高。

  C. 在寻求历史解释、建构史家批判精神、研究唐朝古文运动上,《史记》有比《汉书》更大的价值。

  D. 梁启超把司马迁称为“史界太祖”,而以“作俑”之词加于班固,可以支撑“史升汉降”的观点。

  参考答案

  【答案】

  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中唐之前人们喜欢《史记》,中唐之后人们则更喜欢《汉书》”表述绝对化。原文所说的“中唐之后,文风递变,《史记》开始受到青睐,宋人如郑樵和刘辰翁都贬低《汉书》”以中唐为节点的“史升汉降”是个整体趋势,是“概略”的说法。

  C.“《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汉书》从来不是一本单纯的历史著作”,并不能推出“《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原文也有“渗透着强烈批判精神”的看法。

  D.“因而列朝统治者以《汉书》为正史范本”因果关系不成立。根据原文“班固在宫廷直接监控下以‘官督私撰’的方式完成前汉兴亡史,书成之后又得到朝廷推广,成了历代封建王朝编纂官方史学的前驱”可知,列朝统治者以《汉书》为正史范本,除班固对《汉书》的定位是王朝的记功碑,还有“官督私撰”的方式等。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纵向展开论证,符合认知的逻辑”错误。原文首先提出“那么,唐宋间这个‘史升汉降’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一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徐复观的看法具有代表性:《史记》实际上是‘以文而见重’”“在‘史升汉降’的转折点上,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唐代的韩愈”“这里我们就着历史思维的一个特点,补充一个对‘史升汉降’的观察”可知,原文是横向展开原因分析;这种论证结构也不一定“符合认知的逻辑”。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都会使《史记》地位越来越高”有误。原文说的是“立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不断修正对前面发生事情的评价。后人继承着前人,续写着历史,但从历史评价的角度来看,后人加入历史就会影响前人的历史定位,续写历史同时也改写着历史。后出的历史把各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同时使人们调整此前历史的叙述”,指的是“挪动位置”,不一定是提高,也可能是下降。

【“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张之万之马》阅读答案12-27

《诗经》之“风”阅读答案12-28

儒者之豪迈阅读答案01-04

淡之美 阅读答案02-28

《生命之芯》阅读及答案10-10

宋词之“内美” 阅读答案02-24

冬之草阅读全部答案08-05

汉之美作文06-07

沧浪亭怀贯之阅读答案01-26

史之奇才——孔明作文08-2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