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4-06-13 11:41:3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文言文阅读答案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1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 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向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委于一 委:交付

  B. 落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

  C. 余既以谴来此 谴:被贬职

  D. 独幸岁月之久 幸:侥幸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克支其欹斜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 而不害于学 而耻学于师

  C. 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 不赂者以赂者丧

  D. 而欲庶几颜氏之乐 蟹六跪而二鳌

  18.下列对原文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由辟轩不易、有轩难安的现实,理解了颜渊拒仕的苦心,庆幸自己虽经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B. 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C. 文章不涉铺张,语言平淡,思想却深刻,抑贬谪之失意,化悲伤而进德修业,追求 归休田里 的超然旷达,这也符合作者官场失意、而又欲求摆脱的心理。

  D. 文章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最后又 非所敢望 ,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作者内心的痛苦。

  19.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3分)

  ⑵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2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轻视

  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空缺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 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着,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仕敢欺心耶!

  答:

  (2)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答:

  (3)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答:

  文言文阅读(19分)

  【答案】5.C(易:更换)

  【答案】6.D (①正直忠诚⑤勤俭朴素⑥体恤民情,心系百姓)

  【答案】7.A(“为官不畏权贵”没有体现其“忠诚正直”的一面,不是“与其亲党密告萧”,而是“其亲党密告燧”。)

  8.(10分)(1) 刚做官,怎么敢欺骗我的良心呢

  (2)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3)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文言文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A)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

  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B)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B. 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C.转见于色 (神情) D.望阶趋席(奔向)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众人即承响而回 挟天子而令诸侯

  B.于是审其量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C.王之恐状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乃趣解兵 凡三往,乃见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分)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22.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9.D(3分) 20.A C (4分)

  21.①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2分)

  ②桓温埋伏好兵士,设宴大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2分)

  22.淡定从容,有旷达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2分)。第一则表现在谢安面对大自然的大风大浪时,别人惊慌失措,他却神态悠闲,精神振奋,吟诵长啸。第二则表现在谢安面对政治和命运的大风大浪时(或国家个人命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虽有性命之忧,却神色不变,潇洒吟诵,以自己的气度震慑桓温使其撤兵。(2分)(共4分,意思符合即可)

  译文:

  (一)谢安,字安石,是谢尚的堂弟弟。他父亲是谢裒,官至太常卿。4岁时,谢安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即桓温父)看到,引得桓大人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逊于王东海(王东海即王承,是晋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谢安更是表现出聪慧机敏,处事沉稳,气宇非凡,擅长行书。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大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都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吟诵长啸,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了。谢安慢条斯理地说:这样看来,恐怕是该回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看到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二)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就在忧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原来满心期待着简文帝临终前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桓温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于宁康元年(373)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成。)桓温埋伏好兵士,设宴大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 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 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那样朗诵起嵇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文言文阅读答案4

  晏子谏景公①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②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刘向《晏子春秋》)

  [注]①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景公:齐国国君。②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受到教诲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晏子入见,立有间

  ②公被狐白之裘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景公或晏子的性格特征。

  答案

  (1)①晋见或拜见 ②通“披”,披着

  (2)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或几天),天气却不寒冷。

  (3)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晏子: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善于进谏。(任选一人作答。)

文言文阅读答案5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4分)

  子( )无敢食( )我也 故( )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 (2分)

  【小题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 ,现在常用来讽刺

  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你 吃 所以 逃跑

  【小题1】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还以为是害怕狐狸呢。

  【小题1】狐假虎威 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子在古文中有你的意思,有时表示对人的.尊称。今义特指儿;食读shí]时在古文中有食物和吃两个意思;读sì时有喂养意;为一词多义;做人名时还可读作yì故有因此朋友所以意;走为古今异义,古文中指跑这里结合语境理解有逃的意思,所以可以解释为逃跑,现在文中指步行。古文中用行表示现在的走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

  点评: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是日常学习的积累,同学们可以对书下注解强化记忆,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情况,还要学会迁移,能在课外文言文中使用。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重点的词语,兽,百兽;走,逃跑;以为,认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要不将重点词意思翻译准确,实词最好能与原文对应。可使用意译,让文句通顺,实词意义尽量与原文位置对应。

  【小题1】试题分析:小故事写的是狐狸借助考虑的威风吓走了百兽,同时又以此镇住了老虎,概括意思就是狐假虎威。狐狸是弱小的,但它能吓走百兽,靠的是老虎,而不是凭它自己的能力,所以可以理解为仗势欺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成语积累的能力。

  点评:这道题一是理解文章内容,知道写的是什么寓意,再根据平时的积累知道这是哪个成语,解释意义就可以了。

文言文阅读答案6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络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暴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义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枯:来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场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皙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题目: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罢:( )

  (2)从:( )

  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谷草书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2.(1)结束(完了,停止);(2)跟随

  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疑;信;异乡孤征(意思相同即可)

  5.(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3)自身的努力

文言文阅读答案7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曳屋许许声 ( )

  小题2:翻译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4分)

  小题3:全文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依次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 (2)

  (3) (3分)

  小题4:文中除正面描写口技人表演外,还运用哪些侧面描写?结合文意说说这些侧面描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5: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上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 )(1分)A.栩栩如生B.惟妙惟肖C.足以乱真D.生动逼真参考答案:

  小题1:(1)一会儿 (2)夹杂(3)拉

  小题1:(1)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喧哗(2)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小题1:(1)梦中惊醒(2)渐入梦乡(3)火场百象(失火救火)

  小题1:侧面描写有:写简单的道具;写宾客的反映。作用:侧面描写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文中抓住了口技表演中简单的道具和听众两个方面: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烘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课文交代道具极其简单,表明口技只是从一张嘴里发出,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烘托口技表演之“善”。(意思对即可)

  小题1:C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文言文阅读答案8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时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与有扈: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_____

  (2)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目光短浅。

  (2)满一年。

  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3.①政治上取信于民;

  ②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③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文言文阅读答案9

  柳宗元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梓人:木匠。 ②寻引:长尺 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④听听:争辩的样子。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 坐: 因获罪

  B.恐禹锡在所宜矜 矜: 怜悯

  C.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 规矩: 方尺

  D.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故: 旧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B.以责为人子者耳

  乃设九宾礼于庭古之学者必有师

  C.此则禹锡重可责也D.指麾众工,各趋其事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柳宗元讽刺执政者理事不当的一组是

  ①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②亲小劳,侵众官③促其耕获,督其蚕织

  ④是不知相道者也⑤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⑥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因为王叔文党祸受牵连而被贬谪,其实他们都很冤枉。

  B.文中通过梓人的故事,生动形象阐明了做宰相的人要宏观上把握局面,要懂得选贤任能,不必事必躬亲。

  C.柳宗元善于用寓言或借事喻理的文章表达为政治世的道理,其中郭橐驼就是用种树的理论阐述为官之道。

  D.御史中丞裴度在刘禹锡任职这件事上对皇上进行劝谏,皇上认为他忠心可鉴。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3分)

  (2)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2分)

  (3)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3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10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⑤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田间水道。

  ⑤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8.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自谓可将十万 ( ) ②会有土寇( )

  ③恒独步庭阶( ) ④复然(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几为所擒

  A.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C.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9. 用/画出下列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自练 乡 兵 与 之 角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11.刘羽冲临死前反复说古人岂欺我哉,那么古人真的欺骗刘羽冲了吗?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8.(1)带领(率领)(2)恰逢(适逢、正赶上)(3)常常、经常(4)这样。(4分)

  (2)C(2分)

  9.自 / 练 乡 兵 / 与 之 角(2分)

  10.(1)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2分)

  (2)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11. 古人没有欺骗刘羽冲。因为情况是不断改变的.,刘羽冲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纸上谈兵),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 (2分)

  附《泥古者愚》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 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独步着喃喃自语。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文言文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 何远《春渚纪文》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小题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公熟视久之 (2)非故负之也

  【小题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小题3】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⑴仔细 ⑵ 拖欠

  【小题2】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小题3】①“适父死”②“所制不售”(或①父亲刚刚亡故②做好的扇卖不出去。)

  【小题4】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帮助制扇)(1分)为政宽和,为人仁厚。(或: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其意思是固定的。"负"根据语境可推断出是“偿”的反义词,应译为“拖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尤其是文言文课文下面注解里面的词语。

  【小题2】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所以正确的停顿应是“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3】试题分析:首先找到文中的原句,即“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用自己的话概括即:父亲刚刚亡故;连雨天寒,做好的扇卖不出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确定答案范围。然后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首先找到文中的原句,即“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由此可见是在扇子上写字作画,帮助他“发市”(开张)。从这一举动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的好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地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人物的言行、心理、神态,结合全文内容、故事情节及文章主旨作综合地分析。有侧面描写的也要注意侧面描写所展示的人物性格特点。

文言文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王子猷逸事

  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②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③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其傲达若此。后与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摘编自《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

  【注释】

  ①卓荦(lu):卓越出众。②桓车骑:指车骑将军桓冲。③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

  ④翻译请点此查看:《王子猷逸事》选段翻译

  【阅读训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擅一车 擅:拥有 B.犹冀还当通 冀:希望

  C.未若长卿慢世 慢:傲慢 D.后与子敬俱病笃 笃:病故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子猷“卓荦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②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

  ③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 ④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⑤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⑥其傲达若此。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猷才华出众,却生性崇尚当时所谓的名士习气,平时不修边幅,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

  B.子猷爱竹,造访竹园。主人隆重接待,子猷却只赏竹不见人,主人气愤,就叫下人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子猷因此扫兴而归。

  C.子猷路遇桓子野,仰慕他的音乐才华,请他为自己演奏。桓子野也仰慕子猷名士风流,虽没和子猷交谈,却连弹奏了三曲方罢。

  D.子猷、子敬兄弟情深。子敬病故之后,子猷拖着病重的身体前往灵堂吊孝,心内悲恸,竟昏了过去。一个多月后,子猷也去世。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3分)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3分)

  【参考答案】:

  2.(3分)D(解析:笃:(病)重)

  3. (3分)A(解析:④写的是竹园主人;⑤写的是桓子野;⑥是作者对王徽之的评价。)

  4. (3分)B(解析:主人并无气愤,关上院门只为和子猷好好相聚,子猷因此更加赏识园主,宾主相谈甚欢,尽兴而归。)

  5. (1)(3分)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子猷在船中,认识子野的客人说:“这人是桓子野。”(得分点:识,1分;倒装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1分。)

  (2)(3分)子敬平时喜欢弹琴,(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得分点:素,1分;省略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1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13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是帝廷誉之曰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2)或指其书曰()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5。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2。(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3。(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4。(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5(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14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2)屋舍衣物皆尽( )

  12、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分,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B.对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钱,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C.为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D.跟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基础,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1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刘氏的“善举”具体表现在: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刘儿“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1.(4分)(1)赠送(2)房屋

  12. (3 分)C

  13. (2分)(1)辄以斗升相济 (2)以己之衣遗之

  (3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与人为善则与己为善)。

文言文阅读答案15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 (4)烨然若神人 ____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小题3】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1)热水(2)通“披”,穿(3)腰佩(4)光彩照人的样子 (每题1分,共4分)

  【小题2】(1)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 (每题2分,共,4分)

  【小题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共2分。错一处扣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被”的通假“腰”名词作动词,常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 “负箧曳屣”和2句中的“则”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读懂全文,原文回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答案11-04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7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06-09

画蛇添足文言文阅读答案02-02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11-09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07-14

养生记道文言文阅读答案09-23

战国策文言文阅读答案06-07

大脖子病人文言文阅读答案09-2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