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27 09:58:5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蝶恋花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蝶恋花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阅读答案1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托物起兴,晨见桐叶飘落,夜闻蟋蟀鸣叫,表明从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萧瑟的景象。

  B、“黯黯长安路”一句用长安借指京城临安,“黯黯”不仅是写实,也象征着作者难以实现报国理想。

  C、“忽记”表明此刻涌上心头的是当年词人的战斗经历,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

  D、全词共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追昔,第三层和第四层又转为抚今。今昔交织,回环往复。

  16、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最后一句的“悔”字为全词的精要之处,你是否同意?并作简要分析。

  答

  15、D。“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抚今”分析错误,第三层“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回到现实,第四层“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是回顾过去。故选D。

  16、同意。

  ①“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一句回忆了词人早年的战斗经历,下阕中的“悔”字道出了自己被罢官后无法到前线抗金的`懊悔之情。

  ②“悔”字与“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相呼应,委婉表达了兵书写成却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③“早信”句与《长杨赋》的典故,映射了当时统治者的昏聩无道,透露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上阕中“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是说作者回忆年轻时在西北边疆战斗的情景,自己横戈跃马的战场,大散关和渭河也一定还是原来的样子吧。“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所以“悔”字道出了自己被罢官后无法到前线抗金的懊悔之情。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作者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悔”字与“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相呼应,委婉表达了兵书写成却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这里作者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长杨赋》是两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其实在于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知遇,无法施展才能抱负收复大好河山的悲愤。这“悔”的后面,实在是“恨”!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蝶恋花阅读答案2

  蝶恋花①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

  ①危楼:高楼。

  ②拟把:打算将。

  ③强(qiǎng):勉强。

  ④消得:值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危: 凭: 拟: 伊:

  (2)作者在诗歌中力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性与流动感。请举例说说这种现象。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大的目标,艰苦过程以及成功的喜悦。他是借用这首词中的哪个诗句来形容艰难过程的?

  参考答案:

  (1)高 倚靠着 准备,思量 它(她)

  (2)春愁是无形的,但是作者却说它黯黯生天际。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句。

  阅读练习二: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由此可见上阕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

  2.后来王国维谈及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时,又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什么?

  答案:

  1.表现了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日渐消瘦憔悴的一片痴情。由此可见,上阕春愁是指对伊人的思念。

  2.做学问,成就事业应具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意对即可)

  3.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愁 字展开。(2分)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 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 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李弥逊《蝶恋花·福州横山阁》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别范南伯

  【翻译】

  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赏析】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本篇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无尽愁思,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气氛。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登高望远,离别愁恨油然而生。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然极目远望,看到的却是黯然销魂的春愁,词人不说春愁由心而发,却说生之于天际,一方面是为了将无形变成有形,以具象说明抽象,增加了词的画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愁怨是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即是词人极目天涯的所见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一声感叹无言谁会凭栏意,又有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这是对独自倚栏、希望成空的慨叹,也是不见心上人、难诉情怀的凄凉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词人为了排遣内心深沉的离愁之情,决意借酒浇愁,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而且还要对酒当歌放声高歌抒发自己的愁怀,但强颜欢笑,却是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末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道破:春愁缘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荡,颇具感染力。结尾二句是柳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全词抒情写景,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荡气回肠,颇具柳词的抒情特色。

蝶恋花阅读答案3

  蝶恋花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②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③。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离开南郑抗金前线,奉调回京安置时所作。②江海轻舟:脱胎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③《长杨赋》:西汉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桐叶晨飘蛩夜语”,托物起兴,“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由朝至夕的凄清萧瑟的景象,渲染了作者的心境。

  B.“黯黯长安路”这句既写出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被金人占领的现实,又暗寓作者对南宋朝廷抗金不利的不满。

  C.“应如故”是诗人的猜想,诗人希望当年自己横戈盘马的散关渭河依旧,这其实是一种对国事的忧虑。

  D.这首词以扬雄的'《长杨赋》作结,表明自己虽感叹此生不遇,但仍对朝廷怀有希望。

  16.“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5.D 【解析】这首词以扬雄的《长杨赋》作结,表明对朝廷的失望。

  16.①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作者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2分)②表达了自己奉调回京不被重用的愤慨不平(2分)与③心有不甘的无奈之情(2分)。

蝶恋花阅读答案4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注释译文: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àn]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词中表现了对抗金前线戎马生活的怀念,和对抗敌重任无人可以托付的感叹。

  作品鉴赏:

  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时的情况又怎样呢?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会不会乘虚南下呢?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词人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爱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话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随会对晋国使臣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中无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词里活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

蝶恋花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写作本词时,作者刚调任密州,年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贫穷粗陋,连年蝗灾,民不聊生。

  1.词的上阕专写钱塘上元,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

  2.下阕中山城的“寂寞”更是人的寂寞,寂寞中抒发了作者情感,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上阕写钱塘上元的'繁华与热闹,为下阕写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作铺垫(衬托、对比)。

  2.密州的上元,火冷灯稀,天空阴云密布,将要下雪。人们击鼓吹箫,举行社祭,祈求丰年。作者此时感到年老而又寂寞难耐,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蝶恋花阅读答案6

  蝶恋花 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鸟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都是极写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

  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汉城五月落梅花”诗意,运用听觉渲染出远隔关塞,思友与怀念故乡的郁闷心情。

  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的高旷,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的豪迈相比,本词所营造的意境却令人感到孤凄。

  E.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思念远方朋友的旅人的心情。全词通过视觉、听觉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意绪缠绵。

  2.“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A.E(“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不一样,前者极写其近,后者极写其远。E.“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错误,诗中尽为眼前之景。)(对1个2分,全对5分)

  2.① 巧妙用典。“墙角芭蕉”句化用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的词句,抒写离愁别绪;“亏伊遮掩窗儿黑”句巧用李清照这《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意,暗示了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能举出一处用典即可)② “亏伊”句将芭蕉拟人化,将芭蕉写得善解人意,反衬出诗人离情难耐的心情。③ “亏”字与上句“欺”字成对照;“窗儿黑”的“黑”,恰对上片“一片伤心白”的“白”字,用字遣词,工巧细密,意连语绵。④这两句放在后面,以景语结情语,别具一格,也使得情绪表达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以上四点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6分,要求有必要的分析。)

蝶恋花阅读答案7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①

  鹈鴂一声春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词人。金亡,避乱龙门山中,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词作多写子金亡后,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②鹈鴂:即杜鹃,鸣于春晓,有“杜鹃啼血”的说法。③桧:柏树的一种,即圆柏。

  8.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结合巧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词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8.杜聃在春晓鸣叫,略含一种伤春悄绪.(1分》阳光明媚,绿草花木充满生机,蝴媒翩翩起舞,但花下笙歌一曲未完,流莺便声声催着春天离去。(2分)春光易逝,传达出对春光的留恋,寄托词人对故国的.怀念。(2分)

  9.这一句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老桧耐霜自励岁寒之节.农现了作者坚贞不二的高尚悄操(3分)词的上片以暮春景物起兴,寓情于景,表达暮春时节,自身年华易逝的无尽伤感.而结尾两句使得词中的情感不至于流于感伤.且有一种向上之意,提升全词格调。〈3分)

蝶恋花阅读答案8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①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②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③南徐:州名。即今江苏镇江市。

  1、首句“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 ”句意。(2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5分)

  参考答案

  1、(2分)首句“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5分)上片实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下片虚写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虚实结合,抒写诗人心中既为朋友离去的而产生的离愁别绪,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感情的。

  (2)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一句,“意蕴深厚”,“有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运用虚写手法,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表面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把双方离别之恨和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赏析

  《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人杨炎正的作品,这首词描绘春景,抒写离情。上片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下片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全词抒写离愁别绪,细腻委婉,工巧别致。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

蝶恋花阅读答案9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字展开。(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 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7. 愁(2分) 8.D(2分)

蝶恋花阅读答案10

  百迭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

  楼阁峥嵘天尺五,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

  【注】李弥逊(1089-1153),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任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一系列地方官。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此词是作者归隐后览横山阁有感抒怀。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此词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词人由远及进,动静结合,(2分)描绘了一幅辽阔雄浑的画面。(1分)青山绵延,十里长街,人烟稠密,榕叶满川,白鹭翩飞;整个画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2分)

  2.词人直抒胸臆,(2分)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情绪,(2分)同时又流露出屡受排斥、被迫退隐,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和愤慨。(2分)

  阅读练习二:

  (1)简要分析缕字的妙处。(2分)

  (2)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3)末尾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江水的蜿蜒。

  (2)青山绵延,十里长街,人烟稠密,榕叶满川,白鹭翩飞,(2分)词人由远及近,动静结合,(1分)描绘出一幅辽阔雄浑的画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1分)

  (3)词人直抒胸臆,(1分)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情绪,(2分)同时又流露出屡受排斥、被迫退隐,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和愤慨。(2分)

  【注释】

  江:指闽江。

  南台:山名,福州城南,下临闽江,又称钓台山。

  榕叶:榕树叶。福州多榕树,又榕城一称。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能涉水捕鱼捉虾,又叫鹭鸶。

  疏帘:窗帘。

  天尺五:离天五尺,形容乌石山的楼台高拔摩天。实际的乌石山海高度仅86米。

  荷芰:荷花和菱角。

  老子:同老夫,自称。

  横山主:横山阁的主人。

  赏析

  这首词写于作者晚年隐居连江时。

  夏日登临横山阁,远远望去青山层叠连绵,闽江细若线缕。十里人家星落散居南台山下,小路绕山行。高大茂盛的榕树遮掩了山下的江水,满眼尽是葱郁的榕叶,只可见一行白鹭翔起飞落。山峻楼高,带有荷菱香气的凉风,习习轻拂,吹散了暑天的闷热。既然天下没有老夫的去处,只好持杯一盏,作横山阁的主人了。

  南台山高不足百米,作者形容山高离天五尺,意在寄托胸中的豪情。老子人间无去处,则是抒发被迫隐退的愤懑。

  这首蝶恋花词描绘了横山阁一带的壮观景色,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屡受排斥,被迫退隐,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和愤慨。

  赏析二

  《蝶恋花福州横山阁》是作者退隐后登览横山阁有感抒怀。起首三句,概括地描写福州一带景物的特色。山峦重叠簇聚,闽江之水,蜿蜒东流,犹如丝带一缕,南山台十里长街,人烟辏集。山河美好,荡人心怀。三句勾勒了丛山、江水、城镇辽阔雄伟的总貌,有吞吐万物之力。榕叶二句,作者把目光从远处收回,着眼于近景,枫叶纷纷飘落,白鹭翩翩而飞,一派生机。最后作者的笔锋停留在住家人的'窗口,黄昏来临,下起细雨,家家疏帘半卷,饶有情趣。化用王勃《滕王阁》中珠帘暮卷西山雨诗意,由动景转入静景,并写出对南方多雨气候的感受。

  下片写横山阁。该词题为福州横山阁,上片写了登阁后的远眺近望,至此才把目光转向横山阁。楼阁之句,横山阁巍然耸立,离天只有一尺五,以夸张的手法极写楼阁之高峻、峥嵘。夹杂着菱荷清香的微风徐徐吹来,顿消夏日之闷热,凉爽宜人。作者笔下近景、远景、动景、静景、植物、动物、人事、建筑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渲染了这里的山水之美、楼阁之高、环境之好。作者心怀磊落,旷达自适,故笔下的山川景物奔纵豪放,高大奇伟。景物之壮美,由作者眼中看出,却是他心底激情的折射。他热爱祖国的山河,有很高的政治抱负,却因耿介刚直,屡遭排斥,被迫退隐,所以结尾说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这是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之语,也是徒怀壮志,无从施展、积愤填胸的愤慨,深沉痛切,却似从不经意中说出,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蝶恋花阅读答案11

  蝶恋花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

  ①这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的一首词。

  ②长杨赋:汉扬雄所作。常把扬雄看做怀才不遇的人。

  阅读题目

  1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从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萧瑟的景象。

  B.“黯黯”一句,既是实写,也以“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C.诗人想乘着小船归隐江湖,只是担心自己的一卷兵书无人可以托付。

  D.全诗抚今追昔,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

  11.词中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0.C

  11:

  ①词中表现了对抗金前线戎马生活的怀念;

  ②对国事的担忧;

  ③对抗敌重任无人可以托付的感叹;

  ④报国无门的悲愤感情。

蝶恋花阅读答案12

  蝶恋花

  宋琬①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②?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③中遮掩窗儿黑。

  【注】①宋琬(1614—1673),山东莱阳人,宋现父兄辈在明来与清军作战中,多人殉难。1645年初,宋琬流亡在吴中一带,在旅途之中写下此词。②梅花笛:笛曲《梅花引》。③生憎:此处可作厌恶解。

  阅读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去疏帘才数尺”表面上讲的是月离“疏帘”的距离近,实则是暗示当时的月光异常明亮皎洁。

  B.“乌鹊惊飞”化用曹操《短歌行》诗句,表现了作者后半生漂泊东南、流徙吴越的心境。

  C.“蟋蟀灯前欺病客”,运用拟人手法,借写蟋蟀欺负“病客”的不通人情来衬托作者的悲凉心境。

  D.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依次写了室外的月光和乌鹊、室内的灯光、窗外芭蕉的影子等,衬托、渲染出作者不可排遣的愁思。

  2.本词的最后一句,还有一个版本作“亏伊遮掩窗儿黑”。你认为哪一个版本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D(3分)

  2. 修改更好,①“亏伊遮掩窗儿黑”即多亏芭蕉叶遮挡了窗外的月光。②词人与故人关山阻隔,相距万里,对故人的思念使其难眠。“一片伤心白”写月光皎洁,亮如白昼,勾起了词人许多往事。③芭蕉移来了阴影,遮黑了被明月照亮的窗户,使视觉的触目惊心得以缓解,使自己能在封闭的环境中隔绝由景到晴的媒介,更能体现作者月下怀人之思已浓烈难释到了何种程度,以至稍有逃避的空间,亦觉欣慰。(每点2分,共6分)

  原文更好,①“生憎遮掩窗儿黑”即厌恶芭蕉叶遮挡了窗外的月光。②词人与故人关山阻隔,相距万里,对故人的思念使其难眠。“一片伤心白”写月光皎洁,亮如白昼,勾起了词人许多往事。③尽管月光在作者眼中“伤心白”,怕见,可是再白总有一丝光亮,较之“窗儿黑”要略为宽舒,拗笔逆推,他的心灵的幽凉几乎触纸可感。(每点2分,共6分)

  【赏析】

  词的第一句“月去疏帘才数尺”句面上讲的是月离“疏帘”的距离近,实则是暗示当时的月光异常的明亮皎洁,能见度高。作者起笔含蓄,浓重细密的心思积而不发,这也多与作者在长年艰辛苦难的生活中所养成的隐忍低敛的性格相关。另一方面,第一句也是在为第三句做铺垫:当时的月亮离稀疏摇曳的窗帘近在咫尺,一阵乌鹊惊飞而起,当空略过,凭空留下了那赤裸裸,触目惊心的白,月光就这样明晃晃地白,得勾起多少伤心旧事啊,以致于作者都不忍久视。作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在古时又称之为“揭帘法”写的是帘,目的却是帘后的人,揭开帘子才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第二句“乌鹊惊飞”源自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南飞的乌鹊它不是本地的乌鹊,绕树三匝,为何迟迟不肯落羽?真的是没有树枝可以留驻吗?其实不然,既然有树,枝桠总是有的,只是境迁物非,草木殊类,异地险境让乌鹊感到犹豫,不安和惊虑,没有了归属感。这与作者后半生漂泊东南,流徙吴越的心境是何其地相似。作者月夜吟诗,念到伤心处,情难以堪,一片伤心白既照应了第一句,也奠定了整阕词的基调。 第三句“万里故人关塞隔”很多砖家认为这里的故人是指远谪边境的孙启或丁澎等挚友,我不能苟同这种说法。孙启和丁澎等人同样也遭流放,作者如果客寓他乡,在寂寞的深夜里,最能勾起作者怀念的是什么?首先应该是作者自己的家,故乡,和故乡的故人,这是常情。所以这里的故人不会是同病相怜的那些好友。这位故乡的故人一定吹得一手好笛,让作者事隔多年依然能依稀记得个中韵律,以致于在异乡的深夜,幽闻南楼梅花笛,立刻就能想起:家乡的他在万里之外,这又是谁在吹弄如此熟悉的笛声...说到底其实也不是作者在想念那笛声,作者是太想家了。 后半阕第一句把作者和读者神游在外的思绪拉近到“灯前”,也就是作者这位“病客”的跟前。作者行家里手,行文思路相当清晰,文章结构也井井有条。前半阕寄情于景,后半阕移情于人。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有言:“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简单而言就是写词不能就事论事,就事论事的词写的再华丽也是下品,写的差的那就是恶俗了。现在有很多写“新词”的作者,自诩文采高古,填出来的词就跟叙事散文一样,还网上报上到处贴,就跟电线杆上的“狗皮膏”一样了,都懒的撕你。 第二句“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孤单的影子,在房间里来回踱两步,想睡那由得自己啊。词面上作者自己的意思是蟋蟀的吟叫搅扰地自己无法入睡,其实还是因感慨为自己的伤心的旧事和凄凉的当下而无法入眠。 末句这位辛苦的诗人终于在“墙角芭蕉”的僻护下获得了暂时的宁静,芭蕉叶这一巴掌的黑遮住了窗口,遮挡住了在多数人眼里是美好圆满象征的那轮明月,把作者伤痕累累,不忍卒视的内心静静地掩藏起来。同时芭蕉伊遮掩窗儿黑也与前文的伤心白形成了呼应。《二乡亭词》评论道:“感得芭蕉遮掩,为'一片伤心白’也,细不可言。”至此完美收笔,妙不可言。

蝶恋花阅读答案13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10、(1)[答案] 拟人(1分)。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分)

  [解析] 本词上阕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

  (2)[答案] “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1分)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阅读答案14

  蝶恋花先发看红梅

  王安中

  青玉一枝红类吐。粉颊愁寒,浓与胭脂傅。辨杏猜桃君莫误。天姿不到风尘处。

  云破月来花下住。要伴佳人,弄影参差舞。只有暗香穿绣户。昭华一曲惊吹去。

  [注]昭华,古代管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青玉”比喻美丽的梅枝,“红类”借代红梅花朵,“吐”字描写梅苞的怒放。

  B.“粉颊……,浓与……”俩句运用了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梅花的色彩和神态。

  C.“辨杏……,天姿……”两句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杏花、桃花的天姿,梅花比它们朴素。

  D.“只有……,昭华……”两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淋漓尽致写出梅花清香袭人。

  (2)“云破月来花下住,要伴佳人,弄影参差舞”三句描写云散月出时的`梅花,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

  (1)C.“辨…天…”两句把梅花与杏花、桃花做比较,赞美梅花天姿国色,以及具有不同于世俗的品格。

  (2)运用拟人手法,不说月光照耀梅枝,却说月亮这位嫦娥仙子要下来与梅花这位美人住在一起,一起婆娑起舞。借描写月光,从侧面衬托出梅花、梅影的美丽迷人,蕴含着诗人对月下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蝶恋花阅读答案15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填江。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与辛弃痰交谊甚厚,多有酬唱。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

  阅读题目

  18、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采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

  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东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

  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D、“鸣橹”指划船摇格发出的声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朋友心事沉痛。

  19、本词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8、D(D项,“为君愁绝听鸣橹”描写的对象是作者,而非朋友,这句话描写了作者送行时听着朋友乘坐的小船摇橹声音越来越小,心生惆怅,表达了对朋友远行前途未卜的担忧,“绝”写出的是作者的无限深情。)

  19、①相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借景抒情的写法来表达离恨与思念。

  ②不同:本词设想友人回望却有乱山遮隔,从对方着笔,表面写友人思我,实则一语兼言两者,把双方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柳词则是设想别后情境,以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残月”等来表达离别后自己的孤独与对心爱之人的想念。

【蝶恋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蝶恋花》阅读答案10-27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参考12-21

苏轼《蝶恋花·春景》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14

蝶恋花·别范南伯阅读答案05-17

等阅读及答案05-29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前方》阅读答案03-02

大风的阅读答案02-16

望月阅读答案03-10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