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底线》阅读答案

《底线》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22 10:02:3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底线》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底线》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底线》阅读答案

  《底线》阅读答案 篇1

  幸福的底线

  陈鲁民

  ①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②一次,曾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有不同。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划得太高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譬如说,一个把幸福底线划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所以,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不一定就比幼儿园阿姨幸福。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的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低,很容易达到。

  总之,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幸福就在身旁。(本文有删改)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

  2.文中第②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来阐明道理,这样阐明道理的作用是_________。(3分)

  3.以下选项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甘于清贫,隐居南山,采菊东篱,悠然自得。

  B.诸葛亮感念先帝,出师北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

  C.刘禹锡身居陋室,交往鸿儒,弹琴阅经,清闲自在。

  D.欧阳修谪居滁州,怡情山水,醉翁亭下,与民同乐。

  4.你赞同本文的观点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3分)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幸福就在身旁。

  2.(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罗斯福坦然面对家中失窃的事例,证明了把幸福底线画低,以达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幸福就在身边的道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2分)B

  4.(3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赞成本文观点。因为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倘若我们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期望值小一点,欲望少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就会感到幸福。

  示例二:我不赞成本文观点。因为如果认为画低幸福底线就可以得到幸福,就有可能会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丧失前进动力,人生将没有大作为。

  《底线》阅读答案 篇2

  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

  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

  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21.阅读文章②-⑤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3分)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提出中心论点:①____②

  反面论证:___③

  22.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4分)

  不恰当的论据是__,(填序号即可)原因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答案示例:①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②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③没有底线会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危害)。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2.答案示例:乙(1分)本段的分论点是: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陶渊明辞官不做归隐田园的原因是要保持自身的节操,不向权贵低头,不能证明本段的分论点。(3分)

  评分标准:共4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底线》阅读答案 篇3

  ①在美国纽约的一座公寓里住着一位叫西蒙的孤单老人,他记性不好,出门经常忘了带钥匙,走在大街上也时常忘了回家的路,但他有个做人的原则,对帮助过他的人必须表达了谢意才安心。

  ②有一次,西蒙老人在邻居的陪同下去了一次医院。第二天邻居有事去了加州,而西蒙老人想到没有给邻居道谢,于是,他到邮局特地发了一封特快专递,偌大的一张纸上只有两个字“谢谢”。当邻居回来后对西蒙老人说,不必用特快专递的形式来表达谢意,而西蒙老人十分认真地说,什么都可以忘,唯独对帮助过我的人表达谢意不能忘,这是我做人的原则和底线。

  ③可能有人会说,西方人就是做事认真,而《人民报社》近日就刊载了一位“守住底线”的东方人。那是国内的几名老年驴友到新加坡旅游,在花芭山观景时,一位游客拿出一支中华烟递给导游,导游微笑着谢绝了。随后,他拿出自己的烟抽起来,他抽的`烟是十元一包的“万宝路”,明显比中华烟档次低。事后导游解释说,我知道中华烟在中国是很高档的香烟,但政府有规定,导游不能接受游客任何东西,哪怕是一支香烟,否则我就对不起国徽,这也是我做人的底线。

  ④西蒙老人的“谢谢”和新加坡导游的“谢绝一支烟”,从区区小事中让人感受到,人生有着最不能丢的东西,这就是人生的原则和底线。守护原则和底线,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生活对人的一种磨炼。作为一个人,不管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原则和底线,对于这些原则和底线,不仅要知其意,明其理,而且要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原则的高压线。待人处事,从容淡定,与人为善,取得内心的平和,活得坦荡轻松。

  ⑤人以原则为崇高,行以正道为高尚。让我们守护好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清清爽爽的人。

  小题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文中举了西蒙老人和新加坡导游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说明理由。(2分)

  小题3:选文第③段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4:试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偌大”的表达作用。(2分)

  小题5:请结合具体的论据(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均可),谈谈你的做人的原则和底线。(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我们要守护好做人的原则和底线。(2分;只答“守护人生的原则和底线”不得分)

  小题1:不可以删去。因为西蒙老人是西方人,而新加坡导游是东方人,作者列举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事例,使得论证更严密,更全面。(具体分析1分使得论证更严密、更全面1分,共2分)

  小题1:举例论证。举了新加坡导游坚守做人底线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论证了“我们要守护人生的原则和底线”的观点。(3分。举例论证1分;具体真切1分;论证了“我们要守护人生的原则和底线”1分)

  小题1:“偌大”即“特别大”之意,用纸张之大和内容之少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突出了西蒙老人以感谢别人作为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答出“比”的意思1分,作用1分,共2分)

  小题1:示例:诚信,是我做人的底线。古语有云:“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如今,诚信之花却渐渐凋零。请永远不要忘记“三聚氰胺”之痛,也请永远记得陈建——为了履行诺言,以自己一生的孤独守在墓前。无论在哪个年代,诚实守信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观点1分,事例2分,共3分)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议论文论证严密性这一特点来分析能不能删去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先确定论证方法,然后根据第三段的内容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词语作用的能力。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言之有理即可。

  《底线》阅读答案 篇4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万吗?”

  ④我说:“上世纪50代真有。到了70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正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杂文选刊》第7期,有改动)

  22.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4.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悟。(2分)

  答:

  答案:

  22.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评分说明:(2分>将“引出论题”答成“引出论点”不得分。

  23.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评分说明:(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准确也可得分。

  24.示例:为人做事要坚持原则,遵守社会底线,坚守心灵底线,生活中要遵纪守法,洁身自好,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不要见利忘义,以强凌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评分说明:(2分)观点正确。结合选文谈得1分,联系实际得1分。

  《底线》阅读答案 篇5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造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过“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比如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息;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B. 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

  C. 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

  D. “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范,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B. 基准意识是对网络行为的积极要求,说明“能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

  C. 中国传统美德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何谓“反身意识”。

  D. 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产生了一些传信任机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3. 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护,诚信社会也难以建成。

  B. 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们的网络文明行为。

  C. “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参照。

  D. 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 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案】

  1. C

  2. B

  3. D

  4. 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内容;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

  5. (1)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强制性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2)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致网络行为失范;(3)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属于无意作恶,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4)他们应当学习网络基准意识中“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格、文明的青年网民。

  《底线》阅读答案 篇6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 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 ,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 。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杂文选刊》20xx年第7期,有改动)

  1.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答:

  3.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4.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悟。(2分)

  答:

  参考答案

  1.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评分说明:(2分)将引出论题答成引出论点不得分。

  2.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评分说明:(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准确也可得分。

  3.比喻论证。把人的底线比作钢铁长城,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人的底线可以牢不可破的观点,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4.示例:为人做事要坚持原则,遵守社会底线,坚守心灵底线,生活中要遵纪守法,洁身自好,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不要见利忘义,以强凌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底线》阅读答案 篇7

  底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3分)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 (1) 的观点;其次,从 (2) 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 (3) 。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4分)

  4.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字,5分)

  答案:

  1、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成全社会、成全自己;人守住底线的意义(重要性)。

  2、比喻论证,把底线比作江河的水线,把抽象的底线具体化,生动形象地说明做人做事要有底线的意义和无底线的危害,从而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3、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一个人有了底线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有底线,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取得人生的成功。

  4、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实际加以阐述,最后适当总结。示例: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为人处世的底线。课堂上不做干扰他人的事,考试时遵守纪律不作弊,文明出行等就是一个学生应守的底线。底线意识应该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作为一个人应坚守底线,不应该随波逐流。

  《底线》阅读答案 篇8

  阅读《底线》一文,回答22-25题。(共8分)

  底线冯骥才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万吗?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正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杂文选刊》20xx年第7期,有改动)

  22.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4.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5.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悟。(2分)

  答案:

  22.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评分说明:将引出论题答成引出论点不得分。

  23.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评分说明:用自己的话概括准确也可得分。

  24.比喻论证。把人的底线比作钢铁长城,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人的底线可以牢不可破的观点,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评分说明: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25.示例:为人做事要坚持原则,遵守社会底线,坚守心灵底线,生活中要遵纪守法,洁身自好,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不要见利忘义,以强凌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评分说明:观点正确。结合选文谈得1分,联系实际得1分。

  《底线》阅读答案 篇9

  《守住“规则”这根文明底线》阅读原文

  “不讲规矩”令很多导游对中国游客头疼不已。说好的集合、出发时间,有人就是不守时,让一车人望眼欲穿;不遵守公共秩序、乱插队、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令旁人侧目……中国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客源国,规则意识的欠缺却让这一庞大群体的海外形象蒙尘。

  岂止游客,我们身边类似的漠视规则行为,也在屡屡上演,甚至更为夸张。从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到地铁里的不文明行为,从随地吐痰到景区涂鸦,从“萝卜招聘”到山寨成风,背后无不是规则意识的淡薄。“不讲规矩的中国人”不过是在异国的背景板下,对这一行为的高亮度呈现。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重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礼仪之邦,规则意识本是一个勿复多言的传统美德,何以成了让人蒙羞的“差等生”,需要从“ABC”补起?

  那些让人脸红的公德缺失者在私人生活圈中,很可能是一个彬彬有礼、颇有教养的人。但他们对陌生人视若无物,甚至一言不合就挥舞拳头。这种随亲疏远近而递减的规则观,正是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德的表现。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对待陌生人像朋友那样,但起码要做到基本的尊重,这就是规则的意义,也是文明的底线。

  在看得见的公共场合,无视规则是对旁人的冒犯;在目光不及的领域,则有可能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别人看病要排队拿号,我找关系试图加塞;应聘本是公平竞争,我非要上蹿下跳找熟人。这些做法或许提升了个人效率,却会让社会的齿轮处处卡壳。规则之上的秩序才是最大的公共品。规则固然不能让每个人都走得最快,也未必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但起码能保证规则之上的公平,维护公共空间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秩序。

  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爬坡的关键路段,能否超越对现代文明的“私利化”追逐和“物质化”诠释,决定了我们民族“现代意识”的.品质。既然每个公民都要面对社会性生活,那就必须唤起大家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联系的体认,推动更多人在公共领域恪守规则的底线。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规则是陌生人之间的基本伦理和相处之道。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一个社会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进而涵养公共意识,是融入现代文明的第一步。越出规则底线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对陌生人的伤害,而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受到伤害的“陌生人”。

  早在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就曾指出,在中国,“一涉公字,其事立败”,如“公林无不斩伐,公路无不芜梗,公田无不侵占,公园无不毁坏”。有个人私念、无公共意识,这种“有私无公”的性格特征,在当今中国人身上仍有体现。

  今天的中国,物质的丰裕已直追发达国家,但公民的“现代性”依然踯躅在艰难的转型路上。对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而言,摒弃百年积弊,以公共之精神,涵养公共之文明,培育现代之公民,已经时不我待。就此而言,激发对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遵守通行的基本行为规则,是涵养公共意识的开端,也是迈向文明社会的起点。

  (选自20xx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守住“规则”这根文明底线》阅读题目

  1、文章开头就从“不守规则”说起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列举了国人哪些不守规则的现象?

  3、文章引用梁启超的话有什么作用?

  4、作为今天的我们如何做到坚守规则?

  《守住“规则”这根文明底线》阅读答案

  1、文章开头列举了林林总总的不守规则的现象,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反思,以此引起下文的论述。

  2、从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到地铁里的不文明行为,从随地吐痰到景区涂鸦,从“萝卜招聘”到“山寨”成风。

  3、引用梁启超的话,阐述了某些人不守规则的表现,引起我们重视。

  4、我们要摒弃百年积弊,以公共之精神,涵养公共之文明,培育现代之公民,已经时不我待,同时激发对规则破坏者的文明羞耻感,遵守通行的基本行为规则,是涵养公共意识的开端,也是迈向文明社会的起点。

  《底线》阅读答案 篇10

  幸福的底线

  陈鲁民

  ①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膺服。

  ②一次,曾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③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____。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④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有不同。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画得太高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譬如说,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所以,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低,很容易达到。

  ⑤退一步说,你遇到灾难和不幸时,适度地降低一下幸福的底线,也有助于调整心情,渡过难关,坦然面对生活。总之,倘若我们能学会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实在一点,离自己近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这样,你便每天都能感到幸福,幸福就在身旁。

  1.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人文中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坚强

  B.满足

  C.悲伤

  D.自嘲

  3.请你简要说明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把幸福的底线画低一点,就可以感受至到幸福。

  2.B

  3.示例:首先指出每个人幸福的底线各不相同,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接着列举事例,通过对比阐释一个人感觉痛苦往往是把幸福底线画得太高的道理;最后得出结论幸福与否与底线画得高低有很大关系。(意对即可)

【《底线》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等阅读及答案05-29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美好的声誉阅读答案《美好的声誉美》阅读答案09-27

《雨中》阅读答案03-25

门槛阅读答案02-25

《挫折》阅读答案03-14

《登高》阅读答案03-15

《纸船》阅读答案03-24

《菜花》阅读答案06-1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