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11 11:41:3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注)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行子:出行的人。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正面点题,时间、地点明确,重点突出雨后初晴景象,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侵”“傍”二字生动地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明丽景象。

  C.尾联中的“闲”字,与“喜”字相对应,表现了诗人因战争的结束而欣然于怀。

  D.这首边塞诗情感丰富,苍凉悲壮与清新宁静之感兼而有之,寄寓了诗人和平期望。

  16.这首诗前两联是从哪些角度描绘边塞风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D项,“这首边塞诗情感丰富,苍凉悲壮与清新宁静之感兼而有之,寄寓了诗人和平期望”说法错误。“苍凉悲壮”错,这首诗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

  16.(1)在颜色的搭配上,“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艳丽,但艳丽中又有清新之感;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2)远近结合,从远处的山川到近处的村落,使得画面极为开阔,表现出边塞雄浑的特色。(3)高低结合,从空中斜日到脚底青草路,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2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①斜日塞天昏②,一半山川带雨痕③。

  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释】

  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

  ②昏:水汽上升面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

  ③雨痕;雨水冲洗后留下的痕迹。

  ④新水:雨水。

  ⑤乱侵:到处流淌,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正面点题,时间地点都十分明确,重点照应了“初睛”,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 三四句写雨水在长满青草的路上到处流淌,附近散落着的村庄,绿杨簇拥,炊烟袅袅。

  C. 诗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雨后初晴景象,全诗着笔由近及远,景物富于变化,极有层次。

  D. 诗人行走塞路,所见之景赏心悦目,充满诗情画意,与其他边塞诗相比,可谓别具一格。

  (2)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答案】

  (1)C .“全诗着笔由近及远”理解不正确。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全诗着笔由远及近。

  (2)色彩明丽,“晚虹”描绘了傍晚的绚烂彩虹,“新水”写出了雨水还在滴落,“青草路”使人感受到青草的丰茂与生机,“绿杨村”使人仿佛看到被绿色的杨树环绕包围的村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可知,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明丽,但艳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颜色上的搭配,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大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据此作答。

  上面是节选的前两句

  全诗

  塞路初晴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诗意

  晚虹斜挂,夕阳西沉,黄昏降临到边塞。远处一半山川经雨水的'洗涤,变得更加明朗青翠。

  新下的雨水,到处漫流在青草蔓蔓的小路上。缕缕轻烟还蒙绕着被绿树簇拥的村庄上。

  胡人的羊马,再也不要想到南方放牧,唐王朝的旌旗正飘扬在北疆。

  我这行人听说边塞没有战事之后,大为喜悦,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草上游猎。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3

  【原文】: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 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释】

  ①行子:出行的人。

  【翻译】:

  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雨扣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下去,显得不舍。胡人的羊马在南下而休息,唐朝将领的旗帜仍挂在北门。行人高兴地听说这里没有战争悠闲地游玩,骑马打猎在秋原上。

  【赏析】:

  塞路初晴是一首边塞诗。它以满腔热情,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

  这首诗却迥然而异,它以满腔热情,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

  前四句以简练的笔墨和丽的色彩,写作者在塞路上行进时的所见,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画图。在草原上,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正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不去,显得依恋不舍。这一切,是无比动人的景象。作者是成都人,他以南方人的新奇的眼光,来审视这塞北的美景,字里行间充溢着欢悦、愉快的'感情。

  这四句诗,第一、二句正面点题,时间、地都十分明确,特别是重点突出了初晴,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第一句“晚虹斜日塞天昏”,乍看来,在点明时间上似乎叠床架屋,有些犯复,但仔细咀嚼,却寄寓着作者深刻的用心。“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这当空舞动的七色彩练,将作者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引入广阔的空间。一个“晚”字,点明了时间。在广阔的天空中,与“晚虹”相对,正是那发射着光辉的“斜日”,唯其斜挂天际,才能与天边彩虹遥相呼应,使得画面极为开阔,表现出边塞雄浑的特色。这里,“斜日”不是用来点明时间,而是用来描写实有景象。“塞天昏”的“昏”字,也不是用以表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这是草原初晴时的显著特征。这一句与下句“一半山川带雨痕”,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第三、四句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

  同时,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颜色上的搭配,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

  第五、六句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是全诗的主干。“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北方游牧民族常向南扩展势力,故“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此是唐诗中的惯用法。

  “北门”,即北方门户,《旧唐书·郭子仪传》:“朔方,国之北门。”这两句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南下侵略,因为强大的唐军正驻守在北方,是卫国的长城。诗句显得义正辞严,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概。为了加强气势,作者使用因果倒装法,将“胡人羊马休南牧”的警告语前置,放在主导地位上,以逆笔取势,显得更为有力。这两句初读时似觉与前四句有些脱节,但细味诗意,不难看出,它是承上“新水乱侵青草路”而来,由于雨水充裕,草原上青草长势茂盛,因而想到羊马南牧。从内在联系上看,非常自然,非常紧密,在突然的跳跃中,隐含着细针密线的连缀。

  最后两句:“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秋原”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于是,那明丽清爽的画图,愈益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那悠然绵邈的韵味情致,也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前四句平平叙起,在节奏上舒缓平稳。第三联异峰突起,在内在旋律的起伏上,猛然形成高潮,给读者以强烈印象,也使得全诗有了刚健挺拔的气势。然后,到尾联又逐渐平稳,并且回复到前四句去。这样,在起伏跌宕之中,显出显著的变化,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上,浑然天成,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阅读训练】: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中的“喜”字。(4分)

  3.本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5分)

  4.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明丽的景象。(1分)

  2.“喜”字在此处是高兴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1分)“行子喜闻无战伐”中的“喜”字紧承第三联“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隐含在第三联中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2分)“喜”字还自然地引出下一句的“闲”字,诗人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1分)

  3.诗中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出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

  4.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景象。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的景象,告诫企图侵犯边疆的敌人,我军严阵以待,守护边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小题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小题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壮观(1分)景象。

  【小题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雍陶《塞路初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阅读答案记住回家的路05-23

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阅读答案09-23

《到平江路去》阅读练习及答案03-30

《读书声与强国路》阅读答案11-11

一路相伴阅读理解 一路相伴阅读理解答案05-14

等阅读及答案05-29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美好的声誉阅读答案《美好的声誉美》阅读答案09-27

《爱莲说》阅读答案06-1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