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酺》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酺》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酺》阅读答案1
大酺①
[唐]杜审言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②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③云官逄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注]①本诗是一首应制诗,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大酺:聚会宴饮。帝王降赐,民间三日聚饮。后指大规模庆贺。②祛服:艳服。③火德: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
阅读题目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起句从多地连缀的'空间视角切入,以“通”字串联,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发端别致,气象不俗。
B.颔联,分别从听觉视觉两方面,真实再现百姓在海上“伐鼓撞钟”,江东民众“新妆袨服”的景象。
C.颈联“残雪”与“好风”相对,冬去春来,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有辞旧迎新之意,含万象更新之旨。
D.尾联结语,扬颂武则天顺乎天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祈祷国运长久,百姓富足丰登,首尾呼应,自然浑成。
16.这首诗歌哪些内容体现了大的特色。(6分)
参考答案
15. C “伐鼓撞钟惊海上”是虚写。
16.①诗中所涉地域极广。毗陵、震泽、九州、万国,背景宏大。 ②民众极多。士女欢娱、普天同庆,场面热闹。 ③愿景丰富。诗歌中蕴含着为百姓祈福,愿国家长治久安,年年岁岁五谷丰登的愿景。
(其他角度阐明理由,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大酺》阅读答案2
大酺·春雨
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①,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②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④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注】①青玉旆,喻新竹。②兰成,南朝庾信之字。③平阳客,汉人马融。④红糁,指落花。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墙头”三句,细腻描写春风中新生翠竹品质高洁,生机勃勃。
B.下阕用庾信等人的典故,既丰富了词的内容,又含蓄寄托深情。
C.词的末句用问句作结,与上阕“自怜幽独”相照应,加深愁情。
D.本词是一首长调,言辞工巧,长于铺叙,构思别致,寓情于景。
16.这首词以“春雨”为题,借景抒情,词的下阕看似没有写春雨,实则句句都有春雨,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A(“品质高洁”错误。)
16.①下阕开头写行人归心似箭,但绵绵春雨使道路积水,马车难行,诗人内心焦急无奈。②接着连用庾信、卫玠和马融三个典故,极写诗人因春雨滞留、欲归不能的愁闷心情。③最后写落红铺地,樱桃如豆,春事消歇,作者借写春雨无情,渲染了游子思乡之情。
(评分细则:答对1点2分,满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白话诗词】
昨夜的烟雾已经散尽,四处听不见鸟儿的啼鸣,只有飞落的雨滴敲打着屋顶。墙角处那葱翠的竹子,皮上的粉霜都已被冲洗干净,稚嫩的竹梢互相磕碰。湿气使琴弦都已变潮,寒意侵入枕头帷幛之间,蜘蛛网吹粘在竹帘上。客舍四周寂静无人,屋檐的水溜滴个不断,不觉使人睡眼朦胧。怎奈愁闷至极连连惊醒,恍惚的梦境难成记忆,更感到幽居的孤苦伶仃。
远行之人,归心似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泥泞的.道路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真是无奈啊,我就像庾信那样因思乡而憔悴,因忧愁而像卫玠那样清瘦弱羸,旅途滞留,困顿清闲,更易愁损心目。难怪当年客居平阳的马融,听得笛声便会伤心得双泪直流。更何况原本繁花盛开的庭园,被风雨摧残得满目萧瑟,杂草丛丛。凋落的花瓣片片点点,满地铺红,门外的樱桃已大如豆粒。在这愁风苦雨后的夜晚,有谁和我秉烛共游?
【诗词赏析】
本词既写了春雨,又通过对雨景的描写抒发行旅为雨所困的愁闷情绪,引发游子相思之情。开头三句渲染雨意来临时的环境气氛。隔宿雨意酿成,烟雾散去,夜静寂,听不见春禽的啼鸣,只听见雨点敲打屋顶的淅沥声响。 “飞”“鸣”写出了春雨的劲急。 “墙头”三句写出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的墙头新竹用嫩梢相互碰触的动人景象。这是室外雨景,接下来三句则是描写雨天室内景象。琴丝、枕障、帘竹都受到春雨湿气的浸润。 “润”“寒”等字,准确地捕捉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人们对春雨微妙而深刻的感受。以上九句,词人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对春雨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同时也渲染了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春雨带给人新的感觉,却难以抹去内心的相思之情。 “邮亭”三句即写行人孤独,一人在外,百无聊赖,只有春雨伴随入眠的愁苦心情。结尾三句,“愁极频惊”准确写出了行人因愁绪太深,在睡梦里忽然惊起的情景;但惊起后,却又“梦轻难记”,令人沮丧,只有“自怜幽独”,愁绪更深一层。
下阕开头两句写行人归心似箭,却遇天雨路阻,归程无法“速”的焦急与无奈。接着连用了庾信、卫玠和马融的三个典故,说明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之深,正如庾信憔悴成病、卫玠心神大伤、马融闻笛落泪的悲伤。这里极写了行旅被雨阻、欲归不能的愁闷心情。 “况萧索”三句又回到春雨,既写了其无情,又写了它的多恩,带给作者无限的感慨,以“夜游共谁秉烛”的疑问作结,与上阕“自怜幽独”相照应,写出了作者无奈的愁闷。
此词写景抒情,寓情于景,音律复杂多变,构成独特旋律。
《大酺》阅读答案3
大酺
杜审言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注]①大酺(pú):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帝赐大酺,特许民间聚饮三日。后用 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②毗陵: 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 陵古名。 ③震泽: 太湖的古称。 ④袨服: 盛服,艳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在造意选词、取象设色上气象博大,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
B.颔联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以音乐、华服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
C.颈联写出了隆冬时节梅花飘落,柳遇好风,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
D.这首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
16.金圣叹评析此诗时说:“盖大酺为普天同乐盛典,须单写毗陵不得,然一时身在毗陵,又不可置毗陵反泛写他处。如此奢切之间,安排恰好。”请结合此评简要分析杜诗如何表现“普天同庆”。(6分)
答
15.C(时节错误。)
16.①此评是说诗题为“大酺”,诗人不能单写小县毗陵,但诗人当时身在毗陵,又不能不写毗陵而泛写其它地方。
②杜诗以“毗陵”开篇,又从震泽延伸至九州,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
③杜诗次句扩展至“万国”,由小及大,不止于毗陵,写男男女女饮酒作乐,体现了“普天同庆”的欢乐气氛。
④颔联选择“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现庆祝活动地域广泛,声势浩大。
(评分标准:答对以上任1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大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大美田园阅读答案 大美田园阅读题05-14
大先生阅读理解答案12-13
等阅读及答案05-29
《八大山人》阅读答案01-04
滕子京负大才阅读答案与翻译01-20
五年级大芦苇阅读答案09-15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告别阅读答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