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梅花开阅读训练附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梅花阅读附答案
梅花阅读附答案1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1分)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1分)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1分)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1分)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错,但分析中对诗意理解准确.酌情给分。
2.这首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它的新意在于诗人并不仅是由落英缤纷引发出岁月易逝的感叹,而且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从庭院落梅这一个小视角延伸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4分)
梅花阅读附答案2
元启《殿前欢·梅花景》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双调 殿前欢 梅花景
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注释】
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③大都来:只不过。④胡床:交椅。
⑤看咱:即“看啊”。咱:语助词。
⑥大都来:只不过。
⑦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意为作者在画梅的艺术构思中,不觉已成了梅花的化身。
【翻译】
在新芽般一弯明月映照下,疏落的梅影映满庭院的窗纱。即使用我修禅人的老练笔墨,也难以画出这别一样清新佳美的图画。不由得坐在胡床上痴神地看得连眼也不眨。惹得妻子骂我有了邪心,为什么情事牵挂。我告诉妻子,只不过是迷上了梅花,大概那梅花就是我,我就是那月下的梅花。
【赏析】:
梅花,是历代诗人吟咏的题材。此曲咏梅,有其独特之处。首两句写梅花的形象,但不直赋其形,而只描画其影。月牙儿是一弯新月,光色朦胧;疏淡的梅花枝印在窗妙上,隔窗看去,越发如痕如梦,呈现出清逸的神韵。“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是神来之笔,作者以老婆的.嗔怪,侧写自已如痴如醉般专注地赏识梅花。“骂”字显出老婆的醋意,境界全出,使人发噱。末两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疑问,既表明雅赏梅花进入物我两忘的化境,也表明在看梅的过程中,对人的生活有所体悟。庄子曾有梦蝶之说,梦醒后不知蝴蝶是庄周,抑或者庄周是蝴蝶,从中悟出人世的虚幻。此曲巧用其意,但思想是积极的。作者说自己与梅花浑成一体,无法分辨,蕴含着以梅花高尚纯洁的品格自喻的用意。此曲前段用语典雅,后段用语通俗,在描绘中渗和着哲理,这在散曲中别开生面。
【阅读训练】: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据胡床再看咱”一句中的“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3)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月下梅影。句末语气词。(意对即可)
(2)作者以梅花自比(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3)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1分。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受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1分。要点“受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
梅花阅读附答案3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梅 花
苏轼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⑴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梅花生长在远离世俗的幽谷之中,荒芜的草棘之间,并且遭到了狂风暴雪的猛烈摧残,处境十分恶劣。它品格坚贞,傲立荒谷,顽强生长;尽管遭到打击,枝损花飞,但仍然半守残枝,坚强不屈。(第一问3分,以“幽”“荒”与“恶”为要点,第二问以 “坚强”为要点,2分;答成“悲惨”之类的得1分。)
②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是寄寓梅花这个形象之中。(第一问3分;第二问答象征并解释正确得2分;答比喻得1分)
梅花阅读附答案4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候似妇人。
注:在《留候世家》里赞留候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8、结合全诗,赏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特点。(5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试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8、梅花的形象特点:①独处云里溪桥,寂寞幽独,孤芳自赏(傲然独立);②晓妆乍匀,娇美风韵,别具风味;③如留候才智绝伦却不恋红尘,高蹈自守。
【解析】点出特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9、①拟人,把梅花说成幽居山谷的佳人,意外遇到客人来赏,惊起匀妆,生动写出梅花美丽可爱;②用典,用张良的典故,表现梅花既有如张良的姣好容貌,又具有其智勇绝伦、功劳卓越却能摒却人间富贵,高洁自守的襟怀;③衬托,云里溪桥写出梅花生长于高山僻野、人迹罕至的环境,衬托梅花寂寞孤独、清雅高标;④托物言志,借梅花来表达诗人对不恋富贵功名、自甘幽独、高蹈自守的大丈夫襟怀的赞美。
【解析】以上四点,只需任答两点,赏析到位即可。
赏析
一、注释:
①【意外】意:内在意蕴;外:外在形色。试从意外看风味是说试着从梅花内在品质到外在形态去解读事物。意外亦可理解为意(之)外,内蕴之外在。既有内在的刚性深蕴又有外在的柔美可人是梅花与张良的相同之处。
②【留侯】汉代名将张良,汉高祖的谋臣,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大功告成后,张良不恋权位,及时功成身退。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赞留后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少女的外貌。
二、翻译:
高山云间、溪涧桥旁,一弯梅树独自绽放。
宛若多情一佳人,晓闻客人来,恍然惊起,细细来梳妆。
试从梅花内外解读事物之风味,方相信,征战沙场文韬武略的.留侯,真的可以像女子一般美丽漂亮。
三、赏析:
云里溪桥独树春,写一棵梅树独自生长在高山上的涧桥旁。春,写梅树花儿已绽,意趣盎然。云里溪桥是一个地点,非为两处。
客来惊起晓妆匀运用拟人手法,把梅当作一佳人来写,早晨听到客人来,恍然惊起,细细妆扮准备迎接来客。写出梅花的可人、红艳、润泽、疏密有致。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三、四句拿梅花与张良互相比照。首先写出梅花远辞繁华高洁孤傲(内在)、姿态优美色香兼备(外在)的特点,然后以梅花推论张良。赞张良文韬武略、智谋过人、功成身退、不恋富贵,既有大丈夫的胸襟,又有女子的美颜。
全诗由赞梅而赞留后张良,并进一步托物(人)言志,表达诗人不恋富贵功名、自甘幽独、高蹈自守的大丈夫襟怀。
梅花阅读附答案5
把下列语段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是春暖才开花,她( )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 ),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 ),从来( )是( )不肯(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填空。
2.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民族的气节是什么?用“ _____ ”在原文中画出来。
4.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抵 却 风欺雪压 不管 不管 欺凌 都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无论 总
2.中华民族的气节
3.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4..外祖父为什么要保存这幅梅花图的原因:是因为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梅花托物言志。可以看出对梅花和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因为外祖父想让“我”跟梅花一样,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总要有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不肯低头。
(意思对健康)
梅花阅读附答案6
梅花楼记
明陈继儒
王元美①尝谓余:“市居之迹于喧也,山居之迹于寂也,惟园居在季孟间耳。”然王氏之弁山,枕城中,朝暾映门,游屐麏集②,即主人亦往往支门谢客,欲放而之于旷间无人之乡而不可得。余然后知园之与众也,宁独:与其谋于市也,宁谋于野。
吾友范象先,有园在横涝野塘之南,去城十里而近,喧寂半之。四面榆柳,阴翳小池。池上梅花两树,婆娑相对,苍枝老骨,纵横屈曲,挑檐而上。其干可抱,其叶可荫一亩余,其子可得五石。
范子谓:“吾见梅多,未有如此君之老而奇者。”乃结高楼以临之。独与一二野衲,摊虎皮,爇③猊鼎,倚楼而歌。歌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已复笑曰:“如李迪诗,不过得花之幽韵闲淡而已。吾家老梅,正如碧眼胡僧,修眉露额,又若毒龙怒虬,纷孥构斗于广莫之野,攫爪迸鳞,鬼怪万状,度他梅讵足与此君争席?庶几钟贾山之嘉树,四贤祠之紫藤,差鼎足矣。”范子楼既成,于是广莳霞桃、芙蓉、来禽之属,以映带之,池加辟,竹加徙,楼之为观,日闲以敞。
而陈子适来,陈子曰:“吾尝闻往年探梅者,过寿安寺中,寺僧为游客所困,至折而为薪。而其次惟光福玄墓④之傍,薄雪轻云,漠漠数里,一快生平。然村人率以种梅为业,不复有品题护持,与梅花两相韵者。古今梅花之知己,仅得林逋⑤君。后迄二百年,而有范子于此中块焉野处,白板赤栏,朱帘碧幄,依微独立于暗香疏影之外,何异处士孤山?所少者童子开笼放鹤耳。他日抱鹤上扁舟,送之花下,烟沙星渚,短笛悠悠,有巍然破轻浪而出者,则陈先生至也。子其报梅花吐一枝以候我。”
注①王元美:王世贞,字元美,明代文学家、史学家。②麏集:jǔn,聚集。③爇:ruò,烧。④玄墓:在苏州市吴县,为赏梅胜地。⑤林逋,字君复,号和靖。人称“孤山处士”,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枕城中,朝暾映门
枕:靠近
B、乃结高楼以临之
结:修建
C、于是广莳霞桃
莳:栽种
D、池加辟,竹加徙
辟:僻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爇猊鼎,倚楼而歌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楼之为观,日闲以敞
②故为之文以志
C、①与梅花两相韵者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D、①依微独立于暗香疏影之外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范象先的一段话和陈子的一段话,而王元美的话语则相当于“引子”,使话题自然开启而不显突兀。
B、范象先重在说梅,他欣赏的是梅树闲淡的美和动态的美,以想象与联想,使得静态的梅树动态化了,表现出了梅树的姿态和神韵。
C、作者自己的一番话,重点是说人,分别描写了折梅的人、种梅的人和赏梅的人,他认为创造美和懂得欣赏美都是非常重要的。
D、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以梅为线索而一脉贯通,而且后半部分有所拓展和深化,全文形成了既有横向发散又有纵向深入的结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然后知园之与众也,宁独;与其谋于市也,宁谋于野。
②庶几钟贾山之嘉树,四贤祠之紫藤,差鼎足矣。
答案:
(1)D辟:拓宽;译文:池塘再拓宽,再移栽竹子、
(2)BA都表修饰;B连词,表并列/连词,来;C代词,…的人;D介词,在、
(3)B“他欣赏的是梅树闲淡的美”有误;依据原文第三段“不过得花之幽韵闲淡而已”,不认同花的“闲淡”,应为“奇崛的美”、
(4)①我在这以后知道了修建园林时与其同众多园林建在一起,不如单独修建;与其谋划在城里,不如谋划在郊野阅读答案、
②大概也只有钟贾山的美树,四贤祠的紫藤,勉强(略微)可以与之相比啊、
(5)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参考译文
王元美(世贞)曾对我说:“集市居住的特点在于喧闹,山林居住的特点在于寂静,只有田园居住的特点介于这两者之间、”然而王氏的弇山住处却处在城中,早晨的阳光映照家门,游人聚集,即使(求清静的)主人常常要关门谢绝来客,想自由自在地到那清闲无人的境地却不可得、这以后我知道了田园对于众人来说是宁可选择独处的地方,与其在集市中谋求,宁愿在田野间寻找、
我的朋友范象先,有一处田园在横涝野塘的南边,距离城邑十里却又还算近,喧闹寂静各半,田园四周榆树柳树枝叶繁茂,小池上有两株梅树,婆娑相对,苍枝老干,交错弯曲,直冲屋檐而上、它的树干可以合抱,它的枝叶可以遮蔽一亩之地,它的果子可收得五石之多、
范先生说“我见过的梅树多了,却没有见过像这两棵年久且奇特的、”于是面对着梅树而筑高楼,独自和一二个僧人摊开虎皮坐具,焚烧猊形香炉,倚楼而歌,吟诵:“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然后又笑着说:“像李迪的诗,只不过写出花的幽韵闲淡罢了、我家的老梅树,形态像西方的碧眼和尚,长眉高额,又像凶猛虬龙,在广袤的田野间纷乱争斗,爪抓鳞裂,像鬼怪一样的变化万端,其他树木怎足以和这梅树争胜?差不多也只有钟贾山的嘉树,四贤祠的紫藤,略微可以与之鼎足罢了、”范先生的梅花楼建成之后,在这里广种霞桃、芙蓉、来禽之类的植物,与池水相互映衬、池塘再拓宽,再移栽竹子、梅花成为景观,一天比一天幽闲而宽敞、
而陈某恰好来了,陈某说:“我曾听说当年寻梅的人,(频繁地)到寿安寺内探访,寺院里的和尚被游客所困扰,以至于把梅树砍倒当做柴火、而其次只有光福元旁边的梅花了,地上一层薄薄的雪,天上几朵淡淡的云,梅花却连绵数里,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然而村里人大多把种梅当做职业,不再有品评呵护,与梅花相应和的人、自古至今梅花的知己,仅有林逋一人,三百年后才有了范先生,范先生在这田园中畅快地野居,白色的楼板、红色的栏杆,深红的帘子、碧绿的帷帐,依稀独自站立在暗香疏影之外,这和孤山处士有何不同呢?所缺少的,只是童子开笼放鹤罢了、某天抱鹤登上扁舟,把它送到梅花之下,星光之下,烟雾之中,沙洲之旁,短笛悠扬,有个形象高大破细浪而出的人,那就是我陈某人到了,您一定要报知梅花开一枝来等待我、”
梅花阅读附答案7
【原文】:
梅花落
南朝·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注释】:
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翻译】: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作者】: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
【赏析】: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是南北朝宋时诗人鲍照的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的内容是赞梅,诗结构单纯,一二两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
鲍照的这首《梅花落》还算是较早的一首。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以杂树衬醒,独为梅嗟”。诗人说庭中的杂树众多,可他却偏偏赞叹梅花。如果读者再往下看,这发端的一句,又不仅仅是起着“衬醒”的作用,因为“衬醒”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捺不住地提出质问——“问君何独然?”这“问”的主语便是“杂树”。“独”字紧扣着“偏”字,将问题直逼到诗人面前,诗人回答得也很爽快,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这是赞梅的理由。但是,为了使“偏”与“独”有所交待,也为了使发问者(杂树)对自己有所了解,所以接着又说:想想你们吧,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终没有耐寒的品质,是所谓“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鲍照《咏史》)。如此相比,则“偏为梅咨嗟”一语,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阐发。
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两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比如对梅的描写,这里就见不到恬淡的天姿,横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动,更没有什么高标逸韵,力斡春回的颂词,而只是朴实无华,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其句式韵脚,亦随情之所至,意之所须,有五言,也有七言;“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沈德潜《古诗源》),新奇而不造作。诗人以如此单纯朴拙、随意自然的形式,说着并不怎么新鲜的事情,确有几分“稚”趣。然而,“念其”、“念尔”,不无情思,足见褒贬之意,早存于心,所以观点鲜明,一问即答,且能不枝不蔓,舍形取神,切中要害,是亦决非率意而成。“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郑板桥《梅竹》)。画家“心事”在画中,诗人的“心事”也藏在诗中。《南史·本传》中的记载:“(鲍)照尝谒(刘)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南史》卷十三)。这段文字不仅可以使读者窥见其人,亦有助于理解这首诗。如果说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可以说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那么,“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艺术象征。诗人将它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含糊地褒贬,一方面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兰艾不辨”、贵贱不分的世风的抨击和抗争。萧涤非先生曾经说:鲍照“位卑人微,才高气盛,生丁于昏乱之时,奔走乎死生之路,其自身经历,即为一悲壮激烈可歌可泣之绝好乐府题材,故所作最多,亦最工”(《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中。就以上所言,则又显示出它的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因而,那“似稚似老”的评语实在是精当绝妙。
【阅读训练】
1、“问君何独然”的“君”指(2分)
2、本诗咏梅,为何写到杂树?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咏梅者)
2、借杂树怯寒零落,衬托出梅花傲霜的美质。对比之下,诗人梅花坚贞的形象,独立在杂树般的没有节操的诗人中间,显得愈发美好。
梅花阅读附答案8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幺凤:鸟名。 ④涴(wò):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此年,侍妾王朝云病逝。
[2]东坡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啄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
[3]涴(wò):沾污,弄脏。语出唐《集灵台二首》“却嫌脂粉污颜色”。
1、请分析作者笔下梅的形象。(4分)
2、此词哪句话点明了题旨?请简要分析。(7分)
参考答案
1、【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意思对即可。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2、【“高情已逐晓云空”句。(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1分)(分项给分,未答对“高情已逐晓云空”句不影响其他各处得分。)】
二
14、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
1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
16、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线句。(3分)
参考答案
14、(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 (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
15、A(3分)
16、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3分)
三:
1、请结合文本,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惠州梅花的神韵的。(5分)
2、有人说这首词“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请结合全词谈谈“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美。(2分)起首两句说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是正面描写;后两句写梅花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是从美的影响着笔来写美本身,是侧面描写。(3分)
2、表达了作者对超尘脱俗的岭南梅花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有着岭南梅花一般风姿神韵的侍妾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蕴含着作者内心郁结不散的怅惘之情。
西江月·梅花简析:
《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艳丽多姿、不施粉黛而自然光彩照人来写朝云天生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咏梅中能注意突出岭南特色,并以绿羽禽来增强作品浪漫色彩。立意超拔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梅花阅读附答案9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⑴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答案:C(本题考察对实词的理解“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 “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 “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 “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 “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
⑵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选项为因果颠倒,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 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 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D 文章中出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
⑶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答案:B(题目侧重考察文学常识。B选项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
⑷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答案: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⑸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超凡脱俗的品质
⑹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
梅花阅读附答案10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解释词语。
大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天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愈是________,愈是________,却愈________,愈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多;大都。 本性。 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形象高大,气势豪迈。
2.精忠报国的岳飞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饱受艰辛 历尽磨难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意思对即可)
梅花阅读附答案11
【原文】: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穑醋辈煌蚀胶臁8咔橐阎鹣瓶眨挥肜婊ㄍ巍
【注释】
①这首词据传是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幺凤:鸟名。④wò):沾污。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赏析】:
《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艳丽多姿、不施粉黛而自然光彩照人来写朝云天生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咏梅中能注意突出岭南特色,并以绿羽禽来增强作品浪漫色彩。立意超拔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稹保肽厦诽烊唤喟椎娜菝玻遣恍加谟们Ψ劾醋笔蔚模皇┝饲Ψ郏炊诟橇怂淖匀幻廊荨A肽系拿坊ǎㄒ端闹芙院欤词姑坊ㄐ涣耍ㄏ醋保芬度杂泻焐ú煌蚀胶欤频蒙鲜茄だ龆嘧耍罂捎文砍仪椤C娑宰耪庵置谰暗亩拢戳碛谢潮В骸案咔橐阎鹣瓶眨挥肜婊ㄍ巍薄6驴景返母呱星椴僖阉孀畔贫煽瘴蓿巡辉倜渭坊ǎ幌笸醪涿渭婊ㄔ颇茄鐾焕嗟拿瘟恕>渲小袄婊ā奔础袄婊ㄔ啤保霸啤弊殖星啊跋啤倍础O氤贤澹饩淅锏摹跋啤保梢匀衔浅频拇疲嘎冻稣馐状实闹髦妓凇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阅读训练】:
1.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
2.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3.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3分)
4.请结合文本,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惠州梅花的神韵的。(5分)
5.有人说这首词“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请结合全词谈谈“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
2.A(3分)
3.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3分)
4.词的上阕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美。(2分)起首两句说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是正面描写;后两句写梅花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是从美的影响着笔来写美本身,是侧面描写。(3分)
5.表达了作者对超尘脱俗的岭南梅花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有着岭南梅花一般风姿神韵的侍妾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蕴含着作者内心郁结不散的怅惘之情。
梅花阅读附答案12
梅花,另一种乡愁
方华敏
①记得儿时,我唱着“雪霁天晴朗,梅花处处香”,深一脚浅一脚地疯跑在落雪的三九,摘一朵盛开的梅,捧一团蓬松的雪,真就有了李渔“雪点寒梅横小院”的意境,小小的我哪知踏雪寻梅的情致啊。
②初识梅,是在画上。
③每年除夕,老屋厅堂正墙早早换上匾额和字画。这古旧的字画与门楣新帖的春联相映,透着玄幻的前世色彩。然而这匾额和字画每年只能“显身”半月,待到正月十五过后,外公就取下卷好包藏,来年春节再挂,循环往复。我那时小,踮脚凝望画上的朵朵小花,思忖那花儿笑盈盈地开在枯老的枝干上,怎么总也不凋落呢?长大后才知这画是有名的《九九消寒图》。图中有诗云:“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哦,原来在描述民俗中的“画九”吧?说是旧时的闺中女画素梅一枝,枝上共有白梅八十一朵,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从冬至起,每天用红笔将一朵白梅描红,待到白梅红遍,就出了“九”,九尽春来。真是奇了,那时的女孩儿虽然身置寒冬,却是日日与洋溢春意的花儿相视,看似寻常的细微,也有意义的品赏,应为梅花最有美感的记载了。我想,老屋那宽条幅画中风霜已过,描红者和写诗人是否早就化身为香如故的一朵寒梅呢?
④在我的童年,无论是画里静止的梅,还是院梗上凌寒的梅,都开在我心里。外婆针线活做得极好。她在我的浅色衬衣前胸处,绣一簇粉的梅,带着一团团的喜气,仿佛要从衣裳上跳跃下来,惹得小伙伴用小手摩挲,痴痴羡慕,怜惜不已。我的书包搭盖上檐的梅花瓣是外婆剪纸后再以细毛线缝制的,淡黄的底色突兀出炫耀的朱红,那个妖娆啊,背起书包飞跑起来,真是热闹,把少时的岁月都染红了。似乎每个日子都过得像班上同学名字中嵌有的“梅”字一样,含苞的美梅呀。清清浅浅的心,盛满了生命之初点点碎碎的幸福和快乐。哪里还念想只有春节才能看到悬挂的.梅花图,只有三九才能采撷到的雪梅?
⑤夜晚,一灯如豆,外婆纺线织布。雪白的棉线从她手中均匀地抽出,细细袅袅;棉线穿梭在她织机经纬里,像是把早春的希望也织进光洁的线条里。我每天聆听织布纺线声音如梦,吱吱哑哑,声声寒霜意,丝丝梅花香。外婆用粗布温暖我,换钱养活我,用粗布成衣绣出好看的梅花,保存她对一棵棉的感恩。她说,有梅在侧的老屋,有纺车轻摇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轮回始终。从我童稚起,外婆的纺机一直织成我离乡的明月光。
⑥待我学会识文断字,再看那书里的梅,分明是染着乡愁的。明末张岱在西湖大雪三日、鸟声俱绝之时,独往湖心亭观雪,并青梅煮酒,酒意诗情,写下如水墨画般的西湖冬景,那份岑寂中的干净百媚多像他天府故国的梅花。《红楼梦》第五十回,贾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诗中的踏雪寻梅,则是禅心与梅心的天然合一,有藏在梅里无人知晓的春愁。除此还有北宋林和靖、民国才女石评梅等,他们倚窗凝思,看梅著花忆故乡的惆怅总是如此打动我的心。读着读着直到怅然若思,他们带给我的那种感觉,就像《梅花三弄》的第四拍,是那么值得挽留。
⑦待我离开故乡定居南京,这一年一度的梅花之约,俨然成为既定的仪式,怀旧而亲切。悠悠穿行梅林,细碎的花瓣寥寥地落在脸上,抬头细看,朵朵含苞的梅尖上也噙着盈盈的雨露,默默泪珠样的就是不落下,纯净透明得像回不去的少年,含了粉色香的乡愁。触梅思旧,故乡《九九消寒图》中描红的梅,细腻也好,精致也罢,却只是锁在老屋里的山水,只可想象不能触摸。儿时衣裳、书包上的簇簇梅花,楚楚盛开在岁月深处也好,鲜活灵动也罢,它却只是一幅疏朗的水墨,墨色晕开染成墨梅,才能风神绰约,梅魂隐现。此时斜斜的一枝梅红,仿佛从一曲纺机吱吱哑哑里漾出,细针密线地把我织进童年的月夜。
⑧当我走过南京梅花山长长的神道和蜿蜒的陵前路,那尽头便是连着儿时的春天。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梅花花开烂漫,又有多少随一夕风雨,洒落石阶。“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正是眼前这般情景?
⑨梅花于我,是相遇故知,寻一丝慰藉,细水长流。
⑩梅花于我,是另外一种乡愁。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两项都对得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
A.文章开头写我儿时唱着咏梅诗歌,在雪中摘梅花玩乐的情景,已有踏雪赏梅的意境,作用是统领全文,突出我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B.文章写画作《九九消寒图》和“画九”民俗,想象闺中女子画梅的情景,写出了儿时初识梅花时的美好印象,也表达了对老屋和外公的思念。
C.“有梅在侧的老屋,有纺车轻摇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轮回始终”一句写出了外婆面对艰苦生活的的坚韧和对外婆的怀念。
D. 文章第⑥段引用了与梅有关的情节和诗句,还写到了林和靖和石评梅,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增添文章的古典韵味和文化底蕴。
E.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2)文章以“梅花,另一种乡愁”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此时斜斜的一枝梅红,仿佛从一曲纺机吱吱哑哑里漾出,细针密线地把我织进童年的月夜。
(4)作者第⑨段为什么说“梅花于我,是相遇故知,寻一丝慰藉,细水长流”?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A、D (A.小时还不懂踏雪寻梅的意境。开头不能统领全文。作用是为了衬托长大后我对梅花的深厚情感。D项“主要是为了增添文章的古典韵味和文化底蕴”说法有误,主要是通过这些与梅有关的作品中体现的乡愁来衬托我对故乡的思念。)
(2)统领全文的作用,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着“梅花,另一种乡愁”来展开(结构2分)。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写了我儿时摘梅唱梅歌,识画中梅;童年时外婆纺线织布,在我的衣服上绣梅;我学会识文断字后读书中梅;我离开故乡后赏梅寄托乡愁。(内容2分)点出主题,梅花寄托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对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思念之情。(主题2分)
(3)这句话写我离开故乡定居南京后,在梅花山赏梅时,由眼前的梅花想起童年外婆月夜辛勤织布的情景,(内容2分)用了比拟(或炼字),写梅“漾出”“织进”形象生动,又以联想,化实为虚,虚实结合,将深情融于画意,由眼前梅表达对外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含蓄蕴藉,韵味悠长。(手法2分写出一种即可,感情2分)
(4)①作者定居南京后,看到梅花有亲切感,梅花如同他乡故知,勾起心底的记忆,慰藉心灵。(解释句意,2分)②作者从儿时到离开故乡前,在雪地里吟唱梅花诗,与外公在老屋画梅花、赏梅画,与织棉纺纱的外婆相依为命,梅花贯穿儿时生活,烙印入心。离乡后,赏梅时就会想起与梅花有关的童年生活以及故乡的人与事。梅花如同亲人、故乡一样,亲切可感。(结合文本,3分)
【梅花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腊梅花开阅读训练附答案09-20
相遇阅读附答案05-19
阅读《风筝》附答案05-07
《春寒》阅读附答案06-17
岳飞阅读附答案03-25
雕花烟斗 阅读附答案03-22
《秋》阅读训练附答案06-17
阅读《珍惜弱点》附答案06-19
《梅花魂》阅读答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