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秋莲阅读答案

秋莲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17 11:44:1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莲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莲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莲阅读答案

秋莲阅读答案1

  【原文】:

  秋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释】:

  不自容:不好意思,无地自容,形容处境窘迫。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或处境窘迫。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让自己钻进去。

  此处“亭亭”只有“高”的意思,没有亭亭玉立的褒义,含自我否定,所以对象特征是“瘦高”,不是“亭亭玉立”或“高挑”等。

  1.杳:无影无声:~无音信。~然无声。~如黄鹤(喻人或物全无踪影)。

  2.幽暗,深广:~渺。~冥。

  3、渺茫;深远;高远:杳不知所之也。(杳,深远没有尽头,这里表听不到声音。)——唐·杜牧《阿房宫赋》

  前两者可理解似有似无,看不见,听不清,诗句此处理解为香气似有似无,闻不真切更为恰当。与前面的“淡香”正相吻合。所以此处不能答“香气浓郁”、“香气四溢”或“香气传得远”。

  【翻译】:

  秋天到了,荷叶失去往日的圆润,形容枯瘦,高高挺立在水面,自己都觉得羞于见人。荷花的香气清淡,似有似无,还指望与谁情意相通——世间恐怕是没有人欣赏了。

  荷叶衰败,荷花凋落,这种情景已让人不堪忍受,更何况现在又处在清冷的江水和月色之中!

  虽然叶衰花败,但还想保持莲蓬完整,也算是保全晚节吧。谁知现在已是白露生秋风起的时节,恐怕莲蓬不久也会破败。

  荷花由盛转衰,莲子从莲蓬里凸显出来,像一位倔强的老人依然顽强地睁着眼睛,心中默默对自己说,我不会像某些人那些散发扁舟,载酒江湖。因为生命有时,酒壶易空啊。

  【赏析】:

  刘因(1249~1293)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

  枯瘦的身影稀疏立于荷塘中,淡淡幽香缥缈,有谁能闻到?已是绿叶枯黄红花惨败之际,又身处凄清江水和冰冷的月光中。原想在茅草房中保全晚节,谁知道已是秋风劲吹的白露时节。依旧能够将江山盛衰看在苍老的眼中,还是不要沉醉在孤独的扁舟中。

  朦胧晓色中,看到将落未落的白莲。凌波独立,露冷香消,似乎含有一种幽恨,故云无情有恨。

  诗咏秋莲,若即若离地从空际着笔,写出了花的'淡雅清幽的意态之美,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乱世隐居的孤寂的情怀。

  【阅读训练】:

  一、

  (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出秋莲的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一、

  (1)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

  (2)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二、

  (1)诗中通过“瘦影”“亭亭”写出秋莲的外形纤弱、挺立的特点(2分);通过“淡香杳杳”,写出了莲的清香、邈远的特点。(2分)

  (2)表现手法:借物抒怀(或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也算对,1分)

  这首诗描写了秋荷在白露秋风、江清月冷中,虽遭大自然无情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仍留下“莲蓬”与大自然抗争,全其晚节。(1分)诗人以秋莲自喻,寄托诗人身世之感,表达了诗人看淡人生盛衰荣辱、兴寄高远的豁达情怀。(2分)

秋莲阅读答案2

  秋莲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注】全晚节,岂知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青房:莲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写秋莲顾影自怜、寂寞无朋的辛酸处境。

  B、颔联“江清月冷”的环境,为秋莲的枯萎衰败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

  C、颈联用借代修辞,写出了秋莲被秋风摧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

  D、作者将秋莲与自己的境遇联系起来,巧妙寄托身世,旨意幽深,回味绵长。

  16、同样是秋莲,《》里林黛玉对“留得残荷声”情有独钟,而本诗作者有“莫放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请简要分析两人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答

  15、C(用了借代手法,错。)

  16、

  ①“残荷”和“雨声”,引发了林黛玉的身世之悲,寄寓了她的孤苦、落寞之情。(或可答:残荷与秋雨,视觉与听觉结合,寄寓了林黛玉对清冷残破之美的偏好。)(2分)

  ②本诗中,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4分。分析2分,思想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秋莲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秋霁阅读答案03-27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美好的声誉阅读答案《美好的声誉美》阅读答案09-27

《虚构》阅读答案11-11

《母鸡》阅读答案11-02

《饮酒》阅读答案11-03

论语阅读答案11-09

长城阅读答案12-23

《雪》阅读答案11-0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