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

时间:2021-12-30 23:23:3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亲的树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1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的树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挨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20xx年第3期,有删改)

  1.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各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一句的深刻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和坚守。

  (2)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 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

  2.使用拟人手法,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

  3.(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

  (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

  4.(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2

  ①父亲喜欢树,更喜欢种树。

  ②有一年夏天,父亲从外地带来了几棵小树,纤弱的树枝上长着硕大狭长的绿叶,仿佛一叶扁舟。我兴奋地跑过去,问道:“父亲,这是什么树啊?”“这是粽叶树,粽叶可以包粽子!”父亲抚摸着我的小脑袋,笑呵呵地说。“有粽叶就可以包粽子吃啰!”我的眼中流淌出莫大的喜悦。粽子,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美食,想一想都感觉口齿留香!

  ③父亲在屋后挖了四个树坑,撒下一层绿肥,把粽叶树种在里面,平土、压实、浇水,每天当做宝贝疙瘩似的精心照料着。刚刚种下的时候,我每天都跑去看他们成活了没有,小小的内心盼望着,期待它的翠绿。第一天,叶子还有点卷;第二天,叶子便挺起来了;第三天,小树的叶子便泛了光,看着精神起来了。小树们没有辜负父亲的深情,长势旺盛,迅速抢占地盘,不到一年,就长到一人高。叶子挤挤挨挨、层层叠叠,葳蕤葱翠。沐浴晨光,随风起舞,父亲没事时就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仿佛在看他的小儿子,眼神中满是欢喜。

  ④端午节前夕,阳光火热,夏风习习,蝉声把大地濯洗了一遍又一遍。父亲兴奋地带着我和姐姐来到粽叶树下,采摘粽叶。那一片片扁舟似的粽叶在风中挥舞,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翠绿饱满的粽叶摘下,轻放在篮子里。这些脱离母体的绿叶,依然保持着盎然的青翠,将与粽子一起走上人们的餐桌上,奉献出淡淡的清香。父亲对我和姐姐说:“粽叶树生命力强,不择地而生,为人们倾尽所有,奉献出生命的翠绿。要求于人的极少,给予别人的很多,我希望你们以后做粽叶树一样的人!”

  ⑤我们摘了满满一篮子粽叶,提到水井旁,洗净,拿到家里包粽子。父亲把柴火烧得噼里啪啦的,母亲包粽子,我和姐姐在一旁打下手。母亲将粽叶折成一个小袋,把洗净的糯米、枣儿、花生搅合在一起的馅儿放入其中,压实,一折一扣一绕,再把粽子线系上,一个饱满笨拙的粽子就成型了。然后把粽子放在热气腾腾的锅里煮上两三个小时,等到粽香溢出时,粽子就熟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拿,父亲说,小心烫着,心急吃不得粽子!这时,父亲会吩咐我和姐姐把粽子和粽叶送给左邻右舍,共同分享粽叶的清香!

  ⑥长大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知道,粽叶树实际上就是箬竹,粽叶就是箬竹叶。箬竹叶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不仅可以包粽子、做斗笠,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对癌症特有的恶液质具有防治功效。想不到,在我的认知中,单纯的粽叶竟然有这么多的用途!小小的粽叶都能如此,我是不是也多发挥一些光和热

  ⑦岁月流转,传承不断。端午节快到了,大街上又开始卖艾蒿和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叶飘香中,遥远的山村,父母已经再度泡好了米,正在一片片摘下粽叶,一边叨念着远方的我。

  18.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情感发生的变化。(3分)

  好奇——————

  19.品析语言。(6分)

  (1) 第一天,叶子还有点卷;第二天,叶子便挺起来了;第三天,小树的叶子便泛了光,看着精神起来了。(从描写的角度)(3分)

  (2) 那一片片扁舟似的粽叶在风中挥舞,发出沙沙的声响。(从修辞的角度)(3分)

  20.文章主要围绕“父亲的粽叶树”展开,第 ⑥段却在写粽叶的作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分析。(3分)

  21.联系整篇文章,思考寄托了父亲和我怎样的情思?(3分)

  答案:

  (三)(15分)

  18.(3分)喜悦,期待,小心翼翼(包含深情)(一词1分,共3分)

  19.(6分)(1)(3分)“卷”“挺”“泛”等词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粽叶生长舒展的形态(1分),表达了我对它成长的期待之情(1分)。(2)(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粽叶比作一叶扁舟(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粽叶的形态,表达了我对粽叶的喜爱之情(1分)。

  20.(3分)①本段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1分);②补充交代粽叶的其它用途,丰富文章的内容(1分);③表达作者对粽叶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1分)。(意近即可)

  21.(3分)粽叶树寄托了父亲对我们做人的教诲:①生命力顽强,敢于面对任何困难(1分);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1分)。父母和我之间思念的情感纽带(1分)。(意近即可)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3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账册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测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而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4.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怀着怎样的心理?父亲不砍树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4分)

  答: △

  15.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6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3分)

  答: △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3分)

  答: △

  16.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从三个层面简要阐述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6分)

  答: △

  17.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答: △

  参考答案:

  14.(4分)(1)心理:看重私利(私有财产),担心政策反复。(2分)(2)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2分)

  15.(6分)(1)使用比喻手法,(1分)以雪触目刺眼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2分)

  (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2分)(如从岁月的灰黑色答题,只给1分)

  16.(6分)(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

  17.(6分)(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2分)(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父亲的树

  那个与往年没有任何不同的春日,父亲从远在几百里外的故乡赶来看我。父亲老了,他根本记不清楚自 己究竟第几次跟我唠叨家里那棵枣树重新发芽的事了。

  入夜,朦朦胧胧听见小雨点儿拍打窗棂的声音,以及父亲沉郁的鼾声,如同一支古典乐曲,我能记住这棵枣树时,已经五岁了。

  那时的阳光多好啊。深蓝色的瓦屋,赭黄色的矮墙,组成了四四方方的小院,透过树林的间隙可以望见瓦蓝的天、飘逸的云、晶莹的星和微红的日。枣树就长在院子的显眼处,很灵性地撑起一片天空。多年以后 ,父亲每每谈及这些情景总是满脸笑意,总是嗔怪说幼时的我脾气如枣树一样倔。

  树龄跟我一样。父亲说他是在我出生的那天栽下这棵枣树的,很自然地代表他的儿子。父亲还说,小时候他的儿子很壮,刚会爬的日子,在小院里,儿子总爱一步步爬到那棵枣树旁,嘿嘿地用力,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望着一旁的他,哈哈地傻笑。然后,父亲看看又黑又瘦的'我不停地叹气:这娃子吃的饭哪儿去了?哪儿像小时候又 白又胖的模样……东拉西扯的闲谈,如散文的方式,只容纳了一种岁月的变幻。

  父亲一停下手中的农活儿,就蹲在屋檐下,抽着旱烟,悠闲地观望他的枣树。金秋时节,枣树也总是用一树的丰盈回报父亲。这时候父亲的嘴角和皱纹便会漾满一种沉思。

  在父亲悠闲的观望中,枣树一年一年地长大。枣树春意来得迟,院中那我喜欢的泡桐早已绿意满目,影绰着生命明丽澎湃的色彩,它才刚刚令人惊疑地从那似乎枯槁的紫褐色枝端探出一些鹅黄的淡芽。不久,矮矮的枣树便被高高的泡桐遮盖起来。

  还是父亲把所有的泡桐都砍掉了。说不出为什么,心中感到几许淡淡的哀伤。因为我觉得父亲几乎所有的关爱都给了那棵枣树。

  枣树花开花谢,一晃十几年匆匆而过,为了求学我来回漂泊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港口,却很少驻留于家的那个港口。于是,我离枣树越来越远,离父亲越来越远。

  高三那年,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枣树却没有探出鹅黄的淡芽。光秃秃的枝桠刺向天宇,似乎在等待温柔的阳光,等待蛰伏的花期。“实际上它是枯了。”我不屑一顾地说。父亲依旧悠闲地观望着那棵树,舍不得砍去。

  但那年我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就在我整理好行囊恨不得一下子飞走时,我听见父亲莫名其妙地叹气:“走吧,走吧,都走吧……”

  我知道父亲又在怀念他的枣树了。可那是怎样的一棵树啊,它的树身还没有我高,一枝延伸成肩,一枝兀立成柱,恰如人的形象,负重与挺拔。多少年,就是这棵树,和我一样吸吮这方天宽的鲜润。走的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对他那“无根”的儿子有一种抛不却割不断的情缘!

  这棵树在唤我回首张望,张望……我揉了揉眼角,有泪。

  其实啊,我才是父亲的枣树 。为了我的成长,父亲给予了他所能给予的一切。日益苍老的父亲总是望着在他的呵护下的枣树能衍生一些青枝绿叶,而我却总是误解着甚至根本不清楚那份关爱,企图去寻找另外的天空。

  注定在这细雨轻敲的夜晚,我寻回了最初的亲情。人是一棵树啊,而我是父亲的树,这棵树是父亲一生最大的付出,我该怎样顺应天地四时长成一个卓然而立的自己呢?又何时才能为我的父亲撑起一片天空作为回报呢?

  我读父亲的树,忽然想起一句话:有一种缘于内心的情感,剥掉生活表层的浮华后,内核会显得更加美丽。那种情感,我们称之为生命与爱的东西,原本就生生不息。

  1.从文章看是写父亲的,为什么以“父亲的树”为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安排材料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回忆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什么把所有的泡桐树都砍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有一种缘于内心的情感”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中的树与《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花各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写树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希望,由此表现父亲淳朴、执著的精神。

  2.这种手法在文中更便于引起我深情的回忆。便于表达“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热爱。

  3.①父亲栽树。②收获枣子。③砍掉泡桐。按时间顺序排列。

  4.关爱枣树。

  5.内心情感指生生不息的生命与爱的感情。

  6.《爸爸的花儿落了》以花喻人,表达自己丧父的伤痛。本文是借枣树来写人,含蓄地表达了主题。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5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1.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4分)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4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2分)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2分)

  3.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4分)

  3.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4分)

  (1)人们:

  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坚守。(1分)

  (2)父亲:

  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1分)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1分)

  2.(4分)

  (1)使用比喻手法,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1分)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1分)

  (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1分)

  3.(4分)(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6分)

  (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2分)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表达了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6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 tuó)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读huì鸟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向天空离开树林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同义词:

  兀立( ) 舒畅( )

  快活( ) 惊愕( )

  2、文章用“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开头有什么作用?

  3、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4、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

  5、文中写道“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为什么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

  答案:

  1、(略)

  2、①开门见山,点题;

  ②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三者的关系;

  ③抓住了全文中心和情感基调。

  3、因为父亲闻到了鸟味;没有风,看到了树叶在动。

  4、①父亲对鸟的气味很敏感,对鸟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很了解;

  ②父亲说话的声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③鸟快活的时刻父亲也最快活。

  5、写“我”的“茫然”……是反衬(或突出)父亲对鸟的相知、敏感。

  6、这句话作为结尾是庆幸,因为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这样写也表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照应了开头。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7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20xx年第3期,有删改)

  1.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5分)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一句的深刻内涵。(4分)

  3.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从三个层面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6分)

  4.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含义。(6分)

  答案:

  1.(5分)

  (1)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和坚守。(1分)

  (2)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1分)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2分)

  2.(4分)

  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3分)(如从“岁月的灰黑色”答题,只给1分)

  3.(6分)

  (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

  (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 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

  4.

  (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2分)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

【父亲的树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窗前的树阅读答案06-18

父亲的眼神阅读答案03-22

忆父亲阅读答案05-09

《父亲的轮廓》阅读答案05-12

爬自己的树阅读答案03-26

《鸟是树的花朵》的阅读答案02-10

《合欢树》阅读答案03-03

梧桐树阅读答案09-27

父亲的秘密阅读题答案03-12

《合欢树》阅读理解及答案03-0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