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

时间:2021-12-24 01:51:0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马说》阅读答案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说》阅读答案15篇

《马说》阅读答案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 策之不以其道

  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① 通“饲”,喂养 ② 鞭打 ③ 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小题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小题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体会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2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答案】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l。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评文: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1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5分)

  答案:

  10、C

  11、B

  12、B

  13(1)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14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

  1、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2、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3、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马说》阅读答案4

  《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完成小题。(16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①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②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③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④,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 ②介: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

  ⑤褫(chǐ):解除。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日啖豆至数斗()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小题2】与例句中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若无事然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影布石上,佁然不动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小题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小题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①同“现”,显现,显露。②等同,一样。③每天。④流汗。⑵B

  【小题1】然 /非精洁 /则宁饿死不受。

  【小题1】⑴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⑵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

  (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1】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小题1】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马说》阅读答案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是马也()(2)才美不外见()

  (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

  【小题2】(2分)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小题3】(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处1分)

  【小题4】(2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马说》阅读答案6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马说》一文选自 ,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3分)

  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退之,唐,著名的文学, “文起八代之衰”。

  小题1:B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小题1: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小题1: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马说》阅读答案7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2分)

  (1)尽粟一石(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

  (5)奋迅示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2分)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附答案】

  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马说》阅读答案8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附答案】

  1.略

  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马说》阅读答案9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徐公来,孰视之 D.汝之不惠 E.子墨子九距之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亵: ②宜乎众矣 宜: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7.下面加点词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鸣声上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8.用自己的话描述甲文划线句的内容。(5分)

  9.乙文说,对待千里马要遵其道,尽其才,通其意。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对“莲”如何做到这样?(3分)

  参考答案

  5.(2分)A(B.材→才 C.孰→熟 D.惠→慧 E.距→拒)

  6.(3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当然 ③等同,一样(各1分)

  7.(3分)C(鸣叫)(A.读shí,吃/读sì,通“饲”,喂养。B.动词:驱赶/ 名词:鞭子D.少/ 鲜艳)

  8.(5分)莲花虽是生长在河沟、池塘积存的`污泥中,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也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远传散开来,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濯”、“清涟”、“通”、“蔓”、“枝”、“益”、“亭亭”、“植”各0.5分,句意通顺1分。)

  9.(3分)示例:我们不能因为莲花生长在污泥就看不到它高洁的品质,我们要敬佩莲刚正挺拔的气概,清香流芳的品德;也不能因为它长得好看,就想随便玩弄它,要尊重它。

《马说》阅读答案10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2题。(共17分)

  【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

  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② 备员:凑数,充数。③废:当作“发”,发声。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5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4)使遂蚤得处囊中( )(5)胜不敢复相士。(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0、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1、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3分)

  12、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荐后,才有后来以三寸之舌庭战楚王,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历史佳话。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2分)

  有______________ ,方显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_____ ,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8、受屈辱,通“饲”喂养,驱使,通“早”,鉴选人才

  9、(2)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10、 C

  11、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救国于危难之中。应该像《陋室铭》中刘禹锡那样安贫乐道、志趣高雅……

  12、有伯乐(慧眼),方显千里之能;无勇气(自荐),岂有自荐(历史)佳话。

《马说》阅读答案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虽:(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

  小题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小题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虽:即使(2)相:鉴别

  小题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小题1:(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小题1: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两篇文章,然后根据“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这一要求进行概括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两篇文章的结局,然后比较“两文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进行概括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12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7—21题。(共13分)

  【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选自《毛遂自荐》

  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②备员:凑数,充数。③废:当作“发”,发声。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17、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2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处囊中(5)胜不敢复相士。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9、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0、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3分)

  21、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荐后,才有后来以三寸之舌庭战楚王,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历史佳话。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2分)

  有,方显;无,岂有。

  参考答案:

  17、受屈辱,通“饲”喂养,驱使,通“早”,鉴选人才

  18、(2)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19、C

  20、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救国于危难之中。应该像《陋室铭》中刘禹锡那样安贫乐道、志趣高雅……

  21、有伯乐(慧眼),方显千里之能;无勇气(自荐),岂有自荐(历史)佳话。

《马说》阅读答案13

  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策之不以其道(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答案:(1)有时 (2)等同,一样 (3)方法(4)怎么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________,因官吏部侍郎,又称________。文学主张上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________;苏轼称他________。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与课文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可根据书中注释完成。

  答案:《昌黎先生集杂说》 唐 文学 哲学韩愈 退之 韩昌黎 韩吏部 文以载道 文道合一 以道为主 “惟陈言之务去” “辞必己出” 杜诗韩笔 “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王安石 苏轼 苏洵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为了说明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说”这个古文体。

  答案:记叙 议论 一个道理 《爱莲说》 《师说》

  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三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题考查关于韩愈的文学知识。

  答案:《龙说》 《医说》 《崔山君传》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提示:C项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答案:C

  2.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提示:B项,文中没有强调“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答案:B

  3.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那么你认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

  提示:第一,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头就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连词“然后”,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后事续前事而起,没有前事就没有后事。第二,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接着的第二句从反面承接上文,转入论述。本来千里马是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是经常有的。表明千里马多伯乐少。第三句的“奴隶人”并非奴隶,而是指地位低下不识好马的养马人。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有了好马,也只是交到他们手中一般地对待。所以说先有马而后有伯乐。

  参考答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

  4.《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作者在首句提出论点后即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

  参考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作者的意图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5.你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感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来说。

  参考答案: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马说》阅读答案1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8分)

  故虽有名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xxxxxxx;全文的主旨句是:xxxxxxx。(2分)

  【小题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3分)

  “千里马”指:xxxxxxxxx

  “伯乐” 指:xxxxxxxxx

  “食马者”指:xxxxxxxxx

  答案

  【小题1】即使。 同“饲”,喂养。 驱使 临:面对。

  【小题2】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小题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4】“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指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以及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概括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观点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采用“托物言志”这种方法的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马说》阅读答案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已,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千里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喂养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 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马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马说》和《罴说》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06-14

《说宽容》阅读答案11-11

说勤阅读答案04-02

《说帘》阅读答案03-28

马说阅读心得10篇03-11

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08-04

《张之万之马》阅读答案12-27

马的眼镜现代文阅读答案03-28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05-12

马云的江湖现代文阅读答案09-2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