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时间:2022-06-06 11:50:0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下列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

  2.选出下列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4.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D

  4.示例:“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市一反三足轻重轻妄动

  B.人恒目不忘悔自新言其实

  C.衡于不足为深思熟处心积

  D.征于俱厉眉飞舞喜形于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答: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难度易。

  A.举: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动;B.过:犯错/经过/过错/超过

  C.虑:思虑/忧虑/思考/思虑D.色:神态

  13.【答案】【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与理解,难度中。

  【甲】中理解错误,理解中的内容相当于把“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了一遍,其中“行拂乱其所为”,翻译错误,不是有做不完的事,而是扰乱他的行为,使他的行为不顺。故选【乙】。

  14.【答案】(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

  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

  (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解析】不随考查文言文翻译理解,难度适中。结合题干,子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的体现,大致理解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一中的“忧”“”空,料二中的“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陨”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 ,中心论点是____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成就事业要先经受磨难的句子是 ___ 。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_ 和 的问题,其中阐述后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是从____ 面来论述的。

  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死于安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对此,请联系历吏或现实生括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孟子.告子下》;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反

  5.C

  6.“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4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 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①使……痛 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小题2】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B.饿其体肤(使......饥饿)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比喻)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小题3】用“/”划分句子节奏。(只划一处)1分

  行拂乱其所为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5】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请以选文为例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行拂乱/其所为

  【小题4】.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小题5】第一段、第二段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例一:第一段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辨别通假字的能力。A衡通横,B曾通增,C曾通层。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

  【小题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则、拂、遗恒等字。

  【小题5】本题考查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结合具体语句来谈表达效果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6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小题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通 ,意思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 ,意思

  【小题3】将画线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小题4】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

  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小题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B.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C.论证死于安乐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

  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D.全文从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方面论说人要成就一番大业,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

  答案

  【小题1】 ⑴被举荐 ⑵这样的 ⑶常常 ⑷在外面(外国)

  【小题1】⑴曾 增 增加 ⑵衡 横 阻塞

  【小题1】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小题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 C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记本文的通假字及含义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次阿联的理解,联系文章中的句子进行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本文论证的重点是生于忧患故C项错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8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黄门侍郎②王珪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馀③何用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黄门侍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③馀:是“余”的.繁体字。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行拂乱其所为(2)人恒过然后能改

  (3)比至末年(4)侈心无厌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馀何用哉!

  11.【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忧患意识。【甲】文中表现忧患意识、阐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乙】文中表现隋炀帝正是因为缺少忧患意识,导致国家灭亡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衡于虑( )

  (3)必先苦其心志( ) (4)人恒过( )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从)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 2010年4月14日晨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也曾在2008年上演,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案

  【小题1】(1) 被选拔 (2)通“横”,梗塞,不顺 (3)使……痛苦(使……困苦)

  (4)犯错误 (4分,每空1分)

  【小题1】D (2分)

  【小题1】(一个国家),内部(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在国外)没有势利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子意思表述完整到位,语言通顺即可)

  【小题1】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解析【小题1】解释下词语的.意思,注意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 (2)衡于虑(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 )

  (3)必先苦其心志( 使动用法,使……困苦 ) (4)人恒过(犯错误)

  【小题1】对词的理解的考查。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没有实在意义)

  【小题1】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解释准确,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入:(一个国家),内部。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外部(在国外)。恒:常常。

  【小题1】本文观点的考查。本文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0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8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是继孔子以后 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小题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做事实论据。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是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生于忧患;多难兴邦。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答案

  【小题1】(2分)孟子(1分)儒家(1分)

  【小题1】(3分)在内心受到困扰,在思路上受到阻碍,然后才有所作为。

  【小题1】(3分)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1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

  (2)衡: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通“横”,梗塞,指不顺。

  2.(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答案不唯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2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B.舜发于畎亩之中/后发制人C.管夷吾举于士/举世无双D.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无可忍小题2: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B.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的层次显得清楚。D.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小题1: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小题1:C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词义要结合具体句子理解。A项两个都是“知道”;B项前一个“被任用”,后一个“发动”;C项前一个“被举荐”,后一个“全”;D前一个“使……坚韧”,后一个“忍受”。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从所在语段找到适合要求的语句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个人说到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3

  【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郑人为盖》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②未几盗起 ▲

  ③鲜用盖者 ▲ ④劳其筋骨 ▲

  1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郑之鄙人学为盖 为坛而盟

  B. 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C. 越有善农者 京中有善口技者

  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人谓宜泄水种黍

  18.翻译下列句子(3分)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

  19.【乙】文中郑之鄙人无论是学习为盖,还是学习为桔槔,总是事到眼前才去想怎么办,结果都没有派上用场。而越之善农者却在大涝三年时想到有涝必有旱,坚持种水稻,结果丰年弥补了歉年,这说明了 ▲ 。 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甲】文中孟子就提出了 ▲ 的观点。(2分)

  20.根据两则文章主题,你觉得以下哪篇文章内容很好地印证了甲文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A、《陈涉世家》 B、《邹忌讽齐王纳谏》 C、《出师表》

  选( ▲ ) 理由: ▲

  答案:

  16.(4分)①被选拔 ②不久 ③少 ④使……劳累(一格一分)

  17.(3分)B

  18.(3分)因此说:“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这真是世间的名言啊!”(译出判断句式特点;译出“故,所以;具:准备”的意思。少一点扣一分)

  19.(2分)做事需要有前瞻意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格一分)

  20.(4分)

  选B,邹忌从比美一事中得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结论,由此类比推理及威王被宫妇、群臣、百姓蒙蔽很深,因而劝谏威王颁布法令除蔽,最终使得齐国大治,各国朝齐。生活安乐时,邹忌却能从比美事件中想到国家治理的弊端。这正印证了甲文所言,在国内有辅佐君王的大臣时常谏言,使君王产生忧患意识,从而让国家得以生存。

  选C,诸葛亮率师北上伐魏前,感蜀汉危急存亡,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刑赏分明、亲贤远佞三条建议,以史为鉴,激励后主励精图强。这正印证了甲文所言,在国内有辅佐君王的大臣谏言,使君王产生忧患意识,从而让国家得以生存。

  (具体内容占两分,结合甲文的观点占两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4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行拂乱其所为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如则无法家拂士

  21. 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不躬不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说苑?反制》)

  注释: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2分)

  23.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衣练紫之衣

  (2)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

  24. 请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25.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1分)

  20、(4分)(1)这;此

  (2)违背

  (3)奋起,指有所作为

  (4)如果(每小题1分)

  21、(3分)(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译出“动心忍性”为“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之意,得1分;译出“曾”为“增加”、“增长”之意,得1分;表意正确、语言通顺,得1分)。

  22、(3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1分);阐释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 不平凡的事业(或阐释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2分)

  23、(2分)(1)穿(1分);(2)但,却(1分)

  24、(2分)你想禁止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

  25、(1分)上行下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12-02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作文07-2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09-2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02-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02-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中作文03-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650字01-27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作文3篇07-2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15篇04-2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精选27篇)10-1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