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游记日记汇总十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记日记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记日记 篇1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真是个适合游玩的好天气。这样的天气,不去玩就太可惜了!我和爸爸妈妈商量了一下,决定去冠豸山。到了冠豸山,我兴奋极了,一会儿拿着相机到处拍,一会儿到处跑,观赏着冠豸山的奇观:有的'像猴子,有的像鲤鱼,有的像一扇门……真是太神奇了!顺着山路走一小段,便到了码头。导游告诉我们:“我们将乘船观赏一段风景。”我们坐上了冠豸山游艇。导游告诉我们:“右边的景观叫鲤鱼跳龙门,这条鲤鱼已经跳了一半了,所以只能看到后半身。”我一看,不禁感叹一声:“真像!”紧接着,我们看到了狮面人身像、小三峡、弥勒佛的肚脐眼,以及著名的生命之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禁让人惊叹不已。上了岸,我们沿着山路走了一小段,便到了“鲤鱼背”,导游跟我们说:“鲤鱼背十分陡峭,一共分成三段,有360个台阶,代表着连城人民对大家的360个祝福。
大家爬的时候要小心。”话音刚落,我便冲了出去。一开始很简易,可是到了第二段就越来越陡,第三段则更是难以想象。好不容易爬了上去。一到上面,我的嘴巴就闭不下来了,真是忒美了!只见百丈石柱拔地而起,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旁边,孙悟空正向龙王归还神针,听说孙悟空好东西吃多了,太胖,翻不起筋斗了,只好买了一辆小轿车停在旁边。嘻嘻!真是有趣极了!下了山,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不过,用了一点力气,就换来了满眼的好风景,真是值得呀!
游记日记 篇2
大年初三是个晴空万里、天高云淡的好日子!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们一家三口再次来到闻名中外的黄山游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到了黄山市。
我们来到黄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雄伟的黄山可真高啊!山顶直冲云霄,给人一种朦胧缥缈的美感。听导游说,黄山海拔有1860多米高呢!能登上这么高的山,一定有做神仙的滋味啦!山顶四周云雾缭绕,浸没在云涛雪浪中。噢!光顾着赞美黄山了,其实最重要的`是攀登到顶峰,做真正的英雄。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仙人翻桌”“双猫捕鼠”“仙人指路”“仙人晒鞋”“仙女弹琴”“天狗吞月”等。听导游说:“传说铁拐李一次喝老酒喝醉了,走到河边,把鞋弄湿了,就脱下来放在石头上,由于铁拐李被上帝紧急召见,鞋子就遗落在那里。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石头!”……。这时,我想到,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叫《黄山奇石》的课文呢!它是多么神奇,千姿百态,令人叫绝,黄山的奇石真是第一奇———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的怪石。
我们继续踏着步子,“一二一,一二一!”地向前赶路,我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走着走着,突然,一棵苍劲挺拔,秀态惊人的千年连理松。其主干直径有2.5米,两树紧相依恋,宛如一对情侣相拥而立。十分引人注目,引来了许许多多的游客。
黄山松的来历也十分有趣哦!据说黄山松都长在800米以上的高峰上,而且枝叶很平,是因为那凶猛的巨风的作用。黄山上大约一年360天中有260多天是云雾缭绕的。黄山松就能足够吸收云雾的水分而生长的。特别是悬崖峭壁里长得松树极多,因为黄色松的根可以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腐蚀石头,这样根就可以牢牢地长在石缝中,并且还可以吸取石缝中水分和营养而生长,若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很多巨大地石块被黄山松的根一破两半呢!
迎客松在我心目中印象最深,它是千年古松,破石而生。高20余米,枝下主干高25米,侧枝伸出,似在展臂迎客,好像在我们的到来,使我禁不住向它打了个招呼:“哈罗!”
黄山的神奇景色真多,让我惊奇不已,怀念不已!
游记日记 篇3
这几天我跟妈妈去北京玩,在去的路上,我妈妈领我上错了车,我们只好晚一小时到,唉!原来妈妈也会有粗心的时候!
第一天,我们去了故宫,正好北京下起了倾盆大雨,雨中的故宫也是很美的。晚上我们去了中国儿童剧院,我们看的是《绿野仙踪》,是俄罗斯艺术团演的。
第二天,我们本来要去长城的,因为雨大,没有去长城,但我们去了中国古动物馆,我的妈妈给我买了了解恐龙的套装。看完古动物馆,我们又去了中国天文馆。我们首先看了傅科摆——它是用来证明地球自转的仪器。后来又看了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地球、天王星……我觉得宇宙好大呀!晚上,我们去了南锣鼓巷,我们今天玩的`很开心。
第三天早上我们四点出的门,为了去天安门广场看国旗仪式,天上下着大雨,我们坚持看完了升国旗。看完升国旗,休息了一会,吃了一顿著名的北京烤鸭,我们就返程了。
游记日记 篇4
人们都说:“海滨大道是汕尾市区一个好去处。”的确是呀!就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海边大道的美丽吧!
当我们来到海滨大道,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蓝灰色的水泥路,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衬托下,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它长度很长,大约有1000多米;它宽度较宽,两边是人行道,中间是行车道,至少也有30多米吧。两旁和中间都种着花草树木。你看,那一棵棵排列整齐的椰树,既像一顶顶绿色的大伞、又像一排排身穿军装的哨兵,日夜守卫着家乡海滨。“大伞”下面,是一片碧绿的草坪。春天一到,仿佛一块巨大的绿毯,上面还点缀着各色的鲜花,看着叫人舒服。
海滨大道的特点就是美不胜收。特别是从轮渡码头到罗马广场那一段。那里有一个个漂亮的花圃,花圃里五颜六色的'鲜花都在争妍斗艳,这一朵还没谢,那一朵又开了。在这些漂亮的鲜花中,最令人喜欢的是美人蕉,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百看不厌,可爱极了!罗马广场的正面是一幅棕色的大型浮雕,名叫《岁月鎏金》,上面刻着澎湃、马思聪等有气节的人物,还刻着妈祖、渔家姑娘等风俗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啊,海边大道是多么美丽,我们家乡是多么可爱!可是,现在却有些品行不正的人在搞破坏,使得现在的海滨大道不如以前那么美丽了。如今我们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地去保护它、去美化它,“爱我家乡,人人有责”。
游记日记 篇5
20xx年8月12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们一家人踏上了去武隆的旅程。
过了涪陵,我们的车沿着乌江画廊行驶。乌江的水,清幽碧绿,像仙女飘落在群山中的.绿丝带。两岸的山,陡峭壮观,好像天神发怒时从中间劈开一般,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告别了这副天然的山水画之后,就驱车前往芙蓉洞。
刚进入洞口,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地下宫殿。导游说,芙蓉洞有五绝——“巨幕飞瀑”、“珊瑚瑶池”、“石花之王”“生命之源”“犬牙晶花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珊瑚瑶池和巨幕飞瀑。走近珊瑚瑶池,就仿佛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池面迷雾茫茫,似乎飘浮着一层仙气,更给这个美丽的瑶池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池水清澈见底,水下的晶花仿佛是一簇簇水草,池中间有两根洁白的石柱,犹如两位妙龄仙女在里面沐浴。我想:“仙女的浴池一定很高级,我也想去试一试。”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如果跳下去,浮起来绝对是冰块儿了。”
巨幕飞瀑更是壮观无比,仿佛是一片瀑布从天而降,令人赞叹不已,让我立刻想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芙蓉洞真不愧是世界珍宝哇!
游记日记 篇6
初十日晨起饭于香山寺,云气勃勃未已,遂别慧庵行,西〔取南丹道去。〕随龙溪半里,逾其北,即西门外街之尽外也。又半里,见又一溪反自西来,乃九龙之流散诸田壑,北经西道堂之前东折而来。龙溪又西流而合,两水合于西街尽处,即从路下北入石穴而注于江。又半里,过西道堂,又西五里,过前小观还所过石桥架于石壑间者,其水乃小观所出之支也。过桥,西南有岐,即前小观所来大路,从桥西直行,乃怀远大道也。
直西行又三里,望见西北江流从北山下一曲,盖自郡西来,皆循江南岸行,而江深不可见,至是一曲,始得而见之。
江北岸之山,自宜山之西连峰至此,突而西尽,曰鸡鸣山。其西之连峰,又从鸡呜后环而去者也。忆前从小观来,误涉水畦;既得大道后,即涉一石壑,有石架壑上,其下流水潺潺,深不可晰。又东二里,复过一石壑,其架石亦如之。今所过止东壑石桥一所,其西壑者,路己出其北,桥应在其南,但桥下北注之水,不知竟从何出,岂亦入穴而不可睹耶?
向疑二桥之水,一为小观,一为九龙,以今观之,当俱为小观,非九龙也。于是两界石山俱渐转西北。从中坞行,又十里,有山中峙于两界之间,曰独山,峭削孤耸,亦独秀之流也。独山南有村数十家,在南山下,曰中火铺。又西北一里逾土冈,复望见西北大江一曲,自西而东。又西北一里,直逼南界石山而行。路北则土阜高下,江北复石峰蜿蜒,路濒南峰,江濒北峰,而上山盘界其间,复不见江焉。是时山雨大至,如倾盆倒峡,溪流之北入江者,声不绝也。又五里,两界之中,又起石峰一支,路遂界其北,江遂界其南。雨虽渐止,而泥滑不堪着足,行甚蹇jiǎn通“艰”也。又三里,转南界石嘴,有泉一泓,独止石窞间,甚澄碧。
其西有岩北向,前有大石屏门而峙,洞深五丈,中高外閟,后壁如莲花,叶蕊层层相叠,而缀隙扁狭,可窥而不可入焉。又西北二里,南山后逊外攒,中开一宕北向,数家倚之,曰大峒堡。入而炊于栏,问:“洞何在?”曰:“在南山之背。从堡后南入峡,尚三四里而至,一曰大洞,一曰天门洞,有楚氓开垦其内焉。”盖自堡北望之,则南峰回环如玦,人至堡后,又如莲瓣自裂,可披而入也。
过大洞堡,升降陂陀,又十里,逾土山而下,则江流自南而北横天堑焉。其西岸即为怀远镇。时随夫挑担不胜重,匍匐不前,待久之而后渡。江阔半于庆远,乃怀远镇之南江也。
其江自荔波来,至河池州东境为金城江,又南至东江合思恩县西来水(今称大环江),南抵永顺北境入山穴中,暗伏屈曲数里,而东出于永泰里,又东北至中里,经屏风而东,黄村、都田之水入焉。
又东北过此,又北而东五里,则北江自西北来合,〔为龙江焉。〕前谓自屏风山入穴者,讹也。
屏风未尝流穴中,入穴处在永顺司永泰里之间,土人亦放巨板浮穴中下。由是观之,永顺司有三大流焉。此为北支;而司北五里者,又为都泥北支;司南与思恩府九司隔界者,为都泥南支。八峒、石壁之水,入金城下流可知。怀远镇在江之西岸,其北尚有北江即今小环江自思恩县北中州来,与南江合于怀远之下流,舟溯南江至怀远而止。其上则滩高水浅,不能上矣。北江通小舟,三四日至中州。
是晚宿怀远镇之保正家,而送夫之取于堡中者,尚在其西土山上。盖是处民供府县,而军送武差。
十一日晨起,保正以二夫送至安远堡换兵夫,久之后行。于是石山遥列,或断或续,中俱土山盘错矣。西北五里,上土山,转而北,已乃复西北升降坡陇,每有小水,皆北流。
共二十里,过中火铺,又西北三里,为谢表堡。其堡当土山夹中,一阜孤悬,惟前面可上,后乃汇水山谷,浸麓为塘,东西两腋,亦水环之。堡在山上,数家而已。候夫久而行。又北逾一岭,五里,有数十家在东山下,曰旧军。
时已过午,贳酒一壶,酌于路隅石上。石间有小水乱(流)。其南一穴伏石窞下,喷流而出,独清洌殊甚。又西北,坞中皆成平畴,望见西北石山横列于前,共八里,循南界石峰之麓,于是与西北石山又夹而成东西坞。路由其中,转向西行,逾一横亘土脊,则此小水之分界也。由此西望,则羊角山湾竖于两界之中,此叱石之最大者也。又西二里,抵德胜镇之东营。时尚下午,候营目不至,遂自炊而食。既饭,欲往河池所,问相去尚五里。问韦家山、街南金刚山。
袁家山、街北狮子洞。
莲花塘,诸俱在德胜。遂散步镇间,还宿于东营。是日下午已霁,余以为久晴兆;及中夜,雨复作。
十二日晨起,饭毕而雨不止。
令顾奴押营夫担行李,先往德胜西营。余入德胜东巷门,一里,折而北,半里,抵北山下。袁家山。过观音庵,不入,由庵左自庵登山。有洞在山椒山巅也,其门南向,高约五丈,后有巨柱中屏,穿东西隙,俱可入,则稍下而暗。余先读观音庵碑,云庵后为狮子洞,故知此洞为狮子。
又闻之土人云:“袁家山有洞,深透山后。”窥此洞深杳,亦必此山。时洞外雨潺潺,山顶有玉皇阁,欲上索炬入洞,而阁僧适下山,其中无人。乃令随夫王贵。下观音庵索炬,余持伞登山。
石磴曲缀石崖间,甚峻,数曲而上,则阁上为僧所扃,阁下置薪可为炬。余亟取之,投崖下。历崖两层,见两僧在洞口,余疑为上玉皇阁僧也,及至,则随夫亦在焉。僧乃观音庵者,一曰禅一,一曰映玉,乃奉主僧满室命以茶来迎,且导余入洞者。
遂同之,更取前投崖下薪,多束炬入。遂由屏柱东隙,又北进数丈,则洞遂高拓,中有擎天柱、犀牛望月、莺嘴、石船诸名状。更东折数丈,则北面有光熠熠自上倒影,以为此出洞之所也;然东去尚有道杳黑,乃益张炬东觅之,又约五丈而止。
乃仍出北去,向明而投。
抵其下,则悬石巉岨,光透其上,如数月并引。余疑,将攀石以登,忽有平峡绕其左而转,遂北透出,其门北向,又在前所望透明之下也。出洞,南向攀丛崖而上,则石萼攒沓,如从莲花族瓣上行,缘透明穴外过,又如垂帘隔幕也。南向上山顶,遂从玉皇阁后入,则阁僧已归。登阁凭眺,则德胜千家鳞次,众峰排簇,尽在目中也。仍从二导僧下山,〔折磴石崖间,凡数曲下,出〕过狮了洞前,下入观音庵,谢满室而别。
遂出,南半里,过德胜街,其街东西二里余。
街方墟集为市。
雨中截街而南,又半里抵韦家山。从山之西麓攀级而登,崖悬峡转,有树倒垂其上,如虬龙舞空。上有别柯,从岩门横架巨树之杪,合而为一,同为纠连翔坠之势。其横架处,独枝体穿漏,効仗耷希似雕镂成之者。
岩门在上下削崖间,其门西向,前瞰树杪,就隘为门。前有小台,石横卧崖端,若栏之护险。再上,有观音阁当洞门。由其右入洞,洞分两支:一从阁后东向入,转而南,遂暗,秉炬穷之,五丈而止,无他窦也;一从阁西东向入,下一级,转而北,亦暗,秉炬穷之,十丈而止,亦无他窦也。大抵此洞虽嵌空,而实无深入处,不若狮子洞之直透山后。然狮子胜在中通,而此洞胜在外嵌,凭虚临深,上下削崖,离披掩映,此为胜绝矣。观音阁之左为僧卧龛,上下皆峭岩,僧以竹扉外障;而南尽处余隙丈余,亦若台榭空悬,僧亦将并障。余劝其横木于前,栏而不障以临眺,僧从之。此僧本停锡未几,传闻此洞亦深透于后,正欲一穷,余以钱畀之,令多置火炬以从,其僧欣然。
时有广东客二人闻之,亦追随入。及入而遍索,竟无深透之穴,乃止。
洞门下悬级之端,亦有一门,入之深不过四丈,而又甚狭,遂下山,山下雨犹潺潺也。仍半里,出德胜街之中,随街西向行,过分司前。
向有二府,今裁革,以河池州同摄镇事。
又一里,出德胜西街门,又西一里,有营在路北,是为德胜营。
往问行李,又挑而送至河池所矣。仍出至大路,稍西,遂从岐南过一小溪。半里,平原中乱石丛簇,〔分裂不一,〕中有潴水一泓,〔澄无片草,〕石尖之上,亦有跨树盘络,如香山寺前状。
〔石片更稠合,间以潭渚,尤奇。〕潭西又有一石峡,内亦潴水,想下与潭通。其上则石分峡转,不一其胜也。其南有石独高而巨,僧结茅于上,是为莲花庵,亦如香山寺前之梵室。
〔门就石隙,东西北俱小流环之,地较香山幽丽特绝。〕但僧就峡壁间畜猪聚秽,不免唐突冒犯灵区耳。
峡水之西,又有古庙三楹,扃而无人。前有庵已半圮,有木几、巨凳满其内,而竟无栖守。石虚云冷,为之怃然,乃返。
北出大路,又西过一石梁,其下水颇小,自北而南,又东环莲花庵之东,又西绕其前而南去,此乃南入南江之流也。
又西经一古台门,则路但砖甃,而旁舍寥落,不若德胜矣。
又西一里,入河池所非河池州边,在今之宜山县东门。
所有砖城,中开四门,而所署倾尽,居舍无几,则戊午岁凶,为寇所焚劫,荡为草莽也。德胜镇皆客民,雇东兰、那地土兵守御,得保无虞;而此城军士,反不能御而受燹(xiǎn兵火)。担停于所西军舍,秽陋不堪。乃易衣履至东街叩杜实徵,不在舍。返寓,之东门,实徵引至其书室,则所土阜上福山庵后楹也。庵僧穷甚,无薪以炊,仍炊于军家军户人家,移食于庵,并行李移入。下午,令顾仆及随夫以书及军符白告知管所挥使刘君,适他出,抵暮归曰:“当即奉叩,以晚,须凌晨至也。”所城与所后福山寺,皆永乐中中使雷春所创,乃往孟英山开矿者。
十三日晨起欲谒刘君,方往市觅柬,而刘已先至。刘名弘勋,号梦予。馈程甚腆,余止收其米肉二种。已而柬至,乃答拜其署,乃新覆茅成之者。商所适道,刘君曰:“南丹路大而远,第土官家乱,九年冬,土官莫极因母诞,其弟妇入贺,奸之,乃第三弟妻也。于是与第四弟皆不平,同作乱。极遁于那地。后下司即独山之烂上司,向为南丹所苦,十年九月间,亦乘机报愤,其地大乱。两弟藉下司万人围南丹,极以那地兵来援,其三弟走思恩县,四弟走上司,极乃返州治。十二月,收本州兵,执三弟于恩恩而囚之。今年春,郡遣戚指挥往其州,与之调解,三弟得不死,而四弟之在上司者,犹各眈眈也。下司路不通;与荔波行,路近而山险,瑶僮zhuàng即壮族时出没。
思恩西界有河背岭,极高峻,为畏途,竟日无人,西抵茅滥而后入荔波境,始可起夫去。
但此路须众人,乃行。“先是,戚指挥以护送牌惠余,曰:”如由荔波,令目军房玉洁送。“盖荔波诸土蛮素慑服于戚,而房乃其影,尝包送客货往来。刘君命房至,亲谕之送,房唯唯,而实无行意,将以索重贿也。从署中望北山岩,如屏端嵌一粟。既出欲游北山,有王君以柬来拜,名冕,号宪周。且为刘君致留款意。已刘君以柬来招,余乃不游北岩而酌于刘署。同酌者为王宪周、杜实徵及实徵之兄杜体乾,皆河池所学生也。
曾生独后至。席间实徵言其岳陈梦熊将往南丹,曰:“此地独岧夫难,若同之行,当无宵人之儆jǐng”警“。”刘君命童子往招之,不至。余持两端,心惑焉。
十四日以月忌一种不吉利的日子:初五,十四,二十三,姑缓陈君行。
余卜之,则南丹吉而荔波有阻。
及再占,又取荔波。
余惑终不解。乃出北门,为北山之游。北山者,在城北一里余;拾级而上者,亦几一里。
削崖三层,而置佛宇于二层之上、上层之下。
出北门,先由平壑行,不半里,有乱石耸立路隅,为门为标,为屏为梁,为笋为芝,奇秀不一,更巧于莲花塘、香山寺者。又北几一里,北向陟山,危磴倚云崖而上,曲折亦几一里。进隘门,有殿宇三楹,僧以索食先下掩其扉,自下望之,以为不得入矣,及排之,则掩而不扃也。入其中,上扁为“云深阁”,右扁有记一篇,乃春元即“春闱”贡士第一名董其英者,即所中人。
言尝读书此中,觅阁东音石,为置茅亭。今从庵来,觅亭址,不可得。而庵之西,凌削崖而去,上下皆绝壁,而丝路若痕。已从绝壁下汇水一坎,乃凿堰而壅,壅者有滴沥,从倒崖垂下汇之,以供晨夕而已。庵无他奇异,惟临深凭远,眺擥甚遥。南望多灵山在第二重石峰之外,正当庵前;西之羊角山,东之韦家山,则庵下东西两标也。
徙倚久之,仍下山至所城北门外,东循大路行。已岐而东北,共一里,入寿山寺。乱石一区,水纵横汇其中,从石巅构室三四处,以奉神佛,高下不一。
先从石端得室一楹,中置金仙。
其西则石隙南北横坠,澄流潴焉,若鸿沟之界者。
以石板为桥,渡而西,有侧石一队,亦南北屏列,其上下有穴如门。
又穿而西,有庵北向,前汇为塘,亦石所拥而成者。
庵后耸石独高,上有室三楹,中置一像,衣冠伟然,一老人指为张总爷,而所中诸生皆谓之文昌像。余于福山寺阅《河阳八景诗》,有征蛮将军张澡《跋》,谓得之寿山藓石间,乃万历戊子阅师过此,则此像为张君无疑。以无文记,后生莫识,遂以文昌事之,而不知为张也。凭吊既久,西南一里,入所城东门,返福山寓。
令奴子买盐觅夫于德胜,为明日行计。
余作记寓中。已而杜实徵同其岳陈生至,为余觅夫,汝明日同为南丹行。是日午后霁,至晚而碧空如洗,冰轮东上,神思跃然。
注释
初十日早晨起床在香山寺吃饭,云气浓郁滚滚不停,于是辞别慧庵上路,向西取道去南丹州。顺着龙溪走半里,越到溪北,就是西门外街的尽头处。又走半里,见又有一条溪水反从西南流来,是九龙潭的水流散流在田间的诸条沟壑中,往北流经西道堂的前边向东折后流来。龙溪又向西流去会合,两条溪水在西街的尽头处合流,立即从路下边向北流入石穴中然后注入江中。又走半里,经过西道堂,又向西五里,走过从前去小观时返回来经过的架在石壑间的石桥,桥下的水是小观流出来的支流。过桥后,西南方有条岔道,就是从前由小观来时的大路,从桥西头一直走,是去怀远镇的大道。一直往西又行三里,望见西北方江流从北山下转了一道弯,大概是从府城西边流来,我都是沿江南岸走,而江流深在谷底不可见,到了这里拐了一个弯,这才得以见到它。江北岸的山,自宜山的西面峰峰相连延到此处,突立起来向西边到了头,叫做鸡鸣山。它西面连接的山峰,又是从鸡鸣山后面环绕而去的了。回忆从前从小观来时,错涉过水田;随即找到大道后,马上涉过一个石壑,有石桥架在壑谷上,桥下流水潺潺,深得不能看清楚。又向东二里,再经过一个石壑,它上边架有石桥也如前边一样。今天所经过的只有东面石壑上的一座石桥,那在西面石壑的桥,路已经走到它的北面,桥应它南边,但桥下往北流注的水,不知究竟从哪里流出去,莫非也是流入洞穴中不能见到吗?从前怀疑两座桥下的水,一处是源于小观,一处是九龙潭,按今天观察的看,应当都是源于小观,不是九龙潭。从这里起,两面的石山都渐渐转向西北。从中间的山坞走,又是十里,有座山屹立在两列山之间,叫独山,峻峭陡削,独自耸立,也是独秀峰之类的山。独山南边有个数十家人的村庄,在南山下,叫中火铺。又向西北走一里越过山冈,又望见西北方大江转了一个弯,自西流向东。又向西北一里,直逼南面一列石山而行。路北是高低起伏的土阜,江北又有蜿蜒的石峰,路紧靠南峰,江紧靠北峰,而土山盘绕隔在其间,又看不见江水了。此时山雨猛降,如倾盆一样倒入峡中,向北流入江中的溪流,响声不绝。又走五里,两列山之中,又耸起一座石峰,路便被隔在山北,江便被隔在山南。雨虽然慢慢停了,但泥地滑得不能落脚,行走非常艰难。又走三里,转过南面的石山嘴,有一乱泉水,独独停积在石坑间,十分澄澈碧绿。它西边有个向北的岩洞,前边有块大石头屏障样矗立在洞口,洞深五丈,中间高外边闭塞,后洞壁如莲花,叶片花蕊一层层,相叠连缀,缝隙又扁又窄,可以窥视却不能进去。又向西北二里,南山往后退进去,外边聚在一起,中间开阔,一处向北的空地,几家人依傍着它,叫大炯堡。进村在竹楼中烧饭,问道:“洞在哪里?”答:“在南山山脊上。从堡后往南走入峡中,还有三四里便到了,一个叫大洞,一个叫天门洞,有楚地的百姓在峡内开荒种地。”从大洞堡北望过去,就见南峰回绕如像玉块,进到堡后、又如莲花瓣自然裂开,可钻进去。过了大洞堡,升降在山坡间,又走十里,翻过土山下走,就见江流自南往北横流,成为天堑。江西岸就是怀远镇。此时随行的脚夫挑担子不能承受重担,趴在地下不能前走,等了他很久然后渡江。江面宽度有庆远府的一半,是怀远镇的南江。〔此江自荔波县流来,流到河池州东境称为金城江,又往南流到东江镇会合思恩县向西流来的江水,向南流抵永顺司北境流入山间洞穴中,暗流潜伏曲曲折折几里,而后在东边的永泰里流出来,又向东北流到中里,流经屏风山往东流,黄村、都田村的水流流入其中。又向东北经过此地,又流向北后转向东五里,就有北江自西北流来会合,就是龙江了。从前认为自屏风山流入洞穴的看法,错了。水在屏风山未曾流入洞穴中,流入洞穴之处在永顺司永泰里之间,当地人也放了大木板漂浮在洞穴中流下来。由此看来,加l项司有三大水流。这是北面的支流;而司城北边五里的,又是都泥江北面的支流;司城南面与思恩府九司交界相隔的,是都泥江南面的支流。八桐、石壁村的水流,流入金城江下游可想而知。〕怀远镇在江的西岸,江北还有北江自思恩县北面的总州流来,与南江在怀远镇的下游合流,船溯南江到达怀远镇便停下来。〔它的上游滩高水浅,不能上行了。北江通小船,三四天到达总州。〕这天晚上住宿在怀远镇的保正家中,可送行的脚夫要从军营中差遣,这人还在西边的土山上。原来此处民间应府县的差,而军人负责武差。
十一日清晨起床,保正派两名脚夫送到安远堡换兵夫,很久后才上路。这里石山远远排列,时断时续,中间全是土山盘绕错杂。向西北走五里,登上土山,转向北,不久就又向西北上下在山坡土陇之间,常常有小溪,都是往北流。共二十里,路过中火铺,又向西北三里,是谢表堡。这座土堡正当土山相夹之中,一座土山孤悬着,只有前面可以上去,后面是水积在山谷中,浸着山麓成为水塘,东西两侧,也有水环绕着它。土堡在山上,只有数家人而已。等派夫等了很久才上路。又向北越过一道岭,五里,有数十家人在东山下,叫旧军。此时已过中午,买了一壶酒,在路旁的石头上饮。岩石间有小溪乱流。溪南一个洞穴隐伏在石坑下,水流喷涌而出,显得格外清冽。又往西北行,坞中全是平坦的田野,望见西北方石山横列在前方,共八里,沿南面一列石峰的山麓走,在这里与西北的石山又夹成东西向的山坞。路经由其中,转向西行,越过一条横亘的土山山脊,就是此处小溪的分界处了。由此向西望去,就见羊角山湾竖立在两面群山之中,这是羊状岩石中最大的。又向西二里,抵达德胜镇的东营。此时还是下午,等营中的头目不见来到,便自己煮饭吃了。饭后,打算去河池所,问知相距还有五里。问知韦家山、〔街南是金刚山。〕袁家山、〔街北是狮子洞。〕莲花塘,诸处都在德胜镇。于是在镇上散步,返回来住宿在东营。这天下午天已转晴,我以为是长期天晴的征兆;到半夜时,雨又下起来。
十二日早晨起床,饭吃完但雨不停。命令顾仆押着营中的兵夫挑行李,先去德胜镇西营。我进入德胜镇东巷门,一里,折向北,半里,到达北山下。〔即袁家山。〕路过观音庵,没进去,由庵左从庵开始登山。有洞在山顶,洞口向南,高约五丈,后面有巨大的石柱屏风样挡在中央,穿过东西两边的缝隙,都可以进去,只是稍下走就暗下来。我先读过观音庵的碑,说到庵后是狮子洞,所以知道此洞是狮子洞。又从当地人那里听说:“袁家山有山洞,深深穿透到山背后。”窥见此洞深远,也必定是此山。此时洞外雨声潺潺,山顶上有玉皇阁,打算上去找火把入洞,但阁中的僧人恰好下山了,阁中无人。于是命令随行的脚夫〔叫王贵。〕下山去观音阁要火把,我打着伞登山。石瞪曲曲折折点缀在石崖间,十分陡峻,拐了几个弯上去后,就见阁上被僧人关锁着,阁下放有柴火可以做成火把。我急忙取了柴火,把柴扔下山崖。经过两层山崖,见两个和尚在洞口,我怀疑是上边玉皇阁的僧人,及走到时,就见随行的脚夫也在其中。僧人是观音庵的,一个叫禅一,一个叫映玉,是奉住持和尚满室的命令拿着茶来迎接,并且领我进洞的和尚。于是随同他们,再取来先前扔下山崖的柴火,多捆了些火把入洞。于是由屏风样石柱东边的缝隙,又向北走进去几丈,就见洞高高拓展开,其中有擎天柱、犀牛望月、莺嘴、石船诸般名称与形状。再向东折进去数丈,就见北面有光影闪闪发亮从上方倒射进来,以为这里是出洞的地方;然而向东去还有深黑的通道,就更加高举火把向东找过去,又约走五丈便断了。于是仍出来向北去,向着明亮处奔过去。到达那下边,就见悬石高险阻隔,光线从那上边透入,如同几个月亮并排引进亮光。我疑惑,将攀岩石上登,忽然见有平坦的峡谷绕过它左边转出去,于是向北钻出来,这里洞口向北,又在先前望见的透进亮光之处的下边了。出洞来,向南攀着成丛的石崖上登,就见石片攒聚杂沓,如像从成簇的莲花花瓣上行走,沿透光的洞穴外走过,又如布帘下垂筛幕相隔了。向南上到山顶,就从玉皇阁后面进去,阁中的僧人却已归来了。登上楼阁凭眺,就见德胜镇千家万户鳞次栉比,群峰排列簇拥,全在眼中。仍跟随两个领路的僧人下山,曲折在石瞪山崖间,一共下走了几个弯,出来经过狮子洞前,下山进入观音庵,谢过满室的人便告别了。
于是出庵来,往南半里,走过德胜街,〔此街东西长二里多。〕街上正在赶集。在雨中横穿过街往南走,又行半里抵达韦家山。从山的西麓攀石阶上登,山崖高悬山峡回转,有树倒垂在山崖上,如屈曲的神龙飞舞在空中。上方有另外的树枝,从洞口横架在巨树的树梢上,合二为一,一同作出缠绕相连翔空下坠的姿态。那横架之处,只有树干穿通,挖空剔窍,似雕凿成的样子。洞口在上下悬崖之间,洞口向西,前方俯瞩树梢,靠近险要之处辟为洞口。前边有个小石台,石横卧在石崖前端,好像栏杆一样护着险要之处。再上走,有观音阁挡在洞口。由它右边入洞,洞分为两个支洞:一个从阁后向东进去,转向南,便暗下来,举着火把穷究它,五丈后到了头,没有其他洞穴;一个从阁西向东进去,走下一个台阶,转向北,也暗下来,举着火把穷究它,十丈后到了头,也没有其他洞穴。大抵此洞虽然嵌空了,可实际无深入之处,不如狮子洞一直穿透到山后面。不过狮子洞的优美之处在于中间相通,而此洞的优美之处在于外边深嵌,凭临虚空下临深渊,上下是悬崖,散乱掩映,这算是绝顶优美之处了。观音阁的左边是僧人睡觉的石完,上下都是陡峭的岩石,僧人用竹门挡在外边;而南边的尽头处剩下一丈多的空隙,也是如台榭一样悬在空中,僧人也将一并挡起来。我劝他在前边横架木头,建成栏杆而不是堵起来,以便凭眺,僧人听从了这个意见。这个僧人原来也是停住在这里不多久,传闻此洞也是深深钻透到后山,正打算去穷究一次,我拿钱交给他,命令他多购置些火把跟随我进洞,这个僧人欣然领命。此时有两个广东的客商听说此事,也跟随着进洞。到进洞后四处搜索,竟然没有通到深处的洞穴,只得停下来。洞口下方石阶高悬的顶端,也有一个洞口,进洞后深处不超过四丈,而且又十分狭窄。于是下山,山下雨还在哗哗下着。仍是半里,出来到德胜街的中段,顺着街道向西行,走过分司衙门前。〔从前设有两个府,如今撤消了,由河池州共同代理镇上的政事。〕又走一里,出了德胜镇的西街门,又向西一里,有营房在路北,这是德胜营。去打听行李,又挑了送到河池所去了。仍出来走到大路上,稍向西走,就从岔道向南涉过一条小溪。半里,平原中乱石成丛成簇,分离迸裂不一而足,其中有一乱积水,澄澈没有一根草,石尖之上,也有横跨的树枝盘绕着,如香山寺前的形状。石片更加稠密闭合,间或杂以水潭小洲,尤为奇异。水潭西边又有一个石峡,里边也积着水,推想下边与水潭相通。它上面就见山石分开峡谷转向,其中优美之处不一而足了。它南边唯独有块岩石又高又大,僧人在上面建了茅屋,这是莲花庵,也像香山寺前的佛宇。庵门就着石缝建成,东、西、北三面都有小水流环绕着它,环境与香山寺比较,幽静清丽特别优美。只是和尚就着峡谷的石壁在其间养猪积满了污物,不免冒犯风光灵秀的地方了。峡中积水的西边,又有三处古庙,锁着无人。前边有座寺庵已有一半坍塌,有木茶几、大木凳堆满了庵中,可居然无人住守。石空云冷,为此忧然惋惜,这才返回来。向北出到大路上,又往西过了一座石桥,桥下的水很小,自北流向南,又向东环绕在莲花庵的东边,又向西绕到庵前而后往南流去,这是向南流入南江的溪流。又向西经过一处古台门,就见道路全是砖砌的,但路旁房屋稀疏冷落,不如德胜镇了。又往西一里,走入河池所的东门。周围有砖墙,中间开有四道城门,可所衙倒塌光了,居民的房屋不多,是戊午年年成歉收,被盗贼焚烧抢劫,荡为荒地了。〔德胜镇都是客居的百姓,雇东兰州、那地州的土司兵守卫,得以保证未出意外;但此城是军士驻守,反而不能抵御而受到兵火的破坏。〕把担子停放在所西的军营中,污秽简陋不堪。于是换了衣服鞋子到东街去叩见杜实微,不在屋中。返回寓所,走到东门,实徽领到他的书房中,就是所衙土山上福山庵的后殿了。庵中僧人极为穷困,没有柴火煮饭,仍在军户人家煮好饭,搬到庵中进食,连同行李也搬入庵中。下午,命令顾仆及随行的脚夫拿着信及兵符去告知管理此所的指挥使刘君。恰好刘君出门去了,到傍晚时归来,说:“应当马上来看望,因为天晚了,必须明天凌晨来了。”[所城与所后的福山寺,都是永乐年间(1403一1424)去孟英山开矿的宦官雷春创建的。〕
十三日早晨起床后想去拜见刘君,正要前往市上找柬贴,而刘君已先来到。〔刘君名叫弘勋,别号梦予。〕馈赠的路费十分丰厚,我只收下他的米肉两种东西。不久柬贴来到,就到他的官署去答拜,官署是新近用茅草覆盖成的。商议所走的道,刘君说:“去南丹州的路大而远,只是土司家中出变乱,〔崇祯九年冬天,土司莫极因为母亲过生日,他的弟媳入府贺寿,莫极奸污了她,是三弟的妻子。三弟因此与四弟都不平,共同作乱。莫极逃跑到那地州。后来,下司即独山州的.烂土司,从前被南丹州害苦了,崇祯十年九月间,也乘机报仇,那一地区大乱。两个弟弟从下司借来一万人围攻南丹州,莫极率那地州的兵前来救援,他的三弟逃奔思恩县,四弟逃到上司,莫俊这才返回州城。十二月,聚集了本州的兵马,在思恩县逮捕了三弟后把他囚禁起来。今年春天,府中派遣戚指挥使前去南丹州进行调解,三弟得以不死,但在上司的四弟,还各自虎视耽耽。〕去下司的路不通;经由荔波县走,路近但山险,瑶人憧人时常出没。思恩县西部边界上有个河背岭,极高峻,是艰险可怕的道路,终日无人,往西走到茅滥然后进入荔波县境内,才能征用脚夫前去。但这条路必须人多才能走。”这之前,戚指挥使把护送牌惠赠给我,说:“如果经由荔波,令目军房玉洁相送。”原来荔波县本地的诸蛮族素来慑服于姓戚的,而姓房的是他的影子,曾经包送客货往来。刘君命令房玉洁来,亲自告诉他送行,姓房的是是是的,可实际上没有送行的意思,将以此索取厚重的贿赂。从官署中远望北山的岩洞,如屏风上头嵌着一颗小米。出来后想去游北山,有个王君拿了柬贴来拜见,〔名叫冕,别号叫宪周。〕并且为刘君传达了挽留款待的意思。不久刘君送柬贴来招唤,我于是不去游北岩而在刘君的官署中饮酒。一同饮酒的是王宪周、杜实微及实微的兄长杜体乾,都是河池所的学生。姓曾的儒生是后来才到。酒席上实微讲起他的岳父陈梦熊将前去南丹州,说:“此地独有蠢人难,如果与他同行,将无须防备坏人。”刘君命令一名儿童去招唤他,不来。我徘徊在两可之间,心中疑惑。
十四日因为是月忌日,姑且让陈君推迟上路。我就此事占卜,是去南丹州吉利而走荔波县有阻挠。到第二次占卜时,又是取道荔波县。我的疑惑始终解不开。于是走出北门,去北山游览。北山,在城北一里多处;沿石阶上登,也将近一里。悬崖三层,而在第二层之上、上层之下建了佛寺。出了北门,先经由平坦的壑谷前行,不到半里,有乱石耸立在路旁,如像门面、标杆,如像屏风、桥梁,如像竹笋、灵芝,奇秀不一,更比莲花塘、香山寺的巧妙。又向北近一里,向北登山,高险的石瞪斜靠在入云的山崖上,由此上登,曲曲折折也将近一里。走进隘门,有殿宇三处,僧人因为去找食物先下山去掩上了寺门,从下边望去,以为不能进去了,到推门时,原来是虚掩着却没上锁。进入寺中,上方的匾是“云深阁”,右边的匾写有一篇记文,是春元董其英撰写的,〔就是所中的人。〕说曾经在这里边读书,在阁东找到音石,为此建了座茅草亭。现在从庵中来,寻找亭址,找不到。但寺庵的西边,凌驾在悬崖上走去,上下都是绝壁,而丝线一样的路如石痕似的。不久从绝壁下走。一坑积水,是凿坝拦堵而成的,有水滴从倒悬的石崖上滴下来,积成水塘以供早晚用水而已。庵中无其他奇异之处,唯有面临深渊凭眺远方,眺望得非常远。远望南方的多灵山在第二重石峰之外,正在庵前;西面的羊角山,东面的韦家山,则如庵下东西两面的座标了。
徘徊了很久,仍下山来到所城的北门外,往东沿大路行。不久岔向东北,共一里,走入寿山寺。乱石一片,水纵横流淌积在其中,在岩石顶上建了三四处小屋,以供奉神佛,高低不一。先在岩石顶上找到一间小屋,中间放着佛像。它西边有石缝南北横向下陷,澄澈的清流积在其间,好似鸿沟分界的样子。用石板作为桥,渡到西面,有一队侧立的岩石,也是南北向屏风样排列着,它上下有洞穴如门一样。又穿到西边,有座向北的寺庵,前边积水成塘,也是岩石围抱而成的。庵后耸立的岩石独自高耸,上边有三间屋子,中间放着一尊塑像,衣冠华美,一个老人说是张总爷,可所中的众儒生都说它是文昌帝君像。我在福山寺读过《河阳八景诗》,有个征蛮将军张澡跋,在万历戊子年(万历十六年,1588)阅兵经过此地,说是在寿山长满苔醉的岩石间找到此像,那么此像无疑应是张君。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后辈无人认识,便把它当文昌帝君来侍奉,却不知是姓张的了。凭吊了很久之后,向西南一里,进入所城的东门,返回福山寺寓所。命令奴仆去德胜镇买盐找脚夫,为明天上路做准备。我在寓所中作日记。随即杜实微同他岳父姓陈的儒生来,为我找脚夫,决定明天一同上路去南丹州。这天午后晴开,到晚上便碧空如洗,明月跃上东方,神思敏捷跃然纸上。
练习和答案
游记日记 篇7
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黄岩,再访雁山。觅骑出南门,循方山十里,折而西南行,三十里,逾秀岭,饭于岩前铺。五里,为乐清界,五里,上盘山岭。西南云雾中,隐隐露芙蓉一簇,雁山也。十里,郑家岭,十里,大荆驿。渡石门涧,新雨溪涨,水及马腹。五里,宿于章家楼,是为雁山之东外谷。章氏盛时,建楼以憩山游之屐即供游客栖息,今旅肆旅馆寥落,犹存其名。
二十九日 西入山,望老僧岩而趋。二里,过其麓。又二里,北渡溪,上石梁洞。仍还至溪旁,西二里,逾谢公岭。岭以内是为东内谷。岭下有溪自北来,夹溪皆重岩怪峰,突兀无寸土,雕镂百态。渡溪,北折里许,入灵峰寺。峰峰奇峭,离立满前。寺后一峰独耸,中袭一璺wèn裂缝,上透其顶,是名灵峰洞。蹑千级而上,石台重整,洞中罗汉像俱更新。下饭寺中。同僧自照胆潭越溪左,观风洞。洞口仅半规,风蓬蓬出射数步外。遂从溪左历探崖间诸洞。还寺,雨大至,余乃赤足持伞溯溪北上。将抵真济寺,山深雾黑,茫无所睹,乃还过溪东,入碧霄洞。守愚上人精舍在焉。余觉其有异,令僮还招仲昭,亦践流而至,恨相见之晚,薄暮,返宿灵峰。
三十日 冒雨循流,西折二里,一溪自西北来合,其势愈大。渡溪而西,溯而西北行,三里,入净名寺。雨益甚,云雾中仰见两崖,重岩夹立,层叠而上,莫辨层次。衣履沾透,益深穷西谷,中有水帘谷、维摩石室、说法台诸胜。二里,至响岩。岩右有二洞,飞瀑罩其外,余从榛荆棘莽中履险以登。其洞一名龙王,一名三台。二洞之前,有岩突出,若露台然,可栈而通也。出洞,返眺响岩之上,一石侧耳附峰头,为“听诗叟”。又西二里,入灵岩。自灵峰西转,皆崇岩连幛,一开而为净名,一璺直入,所称一线天也;再开而为灵岩,叠嶂回环,寺当其中。
五月朔初一 仲昭与余同登天聪洞。洞中东望圆洞二,北望长洞一,皆透漏通明,第峭石直下,隔不可履。余乃复下至寺中,负梯破莽,率僮逾别坞,直抵圆洞之下,梯而登;不及,则斫木横嵌夹石间,践木以升;复不及,则以绳引梯悬石隙之树。梯穷济连接以木,木穷济以梯,梯木俱穷,则引绳揉树,遂入圆洞中,呼仲昭相望而语。复如法蹑长洞而下,已日中矣。西抵小龙湫之下,欲寻剑泉,不可得。踞石碛而坐,仰视回嶂逼天,峭峰倒插,飞流挂其中,真若九天曳帛者像天上挂下的绸练。西过小剪刀峰,又过铁板嶂。嶂方展如屏,高插层岩之上,下开一隙如门,惟云气出没,阻绝人迹。又过观音岩,路渐西,岩渐拓,为犁尖,复与常云并峙,常云南下,跌而复起,为戴辰峰。其跌处有坳,曰马鞍岭,内谷之东西分者,以是岭为界。从灵岩至马鞍岭凡四里,而崇峦屼嵲,应接不暇。逾岭,日色渐薄崦嵫yān zī太阳西下。二里,西过大龙湫溪口,又二里,西南入宿能仁寺。
初二日 从寺后坞觅方竹,无佳者。上有昙花庵,颇幽寂。出寺右,观燕尾泉,即溪流自龙湫来者,分二股落石间,故名。仍北溯流二里,西入龙湫溪口。更西二里,由连云嶂入,大剪刀峰矗然立涧中,两崖石壁回合,大龙湫之水从天下坠。坐看不足亭,前对龙滩,后揖剪刀,身在四山中也。出连云嶂,逾华岩岭,共二里,入罗汉寺。寺久废,卧云师近新最近重新修葺之。卧云年八十余,其相与飞来石罗汉相似,开山巨手也。余邀师穷顶,师许同上常云,而雁湖反在其西,由石门寺为便。时已下午,以常云期之后日,遂与其徒西逾东岭,至西外谷,共四里,过石门寺废址。随溪西下一里,有溪自西来合,即凌云、宝冠诸水也,二水合而南入海。乃更溯西来之溪,宿于凌云寺。寺在含珠峰下,孤峰插天,忽裂而为二,自顶至踵,仅离咫尺,中含一圆石如珠,尤奇绝。循溪北入石夹,即梅雨潭也。飞瀑自绝壁下激,甚雄壮,不似空濛雨色而已。
初三日 仍东行三里,溯溪北入石门,停担于黄氏墓堂。历级北上雁湖顶,道不甚峻。直上二里,向山渐伏,海屿来前,愈上,海辄逼足下。又上四里,遂逾山脊。山自东北最高处迤逦即曲折连绵而来,播分散为四支,皆易石而土。四支之脊,隐隐隆起,其夹处汇而成洼者三,每洼中复有脊,南北横贯,中分为两,总计之,不止六洼矣。洼中积水成芜草生之地,青青弥望满眼,视野所及处,所称雁湖也。而水之分堕于南者,或自石门,或出凌云之梅雨,或为宝冠之飞瀑;其北堕者,则宕阴诸水也,皆与大龙湫风马牛无及云。既逾冈,南望大海,北瞰南閤之溪,皆远近无蔽,惟东峰尚高出云表。余欲从西北别下宝冠,重岩积莽,莫可寄足。复寻旧路下石门,西过凌云,从含珠峰外二里,依涧访宝冠寺。寺在西谷绝坞中,已久废,其最深处,石崖回合,磴道俱绝。一洞高悬崖足,斜石倚门。门分为二,轩豁透爽,飞泉中洒,内多芭蕉,颇似闽之美人蕉;外则新箨tuò竹笋之皮高下,渐已成林。至洞,闻瀑声如雷,而崖石回掩,杳不可得见。乃下山涉溪,回望洞之右胁,崖卷成罅,瀑从罅中直坠,下捣于圆坳,复跃出坳成溪去。其高亚龙湫,较似壮胜,故非宕山第二流也。东出故道,宿罗汉寺。
初四日 早,望常云峰白云濛翳,然不为阻,促卧云同上。东逾华岩二里,由连云嶂之左,道松洞之右,跻级而上,共三里,俯瞰剪刀峰已在屐底。一里,山回溪出,龙湫上流也。渡溪,过白云、云外二庐,又北入云静庵。庵庐与登山径,修整俱异昔时,卧云令其徒采笋炊饭。既饭,诸峰云气倏尽,仲昭留坐庵中,余同卧云直跻东峰。又二里,渐闻水声,则大龙湫从卷崖中泻下。水出绝顶之南、常云之北,夹坞中即其源也。溯水而上,二里,水声渐微。又二里,逾山脊。此脊北倚绝顶,南出分为两支,东支为观音岩,西支为常云峰,此其过脉处也。正脊之东为吴家坑。其峰之回列者,近为铁板嶂,再绕为灵岩,又再绕为净名,又再绕为灵峰,外为谢公岭而尽。脊之西,其坑即龙湫背。其峰之回列者,近为龙湫之对崖,再绕为芙蓉峰,又再绕为凌云,又再绕为宝冠,上为李家山而止。此雁山之南面诸峰也。而观音、常云二峰,正当其中,已伏杖履下,惟北峰若负扆然,犹屏立于后。北上二里,一脊平峙,狭如垣墙,两端昂起、北颓然直下,即为南閤溪横流界,不若南面之环互矣。余从东巅跻西顶,倏踯躅声大起,则骇鹿数十头也。其北一峰,中剖若斧劈,中则石笋参差,乱崖森立,深杳无底。鹿皆奔堕其中,想有陨死亡堑者。诸僧至,复以石片掷之,声如裂帛,半响始沉,鹿益啼号不止。从此再西,则石脊中断,峰亦渐下,西北眺雁湖,愈远愈下。余二十年前探雁湖,东觅高峰,为断崖所阻,悬绠绳索而下,即此处也。昔历其西,今东出其上,无有遗憾矣。返下云静庵,循溪至大龙湫上,下瞰湫底龙潭,圆转夹崖间,水从卷壁坠潭,跃而下喷,光怪不可迫视。遂逾溪西上,南出龙湫之对崖,历两峰而南,其岭即石门东,罗汉之西,南出为芙蓉峰,又南下为东岭者也。芙蓉峰圆亘特立,在罗汉寺西南隅。既至其下,始得路。东达于寺,日已西,仲昭亦先至矣。
初五日 别卧云出罗汉寺,循溪一里,至龙湫溪口。凡四里,逾马鞍而下。北望观音峰下,有石璺wèn裂口若门,层列非一。仲昭已前向灵岩。余挟一僮北抵峰下,循樵路西转二里,直抵观音、常云之麓,始知二峰上虽遥峙,其下石壁连亘成城。又循崖东跻里许,出石璺之上,丛木密荫,不能悬裂,皆可扪而通也。璺外一峰特起,薄齐片云,圆顶拱袖,高若老僧岩,严若小儿拱立。出路隅,居多吴氏,有吴应岳者留余餐。余挟之溯溪入,即绝顶所望吴家坑溪也,在铁板、观音之间。欲上溪左黄崖层洞,崖在铁板嶂之西,洞在崖之左,若上下二层者。抵其下,不得上,出其上,洞又在悬崖间,无可下也。乃循崖东行,又得一石璺,望其上,层叠可入,计非构木悬梯不能登。从此下一小峰,曰莺嘴岩,与吴别。东过铁板嶂下,见其中石璺更大,下若有洞流而成溪者。亟溯流入,抵洞下,乱石窒塞,而崖左有路直上,凿坎悬崖间,垂藤可攀。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入石璺中。石对峙如门,中宽广,得累级以升。又入石门两重,仰睇其上,石壁环立,青天一围,中悬如井。壁穷,透入洞中。洞底日光透处有木梯,猱升像猿一样爬上其上,若楼阁然。从阁左转,复得平墟大丘,后即铁板嶂高列,东西危崖环绕,南面石璺下伏,轩敞回合,真仙灵所宅矣!内有茅屋一楹,虚无人居。隙地上多茶树,故坎石置梯,往来其间耳。下至溪旁,有居民。遂越小剪刀峰而东,二里,人灵岩,与仲昭会。
初六日 挟灵岩僧为屏霞嶂之游。由龙鼻洞右攀石罅上,半里,得一洞甚奇。又上半里,崖穹路绝,有梯倚崖端,盖烧炭者所遗。缘梯出其上,三巨石横叠两崖间,内覆石成室,跨其外者为仙桥。其室空明幽敞,蔽于重岩之侧,虽无铁板嶂、石门之奇瑰攒合,而幽邃自成一天。复透洞左上,攀藤历栈,遂出屏霞嶂之中层,盖龙鼻顶也。崖端亦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可庐建房,后嶂犹上倚霄汉,嶂右有岩外覆,飞泉落其前。由右复攀跻崖石,几造嶂顶,为削石所阻。其侧石隙一缕,草木缘附,可以着足,遂随之下。崖间多修藤垂蔓,各采而携之。当石削不受树,树尽不受履处,辄垂藤下。如是西越石冈者五重,降升不止数里,始下临绝涧,即小龙湫上游也。其涧发源雁顶之东南,右即铁板,左即屏霞,二嶂中坠为绝壑,重崖亏蔽,上下无径,非悬绠不能飞度也。入涧,践石随流,东行里许,大石横踞涧中,水不能越,穴石下捣,两旁峭壁皆斗立,行者路绝。乃缚木为梯升崖端,复缒zhuì用绳向下吊入前涧下流,则横石之下,穹然中空,可树十丈旗。水从石后建瓴下注,汇潭漾碧,翛xiāo然无拘无束的样子沁人。左右两崖,俱有洞高峙。由此而前,即龙湫下坠处也。余两次索剑泉,寺僧辄云:“在龙湫上,人力鲜达。”今仍杳然,知沦没已久。欲从此横下两峰,遂可由仙桥达石室,乃斫木缚梯,盘绝岘者数四,俯视独秀、双鸾诸峰,近在屐底。既逼仙桥,隔崖中断,日已西,疲甚,乃返觅前辙,复经屏霞侧石室返寺,携囊过净名,投宿灵峰。
初七日 溯寺前溪,观南碧霄冈,轩爽高阔开朗无他奇。又三里,西转,望真济寺在溪北坞中。是溪西由断崖破峡而来,峡南峰为“五马朝天”,峥嵘尤甚。两旁逼仄石蹊,内无居民,棘茅塞路。行里许,甚艰,不可穷历。北过真济寺,寺僻居北谷,游屐旅游者足迹不到。寺右溯小溪三里,登马家山岭,路甚峻。登巅,望雁顶棱簇如莲花状,北瞰南閤,已在屐底。飞舄而下即飞奔而下,舄音xì鞋的通称。四里余,得新庵,弛担于中,溯南閤溪,探宕阴诸胜。南閤溪发源雁山西北之箬ruò袅岭,去此三十余里,与永嘉分界。由岭而南,可通芙蓉,入乐清;由岭而西,走枫林,则入瓯郡道也。溪南即雁山之阴,山势崇拓,竹木蓊茸,不露南面嶻嵲态。溪北大山,自箬袅迤逦而来,皆层崖怪峰,变换阖辟,与云雾争幻,至閤而止。又一山北之溪,自北閤来会,俱东下石门潭。门内平畴千亩,居人皆以石门为户牖窗,此閤所由名,而南北则分以溪也。南閤有章恭毅宅,西入有石佛洞、散水岩、洞仙岩诸胜。北閤有白岩寺旧址,更西有王子晋仙桥为尤奇。余冒雨穷南閤,先经恭毅宅,聚族甚盛。溯溪五里,过犁头庵,南即石佛洞,以路芜不能入。西十里至庄坞,夹溪居民皆叶姓。散水岩在北坞中,石崖横亘,飞瀑悬流,岩左登岭有小庵。时暮雨,土人留宿庄坞,具言洞仙院之胜。
初八日 雨未止。西溯溪行三里,山涧愈幽。随溪转而北,又二里,隔溪小径破云磴而入。东渡溪从之,忽峰回溪转,深入谷中,则烟峦历乱。峰从庄坞之后连亘至此,又开一隙,现此瑰异。执土人问之,曰:“此小纂厝cuǎn cuò摆设也,洞仙尚在其外大溪上流。”复出而渡溪,里许。有溪自东来入,即洞仙坞溪矣。渡大溪,溯小溪东上,其中峰峦茅舍,与前无异。洞仙即在其内崖,倚峰北向,层篁huáng竹林翳之。乃破莽跻石隙而入,初甚隘,最上渐宽。仍南出庄坞,东还犁头庵,终不得石佛洞道。遂出过南閤,访子晋仙桥,在北閤底尚二十里。念仲昭在新庵甚近,还晤庵中。日已晡,竟不及为北閤游,东趋大荆而归。
注释及翻译
我和族兄徐仲昭游天台山时,是壬申年(崇祯五年,1632)三月。到四月二步八日,抵达黄岩县,又第二次游雁宕山。找到马后从县城南门骑马出发,沿方山行十里,转向西南行,三十里,翻越秀岭,在岩前铺吃饭。走五里,进入乐清县境内,又走五里,登上盘山岭。西南边的云雾之中,隐隐约约地露出一簇荷花似的山峰,那就是雁宕山。走十里,名郑家岭,又走十里,名大荆骚。渡过石门涧,因刚下过雨、溪水猛涨,水淹到马腹。又走五里,在章家楼住宿,章家楼在雁宕山的东外谷。章家兴盛的时代,专门建楼给登山的游客休息,如今旅馆空虚,店铺衰落,只有章家楼的名称还照旧保存。二十九日往西进雁宕山,眺望着老僧岩朝前赶。行二里,经过老僧岩山麓。又行二里,往北渡过溪水;登上石梁洞。从石梁洞又返回到溪旁,往西走二里,翻越谢公岭。谢公岭以内被称为东内谷。岭下有一条从北边流来的溪水,溪水两岸全是重叠的岩石和奇形怪状的石峰,峰岩光秃秃地高耸着,上面连一寸泥土也没有,但却像雕刻过一样千悠百态。渡过溪水,往北转,走一里多,进入灵峰寺。一座座奇异陡峭的山峰,各自独立地布满寺前。寺后一座山峰单独耸起,山峰正中裂开一道缝隙,往上通到峰顶,这就是灵峰洞。踏着千级石阶而上,石台十分整齐,洞中的罗汉塑像都更新过了。从灵峰洞下到灵峰寺中吃饭。同僧人沿照胆潭越到溪水左岸,去观览风洞。风洞口只是半圆形,洞内的风蓬蓬地吹出洞数步之外。于是沿着溪水左岸一一地探寻崖上的各个洞穴。返回灵峰寺后,下起了大雨,我便光着脚撑起伞溯溪水往北上。快要到真济寺时,山谷深邃,云雾浓黑,茫然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于是返回来走到溪水东面,进入碧霄洞,高僧守愚的精舍就在这里。我觉得守愚不同常人,让仆人回去叫徐仲昭来,他也踩着水而来,与守愚有相见恨晚之感d将近傍晚时,返回灵峰寺住宿。
三十日冒雨沿溪流走,往西转二里,一条溪水从西北流过来汇合,水势越加大了。渡过溪流往西走,又溯溪流往西北行,三里,进了净名寺,雨更加大了,抬头看笼罩在云雾中的两边山崖,重重岩石相对而立,层层往上叠起,但分不清层次。衣服鞋子都湿透了,却更要往深处去穷究西谷,谷中有水帘谷、维摩石室、说法台等名胜。走了二里,来到响岩。响岩右边有二个洞,飞流的瀑布罩住了洞门,我从丛密的荆棘荒草中冒险攀登。两个洞一个叫龙王洞,另一个叫三台洞。在两洞的前面,有块突出的岩石,像露天的舞台一样,可以从栈道上过去。走出洞后,返回的路上眺望响岩上面,有一块石头像人侧着耳朵贴在峰头上,取名为“听诗史”石。又往西走二里,进入灵岩寺。从灵峰寺往西转,一路都是高大的岩石连成屏障,屏障裂开的第一处是净名寺,有一条缝隙径直深人进去,所以称为一线天;屏障裂开的第二处就是灵岩寺,层峦叠嶂回旋环绕,灵岩寺位于正中。
五月初一日徐仲昭和我一同登上天聪洞。在洞中往东望去有两个圆洞,往北望去有一个长洞,都是透亮通明的洞,只是洞壁陡峭地直立而下,道路隔绝,无法行走。我于是又下到灵岩寺中,扛起梯子往草丛中穿行,率领仆人从另一道山坞越过去,直达圆洞下面,搭起梯子就往上登;梯子到不了洞口,就砍来树枝横插在岩石夹缝中,再踩着树枝而上;还是没到洞口,就用绳索把梯子吊上来,悬挂在石缝中的树上。爬完梯子就踩着树枝而上,树枝踩完了又爬梯子,梯子、树枝都不能用了,则把绳索拴挂到树上,拉着绳索攀登,终于进到了圆洞中,呼唤徐仲昭,两人相望而语。我又用同样的方法登入长洞后才下山,已经到中午了。往西走到小龙揪下面,想探寻剑泉,没有找到。盘坐在沙石堆上,抬头仰望,回旋高峻的险峰逼近天际,陡峭的山峰往下倒插,飞流悬挂在峰峦上,真像从九天之上飘曳而下的丝帛。往西走过小剪刀峰,又经过铁板嶂。铁板嶂呈方形,伸展如同屏风,高高地插在层叠的岩石上面,下面裂开一道像门一样的缝隙,只有云气在缝隙中出没,人迹断绝。又从观音岩经过,道路渐渐往西去,岩壁渐渐拓开,这是犁尖峰,还是和常云峰并排峙立。从常云峰往南下,地势下跌后再次高起,名戴辰峰。下跌处有山坳,名马鞍岭,雁宕山东、西内谷的区分,就是以马鞍岭为界。从灵岩寺到马鞍岭一共四里路程,但高大的山峦却耸立不断,让人应接不暇。越过马鞍岭,太阳渐渐西下。走二里,往西经过大龙漱溪口,又走二里,往西南进入能仁寺住宿。
初二日顺着能仁寺后的山坞寻找方竹,没有好的。往上去有昙花庵,很幽静。从寺右出来,观览燕尾泉,燕尾泉就是从大龙揪流来的溪水,分成二股落入石中,所以取名燕尾。又往北溯流走两里,往西进入大龙漱溪口。再往西走二里,顺连云嶂进去,大剪刀峰矗然耸立在涧中,两边山崖石壁环绕,大龙漱的水从天而降。坐在不足亭中环视周围,前面正对大龙揪,后面拱起大剪刀峰,我置身在四周群山的包围中了。走出连云嶂,翻越华岩岭,一共走了二里,进入罗汉寺。罗汉寺荒废了很久,卧云法师最近才使它焕然一新。卧云有八十多岁了,他的相貌和飞来石罗汉相似,是雁宕山的开山巨手。我邀约法师一齐穷究山顶,法师答应一同登常云峰,因为雁湖反而在罗汉寺西,从石门寺去更为方便。此时已是下午,便把登常云峰的日子定在后天,然后和法师的徒弟往西越过东岭,来到西外谷,一共走了四里,经过石门寺遗址。顺着溪水往西下一里,有一条溪从西边流来汇合,就是凌云寺和宝冠寺的溪流了,两股溪水汇合后往南流入海。于是又溯从西边来的溪水行走,在凌云寺住宿。凌云寺建在含珠峰下,含珠峰独自插入云天后,忽然又裂开成两峰,裂隙从头到脚,相隔仅咫尺宽,其中含着一块像珠一样圆的石头,显得特别奇妙绝伦。沿溪水往北走进石夹缝,就是梅雨潭了。飞泻的瀑布从险峻的陡壁上往下冲击,气势十分雄伟壮观,和雨色迷茫的景致并不相似啊。
初三日仍然往东行三里,溯溪流往北进人石门寺,把行李担停放在黄氏墓堂。沿着石阶一级一级地往北登雁湖顶,道路不算很陡。一直往上走了二里,对面的山渐渐低伏,海中的小山浮现在前面。越往上走,海就离脚下越近。又往上走了四里,终于翻过山脊。山从东北边最高处曲折连绵地往西延伸,分为四道支脉,都由石山变成土山。四道支脉的山梁,隐隐约约隆起,支脉与支脉之间形成三处洼地,每处洼地中又有山脊,从南向北横贯,把洼地从中间一分为二,总起来计算,不止六处洼地了。洼中积着水,形成丛草繁生的地方,视野所到之处,一片青翠碧绿,这就是所说的雁湖。雁湖往南分流下堕的水,有的从石门寺流出,有的从凌云寺的梅雨潭流出,有的形成宝冠寺的飞瀑;往北分流下堕的水,则是雁宕山北面的各条溪水,都和大龙漱的水风马牛不相及。翻过山冈后,往南眺望大海,往北俯瞰南阁溪,远近都没有任何遮挡,唯有东峰还是高出天外。我想往西北另找一条路下宝冠寺,但岩石重叠、荒草茂密,完全没有落脚的地方。又寻找原路下到石门寺,往西经过凌云寺,沿含珠峰往外走二里,顺着山涧去探访宝冠寺。宝冠寺在西谷深坞中,已经荒废了很久,山坞最深处,崖石环绕,石阶和道路都没有。一个洞高高地挂在悬崖脚下,倾斜的岩石紧靠洞门。门分成两边,高大、宽阔、透亮、清爽,瀑布从其中飞洒而下。内有很多芭蕉,形状很像福建省的美人蕉;外面则有刚刚长出的竹笋,高高低低地已经渐渐地形成竹林。来到洞口,只听到瀑布声如雷灌耳,但洞中崖石曲折掩蔽,又很深,什么也看不见。于是下山,渡过溪水,回头眺望洞的右侧凹处,崖石翻卷,形成裂缝,瀑布从裂缝中垂直坠落,往下冲向圆形的.坳地,然后又从坳地中跃起,形成溪水流去。瀑布的高度亚于大龙揪,但比较起来,这瀑布壮观处似乎更胜一筹,所以不能说只是雁宕山第二瀑布。从原路往东出去,在罗汉寺住宿。初四日一清早,远看常云峰上白云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楚,但却不因此而止步不前,催促卧云一同登山。往东越过华岩走了二里,便从连云嶂的左侧、道松洞的右侧,踏着石阶往西上,一共上了三里,俯瞰剪刀峰,已经在脚底。走一里,山峦回旋,溪水流出,这是大龙揪的上游。渡过溪水,经过白云庐和云外庐,又往北进入云静庵。云静庵、白云庐、云外庐以及山路都修整过,和从前不一样了。卧云叫他的徒弟采来竹笋做饭。吃过饭后,各山峰上的云气突然散尽,徐仲昭留在静云庵中休息,我和卧云一同直上东峰。又上了二里,渐渐听到水声,是大龙揪从卷崖中往下泻落,大龙漱水从雁宕山绝顶南面、常云峰的北面流出,两峰之间的山坞就是它的发源地。溯大龙揪水而上,二里,水声渐渐微弱。又走二里,越过山脊。这道山脊北靠雁宕山绝顶,南面分成两支延伸,东边的一支是观音岩,西边的一支是常云峰,这里正是两支山脉分开延伸的地方。正中山脊的东部是吴家坑。那回环绕列的山峰,近处是铁板嶂,第二层环绕处是灵岩寺,再绕出去是净名寺,再绕去又是灵峰寺,最外层尽头处是谢公岭。山脊西部,那坑凹处就是大龙漱背后,那回环绕列的山峰,近处是与大龙揪相对的山崖,第二层环绕处是芙蓉峰,再绕出去是凌云寺,又再绕为宝冠寺,最后到李家山为止。这些就是雁宕山南部众山峰的概貌。而观音岩和常云峰,正好位于群峰之中,都已经低伏在我的杖下、脚下了,只有北峰像帝王背靠的屏风,仍然屏立在后面。往北上三里,一座山脊平行峙立,狭窄得如同一道墙,两端高高昂起,北面像崩塌一样地直落下去,就是南阁溪横着流过去的分界,不像南面那样回环交错。我从东顶往西顶攀登,突然响起一阵来回走动的声音,原来是受到惊骇的几十头鹿。鹿群北边有一座山峰,像被斧头从中剖开一样,中间是参差不齐的石笋,乱石林立、崖壁阴森,深邃得看不到底。鹿群全向其中奔下去,想来有的鹿跌进了堑沟中。众僧人来到,又用石片扔下去,只听到响起一阵如同布帛撕裂的声昔,好一阵才沉静下去,鹿群更加不住的啼鸣。从这里再往西走,石脊就从中断开了,山峰也渐渐地低下去,往西北眺望雁湖,距离越远、位置就越低。我二十年前探寻雁湖,往东寻找高峰,被断绝的崖壁阻止,于是坠着绳索而下,坠下来的地方就是这里。从前游历了雁湖西部,这一次往东出到雁湖高处,再也没有遗憾了。往下返回静云庵,顺溪流走到大龙揪边,往下俯视揪底的龙潭、圆圆地环绕在山崖夹缝之间,水从卷壁上坠入潭中,腾跃、喷洒着水花而下,光怪陆离,不能近看。于是越过溪水往西走,往南出到大龙揪正对的山崖上,越过两座山峰往南走,那座岭就是石门寺东边,罗汉寺西边,往南伸出去形成芙蓉峰,再往南延伸为东岭的山岭。芙蓉峰圆圆地耸立在罗汉寺西南边。来到芙蓉峰下,才有正路。往东走到罗汉寺时,太阳已经偏西,徐仲昭也先回到寺中了。
初五日和卧云告别后出了罗汉寺,沿着溪岸走一里,来到大龙揪溪口。一共走了四里,越过马鞍岭,然后下去。往北远望观音峰下,石壁上裂出像门一样的石隙,层层排列,不止一道。徐仲昭已经朝前去灵岩寺了。我带着一个仆人往北来到观音峰下,沿着砍柴的小路往西转二里,直达观音峰、常云峰的山脚,才知道这两座山峰虽然山顶遥遥对峙,但山脚的石壁却是连贯的,如同一道墙壁。又顺着崖壁东面往上攀登了一里多,走出到石隙上面,林木丛生、树荫密蔽,不能往下看。崖壁顶有块如同盖子高举一样的巨石,巨石上面和磨石一样平滑,而下面四周都是空的。在巨石上面坐了很久,又往下沿着石缝往里走,崖壁上层层裂开的石缝,都可以摸索着走通。石缝外面有一座山峰挺拔耸立,逼近云层,山峰形状为圆顶拱袖,有老僧岩那么高,很像一个拱手而立的小儿。出到路边,有很多姓吴的人家住在这里,有个叫吴应岳的留我吃饭。我拉着他一齐溯溪流往里走,就是在绝顶上远远看到的吴家坑溪,位置在铁板嶂和观音岩之间。我准备攀登溪水左岸的黄崖层洞,黄崖位于铁板嶂西,洞在黄崖左侧,像分成上下两层一样。来到崖下,上不去,从崖上出去,洞又悬挂在崖壁间,没有路下去。于是顺崖往东行,又找到一道石缝,仰望石缝年面。层层叠叠的可以深入,但估计不搭木悬梯就上不去。从这里下一座小峰,名莺嘴岩,和吴应岳告别。往东经过铁板嶂下,看见其中的石缝更大,下面好像有溪水从洞中流出来。我急忙溯流往里走,来到洞下,乱石堵塞,但左边的岩壁有路直直上去,是凿在崖壁间的石坎,扯着藤条可以攀登。于是奋勇往上攀登,衣服碍事就脱掉衣服,手杖碍事就扔掉手杖,凡是直上一道崖,就又横穿一道崖,像这样走了两回,又两次穿过桥一样的栈道,于是才进到石缝中。两旁的岩石好像门相对,当中很宽广,能够一顺着层叠的石阶攀登。文往里穿过两道石门,抬头斜视上面,石壁环形耸立,围住一块青天,中间像深陷的井。走完石壁,穿入洞中。洞底阳光透亮的地方有木梯,像猿猴似地从木梯爬上去,如同登楼阁一样。从洞左边转过去,又到了平缓的大丘,后面是高高耸列的铁板嶂,东西两面陡崖环绕,南面石缝遍布的岩石低伏,山丘宽大开阔,曲折盘旋,真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啊!里面有一排茅屋,空空的没人居住,空地上有很多茶树,所以凿石坎搭梯子,往来于石洞、山丘之间。下到溪旁,有人居住了。于是翻越小剪刀峰往东走,二里,进灵岩寺,与徐仲昭会合。
初六日邀约灵岩寺的僧人去游屏霞嶂。从龙鼻洞右边攀越石缝而上,半里,看到一个很奇妙的洞。又上半里,崖壁高耸道路断绝,有梯子靠着崖边,大概是烧炭人留下来的。爬梯子走到崖上,三块巨石横着层叠在两座山崖之间,内部搭石成屋,跨在外部的是仙桥。石屋空旷明亮、幽静宽敞,隐蔽在重叠的岩石侧边,虽然不如铁板嶂、石门那样聚集了奇丽的景色,但幽静深远,自成一片天地。又穿洞往左上,攀援藤条,越过栈道,就出到屏霞嶂的中层,大概是龙鼻洞顶。崖端也很宽阔,地势高而干燥,可以建房居住,背后的屏霞嶂仍然往上连接云天,屏霞障右有岩石往外覆盖,瀑布落在岩石前面。从右边又攀登崖石,快到屏霞嶂顶时,被陡峭的岩石所阻拦。岩石侧边有一缕石缝,草木顺着石缝生长,可以落脚,于是从石缝下去。崖壁间悬挂着很多长藤蔓草,都能够抓采和拉扯。当行到岩石陡峭而没有树、没有树则无法落脚的地方时,就垂挂着藤蔓而下。像这样往西穿越了五重石冈,升降了不止数里,才下到最深的涧中,就是小龙揪上游。涧水发源于雁宕山顶东南,右边是铁板嶂,左边是屏霞嶂,两嶂之中坠陷为十分陡峻的壑谷,重重叠叠的崖壁掩蔽了山谷,上下都没有路,如果不用绳索悬空而度就无法穿越。进入涧中,踩着岩石随水流走,往东走了一里左右,一块巨石横挡在涧中,水流不过去,直捣石下的洞穴,两旁的峭壁都陡直地耸立着,行人无路可走。于是捆扎树木作为梯子爬上崖端,又坠到巨石前面的涧水下游,而横挡沟涧的巨石下面,中间是十分高大的空洞,可以树立十丈高的旗帜。水从巨石背后居高临下地往下倾注,汇集成碧波荡漾的深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气势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左右两边的崖壁上,都有洞高高对峙。从这往前走,就是小龙揪落下去的地方。我两次寻求剑泉,寺中的僧人总是说:“在龙揪上面,人力很少能到达。”这次仍然杳无音信,知道已经消失了很久。准备从这里横穿两座山峰而下,就可能经过仙桥到达石室,于是砍树木捆成梯子,四次盘旋陡峰,俯视独秀、双莺等峰,近在脚下。已经离仙桥很近了,被隔着的山崖从中断开,太阳已偏西,感到十分疲劳,于是寻找原路返回,又从屏霞嶂侧边经过石室返回灵岩寺,携带行李过了净名寺,到灵峰寺投宿。
初七日溯灵峰寺前的溪流而上,观赏南碧霄冈,冈高大开阔,没有其它新奇的地方。又走三里,往西转,看到真济寺位于溪北的山坞中。这条溪从西边沿断崖破峡流来,峡谷南面的峰名“五马朝天”,山势显得特别高峻。峡谷两边的小路十分狭窄,谷中没人居住,荆棘茅草堵塞道路。走了一里左右,走得非常艰难,不能一一穷究峡谷风光。往北过真济寺,寺位于偏僻的北面山谷中,游人的足迹很少去到。从寺右溯小溪走了三里,攀登马家山岭,山路很陡。登上岭顶,遥望雁宕山顶峰岩石棱角分明,簇拥成莲花形状,往北俯瞰南阁,已经落在脚下了。脚步飞快地下山,四里多,到一座新庵,把行李放在庵中,溯南阁溪而上,探访雁宕山北面的各处胜景。南阁溪发源于雁宕山西北的答袅岭,距离这里三十多里,和永嘉县分界。沿岭往南去,可以通到芙蓉,进入乐清县境,沿岭往西去,从枫林走,则是去温州府的路。溪水南边就是雁宕山的北面,山势高耸开拓,竹林树木茂密,但显不出山南面那种高峻的形态。溪水北边的大山,从答袅岭曲折连绵地延伸过来,都是层崖叠石和奇异之峰,山势分开合拢、变化莫测,和云雾竞相争奇,一直到南阁而止。雁宕山北面还有一条溪水,从北阁流来与南阁溪会合后,一齐往东流下石门潭。石门内有上千亩平整的良田,住在这里的都把石门作为门户,这就是“石门”名称的来由,而南北则是以溪水划分。南阁有章恭毅宅,往西深入有石佛洞、散水岩、洞仙岩等名胜。北阁有白岩寺旧址,再往西有王子晋仙桥,尤为奇特。我冒雨穷尽南阁,先过章恭毅宅,聚居这里的家族十分兴盛。溯溪走五里,经过犁头庵,往南就是石佛洞,因道路荒草丛生而不能进去。往西走十里到庄坞,住在溪流两岸的人都姓叶。散水岩在北边坞中,石崖横贯,瀑布悬空飞流,往岩左登上岭,有座小庵。此时天色已晚,又下雨,当地人留我住在庄坞,详细地谈论洞仙院的胜景。
初八日雨没停。往西溯溪走了二里,山涧越来越深。尾随溪流转向北走,又二里,溪对岸有条小路,穿过直通云霄的石阶深入进去。往东渡过溪从小路走,忽然山峰环绕、溪水倒流,往里进到山谷中,则是云烟笼罩的山峦凌乱分散。山峰从庄坞背后连绵不断地延律到这里,又敞开一道空隙,显现出这瑰丽奇异的景色。拉住当地人询问,当地人说:“这里名小纂借,洞仙院还在小纂膺外的大溪上游。”又走出去渡过溪流,走了一里左右,有条小溪从东边流来汇合,就是洞仙坞的溪流了。渡过大溪,溯小溪往东上,溪谷中峰峦茅屋掩映,和先前没有什么不同。洞仙院就在溪谷内崖壁上,背靠山峰、面向北,被层层的竹林掩蔽着,于是穿越杂草,从石缝中攀登而上,石缝一开始很狭窄,最上面渐渐宽阔。仍然往南出到庄坞,往东返回犁头庵,最终没有找到去石佛洞的路。于是从犁头庵出来,经过南阁,询问王子晋仙桥,得知在北阁底,还有二十里路程。想到这里离徐仲昭所在的新庵很近了,就回庵和他相会。天色已黄昏,最终没来得及去游北阁,往东奔赴大荆骚然后返程。
游记日记 篇8
海南游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玉带滩”,既然有沙滩,那就说明有大海。哦耶耶耶,第一天就能看大海,值了!呵呵!
看大海之前,不如和你讲讲玉带滩吧。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形狭长的沙滩半岛,位于海南博鳌。玉带滩全长8.5公里,地形地貌酷似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墨西哥的坎昆,在亚洲区可谓仅此独有。你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边是万泉河、九曲江、龙滚河三江出海,一边是南海的波涛汹涌,而细细长长的`玉带滩就静静地横卧其间。一条窄窄的、长长的沙滩,千百年来任凭河、海冲刷,稳稳当当地卧于二者之间,你说,这不是奇迹吗?远处渔船星星点点,近处海鸥起起落落,正是一幅绝妙的南海风情画。玉带滩前不远处,有一个多块黑色巨石组成的岸礁,屹立在南海波浪之中,那便是“圣公石”。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不慎泼落的几颗砾石,此石乃有神灵,选中这块风水宝地落定于此。千百年来,任凭风吹浪打,一直和玉带滩厮守相望。当时,我站在玉带滩上,面向大海,但见烟波浩渺的南中国海一望无际,层层白浪扑向脚下,可真是享受呢。
是吧,非常美!如果你去了,肯定会说:“哇!好美!妈妈,快给我拍照!” 嘻嘻……不信?去了就知道了!
游记日记 篇9
9月11日 星期日 晴转多云
一清早,我就叫醒了爸爸妈妈,让他们带我去野生动物园。已经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去了,反正我就是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动物们。按照顺序我们先参观了步入区,顽皮的金丝猴、可爱的大熊猫、狡猾的鳄鱼、憨厚的大象、漂亮的羊驼、灵动的长颈鹿...我还和动物们来了次亲密接触,骑了温顺的骆驼,喂了活泼的袋鼠,哈哈,太开心了。爸爸看我玩得有些忘形,故意考我,“你知道黑猩猩、袋鼠和犀牛的英文吗?”哼,尽挑难的问。“Chimpanzee, Kangaroo, Rhinoceros.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看着爸爸目瞪口呆的样子,我抿嘴笑了,心想:让你小看我!我可是考出了少儿通用英语三星口语的。
我们选择乘坐投喂车进入猛兽区,整个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熊区,一只大黑熊挡住了去路,见我们不给吃的,直接扑上来把着车子,肥大的熊掌、长长的.指甲就在我的眼前。幸好车子上的铁网够牢固,它趴了一会觉得没意思,就跳下车去。尽管这样,还是把我吓出一身冷汗。到了虎区,我们投喂了一只活鸡。就看见一只猛虎从远处飞快地冲过来,直扑投喂口,一口咬住鸡肚子,立刻之前还在拼命挣扎的公鸡垂下了脑袋。我不由地感叹:百兽之王,当之无愧!
游记日记 篇10
公园的早晨真美呀!
小树穿上了绿色的新衣服,在微风的吹拂下演奏着动人的音乐“沙沙,沙沙沙”,小草也跳着快乐的舞蹈。春风吹过,湖面上荡起了美丽的波纹,一层层像鱼鳞一样。远处有一座小桥通往湖心小岛,岛上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湖上有一座美丽的亭子,没在朝阳的`照耀下格外美丽。
人们都不在家睡懒觉了,纷纷出来锻炼身体。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唱歌,有的人在练太极,还有的人在练剑。看,那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向我们跑来,他们在老爷爷旁边停下来,看他练剑吗,那一招一式,真是精彩呀!湖边的柳树下,叔叔阿姨正唱着动听的歌曲,在歌声的伴奏下,还有人练起了太极拳。
公园的早晨真热闹呀!
【游记日记】相关文章:
游记的日记06-07
暑假游记日记06-12
五一游记日记08-07
新加坡游记日记09-11
游记的日记15篇01-31
春游记叙日记03-02
黄山游记日记01-12
寒假游记日记02-15
游记日记3篇06-27
游记日记4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