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文学>经典美文>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

时间:2024-12-14 13:07:36 经典美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美文吧?在网络时代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微小说等很多网络文章也被笼统的列入美文行列。你有了解过美文的写作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夜读美文必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1

  这一生,别为难自己,别蹉跎岁月

  1

  年轻的时候,我们似乎总喜欢跟自己较劲,等一个不可能的人,走一段无人问津的路。可这世上总有些等待遥遥无期,总有些路途没有出口,哪怕我们耗尽所有时间,也无法拥有一个理想的结局。

  所以有人说,听过许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总是容易在同一件事情上反复纠缠。我们常常忘了人生的选择权其实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如果不能确定未来会是怎样,至少我们可以决定此刻的心情。

  那些想不通的事情就不想了,等不来的人就不等了,与其让自己那么累,不如过得简单一点。

  当我们到了某个年纪,会遗憾当初没有对自己好一点,会想着要是可以回到过去该有多好。可人生没有如果这个选项,做过的决定不要后悔,经历过的故事不要回头。这一生,千万别为难了自己,也别蹉跎了岁月。

  2

  每当夜晚来临,回忆便像月光一样,三三两两洒落心头。那些走过的路、那些经历的事,仿佛还在昨天,但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确实已经不再年轻。

  看过这样一句话:"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见过了山顶的.风景,也感受了谷底的严寒。慢慢地,我们追求的不再是那些得不到的,而是越来越珍视现在自己拥有的。身边有喜欢的人、有知心的朋友、有温暖的家人,已经让人知足。

  我们会渐渐明白,生活总有不如意的地方。即使大哭大闹、大喊大叫,生活也不会总是顺着我们的心愿做出妥协。所以,我们总要学会接受,然后努力去改变。

  人生,得到的就珍惜,得不到的就释怀,努力过就不必惋惜,争取过就不必遗憾。

  3

  听过一段话说:"我喜欢那种经历了大风大浪却还平静得像只是下雨时踩湿了裤脚一样的人。那样的人,性格里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力量。"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温柔而又强大的人。那些眼泪,会教会我们坚强;那些逆境,会教会我们勇敢。

  在生命的旅途中,即便我们不能成为一轮明月,也要努力成为一颗星星,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光、发亮。

  岁月如歌,愿你如诗;未来可期,愿你尽兴。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2

  母亲爱种棉花

  冬天到了,地冻天寒,寒气侵人。为保暖度严冬,我总是穿着棉袄,晚上盖着棉被,热热乎乎的。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年少时,母亲如痴如迷种棉花的情景来。

  在距村庄半里路远的黄禾背缸,有五亩多开荒的旱土,其中三亩多是父亲耕作红菇或其他作物,另两亩是母亲种棉花用地。

  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点豆。每年清明前几天,母亲就会乐呵呵地把上一年留下的棉花种籽,从瓦缸里拿出来,搁在小门屋里,喷上点水,然后用煤灰或柴火灰混合一起,赤脚板轻轻擦拭,分散成一粒粒的,装在小吊箩里。母亲挑着尿液合煤灰或火土灰,笑嘻嘻叫我随她去种棉。母亲和我来到已翻松的棉地里,她先用小锄挖好间隔距离适当均匀的浅眼孔,施下底肥。然后,我学着她从小吊箩撮三五粒棉籽,点在眼孔里,再盖上一层薄薄的火土灰或煤灰。望着母亲迎着刚刚升起的'朝阳一撮一撮弯腰驼背点豆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就像一颗母亲栽种的棉芽苗,在她温暖的怀抱中生机勃勃地成长。

  过了十天半月,棉籽就会发芽,破土而出。鲜嫩的两片幼芽,张开小口,像初生婴儿的小嘴,吮吸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这时,母亲就要到棉地去间苗除草。除了草,施了肥,母亲就会在棉地边,稍作憩息。她理了理额前丝丝白发,擦了擦汗水,然后左手扶锄,右手背紧挨前额,笑眯眯地望着翠绿、青秀的棉桃树,嘴里念念有词地祈愿着。不久,那一蔸蔸棉树就挂满了沉甸甸的小绿果。

  然而,天有莫测的风云。有一年立秋后,棉桃树长到尺多高了,有的还逐步绽开笑脸,露出鱼肚色柔软的白朵,正是母亲日夜期盼的棉花,十分惹人喜爱。正在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袭来,把不少的棉桃树打得七零八落,东倒西斜。母亲心急火燎,如坐针毡。风雨稍停,她赶忙向老师请假把我叫回,带着蓑衣、斗笠,拉着我的小手,"快走,到棉地去看看,"母亲边走边说,踉踉跄跄,两眼含着泪水。

  我们快步来到棉花地,看到被一阵大风雨袭后的情景,心中十分难过。一刹那,乌云收敛,千山万岭又出了"秋老虎".我们顶着烈日的烤灸,戴着斗笠,把棉桃树一株株抚正。只见母亲佝偻着身躯,汗珠沾湿了她的白发,汗水顺着白发流下衣领,湿透了粗布棉纱衣。啊,一个棉桃十滴汗,汗水换来棉满枝,辛勤劳动的母亲,你为家人的吃穿,又付出了多少代价!

  岁月荏苒,人生如梦。母亲乘鹤西去三十多年了,如今,市场上千摊万店,什么衣料都有,但我仍衷爱粗糙暖和的棉制品。每当我回到那个熟悉的小村,短暂住留两个晚上,在温暖的棉被窝里,总会梦见步履蹒跚的母亲的身影。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摘回的棉花,为我们全家加工做棉衣、棉被、棉鞋,让我们抵住了严寒。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啊,你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3

  野酸枣红了

  一到秋天,家乡的山坡上,野酸枣好像有个约定,说红都红了。酸枣棵一株挨一株地连成一片,红彤彤的野酸枣密密地挂在上面,梅朵一样笑得纯情,红得热烈,似一片燃烧的云霞,把家乡的山坡惹醉了。

  家乡的山叫峄山,放眼望去,峄山坡起起伏伏,弯弯绕绕,酸枣棵不知什么时候在这里安了家。它们像一株株荆棘丛,细枝细条,低低矮矮,总也长不高。比起青松、栎树,单薄得近乎可怜,却很有筋骨和活力,呼啦啦爬满了崖畔和山坡。春日山野变暖,各种花草树木吮吸春天的雨露,在清新的空气里伸展枝条,酸枣棵却长得格外小心,静悄悄慢吞吞地抽芽吐绿,到了夏初,才开出米粒状的小花瓣,浅黄的颜色让人瞧不上眼。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似的开满了春天,酸枣棵以自己的方式生长,细细碎碎长不大的小花瓣,带着泥土的气息,淡定不懂张扬,却又不经意地惹眼和壮大。它们在温暖的阳光下,一片片一丛丛地长满枝条,细细密密地织成一张大网,漫山遍坡,满眼都是,让人充满怀想和展望。峄山坡上,酸枣棵的春夏秋连成了一片,像是过了一次午睡,秋风一吹,野酸枣就长成了。先是有半边红润,秋深了,也就红透了。

  野酸枣又名山枣,个头像蚕豆,核大肉薄,滚圆滚圆的。摘一颗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虽算不上很好吃,却很是讨山里人喜欢。从前村里的小孩子没零食吃,大人干活回来,就从峄山坡上摘回一些。孩子们乐颠颠地迎上去,伸开小手接过来,布兜里塞得满鼓鼓的。上学的时候带上一些,一下课就吃上几粒。有的上课偷吃,身上的野酸枣被老师全部没收了,就心疼地咧着小嘴直哭。大一些的小孩子会三五成群地跑到峄山坡上自己摘酸枣,一边摘一边吃,够不着的野酸枣,就用拴在竹竿上的铁丝套钩下来。野酸枣甜里透着酸,孩子们却只嚼到甜,酸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们尽兴地在酸枣林里玩上大半天,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摘酸枣时,免不了被酸枣棵上的'硬针 刺伤,没谁叫过疼。大人们还常常背着背篓摘酸枣,换回的零花钱,不是给孩子们买书包,就是买块布料给他们做新衣服。在孩子们童年的记忆里,野酸枣是抹不掉的快乐和喜悦。

  酸枣棵,谦卑,坚毅,耐瘠薄,生命力强。山坡上,乱石中,岩缝里,只要有扎根立身之处,都能随遇而安。峄山坡上的酸枣棵呀,就是一个个乡间小伙,天然,率真,野趣,有个性。别看它们浑身带刺,不可作观赏之用,乡里人就是喜欢。酸枣棵能做成篱笆墙,给庄稼人守家护院,结出的野酸枣有酸有甜,还包含着人生的道理呢!

  乡里人喜爱酸枣棵,酸枣棵就在峄山坡上长着。秋又到了,一个个透红的果子挂满了枝头,乡亲们正忙着在峄山坡上采酸枣。采摘的野酸枣,可生吃开胃,还可做成酸枣面,加工成酸枣罐头,酿成酸枣酒。酸枣仁可炒着吃,也可熬制酸枣仁绿豆粥。野酸枣营养成分还很高,除含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维生素C.新鲜的野酸枣维生素C含量是红枣的3倍,是柑橘的30倍,被誉为维C之王。《神农本草经》记载野酸枣"安五脏,轻身延年",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之功效,主治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多梦、盗汗、易惊等,同时又有一定的滋补强身作用,野酸枣的妙用还真的不少呢。

  我不能亲自回家乡吃野酸枣,父亲就打成包裹邮寄了一些过来。新鲜的野酸枣个个透着红亮,展露着屡屡幽思和深情。我拿来和城里的同事分享,不想,他们还没张口就酸得直摇头,连忙朝我摆手示意味口不佳。也难怪,野酸枣深居山乡,久居闹市的人怎知它的真,它的野,它的妙和它的美呢!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4

  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诗意的人生

  在长长的岁月里,我们慢慢的一路走着。在一天天的平凡日子中,许多的时候,我们会感慨日子怎么过得平淡如水,生活怎么这样的平淡无味。日积而周,周积而月,月积而年,恍惚,除了感觉年龄增了一岁,环顾四周,一切都还是老样子!我们却不知,平淡的不是日子本身,而是我们过日子人的心境。

  这日子就如酿的酒,越陈就越香,慢慢去品就会有味道。在过去了的平淡日子里,有许多事我们慢慢的回忆,会有一种让人怀念的感觉,很多的事还会让人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留恋。不是过去的日子有多好,而是过去的许多事在我们的生命里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日子是需要品味的,无论多么平淡的日子,如果我们用心去品,就会品味出其中的味道。就像茶,只有品才能品出其味,哪怕淡淡的苦味,也总能让人回味。

  一路走来,我们邂逅了多少人,经历了多少事,有些缘,只轻轻一瞥,就落入彼此的眼眸,刻在心灵深处,抹不去,忘不掉;有些情,有些爱,让人一辈子也不能忘怀。人生,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藏在胸中;生活,总有一些甜蜜的东西,滋润在心间;情感,总有一些舍不下的爱恋,默默珍藏着。回不去的曾经过往,我们虽不用去一一求证曾经想问的事情,但是打开记忆的扉页,曾经的那份纯真还在,曾经的那份美好还装帧在心间。人生,原本就是一张张白纸订成的书卷,我们曾经用心书写过,里面必定缤纷摇曳,花香满卷。过去无论是繁华还是悲凉,欢乐还是忧伤,虽然最终都会在流逝的岁月里被云烟遮盖,落满厚厚的灰尘,唯有那份铭刻心间的美好,依然在泛黄的纸页里闪闪发光。

  现在的生活依然平平淡淡,可现在的`生活依旧丰富多彩,依然需要我们用美好的心境去审视,仍然需要我们将日子慢慢去品味,从平常的生活中品出味道来,我们的人生才会富有诗意。诗意的人生不是别的,而是品尝出来的,没有诗意的内心世界,也就不会有诗意的人生。我们只要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美好生活才能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才能在我们的生命深处留下一点痕迹。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总喜欢热热闹闹,喜欢那轰轰烈烈。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长久轰轰烈烈?即使那些看起来轰轰烈烈的人,他们的日子也很平常,轰轰烈烈背后是无人知晓的寂寞。轰轰烈烈也只是短暂的存在,寂寞才是永远。林徽因说,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红尘飘渺,有多少人千里迢迢来赴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却还没等故事开始,就已经结束,只留一段青梅往事,于年代久远的心城里……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一马平川。岁月静好,只是内心的美丽期许。我们在关注外部世界的时候,更要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让内心平和,让内心美好起来,从平淡的生活里寻找到诗一般的意境,从平淡的生活中去品出味道来。微笑着迎来每一个日出,送走每一个日落,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态信步于红尘间。

  从平淡的生活中品出诗意,就要有一颗诗心,有了诗心,花草树木都活了,都有了诗意。当年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可是你是否感受到他落魄后内心的无奈?是否懂得了正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才是幸福的呢?当年的苏东坡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为后人敬重与赞扬。而当时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心中有不平,有郁闷,有痛苦,有无奈。我们与之相比是否更应懂得正视自己的目前,发现自己的当下是多么的幸福和美好?

  每日静观一朵花开,笑拈花香的日子,很是美好;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发出会心一笑,很是美好;邀三五好友,踏青赏玩,看日升起落下,听清风吟唱,一样的幸福与美好;或者,为家人烹一顿美食,一家人围坐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也是温馨美好,……,无论何时何地,在日常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你都能发现生活之美,这诗一般的美,都需要美好的心灵去发现,更需要你的欣赏与享受。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美,生活不就有了一种惬意与滋润?我们的心灵不是便能收获到一份宁静、淡然与舒适?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5

  瓦上光阴岁月长

  瓦的籍贯,是乡村。无论青瓦还是红瓦,不管是拱形的,半圆筒形的,或是平的,都是乡村的标志,是老屋的"凉帽"和"空调".

  "瓦"与"娲"字同音。据传华夏始祖——女娲最初补天的神话内核,只是其烧瓦覆盖屋顶的故事。后来在流传过程中,这故事被添枝加叶,渐渐神话,"烧瓦",演变为"炼五色石","覆盖屋顶",演变为"补天".土瓦,几乎与人类同生。

  那是黄河的水和着河岸的土,被智慧的先民,用温暖的十指,加以揉捏,脱模成胚,窑火煅烧,成形质硬。然后一片片暗玉似的,相枕相依,俯仰相承,覆盖在屋顶,齐整如鱼鳞,默默地庇护着人类,延续着千年的岁月,承载着渊源流畅的华夏文明。

  有了瓦,房屋就披上了蓑,戴上了凉帽,按上了"空调".一片片薄薄的瓦,撑起了一个个安宁的日子。阴雨连绵,淌雨水;炎阳似火,挡烈日;风雪满天,隔寒冷,却不碍风侠自由行。上瓦与下瓦之间,沟瓦与扣瓦之间,那细若线的缝隙里,清风任意流淌,朗月肆意流银。住在这样的瓦屋里,"也无风雨也无晴",心定气闲,夏凉冬暖。

  瓦是雨的琴键,是心心相印、永世不忘的情人。晴日里,彼此牵挂,却默默无语。一旦风携雨至,雨指弹瓦,千丝万线,摇曳成一根根琴弦,音乐随之奏响:春雨温柔,乐声动人,仿佛春蚕咀嚼桑叶,如怀春少女花前呢喃,像孩子梦中呓语甜甜;夏雨急骤如注,击在瓦上的琴声,激越慷慨,气势恢弘,如一曲命运交响乐。时有风,雨珠便像顽皮小儿,在瓦面上东西飘荡,南北嬉戏,跳跃着无限的生命活力。秋雨缠绵,惆怅着"欲说还休,天凉好个秋"的无限落寞与感慨……

  无论何时的雨声,都是"最易叩响中年人感情的门环".人不到一定的时候,似乎很难静下心,仰看瓦和雨合写的独特诗行,倾听那无与伦比的合唱。如果喜欢上了静心听雨,那一定是经过了生活的某些历练,心中有了某种沧桑的感喟。瓦屋雨声,成了许多游子乡村家园的精神皈依。

  常有好事的'风,随意挟来少许的尘土,布在瓦的缝隙里,再捎来几粒草籽。于是瓦间草,就安居在屋顶上,栉风沐雨,生根发芽。先是泛出点点绿意,若有若无。接着就是一蓬,两丛,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这些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居高临下,眺望着院落里嬉闹的麻雀,阅读着身旁晨昏升起的袅袅炊烟,随着季节,安然荣枯。瓦间草,是岁月的印戳,是老屋的点缀,天长日久,积累着光阴里的小故事。

  最田园、最温馨的风景,是瓦上燕。"呢喃燕子语梁间",其实更喜语瓦间。燕子是最愿意亲近人类的鸟,它和人类一样,喜欢泥与水组合的"房子".它们把泥巢精心地筑在瓦檐下,依傍着瓦檐繁衍生息。夏日黄昏,燕子归巢前,总会把由瓦铺成的屋顶,当作休闲广场,偌大而安宁。燕夫妻带着刚会飞的儿女们,软语呢喃,谈谈心,唱唱歌,交流着一天的收获,或许还有明天的计划。然后才随着"主人"的鼾声,安然地睡在瓦檐下的暖巢里。屋里是人家,屋檐是燕家,千百年来共呼吸,同命运。而现在的燕子,比我们小时候的,少多了。

  瓦上光阴岁月长。自古以来,屋瓦之上,屋瓦之下,都有太多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在乡村的炊烟里,生生不息……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可是,人类发展到现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却每一天,都有古朴的村庄,在被污染,在消失……如果没有了村庄,穿花衣的小燕子,年年春天去哪里?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6

  儿时的年味

  古村年味

  临近岁末,年味愈加浓厚,人门聊天的话题,总会不知不觉间转到过年上来。每当此时,我的乡愁就会在心底滋生,以致常常梦回故里,回到年味浓浓的小时候。

  我的老家在湘北的一个小山村里。很小的时候,我没有随父母生活在他们工作的城里,而是随爷爷在老家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几十年过去了,小时候家乡的年味仍深深刻在我脑海里,总也不能忘怀。我至今也没有求证过,有些风俗是否为我家乡所独有的?比如,大年三十晚上便开始拜年,这应是鲜有听闻的。

  大年三十晚上,视线可及的田间山野,远远近近的羊肠小道上,漂移的灯笼,三五成群,黑夜中亮出一份喜庆,静谧中透出一种热闹,场面既别致又壮观。那些手持灯笼的就是家乡走村串户拜年的孩子们。在这拜年的队伍中,大的十三四岁,小的只有六七岁,都是同村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们带上弟弟妹妹,去周边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拜年以自己的村子为圆心,从最近的村子开始,由里及外,由近及远,到脚力可及的地方,一村一户也不落下,最远甚至能到十里之外。

  吸引孩子们去拜年的,是以糖粒子为主的零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除了自产的花生、红薯干外,零食很少见,糖粒子更是稀罕了。每到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堂屋里燃起一堆熊熊篝火,篝火顶头屋梁上还会或多或少挂些腊肉、熏鱼,大人围坐在篝火旁谈天说地,说是"守岁",孩子们也就是这个时候去拜年。

  给客人倒一杯豆子芝麻茶,是家乡待客的习俗。三十晚上的茶水可是一扇窗子,从中可以看出主家的境况。普通人家,在茶水中能放芝麻就很不错了,绝大部分家庭放的`只是豆子、生姜和茶叶。如果三十晚上都没有豆子可放,其家之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若能在茶水中放些红糖,不用打听也知道,这绝对是殷实之家。制作豆子芝麻茶也是有讲究的,贤惠的家庭主妇身旁有两样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是用薄铁皮自制的炒锅,作炒豆子用;再就是带丝纹的瓦钵,用于将洗净的生姜磨成碎末,虽然原始,却能保留生姜的原汁原味。

  对于茶水,拜年的孩子们并不看重,除非是放了红糖、味素齐全的,方耐心地喝完再走。大多情况下是拜年道喜,拿了糖果零食走人。将糖果等零食带走是孩子们的专利,大人最多尝尝。"大人怕过年,小孩盼过年"的老话想来是有原因的。对于家长来说,年三十晚上要发的零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当口袋的零食快装不下时,小孩子就会往家走,清空口袋再往别家去,而家长们又会拿这些发给来自家拜年的孩子。当然大部分孩子都不会甘心只当"搬运工",免不了动点心思私藏拜年所得零食。

  我没有考证过,家乡这种拜年的习俗是什么时候传承下来的。但遗憾的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渐渐地被淡化以致消失无踪了。虽然现在过年的情景已经完全不能跟小时候相比,但过年仍是中国人的一件大事,我们对温暖、对亲情、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一直未曾改变。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聊今年的收获,谈谈来年的规划,听听长辈朋友的建议,在互相的祝福中鼓劲加油。想起这些,不管路途有多远,工作有多忙,都挡不住游子一颗颗回家过年的心。

【经典夜读美文必读】相关文章:

夜读记作文11-14

经典的美文05-22

经典美文06-09

经典美文06-06

经典的美文【精选】05-25

美文欣赏美文摘抄09-07

经典美文摘抄古典经典美文04-13

人生感悟经典美文 人生感悟经典美文05-05

文苑经典美文摘抄 经典美文大全04-1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