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元曲> 元曲基础知识解读

元曲基础知识解读

时间:2024-07-01 18:47:12 元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曲基础知识解读

元曲基础知识解读1

  元曲的种类

元曲基础知识解读

  元曲,根据近代诸多学者的研究,应该分为散曲和杂剧两大类。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源于词的小令,但是到了元代,它的义有了变化。元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说:“成文章者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令小令唤叶儿...,街市小令,唱尖歌清意。”这里的“小令”,指民间市井俚歌。直到元末,“小令”不再专指俚歌,而明确成为与套数相区别的散曲体裁。“小令”有“只曲体”,指一支曲子一韵到底;有“重头连章体”,指同一曲调重复若干首;有“带过曲体”,是一个曲调兼带另一或两个音律相互衔接的曲调,最多能用三支曲调相连接的一种体式;有“异调间列问答体”,即用几支不同曲调交错表现某一事件,并用代言体一问一答的体式。套数,是将同属一个宫调的若干支零散曲子连接成为一套曲。它是以“套”计数的曲子,不同于以“支”计数的一支曲的“小令”,故称为“套数”。“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套数特点有三大特点:1、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2、各曲同押一韵,但是必须一韵到底,是曲中衬字不拘平仄,多以方言俚语充之。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一般有“首曲”,中间有若干曲子作为“过曲”,结尾有“尾声”。

  2,杂剧,金末元初的蒙古时期产生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新生剧种。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剧本体裁一般是:每本分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角色有正末、正旦、主唱等。一杂剧基本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创作和演出先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后转移到杭州并流传到各地。从金末元初的元杂剧作家有128人左右,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等等。

  元曲的产生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指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随着时代变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元曲之所以成为一代文学是与元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宋朝统一中国后,尖锐的民族矛盾与斗争就一直存在。元朝统治者政治上实行武力 镇压,对汉族知识分子严酷打压控制,使科举制度中断了长达78年之久,知识分子被降到比娼妓还要低的地位。所以,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知识分子排到倒数第九可想而知地位多么低微。同时元蒙统治者借助儒学理学和宗教禁锢来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巩固其统治,使中国的文化学术沦入衰退境地。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经济特别发达,外来文化的输入,加上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爱歌舞,因此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就大大地发展起来,久而久之取代了以诗文为主的`正统文学地位,从此古文,诗词渐渐衰弱。这是因为诗文受到统治者的'排斥,加上诗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脱离大众,脱离生活,受重重思想束缚,不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而杂剧作家身居下层,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较少,能自由地进行创作。再就是诗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苦闷思想普遍存在。有的作家不满现实留恋宋王朝,有的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等等...这一切,使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裂变。所谓“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已不通,文人们便追求耳目声色口腹之乐。或成为“书会才人”与优伶为伍,或遁入林泉,纵情山水,过着是隐非隐的生活......这就是元代文人从愤世、叹世、隐世到玩世的特殊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和市民化的文化土壤相结合,就催生了市俗化程度高且具有博杂、诙谐、直白等艺术特征的元曲出现。

  著名十大元曲

  ——1——

  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

  《双调·庆东原》江头记事·曹明善

  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帘挂。

  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

  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

  猿休怪,鹤莫猜,探春偶到南城外。

  池鱼就买,园蔬旋摘,村务新开。

  省下买花钱,拚却还诗债。

  闲乘兴,过小亭,没三杯著甚资谈柄。

  诗题小景,香销古鼎,曲换新声。

  标致似刘伶,受用如陶令。

  ——2——

  总是离人泪。

  《正宫·端正好》王实甫(《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在很久以后,一起回忆,当年那个纠结的身影,那段相思的日子,那曾经年轻有梦的黄昏,甚至那冷冷的秋风。

  ——3——

  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应写于马致远中年时,他年轻时也曾热衷功名,奔波漂泊二十年后终于看透很多事,是一个满心伤痕的寡寞男子。

  ——4——

  闲快活!争甚么?

  《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

  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四首“闲适”是最能代表元曲风格的——以小品文字写隐逸闲适和人生感悟,几达极致。

  ——5——

  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双调》沉醉东风·胡祗遹

  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

  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

  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这首曲子里满是笑意。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意中。

  ——6——

  心待足时名便足。

  《山坡羊·失题》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早星星鬓影瓜田暮”。早星,衰鬓,瓜田,暮色,斜斜长长的影子躺倒在地上……

  ——7——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颗忧国忧民心,怀古伤今,堪比屈原。

  ——8——

  两个功名字,千古兴亡事

  《仙吕·寄生草》饮·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醃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人生不得志,往往如是。

  ——9——

  竹篱茅舍人家。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绿水青山依旧,却已不是故国。只好骗了自己,到茅舍人家去暂时寄存自己的心。

  ——10——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只有时光荏苒之后,忽然情到深处、痛处、折磨处,才知何谓相思。

元曲基础知识解读2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源于词的小令,但是到了元代,它的义有了变化。元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说:“成文章者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令小令唤叶儿...,街市小令,唱尖歌清意。”这里的“小令”,指民间市井俚歌。直到元末,“小令”不再专指俚歌,而明确成为与套数相区别的散曲体裁。“小令”有“只曲体”,指一支曲子一韵到底;有“重头连章体”,指同一曲调重复若干首;有“带过曲体”,是一个曲调兼带另一或两个音律相互衔接的曲调,最多能用三支曲调相连接的一种体式;有“异调间列问答体”,即用几支不同曲调交错表现某一事件,并用代言体一问一答的体式。套数,是将同属一个宫调的若干支零散曲子连接成为一套曲。它是以“套”计数的曲子,不同于以“支”计数的一支曲的“小令”,故称为“套数”。“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套数特点有三大特点:1、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2、各曲同押一韵,但是必须一韵到底,是曲中衬字不拘平仄,多以方言俚语充之。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一般有“首曲”,中间有若干曲子作为“过曲”,结尾有“尾声”。

  2,杂剧,金末元初的蒙古时期产生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新生剧种。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剧本体裁一般是:每本分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角色有正末、正旦、主唱等。一杂剧基本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创作和演出先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后转移到杭州并流传到各地。从金末元初的元杂剧作家有128人左右,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等等。

  元曲的产生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指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随着时代变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元曲之所以成为一代文学是与元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宋朝统一中国后,尖锐的民族矛盾与斗争就一直存在。元朝统治者政治上实行武力 镇压,对汉族知识分子严酷打压控制,使科举制度中断了长达78年之久,知识分子被降到比娼妓还要低的地位。所以,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知识分子排到倒数第九可想而知地位多么低微。同时元蒙统治者借助儒学理学和宗教禁锢来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巩固其统治,使中国的文化学术沦入衰退境地。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经济特别发达,外来文化的输入,加上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爱歌舞,因此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就大大地发展起来,久而久之取代了以诗文为主的正统文学地位,从此古文,诗词渐渐衰弱。这是因为诗文受到统治者的'排斥,加上诗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脱离大众,脱离生活,受重重思想束缚,不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而杂剧作家身居下层,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较少,能自由地进行创作。再就是诗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苦闷思想普遍存在。有的作家不满现实留恋宋王朝,有的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等等...这一切,使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裂变。所谓“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已不通,文人们便追求耳目声色口腹之乐。或成为“书会才人”与优伶为伍,或遁入林泉,纵情山水,过着是隐非隐的生活......这就是元代文人从愤世、叹世、隐世到玩世的特殊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和市民化的文化土壤相结合,就催生了市俗化程度高且具有博杂、诙谐、直白等艺术特征的元曲出现

  曲的文学特点是什么

  民间性

  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它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其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纵观《元曲三百首》,就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的作品,也充满着乡土气息。

  白朴的《天净沙》春、夏、秋、冬,皆明丽可喜;尤其【双调?沉醉东风】渔父,可谓是“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红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关汉卿则是民间戏剧的倡导者、实践者,史载他“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王国维认为其”“宫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深刻性

  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在某种意义上讲,总共四千多首套曲、小令,犹如四千多面镜子,将元朝社会境况反映的淋漓尽致。恰恰是“万花丛里马(致远)神仙”,“人间宠辱都参破”。

  难能可贵的是,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例如《窦娥冤》,关汉卿没有局限在传统故事里,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曲折性

  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故事采自《左传》、《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说苑?复思》等书,作者作了提炼、改造和虚构。故事是说春秋时晋国权臣屠岸贾谋害忠直大臣赵盾,使赵家三百余口满门抄斩,只赵盾之孙──襁褓中婴儿被义士程婴救出。

  屠岸贾发现有人偷偷救出孤儿后,竟下令残杀国内所有一月以上半岁以下幼儿。程婴为保全孤儿和全国幼儿,毅然献出己子冒顶孤儿,其至友公孙杵臼为开脱程婴救孤之罪,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孤儿由程婴扶养成人,二十年后,赵氏孤儿手擒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这是一部优秀的悲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戏剧冲突扣人心弦,气氛激越慷慨,鞭挞了阴险残暴行为,歌颂了崇高正义精神。

  艺术性

  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可以这样说,元剧是现代戏曲的前身,小令是现代歌曲的雏形。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元曲基础知识解读】相关文章:

元曲殿前欢01-12

唐诗宋词元曲02-22

《山坡羊》元曲06-04

元曲《窦娥冤》赏析03-22

大石调·青杏子·骋怀元曲10-28

《鹦鹉曲·农夫渴雨》元曲译文及鉴赏03-26

双调·清江引·咏秋日海棠元曲10-16

《红绣鞋·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元曲鉴赏12-30

新课标解读心得06-09

医疗综合基础知识01-2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