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唐诗> 李白的唐诗

李白的唐诗

时间:2024-06-07 14:42:28 唐诗 我要投稿

[经典]李白的唐诗15篇

李白的唐诗1

  作品简介《清平调?其三》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经典]李白的唐诗15篇

  作品原文

  清平调?其三

  作者: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作品注解

  名花:指牡丹花。

  沉香亭:用沉香木建造的亭子。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倾国:指绝代佳人

  得:使

  春风:代指君王

  作品韵译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诗文解释

  高贵的'牡丹,倾国的美人,两相映照,使得各自愈加流光溢彩,更赢得了君王的欢心,他面带笑容时时瞻看。而今这春风无限惆怅,它深深感到它已到了可告消解的时候了。你看,君王正倚靠在沉香亭北边的栏杆上出神地望着名花和美人呢!

  作品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

  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赏花亦在赏人,花容玉面,相互映衬,因此才得君王带笑看。诗人写花又在写人,物我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英汉对照

  清平调(之三)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A SONG OF PURE HAPPINESS III

  Li Bai

  Lovely now together, his lady and his flowers

  Lighten for ever the Emperor's eye,

  As he listens to the sighing of the far spring wind

  Where she leans on a railing in the Aloe Pavilion.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的唐诗2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唐] 李白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唐] 李白

  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

  送杨燕之东鲁

  [唐] 李白

  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夫子华阴居,开门对玉莲。何事历衡霍,云帆今始还。

  君坐稍解颜,为君歌此篇。我固侯门士,谬登圣主筵。

  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

  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

  送鞠十少府

  [唐] 李白

  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碧云敛海色,流水折江心。

  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唐] 李白

  倾晖速短炬,走海无停川。冀餐圆丘草,欲以还颓年。

  此事不可得,微生若浮烟。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邀遮相驰逐,遂出城东田。

  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出舞两美人,飘摇若云仙。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唐] 李白

  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

  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金陵凤凰台置酒

  [唐] 李白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

  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

  明君越羲轩,天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罍。

  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

  置酒勿复道,歌钟但相催。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唐] 李白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

  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杜陵绝句

  [唐] 李白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奔亡道中其四

  [唐] 李白

  函谷如玉关。

  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

  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

  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

  七日鬓毛斑。

李白的唐诗3

  【原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⑸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⑹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⑺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阅读训练】: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1.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1. 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李白因得罪朝廷被流放,在走到四川省境内的白帝城时却意外地得到了赦免。这首诗就是他从白帝城乘船返回江陵的路上写的。曙光初现,朝霞满天,巍巍白帝城屹立在彩云之中,我们的'诗人怀着兴奋的心情,乘船回乡了。

  小船顺流东下,浩荡的江流推送着松快的行舟,那船只,就像乘奔马,驾长风,飞速前进。两岸的青山一对对扑面而来,一排排往后退去。三峡的猿啼声,声声相接,不绝于耳。不知不觉间已越过了万重山岭,千里水程,来到了江陵城下。

  这时,夕阳刚刚收尽它的余辉,苍茫暮色,从天边渐渐推移过来,青山、绿水、孤帆、古城都变得模糊了,只有诗人的心情还像朝辞白帝城时一样轻松。于是,他提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轻捷明快的诗篇。

李白的唐诗4

  作品简介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原文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 》

  作者:李白

  朝别黄鹤楼。

  一生好入名山游。

  翠影红霞映朝日,

  登高壮观天地间,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遥见仙人彩云里,

  作品注解

  (1)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卢侍御虚舟: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

  (2)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3)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4)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5)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中国名山。

  (6)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7)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

  (8)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青黛(dài代):青黑色。

  (9)金阙(què确):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10)银河:指瀑布。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

  (11)香炉:南香炉峰。瀑布:黄岩瀑布。

  (12)回崖沓(tà踏)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凌:高出。苍苍:青色的天空。

  (13)吴天:九江春秋时属吴国。整句诗的意思: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14)大江:长江。

  (15)黄云:昏暗的云色。

  (16)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书多说长江至九江附近分为九道。李白在此沿用旧说,并非实见九道河流。雪山:白色的浪花。

  (17)石镜:古代关于石镜有多种说法,诗中的石镜应指庐山东面的“石镜”——圆石,平滑如镜,可见人影。清我心:清涤心中的污浊。

  (18)谢公:谢灵运。

  (19)服:服食。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

  (20)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一种心神宁静的境界。

  (21)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22)先期:预先约好。汗漫:仙人名,一云造物者。九垓(gaī该):九天之外。

  (23)卢敖:战国时燕国人,周游至蒙谷山,见一古怪之士迎风而舞。卢敖邀他同游,那人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久留。”遂纵身跳入云中。太清:太空。

  白话译文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重游庐山时,作此诗寄卢虚舟。当时李白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

  作品鉴赏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像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雄伟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外苍苔没。”李白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万千。这四句意思是: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人生无常,盛事难再。李白不禁油然产生寻仙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诗人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诗人非常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此处用卢敖遇怪仙的典故。李白在这诗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共作神仙之游。两句意谓: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诗人浮想联翩,仿佛随仙人飘飘然凌空而去。全诗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今观其……《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见《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第三卷《正宗》)

  名家点评

  《批点唐诗正声》:方外玄语,不拘流例。全篇开阖佚荡,冠绝古今,即使杜工部为之,未易及此,高、岑辈恐亦胁息。又襟期雄旷,辞旨慨慷,音节浏亮,无一不可。结句非素胎仙骨,必无此诗。

  《李杜诗选》:刘须溪曰:为此桀态。

  《李诗辨疑》:辞有纯驳,强弱不一,为可疑也。

  《唐诗快》:伯敬云:读李白诗,当于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又云:太白有饮酒、学仙两路语,资浅俗人口角,言俱不谬。若如此等诗、则有雄快而无浅俗矣。

  《唐诗别裁》:先写庐山形胜,后言寻幽不如学仙,与卢敖同游太清,此素愿也。笔下殊有仙气。

  《唐宋诗醇》:天马行空,不可羁绁。

  《昭昧詹言》:“庐山”以下正赋。“早服”数句应起处,而提笔另起,是以不平。章法一线乃为通,非乱杂无章不通之比。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此就山中典故铺叙,非游山之景(“庐山秀出”句下)。

  《唐宋诗举要》:吴曰:壮阔称题。

  英汉对照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障淩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黄。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A SONG OF LU MOUNTAIN TO CENSOR LU XUZHOU

  Li Bai

  I am the madman of the Chu country

  Who sang a mad song disputing Confucius.

  ...Holding in my hand a staff of green jade,

  I have crossed, since morning at the Yellow Crane Terrace,

  All five Holy Mountains, without a thought of d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one constant habit of my life.

  Lu Mountain stands beside the Southern Dipper

  In clouds reaching silken like a nine-panelled screen,

  With its shadows in a crystal lake deepening the green water.

  The Golden Gate opens into two mountain-ranges.

  A silver stream is hanging down to three stone bridges

  Within sight of the mighty Tripod Falls.

  Ledges of cliff and winding trails lead to blue sky

  And a flush of cloud in the morning sun,

  Whence no flight of birds could be blown into Wu.

  ...I climb to the top. I survey the whole world.

  I see the long river that runs beyond return,

  Yellow clouds that winds have driven hundreds of miles

  And a snow-peak whitely circled by the swirl of a ninefold stream.

  And so I am singing a song of Lu Mountain,

  A song that is born of the breath of Lu Mountain.

  ...Where the Stone Mirror makes the heart's purity purer

  And green moss has buried the footsteps of Xie,

  I have eaten the immortal pellet and, rid of the world's troubles,

  Before the lute's third playing have achieved my element.

  Far away I watch the angels riding coloured clouds

  Toward heaven's Jade City, with hibiscus in their hands.

  And so, when I have traversed the nine sections of the world,

  I will follow Saint Luao up the Great Purity.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唐诗5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唐]李白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

  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览镜书怀

  [唐]李白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题东溪公幽居

  [唐]李白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唐]李白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代赠远

  [唐]李白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

  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

  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

  代秋情

  [唐]李白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李白的唐诗6

  作品简介《襄阳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醉歌”。诗人触事遣兴,借人写己,充分表现了蔑视功名富贵、追求放浪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也流露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这首诗一方面让从李白的醉酒,从李白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中,领受到一种精神舒展与解放的乐趣;另一方面,它通过围绕李白所展开的那种活跃的生活场面,能启发人想象生活还可能以另一种带喜剧的色彩出现,从而能加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全篇语言奔放,充分表现出富有个性的诗风。

  作品原文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 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作品注释

  ⑴襄阳歌:为李白创辞,属杂歌谣辞。襄阳:唐县名,今属湖北。

  ⑵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

  ⑶倒著接蓠:用山简事。山简(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人,山涛第五子。生于曹魏齐王曹芳嘉平五年,卒于晋怀帝永嘉六年,终年六十岁。山简性温雅,有父风。山涛起初不知其山简的才华,山简叹道:“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与嵇绍、刘谟、杨淮齐名。初为太子舍人。永嘉中,累迁至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疏广得才之路。不久出为镇南将军,镇襄阳。嗜酒,每游习家园,置酒池上便醉,名之曰高阳池。当时有儿童作歌以嘲之。洛阳陷落后(311年),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卒于镇,追赠征南大将军。山简作有文集二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今佚。

  ⑷山翁:即山简。《全唐诗》校:“一作山公。”

  ⑸鸬鹚杓(sháo):形如鸬鹚颈的长柄酒杓。鹦鹉杯:用鹦鹉螺制成的酒杯。

  ⑹鸭头绿:当时染色业的术语,指一种像鸭头上的绿毛一般的颜色。

  ⑺酸醅:重酿而没有滤过的酒。

  ⑻垒:堆积。魏:俗称酒母,即酿酒时所用的发酵糖化剂。糟丘台:酒糟堆成的山丘高台。纣王沉湎于酒,以糟为丘。见《论衡·语增》。

  ⑼“千金”句:《独异志》卷中:“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小:《全唐诗》校:“一作少。”

  ⑽笑:《全唐诗》校:“一作醉。”落梅:即《梅花落》,乐府横吹曲名。

  ⑾凤笙:笙形似凤,古人常称为凤笙。龙管:指笛,相传笛声如龙鸣,故称笛为龙管。

  ⑿“咸阳”句:用秦相李斯被杀事。

  ⒀罍:酒器。

  ⒁羊公:指羊祜。一片石:指堕泪碑。

  ⒂龟:古时碑石下的石刻动物,形状似龟。头:《全唐诗》校:“一作龙。”

  ⒃“心亦”句:《全唐诗》校:“一本此下有‘谁能忧彼身后事。金凫银鸭葬死灰’二句。”

  ⒄朗:《全唐诗》校:“一作明。”

  ⒅舒州杓: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一带)出产的杓。唐时舒州以产酒器著名。力士铛(chēng):一种温酒的器具,唐代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所产。

  作品译文

  落日将没于岘山之西。我戴着山公的白帽子在花下饮得醉态可掬。襄阳的小儿一起拍着手在街上拦着我高唱《白铜鞮之歌》。路旁之人问他们所笑何事?他们原来是笑我像山公一样烂醉如泥。提起鸬鹚杓把酒添得满满的,高举起鹦鹉杯开怀畅饮。百年共有三万六干日,我要每天都畅饮它三百杯。遥看汉水像鸭头的颜色一样绿,好像是刚刚酿好还未曾滤过的绿葡萄酒。此江之水若能变为一江春酒,就在江边筑上一个舜山和酒糟台;学着历史上的曹彰,来一个骏马换妾的风流之举,笑坐在马上,口唱着《落梅花》;车旁再挂上一壶美酒,在一派凤笙龙管中出游行乐。那咸阳市中行将腰斩徒叹黄犬的李斯,何如我在月下自由自在地倾酒行乐?君不是见过在岘山上晋朝羊公的那块堕泪碑玛?驮碑的石龟 头部剥落,长满了青苔。看了它我既不为之流泪,也不为之悲哀。这山间的'清风朗月,不用花钱就可任意地享用,既然喝就喝个大醉倒,如玉山自己倾倒不是人推。端起那舒州杓,擎起那力士铛,李白要与你们同死生。楚襄王的云雨之梦哪里去了?在这静静的夜晚所能见到只有月下的江水,所听到的只有夜猿的悲啼之声。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自巴蜀东下。开元十五年(727年),在湖北安陆和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韩朝宗在襄阳任荆州长史兼东道采访史。李白往谒求官,不遂,乃作此诗以抒愤。

  作品鉴赏

  此诗是李白的醉歌,诗中以醉汉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围世界,实际上是以带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思索一切。诗一开始用了晋朝山简的典故。山简镇守襄阳时,喜欢去习家花园喝酒,常常大醉骑马而回。当时的歌谣说他:“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篱。”接篱,一种白色帽子。李白在这里是说自己像当年的山简一样,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儿童拦住拍手唱歌,引起满街的喧笑。

  但狂放不羁的诗人毫不在意,说什么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里倒上三百杯酒。此时,他酒意正浓,醉眼朦胧地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诗人醉骑在骏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后面还跟着车子,车上挂着酒壶,载着乐队,奏着劝酒的乐曲。他洋洋自得,忽然觉得自己的纵酒生活,连历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丞相李斯也被秦二世杀掉了,临刑时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你)复牵黄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还有晋朝的羊祜,镇守襄阳时常游岘山,曾对人说:“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祜死后,襄阳人在岘山立碑纪念。见到碑的人往往流泪,名为“堕泪碑”。但这碑到了此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如今碑也已剥落,再无人为之堕泪了。一个生前即未得善终,一个身后虽有人为之立碑,但也难免逐渐湮没,不能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显示出无比潇洒和适意。

  诗的尾声,诗人再次宣扬纵酒行乐,强调即使尊贵到能与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为子虚乌有,不及与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铛同生共死更有乐趣。

  这首诗为人们所爱读。因为诗人表现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支配全诗的,是对他自己所过的浪漫生活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诗人用直率的笔调,给自己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的醉汉形象。诗里生活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强烈戏剧色彩,达到了绘声绘影的程度,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一面。

  作品点评

  《王直方诗话》:欧阳公云:“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大家争唱《白铜鞮》。”此常语也。至于“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然后见太白之横放,所以惊动千古者,顾不在于此乎?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笔端横荡,遂不觉重。

  《唐诗别裁》:妙于形容(“遥看汉水”二句下)。羊叔子岘山碑犹然磨灭,无人堕泪,况寻常富贵乎?不如韬精沉饮为乐也。“清风明月”二语,欧阳公谓足以惊动千古,信然!

  《唐宋诗醇》:意旷神逸,极颓唐之趣,入后俯仰含情,乃有心人语。“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亦同此怀抱耳。子美云: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语奇矣。此诗云:“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苦乐不同,造语正复匹敌。

  《昭昧詹言》:笔如天半游龙,断非学力所能到,然读之使人气王。“笑杀”句,借山公自兴,“遥看”二句,又借兴换笔换气。“此江”句,起棱。“千金骏马”,谓以妾换得马也。“咸阳”二句,言所以饮酒者,正见此耳。“君不见”二句,以上许多都为此故。“玉山”句束题,正意藏脉,如草蛇灰线。此与上所谓笔墨化为烟云,世俗作死诗者千年不悟,只借作指点,供吾驱驾发泄之料耳。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笔势浩渺(“遥看汉水”二句下)。顿挫有局度(“泪亦不能”二句下)。

  《唐宋诗举要》:吴曰:豪近俊逸。

  《李太白诗醇》:彭乘曰:欧阳公题沧浪亭云:“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与太白致辞虽异,然皆善言风月。壮语逸伦,真是太白口吻;谢云:“此江”二句,形容嗜酒思想之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唐诗7

  1、早知如此绊入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2、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3、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入。

  6、光阴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7、入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8、入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李白的唐诗8

  1、夭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2、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3、长相思,摧心肝。

  4、屈平辞赋悬曰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夭。

  6、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7、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

  8、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9、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夭际流。

  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曰还。

李白的唐诗9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质朴,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说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秋字为入韵倒置句末。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正应了秋高气爽,月色皎洁的自然规律,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进入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平羌江在峨眉山的东北,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

  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 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观月老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出现了,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渝州 三峡,诗歌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旅行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没有更具体的景物刻划;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明晰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凡咏月处,都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一般来说,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就有五个占了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处处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处处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将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此外,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以地名限制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李白的唐诗10

  李白著名唐代诗人,生于(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

  王同宗。他性情爽朗又大方,爱饮酒舞剑和作诗,也爱驶一叶扁舟游走江湖,去广交天下好友。

  在唐代李白也称得上是一位浪子,他的诗歌读者们应该都不陌生吧!敢说在文界无人不识这个位性情豪爽的诗仙李白,他的诗词歌赋至今也流传海外。

  他写景时,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种大气磅礴,更有将长江拥入怀中之感,这也许就是他心中的江湖,没错,也让人感觉他丝毫不像一位诗人,更像一位江湖剑客。剑,也是他平生一大爱好,他喜欢舞剑,当舞剑和诗词都算不得他的挚爱,舞剑当然得配美酒,他一生挚爱美酒,唐太宗也对他的`醉剑表示赞赏,他的酒后作诗也是一道风景,而且酒后的李白更加诗兴大发,所写的诗歌也算得天马行空。

  他喝酒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出现,但是在古代所喝的酒其实酒精度数并不高,所以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些文人和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表现了古人豪爽情怀之外,也表露了那时期的酒度数并不高,这也是有史书记载的。

  美酒,肯定就有明月相伴,这个明月可不是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丫鬟明月,而是这位诗仙老李,对月亮极其喜爱,当然描述月亮最为让人记忆犹新,当属三岁孩童都会背诵的《静夜思》了,你是否还记得儿时背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此诗传于后世,后人皆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李白乃性情中人,他曾说:江湖有美酒,月下有佳人。他果真是位风流才子?那这位风流才子所写关于佳人的诗,最为流传度高的,当属《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诗据说当时是唐皇下令为杨贵妃所作,没错就是为那唐代第一美女杨玉环杨贵妃所作,当时贵妃是否与李白是旧相识,此事在唐代就作罢了,这也许就是最早的八卦新闻了。当然,所作的时候玉环妹子已经是贵妃了,而且是唐太宗最爱之妃,没错就是那位最爱吃荔枝的贵妃,据说杨贵妃美貌极佳,而且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称号,还有一副贵妃醉酒图流传后世。倾国倾城的她是非常喜欢吃荔枝,唐代诗人杜牧为此写下《妃子笑》一诗流传后世,唐代都以胖为美,杨贵妃的美貌嘛!在我猜想应该是位微胖型的美女,而且是位比较贪吃贪喝的美女,哈哈!也许吧!现在后人也常说:美酒好喝莫贪杯容易胖,荔枝好吃却最容易上火。

  读李白唐诗有感550字六篇

李白的唐诗11

  1 【杂歌谣辞·中山孺子妾歌】李白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不如延年妹,

  亦是当时绝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戚姬髡翦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2 【杂歌谣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感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

  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

  跨海斩长鲸。

  3【杂歌谣辞·襄阳歌】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z5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

  垒麹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少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上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

  龟龙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谁能忧彼身后事,金凫银鸭葬死灰。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4 【杂歌谣辞·襄阳曲】李白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头上白接z5,倒著还骑马。

  岘山临汉江,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5【杂歌谣辞·箜篌谣】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它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李白的唐诗12

  送舍弟

  [唐] 李白

  吾家白额驹,远别临东道。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送郗昂谪巴中

  [唐] 李白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唐] 李白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

  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叹息两客鸟,裴回吴越间。

  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

  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

  拟古其五

  [唐] 李白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

  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

  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唐] 李白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题江夏修静寺

  [唐] 李白

  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

  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

  会别离

  [唐] 李白

  结发生别离,相思复相保。如何日已久,五变庭中草。

  渺渺大海途,悠悠吴江岛。但恐不出门,出门无远道。

  远道行既难,家贫衣复单。严风吹积雪,晨起鼻何酸。

  人生各有志,岂不怀所安。分明天上日,生死愿同欢。

  邹衍谷

  [唐] 李白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捣衣篇

  [唐] 李白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姑孰十咏·望夫山

  [唐] 李白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李白的唐诗13

  作品原文

  题北榭碑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作品注释

  ⑴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钦:当是史郎中名。一作“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谓史钦,其生平不详。黄鹤楼:古迹在今湖北武汉,今已在其址重建。

  ⑵迁客:被贬谪之人。作者自比,一说指史郎中。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⑶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落梅花:即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韵倒置,亦含有笛声因风散落之意。

  作品译文

  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创作背景

  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认为,此诗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被长流夜郎,路经江夏(今武汉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而郁贤皓、王运熙、华桂金等则认为此诗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途经江夏时所作。当时老朋友史郎中在江夏特意陪他游览了当地名胜黄鹤楼。黄鹤楼头,那悠悠笛声给凭栏远眺的诗人李白平添了无限思绪,兴会之余,他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清代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作品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复斋漫录》“古曲有《落梅花》,非谓吹笛则梅落。诗人用事,不悟其失。”余意不然之。盖诗人因笛中有《落梅花》曲,故言吹笛则梅落,其理甚通,用事殊末为失。

  谢榛《四溟诗话》:作诗有三等语,堂上语、堂下语、阶下语,知此三者可以言诗矣。凡上官临下官,动有昂然气象,开口自别。若李太白“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语也。

  凌宏宪《唐诗广选》:蒋仲舒曰:无限羁情,笛里吹来,诗中写出。

  黄生《唐诗摘钞》:前思家,后闻笛,前后两截,不相照顾,而因闻笛益动乡思,意自联络于言外。意与《洛城下》同,此首点题在后,法较老。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至于《落梅》笛曲,点用入化,论者乃纷纷争梅之落与不落,岂非痴人前不得说梦耶?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因笛中《落梅花》曲而联想及真梅之落,本无不可。然意谓吹笛则梅落,亦傅会也。复斋说虽稍泥,然考核物理自应有此,不当竟斥为妄。

  朱宝莹《诗式》:首句直叙;二句转,旅思凄然,于此可见。三句入吹笛;四句说落梅,以承三句。若非三句将“吹节笛”三字先见,则四句“落梅花”三字无根矣。且“江城落梅花”,足见笛声从楼上传出,“听”字之神,现于纸上。(品)悲慨。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凄远,堪堕泪。潘稼堂曰:登黄鹤楼,初欲望家,而家不见;不期闻笛,而笛忽闻;总是思归之情,以厚而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唐诗14

  作品简介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作品原文

  清平调词三首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词句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作品鉴赏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的唐诗15

  作品原文

  越女词五首

  [唐]李白

  其一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其二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其四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其五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作品注释

  其一

  1、长干:地名,浙江北部一带。吴:吴地,今长江下游江苏南部。儿女:此指女儿。

  2、鸦头袜:即叉头袜。

  其二

  3、吴儿:此指吴地女子。

  4、剧:游戏。

  5、卖眼:王琦注:“卖眼,即楚《骚》‘目成’之意。梁武帝《子夜歌》:‘卖眼操长袖,含笑留上客。’”

  其三

  6、耶溪:即若耶溪,在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南。

  7、棹(zhào)歌:划船时所唱之歌。

  其四

  8、东阳:县名,唐时属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

  9、会(kuài)稽:县名,唐时属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素舸(gě):木船。

  10、白地:当时俚语,今天依然沿用于民间,即“平白地”,无缘无故的意思。

  其五

  11、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

  12、景(yǐng):同“影”。

  作品译文

  其一

  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

  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

  其二

  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

  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

  其三

  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把船划回。

  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其四

  东阳有个白皙如玉的女孩,会稽有个划木船的情郎。

  看那明月高悬未落,平白无故地愁断肝肠。

  其五

  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

  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创作背景

  这些诗作于何时尚难确定,有待详考。根据诗中的内容推论,当是记述其初游吴越时的所见所闻。胡震亨《李诗通》在此诗题下注云:“越中书所见也。”如果冷静地考察一下诗中内容的话,似乎还可以在这句话前再加上“初游”二字。李白是蜀地人,距吴越数千里之遥,两地风俗迥异。按一般常情来理解,人到外乡乍见异地风情时往往产生一种很强烈的新鲜感,对于天生好奇、反应敏捷的诗人来说尤其是这样。反之,如果是早已见过非常熟悉的事物,由于司空见惯反而难以引起人们的审美情趣。这五首诗所表现的恰恰都是初见新鲜事物时的好奇的感受,所以可能是诗人初入会稽时的作品。

  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考证,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春夏间居东鲁,旋携妻子入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观诗中所说“长干吴儿女”“吴儿多白皙”之句,都涉及吴地,而且这两首诗又都被列在前边,故其游历路线当是由吴入越的,从泰山下来游吴越到会稽正当循此路线,故可以认为此组诗当作于是年。

  作品鉴赏

  第一首诗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首句的“长干”是地名。王琦注云:“建邺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吏民杂居,号长干。”但应当指出,此诗只是借用此语,以“长干”代指一般的.“吏民杂居”的里巷,以区别于名门贵宅,其作用仅在于说明“吴儿女”的身份是普通民间女子而非达官望族的贵妇与闺秀,不必拘泥。“眉目艳星月”形容女子眉清目朗,比星月还要美丽。“艳星月”是艳于星月,即比星星月亮还明朗可爱之意。“眉目”与“星月”对举,在理解上要分开,实际是说秀眉若弯月,眼似明星的意思,语言十分洗炼精确。后两句写女子穿着的特殊。她们竟光着脚丫穿着木屐,连双袜子也没有穿。一双素足裸露于外,肤色哲白,若霜雪一般。屐是木制鞋,中国自晋代时女子便已穿用木屐了。《晋书·五行志》:“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则知古妇人亦著屐也。”可见李诗中所写是实景。

  第二首诗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大意是说,吴地的女子皮肤白嫩,她们都爱好做荡舟这种游乐。荡舟之时,她们还不时地朝水面上往来船只中的客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四句小诗把吴地女郎姣好的容貌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卖眼”就是递眼神,俗语谓之飞眼,是年青女子向人传达情意的一种表示,这里用来表现吴地女子活泼泼辣的性格,很生动传神。

  第三首诗所写则是另一种性格的劳动妇女。这位在若耶溪上采撷莲藕的女子与前一首诗中的吴儿大不相同,当她看见别的船上的客人时便唱着歌掉转船头,伴随着欢乐的歌声将小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似的不再出来。这位女子性格内向,虽然也怀有春心,却把这种情感深藏在内心,有点羞羞答答的。但其内心荡漾的春潮还是无法全部掩饰住的,诗人早已窥破其内心的隐秘,否则难以写出“佯羞不出来”的诗句。“佯羞”二字极精彩,将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涩不好意思的心理与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透过这两个字,仿佛可以看到在密密层层的荷花丛中,那位采莲的姑娘正从荷花荷叶的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客人。鲜艳的花朵与美人的脸庞相互映衬,这和谐美妙的景象真令人魂梦心醉。于此可以看出,这首小诗虽很浅白,但蕴味却很隽永。

  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东阳(今浙江东阳)和会稽(今浙江绍兴)两地相距在一百公里以上。诗人在这里写出这两个地名无非是说这一对小青年素昧平生,原来并不相识,不必拘泥理解为东阳的姑娘遇到了会稽的小伙。全诗大意是说,一位肤色白净的姑娘与一位荡着白色小舟的小伙子不期而遇,二人一见钟情,眉来眼去中似乎有许多心曲要倾吐,但因天色尚早,无由进行交谈幽会,不禁现出肝肠欲断,非常焦急的神色。“月未堕”是明月在天,可望而不可即之意。李白在此诗中为何偏偏拈出“东阳”“会稽”这两个地名,可能与他化用前人诗意有关。王琦认为李白此诗由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首》中化出。谢诗其一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其二曰:“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无论从词语的相同还是从意境的相似,都可以看出李白此诗确是由这两首诗概括点化而出。

  第五首诗写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唐时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如今此湖已不复存在。诗的大意说,镜湖的水面澄澈,如皎洁的月光,耶溪地方的姑娘皮肤洁白,似晶莹的霜雪。穿着新妆的姑娘在明净澄清的水面上荡舟戏耍,那婀娜妩媚的倩影倒映在水间,显得更加娇妖可爱;那明净的湖水中滉漾着美的身影,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情趣。人因水而更美,水因人而益清,相得益彰,这种情景正是所谓的“两奇绝”。把人和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艺术画面,确实可谓是“别有情致”的。

  这五首小诗虽总题名为越女词,但所咏实非一时一地之事,当是诗人初游吴越时所见的几个情景的个别记录。因吴越疆域毗连,自然地理状貌与民情风俗相似,而且这五首小诗的形式与语言风格亦颇相近,故统而言之也未尝不可。五首诗选择的角度不同,塑造的人物性格各异,但组合在一起却写出了吴越女子给人的总的印象,即她们相貌美丽,肤色皙白,性格淳真开朗,朴素大方;挚爱人生,热烈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眉目艳星月”的“吴儿女”也好,“卖眼掷春心”的“吴儿”也好,“佯羞不出来”的“采莲女”也好,都能给读者留下很强烈的印象。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善用白描的笔法,抓住带有特征的景物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细节,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个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笔墨很洗炼简洁。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毫无雕琢板滞之感,清新可爱。

  作品点评

  其一

  明代胡震亨《李杜诗通》:“越中书所见也。谢灵运《东阳溪中问答》:‘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此诗所本。”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后人所谓《竹枝》体也。严沧浪曰:‘存此品题,始知女儿露足之妙,何用行缠?’”

  其三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说情处,字字使人心宕。钟云:非‘佯羞’二字,说不出‘笑入’之情(末二句下)。”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笑入’、‘佯羞’,如亲见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写出如画。严沧浪曰:调客不如避客,眼掷不如突去。女儿情以此为深,如前者(按指前首中‘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句)易喜,亦易贱也。”

  其五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此等所谓‘俊逸’。”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好句调,又好绝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唐诗】相关文章:

李白的唐诗11-22

李白的唐诗(集合)02-14

李白的唐诗【集合】02-14

(热)李白的唐诗03-19

有关李白唐诗12-19

李白的唐诗15篇(经典)12-18

唐诗长相思·其一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02-19

唐诗行路难·其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02-19

全唐诗05-2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