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宋词> 唐宋词之《李珣《定风波》》原文、鉴赏和赏析

唐宋词之《李珣《定风波》》原文、鉴赏和赏析

时间:2024-11-19 06:59:39 宋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唐宋词之《李珣《定风波》》原文、鉴赏和赏析

  诗词鉴赏:

唐宋词之《李珣《定风波》》原文、鉴赏和赏析

  《定风波》

  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花鸟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注释

  ①志在烟霞:隐居山林之心。烟霞:山林。隐沦:隐居。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遁贤。”李群玉《送人隐居》诗:“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沧。”

  ②五湖:典出《吴越春秋》,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携西施泛舟五湖之上。

  ③市朝:市为交易之所,朝为施政之地,市朝即指世务纠结的红尘世界。

  ④希夷:典出老子《道德经》:“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世以“希夷”指虚寂玄妙的哲理。

  ⑤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后泛指高士、隐士的衣服。蕙带:蕙草制成的衣带。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绝纤尘:没有一丝尘世的污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结杜林泉图【清】髨残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鉴赏:

  现代著名学者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将李珣列为五代十国时期隐逸词的代表作家。隐逸和风土是李珣词的两大题材,纵观其隐逸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一是纯然使用白描手法,尽量表现山水自然的幽寂和清净之境;二是融情于景,将自己摆脱樊笼尘俗之后的自由舒畅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以本篇《定风波》为代表的写法。在这首词作中,有写景,有抒怀,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词人在山水间的悟道阐理,整首词作将写景、抒怀、说理、悟道相融、相摄,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让人在欣赏清新幽远山水意境的同时,又可以感受到萧散飘逸的隐逸之趣,体悟到“希夷微妙”之哲思。

  “志在烟霞慕隐沦”,作为启篇之语,有统领全词的作用。“烟霞”者,相对于纷扰喧嚣红尘世界的一种境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多寓指山林。唐代文学家杨炯在《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一文中有谓:“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魏特进、房仆射、杜相州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唐代诗人李群玉《送人隐居》诗中有云:“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李珣词作中也不例外,将“烟霞”与“隐沦”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也就奠定了这首词隐遁山林的情感基调。

  “志在烟霞慕隐沦”一句中,有两个字眼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志”,一是“慕”。所谓“志”也好、“慕”也罢,均暗示词人此时尚未真正隐遁山林,依然身处尘俗的樊笼之中。但久处名利场的喧嚣中,身心俱疲,便不免产生诸多的幻想。而历代诗文作品把“隐沦”生活描绘得如此潇洒自在,不由得令尚在红尘世界中的词人对“烟霞”世界的“隐沦”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于是便产生了“烟霞”之志。次句“功成归看五湖春”进一步印证这一志向。“五湖春”,典出于《吴越春秋》,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携西施泛舟五湖之上,过起了隐逸的生活。后来的诗人多借这一典故来表明“忘机”任情的山林生活,晚唐诗人温庭筠在《利州南渡》一诗中就有云:“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然而,此时的词人还并没有完全悟得“隐沦”之“道”,心中不免尚存“功成”这样的牵绊与羁束。

  “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真是这首词作的神来之笔!前面还在讲“功成”之后才“归看五湖春”,现在却无意间妙手偶得之。不经意间的某一天,词人泛一叶扁舟于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吟着诗、喝着酒,不知不觉已有了几分醺醉之意。原本水雾氤氲的湖面,在词人的眼中也带有了一丝醉意,愈显得朦胧幻妙了。词人似乎感觉自己已深陷这一片迷幻的“云水”世界,自己仿佛已变成了神仙,飘飘然,无拘无束,任情遂性而欢……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这般惬意的神仙生活和“云水”间的无限幻象中,词人忽然悟得陶渊明当年归田园时的体会:“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此时方认”的潜台词正暗寓着对昔日“功成归看五湖春”这一想法的否定,更是对往日“迷途”生活的终结,今天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自由身”,由此,更坚定了词人“来者之可追”的意愿和决心。

  带着人生顿悟之后的欣悦,作品的下阕词人尽情地享受着隐逸生活的“自由”与“遂性”之欢。一气呵成写下了这些文字:“花鸟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发自内心的欣喜之情贯注始终。与花鸟为邻,与白鸥为侣,人和自然的关系竟是如此的和谐、亲近,完全没有了尘世的纷扰和机弋。一方面,词人在这样的生活中感到无限的欣喜和踌躇满志,另一方面,他又在警醒世人,向他们昭示这样一个显见但却被置若罔闻的道理:“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所谓“深处”,自然是指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在这样远离“市朝”的“深处”,才不会见到熙熙攘攘为名、为利而来的“市朝人”,这才有了精神世界的安宁与自在。难怪唐代诗人贾岛要用“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这样的诗句来表现隐士的生活,这完全可以视为李殉词作中“深处”二字的最好注脚。端赖在山林“深处”,故而“经年不见市朝人”,也就能真正做到“无声无色”。这大概就是词人在山林隐遁中所感悟到的“希夷微妙旨”吧!

  “潜喜”是词人内心的一种情感状态,非常耐人寻味。其中既有自得其乐的意思,也有一种淡淡的无人赏会的孤寂,但不管怎样,他依然无怨无悔,因为“希夷微妙旨”就足以让他受用不尽。在词作的最后,李珣借用屈原辞赋中的典故,把自己乐而忘返,无怨无悔的情志和欣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杨旭辉)

  链接:

  词牌《定风波》。《定风波》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又称为《定风流》《定风波令》。《词谱》卷一四以五代时期欧阳炯的《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该词六十二字,平仄韵互换;还有全用平韵的。此外更有九十九字、一百字、一百零五字的,则系《定风波慢》。

【唐宋词之《李珣《定风波》》原文、鉴赏和赏析】相关文章:

唐宋词之《苏轼《定风波》》原文、鉴赏和赏析10-10

唐宋词之《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原文、鉴赏和赏析09-03

唐宋词之《苏轼《水龙吟》》原文、鉴赏和赏析12-17

唐宋词之《柳永《木兰花慢》》原文、鉴赏和赏析06-23

唐宋词之《朱服《渔家傲》》原文、鉴赏和赏析11-14

宋词《定风波》赏析01-12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06-20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优】06-20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集合)06-2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