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宋词> 《踏莎行》宋词赏析

《踏莎行》宋词赏析

时间:2022-05-10 10:40:14 宋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踏莎行》宋词赏析

《踏莎行》宋词赏析1

  晏殊《踏莎行》

《踏莎行》宋词赏析

  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

  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

  天涯地角寻思遍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只送平波远”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意境相同。

  起二句,写饯别情依依。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因称饯别宴会为“祖席”。“长亭”为送别之地。

  “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意同。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

  “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不忍别去。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尽管在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

  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在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遥念行人,无时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谓这首小词“足抵一篇《别赋》”,当非过誉。

《踏莎行》宋词赏析2

踏莎行·春暮

作者: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8.“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5分)

  9. 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2分)开篇描绘出一幅暮春风物,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由所闻到所见,犹如画卷般,营造一片清幽的景象。(3分)

  9.要点: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思念之情,孤寂情怀(3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3分)

  【鉴赏】

  宋人胡仔称寇凖“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这一评语,用以评析寇准的词作也是恰当的。这首闺怨词便体现了上述艺术特色。词中以细腻有致、沉郁多情的语言,以写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写景结,以景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远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然,风格清新,语言晓畅,堪称闺怨词中的佳作。

  这首伤时惜别之作,写得情思绵绵,凄婉动人。词中虽然先写景后写情,但景中也是寄寓深情的。全词于字里行间处处跃动着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流露出一种美人迟暮、青春易逝的惆怅之情,读之令人销魂。

《踏莎行》宋词赏析3

  踏莎行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鉴赏

  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与细密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用愁来表达草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说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晏殊另一首《蝶恋花》之槛菊愁烟兰泣露句,可以与此相参看,境界相同,只是一个是秋景,一个是春景。

  凭栏总是销魂处,收束前两个四字短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栏干上所见到的'景物。词人只因草上的丝丝烟霭,花上的点点露珠,就消魂,足见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为上片结拍。前面由写景转而写人,这两句则是以环境的衬托,进一步写人。静无人是别无他人,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之静,衬托着人的寂寥。海燕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时时海燕双飞去意为: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

  过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转向室内,仍写人。这里的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香残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残即一段段烧残。炷指香炷,即一炷香的炷。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又暗示着室内之人心绪的黯淡。以香炉里烧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迴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比拟自己情绪的冷落哀伤,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这里只是客观地写出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唯其不直说出来,才不会受个别情事的局限,才能给人无限深远的想象与联想。

  接着天长不禁迢迢路一句为上二句作结,两个对偶的双式短句紧接一个长句,严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拦。天长与迢迢路,结合得很好,天长路远,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阻拦的。不禁二字,传达出一种凡事都无法挽回的哀伤,紧接带缓罗衣的思念与香残蕙炷的销磨之后,更增加了对于已失落者的无可奈何。结句垂杨只能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叹的口吻出之: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这两句中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象征着对整个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上片写的是室外之景,草愁花怯,都染上了这种色调:海燕双飞去。己暗逗怀人之意。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蕙炷残,衣带缓,进一步渲染离愁。结二句方借埋怨垂杨点明是思念远方的行人。李调元《雨村词话》中说:晏殊《珠玉词》极流丽,而以翻用成语见长。如‘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又‘东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等句是也。反复用之,各尽其致。这段话,恰切地点出了此词的艺术特色所。

【《踏莎行》宋词赏析】相关文章:

《踏莎行·月华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05-04

踏莎行古诗阅读答案08-05

经典宋词赏析02-23

水龙吟宋词赏析05-03

《龙井题名记》宋词译文及赏析03-03

水龙吟宋词赏析10篇05-03

周邦彦《花犯》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06-22

《东门行》原文、翻译及赏析07-19

《忆秦娥·晓朦胧》贺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3-03

《解语花·上元》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