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诗经带拼音:国风·鄘风·墙有茨原文解释翻译
guófēng· yōngfēng· qiángyǒucí
国风·鄘风·墙有茨
qiángyǒucí ,bùkěsǎoyě !
墙有茨,不可扫也!
zhōnggòu zhī yán ,bùkědào yě !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suǒkědào yě , yán zhī chǒu yě !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qiángyǒucí ,bùkěxiāng yě !
墙有茨,不可襄也!
zhōnggòu zhī yán ,bùkěxiáng yě !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suǒkěxiáng yě , yán zhīchángyě !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qiángyǒucí ,bùkěshù yě !
墙有茨,不可束也!
zhōnggòu zhī yán ,bùkědúyě !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suǒkědúyě , yán zhī rǔ yě !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关键词:诗经,国风,鄘风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墙上长蒺藜,不可扫掉呀。宫中秘密话,不可相告呀。如能相告呀,说出丑死了呀。
墙上长蒺藜,不可除光呀。宫中秘密话,不可张扬呀。如能张扬呀,说来话很长呀。
墙上长蒺藜,不可捆住呀。宫中秘密话,不可讲述呀。如能讲述呀,说起真羞辱呀。
墙有茨赏析
《鄘风·墙有茨》内容与《邶风·新台》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讽刺宣姜(齐女)不守妇道,和庶子通奸,其事丑不可言。诗以墙上长满蒺藜起兴,给人的感觉,卫公子顽与其父妻宣姜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样痛刺着卫国的国体以及卫国人民的颜面与心灵。
全诗一唱三叹,在反复重复的数落中,一层层加深着对这一宫廷丑事的批判。在结构上,叠咏而意义递进,无论在内容、思想感情上都是一层深过一层,有效地增强着诗歌的讽刺力量。诗中之“不可埽”、“不可襄”、“不可束”,表面上写墙茨之延伸愈来愈长,几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实际上是比兴卫公子顽与其父妻私通已经到了无耻糜烂、昭然无忌的程度。诗中之“所可道也”、“所可详也”、“所可读也”,表明人们对这种宫廷丑事的议论,在一步一步的升级,几乎已经尽人皆知了。诗中之“言之丑也”、“言之长也”、“言之辱也”,写人们对于这种宫廷丑闻的感情态度,由丢脸、气愤到感到耻辱,真有一人之祸,祸及国体的感觉。
此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中少见。
注释出处
⑴鄘(yōng)风:鄘地流行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鄘,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⑵茨(cí):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⑶埽(sǎo):同‘’扫‘’。
⑷中冓(gòu):内室,宫中龌龊之事。
⑸道:说。
⑹所:若。
⑺襄:同“攘”,除去,扫除。
⑻详:详细地说。一说借作“扬”,传扬。
⑼长:丑事远扬之意。
⑽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
⑾读:细说,传讲,宣扬。
【诗经带拼音:国风·鄘风·墙有茨原文解释翻译】相关文章:
诗经带拼音:国风·曹风·蜉蝣原文解释翻译12-30
诗经带拼音:国风·齐风·著原文解释翻译08-21
诗经带拼音:国风·唐风·绸缪原文解释翻译07-04
诗经带拼音:国风·邶风·静女原文解释翻译08-09
诗经带拼音:国风·邶风·泉水原文解释翻译06-12
《诗经》国风·鄘风大纲04-18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03-25
《诗经》国风·郑风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