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
关雎
关关雎鸠,guān guān jū jiū
在河之洲。
zài hé zhī zhōu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君子好逑。
jūn zǐ hǎo qiú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流之。
zuǒ yoù líu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寤寐求之。
wù mèi qiú zhī
求之不得,qiú zhī bù dé
寤寐思服。
wù mèi sī fú
悠哉悠哉,yōu zāi yōu zāi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采之。
zuǒ yoù cǎi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琴瑟友之。
qín sè yǒu zhī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芼之。
zuǒ yoù mào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钟鼓乐之。
zhōng gǔ yào zhī
鉴赏:
《诗经》在整个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上的地位之举足轻重已无需多言,《关雎》为《诗经》之开篇,凡爱诗之人也几乎耳熟能详,而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到了妇儒皆知的境地,所以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倒似乎一点也不夸张。《关雎》是一首爱情诗,放在《诗经》之首,即是孔圣人亲为的,用他自己的话解释大概就是“食色,性也”。而因他此举,后人或许也才能由衷地感叹一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关雎》所描述的爱情故事究竟是不是写实的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后人统一认为这是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美丽女子一见钟情并辗转难忘却是毫无疑议和分歧的了。只是对于男子最后是否成功娶得心仪的女子为妻,却似乎又有了分歧:有人认为后面的两句是男子追求女子成功后嫁娶时的情境描述;也有人说那是男子幻想中的能娶心仪的女子为妻时的情境。不过这里倒是又有了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认为那是婚嫁时会有的情景,只不过一个是写实的,一个却是想像的。当然依据都是“琴瑟”、“钟鼓”这类乐器古时只有在婚嫁之时才会使用。
所以我们抛开结局不谈,简要描述下《关雎》所讲述的事件就是一个年轻男子偶然见到了一个在水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女子,他对她一见钟情,自此不能忘怀,于是想尽办法想要追求她,希望最终能够与女子像雎鸠鸟般的比翼成双,不离不弃。这应该也是千百年来所有对于爱情憧憬的人的共同愿望。至此不由从心底叹服:《关雎》为《诗经》开篇之首甚或是所有爱情文学之祖都当之无愧。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相关文章: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01-26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优选】03-25
诗经关雎的拼音01-26
诗经关雎的拼音【荐】03-25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11-22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11-22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01-26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02-21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