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诗经>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2-23 09:11:50 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1

  芣苢-诗经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作者:西周-春秋,诗经

  芣苢-诗经原文

  芣苢

  佚名〔先秦〕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①莒(fú yī):也写成“苡”,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③有:采得。

  ④掇(duō):拾取。

  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祮(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⑦撷(xié):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芣苢-诗经拼音解读

  fǒu yǐ

  yì míng 〔xiān qín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cǎi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yǒu zhī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duō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lǚ zhī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jié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xié zhī 。

  相关翻译

  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采摘下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抓紧时间拾取起来。

  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拾掇起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抓紧时间捋取下来。

  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兜起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撑起衣襟兜起来。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茉莒》是《诗经》首章《周南》中的一首。“周南”指周王城之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本诗是周代人们采集苯莒(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诗的解读众说纷纭,其中有所谓“伤夫有恶疾”说、“室家乐完聚”说、“喻求贤才”说、“祈子求福”说、“童儿斗草嬉戏”说、普通劳动歌谣说以及歌颂夏禹说,等等。《毛诗序》:“《苯莒》,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这首诗共三节,可以说是采集苯莒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刚刚出发的时候,呼朋引伴去往茉莒茂盛处采摘。然后是开始采摘的样子,先是一棵一棵摘下来,即“掇”;然后是一把一把采下来,即“捋”。最后采得越来越多怎么办?先是用衣襟向上兜起来,即“祮”;再是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可以兜住更多的东西,即“顽”。每一个动作都以“采采茉莒”开始,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出起、扬、收三个阶段。全诗回环重叠,一咏三唱,虽然词句反复,但却绝无烦琐累赘之感。正如清代学者方玉润所描述的那样,“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单纯地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分析,这就是一首非常欢快的简单的劳动短歌,描写的是初春时节一群劳动妇女在野外采掇茉莒时的场景。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茉莒,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短短三节,画面感极强,一群村姑,挽着衣袖,用一双双灵巧的手,不停地采呀采呀采,一兜兜,一把把,直往衣兜里装。其场面是热闹的,其动作是麻利的,其情绪更是欢快的。全诗展示出了一幅呼之欲出的'“少女采药晚归图”,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远古的劳动场景,使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先民们的劳动欢乐与愉悦!

  劳动的脏和累,在这首诗歌里荡然无存。恰恰相反,我们从这群活泼可爱的乡村小姑娘的劳动场景中,领略了劳动的愉悦与幸福。想象这些采集茉莒的姑娘有可能皮肤有些黝黑,脸上亦无粉脂,但比起那深宫大院、浓妆艳抹的宫女王妃来,不知要自由、幸福多少!她们思想淳朴,没有妒忌;她们言行自由,没有恐惧;她们精神愉快,没有宫怨;她们身体健康,没有心病,她们皆出嫁时出嫁,皆生子时生子,皆回娘家时便回,一切皆属于自己。从文学上、艺术上分析,《茉莒》这首诗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章法点评】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重章叠句是《诗经》惯用的手法,《茉莒》的重叠手法堪称典型。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茉莒,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祜、撷--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叠词“采采”重复使用,如果能够配上先秦时的曲调,一幅一群人兴高采烈地采摘苯莒的画面便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中,多数词语几乎不变,巧就巧在那变了的几个动词,一幅生动的画面便于眼前自然展开--春天的郊野,微风吹拂,三五个农妇,手挽着竹篮,采摘车前子,有的手捋草籽,有的用裙子兜着采好的药草,采得多的,索性把裙角系上腰间……轻快的动作配合着劳动间的闲谈,对唱着歌曲,又有美好的天气相伴。这样的生活和繁华奢侈毫不相干,却是人人心中都向往的画面。

  诗中所体现着把劳作当成乐趣的生活真谛。也许是先秦之时,生活简单纯朴没有太多的琐碎与繁杂,才会使单调劳动中的乏味被驱散。在采摘草籽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在自己的歌声里,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亲切与归属感。有了劳动,就会有收获;有了收获,便会有更大的快乐,当时的人们有着如此纯粹的体验和满足,使得整个劳作的过程都是快乐的,让这持久的快乐变得简单而自然。

  后世有一首《江南可采莲》,风格与此诗几乎一样,诗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清浅简单,却又活泼可爱。越是简单,越是容易欢喜,就像《苯莒》中展示的一样,有着单纯的愿望,唱着快乐的歌,把车前子采下来,用粗布衣裳把它们兜回去,漫步自然,聆听美好。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支一支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持下来。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这劳作的歌声,清新爽利而没有繁文缛节,如方玉润《诗经原始》中所说的“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苯莒’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作者介绍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共311篇,因此在先秦时期又名《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的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详情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2

  芣苢

  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赏析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诗经芣苢鉴赏11-23

诗经芣苢全文解释01-21

诗经第八篇芣苢鉴赏03-16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01-26

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01-25

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05-31

《诗经·羔裘》原文及赏析03-22

诗经·羔裘原文及赏析03-24

《诗经》全诗原文及赏析11-2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