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诗经> 诗经蒹葭翻译

诗经蒹葭翻译

时间:2022-03-16 15:30:53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蒹葭翻译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诗经蒹葭翻译,供大家参考!

诗经蒹葭翻译

  诗经蒹葭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诗经蒹葭赏析

  《蒹葭》朗朗上口,读后会被他那种婉转的美所吸引,这首诗作为《诗经》中抒情诗的代表,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具有很大的意义。

  开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两句本来只是简单的应景之作,因为“苍苍”叠字和“露、霜”两字的运用很快将我们带入一个优美和谐的自然境界中去。再下来两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以想象诗人带着无限思念的感情,徘徊在深秋的河边。秋风瑟, 芦苇苍苍, 晨露已结为浓霜, 苍凉凄切,引起诗人的无限情思,更触动思念伊人的情怀,由景入情,眼前的景物也有了一丝淡淡的情愁。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下面四句: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表现出作者所仰慕追求的“伊人”好像藏身在河上的小岛一样,四周被河水阻隔,可望而不可及,表现出诗人的无奈,更加深了诗人对伊人的无限眷恋。

  这首诗就三章,完全是采用白描的写法,语言自然,并不会让人感觉矫揉造作,平淡至极,然而,在这平淡中又可见真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跃然纸上,自然之中更显出神韵,意味深远,深刻意味带着真切情感,一种朦胧的美意让每个读者怦然心动。而我们可以看到,《蒹葭》的这一种自然之中的和谐所呈现的审美形态正是“国风”中抒情诗的主要基调,这种美的意识形态,是历来为各美学家所推崇的。《蒹葭》还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自然优美的图画,,明快的自然色彩,秋天碧蓝的天空。秋水碧波荡漾,芦苇随风而舞,水天一色,美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近景有诗人,远景有伊人,形象鲜明,清高淡雅,空间感、立体感一应俱全,让人眼前疑似出现一幅中国画。据说中国的书画都是以线条的流动和组合的美丽艺术,而《蒹葭》所呈现的这样一幅水墨画,更是将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不难感受到水的流动和画面的流动。近于白描的语言, 无半点雕琢修饰, 极简略的几笔即勾勒出美的画面, 似国画中的大写意, 数笔线条, 几点渲染即形神兼备, 这是中国写意绘画从诗歌共有的一种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法国思想家莱辛在论述诗与画的关系中说:文学追赶艺术描绘形象美的另一条路, 就是这样, 它把“美” 转化为魅惑力, 魅惑力就是美在流动之中。《诗经》的抒情诗常常先以比兴的手法为我们勾勒一幅生动的画面,再借景生情,情景交融,和谐完美地创造出美的境界和美的画面。这种诗与画完美结合的境界,韵味无穷,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美的感觉,而《蒹葭》正是将这种诗与画的完美结合发挥到了极致。

【诗经蒹葭翻译】相关文章:

蒹葭诗经原文翻译09-13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01-16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03-29

蒹葭-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04-08

蒹葭-诗经原文翻译3篇04-09

《诗经·蒹葭》赏析03-22

诗经蒹葭全文01-17

诗经蒹葭改写04-02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05-31

诗经关雎和蒹葭拼音版07-2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