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近代>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

时间:2024-11-04 17:31:00 近代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近代历史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1

  作为一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一直以坚忍、智慧的形象享誉国内外。7岁那年,她依依不舍地离开家去中西女塾上学时不曾哭泣;14岁,她携妹妹宋美龄离开亲人赴美留学时不曾哭泣;在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期间,叛军的子弹两次掠过她的鬓角,她没有哭泣;孙中山逝世后,她也没有哭泣。可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也有十分柔情的一面,她曾有过4次不为人知的哭泣……

  第一次哭泣:家人反对自己与孙中山的婚事

  1915年6月,宋庆龄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她这次回来有两个目的:一是探望自己的双亲,二是向父母坦陈自己和孙中山的婚事。到家后的第二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就自己和孙中山的`婚事征求父母的意见。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老朋友,这一年他已49岁,而宋庆龄才22岁。宋嘉树无法接受这门婚事,他望着站在一旁的女儿,毫不留情地说道:“孙先生是一位伟人,可他又是一个老人,你怎么能同他结合呢?这完全不可能……”一向听话的宋庆龄却执著地说:“不,他才49岁……” “女儿啊,你真是不尊重自己,不爱惜自己。你的未婚夫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你为什么偏偏要和他结婚?你为什么不怕亲朋好友耻笑?你为什么硬要坚持这门极不合适的亲事?”宋嘉树生气地说。

  宋庆龄憋红了脸说:“孙博士年纪大了点,这又怎么样?年岁大点就不能和年轻女子结合吗?他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一个卓越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现在是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领袖,正在为实现他所提出的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尊重,不值得爱吗?”

  宋嘉树摆摆手,打断宋庆龄的话,发出了最后通牒:“宋家门里容不下老女婿,你要和孙中山结婚,就别进宋家的门!”

  宋庆龄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为何如此“无情”,而且自己的母亲和大弟宋子文都反对这桩婚事,想到这里,她鼻子一酸,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这是宋庆龄记忆中的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离家出走远走高飞

  1915年10月,宋庆龄从东京回来已经3个多月了,她的父母不仅反对她和孙中山结合,甚至把她软禁在家中,还为她匆忙地另择门婿。宋庆龄感到十分惆怅,她整天沉默寡言,或在自己的房间里闷坐,或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一天傍晚,宋庆龄趁着身边无人,赶紧开始收拾衣服,准备去东京找孙中山。忽然,窗外响起了脚步声,她抬起头来,看见了母亲的身影。这些天来,宋庆龄的母亲变得非常忧郁,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宋庆龄深爱自己的母亲,而在母亲倪桂珍的心目中,宋庆龄是最受家人喜爱、最稳重、最聪明的孩子。多年后,宋庆龄对友人说:“我当时的确曾一度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毕竟,父母养活了我,付出了辛劳,如果我离他们而去,会使他们失望和痛苦。但是我十分崇敬孙中山,非常想和他一起去探索救国富民之路,这恰似一团火在自己心中燃烧着,无论怎样也无法扑灭……” 宋庆龄望着母亲的身影,心里纠结着,犹豫着,难道就这样离开善良的母亲远走高飞?她抱着正在收拾的衣服,泪水噗噗地往下掉。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为了和孙中山一起开创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宋庆龄含着泪水作出了决定。那天晚上,她在女佣的帮助下跳窗逃了出去。之后,她乘坐海轮离开上海,向日本奔去。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2

  高尔基在未成为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之前,曾是一个流浪汉。他穿着俄式钻洞烂布衬衣,左肩上挂着烂外衣,一头乱蓬蓬的长发,几乎跑遍了全俄。从伏尔加河到俄属中亚,都留下了这个高大的流浪汉的足迹。他在码头上当搬运工,在城市里送货,在面包房里当伙计。真是啥事都经过!

  1868年3月,高尔基生于伏尔加河岸下诺夫哥罗德市。曾祖父是沙皇时代军官,凶狠暴戾,动辄鞭打高尔基的父亲。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高尔基寄居外祖父家。由于外祖父一直反对女儿的婚事,对高尔基无半点怜爱之心。而几个舅舅和舅母,是一群“吃饭一直吃得非常疲倦才肯住手”(高尔基语)的懒汉,而且“放屁总要放得像吹喇叭似的响亮”(高尔基语)。

  只有外祖母是高尔基的心爱。外祖母不仅怜恤他,而且经常给他讲述俄罗斯民间的故事和童话,吟唱民间歌曲。慈祥的外祖母是高尔基的.启蒙老师。

  11岁那年,高尔基读完初小二年级,母亲瓦尔瓦拉不幸病逝。外祖父逼着他去一家皮鞋店当学徒。之后又给绘画师家当学徒,不久又逃了出去。随后又去伏尔加河“善良”号轮船上当洗碗工。轮船上的厨师史穆莱是个喜欢听书的人,他常让高尔基给他念书听。从此,高尔基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进而喜欢上了读书。后来,高尔基写道:“凡是我身上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书籍。”“如果没有书籍,我会在泥潭中被愚蠢和庸俗憋死,书籍渐渐开拓了我的视野,它告诉我,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斗争中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它告诉我,人们在世界上完成了多少丰功伟业,并为此经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苦难。”

  后来,高尔基又到另一艘轮船上当厨师,在圣像作场当学徒,在剧院当杂工和配角。1884年,他满怀希望去俄国东方大城市喀山上大学,他身无分文,入学无门,只好又开始了在喀山的打工生活。

  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个剧院合唱团招人,他赶去了。尽管担心自己的破锣嗓子,高尔基却顺利过关,被安排在低音部唱歌。这个高大的流浪汉,终于暂时有饭吃了。

  1891年,他干脆开始了著名俄罗斯漫游,足迹遍及伏尔加、顿河流域,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原野以及高加索山地。

  读书和苦难,成就了一个伟人。高尔基终于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诺贝尔奖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给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人颁奖。列宁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仍让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高尔基刚发表的《我的大学》。

  在高尔基漫游俄罗斯的同时,另一个伟大的流浪汉,世界一号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也在进行着同样的事情。

  许多年之后,已经成为北高加索全俄无产阶级作家联盟执委会主席(苏联作家协会前身)的高尔基,坐进了马利亚剧院,该院艺术指导夏里亚宾趁演出开始还有一段时间,走来和高尔基谈话。

  这位世界一号男低音,有几个当时相传甚广的事情:

  其一,夏里亚宾歌唱时,放一盆水,平静的水面会因他强烈的低音频而溅起水花。其二,有一女士看了夏里亚宾的演唱后,从剧院跑出来,直接跳进涅瓦河,口中不断高叫:“死而无憾!”

  夏里亚宾和高尔基一样,有着痛苦的童年和多难的青少年。他从小当过鞋匠、木匠、商店抄写员、流动剧团配角演员。他于1893年正式登台演唱。他演唱《伏尔加船夫曲》、《跳蚤之歌》、《波斯恋歌》;他还扮演俄国歌剧中的苏宁、鲍里斯、伊凡雷帝,《浮士德》歌剧中的魔鬼。可以说夏里亚宾红遍了世界。

  两个啥事都经过的人,很亲热地坐在一起,少不了各自诉说苦难经历。

  “……1884年秋天,我流浪到喀山……”高尔基说。

  “你那一年也在喀山?”夏里亚宾问。

  “怎么,你也在喀山?”高尔基问。

  “1884年秋天,我跟随流动剧团去喀山的!”夏里亚宾说。

  “噢,噢,我还在喀山当了几个月的合唱团员!”高尔基说。

  “什么剧团?”夏里亚宾问。

  “喀山歌剧院!”高尔基说,“有一天,剧院出布告,招收合唱演员,我已经饿得半死,只图混口饭吃,去一试,居然考上了,分在低音部歌唱。”

  “那个大高个的破锣嗓子原来是你!”夏里亚宾几乎喊出来。

  “怎么,你当时也去了!”高尔基甚是吃惊。

  “我俩同进一个考场,你考上了低音部,而我这个歌唱家,第一轮便被淘汰了。”夏里亚宾说,“他们嫌我音域过于宽广!”

  一个大文豪,一个男低音歌唱家,弯腰笑得泪流满面。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3

  宋庆龄小时侯的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忽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孩子?”爸爸希奇地问。

  “我不能往了。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宋庆龄答道。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是这样。”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

  “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宋庆龄忙说。

  “没关系,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爸爸继续劝说着。

  “不,你说过,做人要取信用。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呀,我不能言而无信。”宋庆龄坚定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起来。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 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

  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

  宋庆龄信守诺言,宁可不往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就是有信用的表现。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4

  这是一个关于苦难与坚持的故事,关于人生坚韧和超越的命题。故事的主人公唐锡中,36岁,湖南经仕集团董事长,一个“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70后”商人。

  唐锡中的故事从一长串苦难的记忆中开始。

  1979年3月18日,7岁的唐锡中用背篼背着一个10多公斤重的冬瓜,步行了3个小时的山路后,到株洲去看望在城里当工人的爸爸。在一个计划经济依旧坚挺、城乡差别横亘的年代,乡下人进城,通常要给城里的人带点像样的东西。

  第一次进城便成了刻骨铭心的伤痛。走到株洲终究太远,为求捷径,他决定攀爬一辆路过的拖拉机。贴切的场景是:他背着冬瓜,拽着后车板,努力往车里头爬。车突突地前进,拖着他打战的双腿直往前奔……

  100米后,他手一松,而后连人带瓜被甩了下来。牙齿磕在石子路面上当即出血,身子翻滚,冬瓜不知去向,路面上一道长长的血印……

  “小时候家里太穷,最单纯的动机只想吃顿饱饭,农村人总以为离开农村最好,离开农村就意味着能吃上饱饭。”

  打从记事起,唐锡中脑海里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两个字:贫穷。“18岁之前,没有自己固定的床铺。所谓的床,是用红砖和稻草堆成的类似北方的炕一样的东西。腰板硌得生痛,骨节咯咯直响,冬天冻得嗖嗖直抖……”

  进城之后,父亲经常加班,他因此时常饿肚子,“两三天是常事”。有一次“几乎就要饿晕过去”的他,忍不住抓起一个刚起锅的油饼往大街上跑,被店老板捉住,一个油勺迎面打来,头上从此多了一个油圈一样的伤疤。后来一个戴近视眼镜的老师给了他一个半馒头,这成了唐锡中进城3年里唯一未被歧视也略感温暖的记忆。

  彼时,国家结束了多年的混乱,经济建设开始被高层纳入未来中国发展的轨道。

  在株洲,对小摊小贩们铁板一样的管制也开始松动。唐锡中的商业生涯由此开始,1980年暑假的夏天,父亲出了12块钱,在熙熙攘攘的路边支了个摊,他开始卖凉茶。

  在满街都是凉茶摊的现实环境下,8岁的唐锡中不得不关起门来琢磨怎样能胜出。他用上的招数是,将小碗改成大碗。众人追随,他又将大碗换成有花纹的'漂亮的碗。再之后,众人皆换成了漂亮的碗,他干脆挪窝,通过让城管喝免费的下午茶的“贿赂”方式,将茶摊摆到了市中心显要的地段。

  他开始被关注,成了株洲城内那个夏天凉茶同行们人尽皆知的“神童”。多年之后唐锡中如是回忆:“从8岁开始,我的脑海里就烙上了3个商业道理:1.要赚更多的钱就得比别人想更多的方法;2.赚钱不在于年龄大小;3.要赚钱还需要得到别人的某种特别的帮助。”

  那是一段单纯地为求生的岁月,之后,他利用寒暑假和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卖冰糕、盒饭,搭棚卖馄饨,所有能赚钱的“低级生意”都曾尝试。

  1984年小学毕业,升重点中学的考试,他落榜。之后,他因“出手迅猛、摔倒在地十几次还能爬起来”,而被选入了株洲市体校,主练自由式摔跤。

  唐锡中觉得看到了前途。他起早贪黑,连睡觉都绑着绷带,“几乎就是一种恐怖的努力”。在湖南省五运会上,年龄最小的他摔倒了一个个体壮如牛的对手,其后将青少组的铜牌收入囊中。他以为人生就此熬出头了。

  然而运动会载誉归来3个月,体校却丝毫不提及事前答应的户口、工作等“关键问题”,他依旧摸爬滚打,心情却日渐失落。一个暴雨的晚上,他蒙着被子大哭一场,决定不再做“不能解决户口”的运动员。

  在后来的几年里,他也曾做过像摆摊卖烟等小生意,但因种种原因都没有什么起色。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5

  宋庆龄(1893——1981)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好朋友,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年少时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革命的大潮已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70年的革命生涯。

  19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跟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了孙中山他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的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主席。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相关文章:

近代伟人的事迹素材06-16

近代伟人及事迹简介07-15

近代英雄人物及事迹07-15

近代爱国人物事迹12-21

中国近代名人事迹06-19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事迹12-11

近代名人励志事迹材料01-10

描写噩耗的近代古文01-27

近代描写诚信的句子08-1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