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子部>杂家>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时间:2024-05-15 08:44:57 了凡四训 我要投稿

《了凡四训》读后感[经典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了凡四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了凡四训》读后感[经典15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1

  之前听同学讲解了了凡四训,大概了解了一下内容,这本书贯穿的一个理念就是向内求,持续不断的做好事,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当时听了同学的'讲述心里觉得太神奇,我立刻下单买了这本书。

  本书从四个方面,阐述作者的观点:1.立命之学,听命但不放弃自己,帮助别人,莫问前程,自己多努力,不要把命运定在别人手里。教育孩子,每天都要不断反省自己,反复思考,尽力去做践行,行动大于一切,先完成再完美。

  2.改过之法,一个人活着,要有三心,有羞耻心,进畏之后,勇猛的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坚持不懈的努力精进,发奋图强,改过自身,努力向上生长。

  3.积善之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成人达己,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舍得付出,爱惜物命,看到别人做好事,就应该去鼓励,遇到困难,不要抱怨,转变思路,除去自己的执念。正心正念去做每一件事,不求改变他人,只求心安理得。

  4.谦德之效,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家落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想着利他,努力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必将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

  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做冥想,让自己处于一种正面的心态,提升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过的更快乐!

《了凡四训》读后感2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身经历与毕生学问和修养,为教戒子孙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而做的家训。

  可以说《弟子规》是一本告诫我们生于当世,如何做人? 而《了凡四训》是告诉我们为何要如此处世?

  了凡先生,原名黄,字坤仪,江南吴江人。

  童年丧父,听从母亲意愿,放弃考试做官,改学医术。一来一技在手可以养活自己,二来可以济世救人,三来了却父亲心愿。

  偶在慈云寺遇见孔老人,孔老人的命学理数,无论巨细非常灵验准确。

  某年会考上第几名,某年补上廪生缺,某年当贡,而后某年入选四川知县,在任三年半离职归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一生无子。这就是孔老人算出的袁先生的命理命数。

  一次一次的.应验,让袁先生相信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从此对人生心灰意冷,淡然无求。

  真是“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西霞山又遇云谷禅师。

  见了凡三日静坐,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想。听却说:“被孔老人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妄想没用!”

  云谷说:“只有凡夫俗子会被阴阳气运所控制,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

  云谷说:“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云谷禅师因果解心疑, 有因必有果,要让果改,必要改因。这是知命改命之真理。

  了凡猛然顿悟,即刻领教,将往日之过失,在佛前尽情表达忏悔,先求登科,誓作三千善事,以报天地祖宗养育之恩德。

  云谷还指点,每日所行善事,记在功过薄上,如有过失,须将功过相抵。

  至此以后,袁先生终日小心行事。即使处于暗室,也以不获罪于天而时加警惕。

  结果,孔老人的预言开始一件一件的失灵了。

  继续修养,静心检讨,比如行善而不彻底,救人而心存疑虑,或身行善而口不择言,或平时操持守节,而酒后放荡不羁,将功抵过,形同虚设!

  因此历时十年,才行三千善事,才回乡到佛堂还愿。

  再发求子之愿,许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赎此生之过,仅过一年,就生一子。

  自己每行一善,就笔记于书,内人每行一善,就在日历上画一圆圈。施舍物品救济穷人,助人急难,放生…

  两年时间,三千善事圆满完成,即刻佛堂还愿,并再求中进士之愿,并许下一万件善事之愿。

  至此深知:“凡是说人生祸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贤达能安命者,必是圣贤豪杰。”

  改过之法有三。

  第一,知耻近勇。

  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可以先不论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过,自然就能向善。

  第二,敬畏心。

  天地鬼神是骗不了的。即使生活在暗室,也无法掩饰善恶心思所产生的意念。“意念”就仿佛一道“电波”,而鬼神恰似无形的导体,也就是鬼神无处不在,人必须有敬畏心。

  第三,勇气和决心。

  当机立断,碰到小过像竹刺伤肉一般,迅速拔除。犯上大过,如毒蛇咬指一般,速予断指,不犹豫,不等待。

  改过可以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过从心生,也当从心修,如斩毒树先斩其根,则必枝叶尽落。

  治心在于,妄念一动即觉察,并加以克制,则过不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

  积善有真善,假善,利人之善才为真善,利己之善则是假善。

  积善有端正之善,歪曲之善;一心只为济世,不媚俗世上,纯为爱人助人,则为端正之善。

  积善有阴善,阳善;为善而为人知时阳善,行善而不为人知就是阴德。阴德天必赐以厚福。

  积善有是善、非善论影响。若现行是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是善而是非善。若现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大众,则非善而是善。

  积善有偏善,正善看结果 ;若行善而使事成恶,则是偏。若行恶心而使事成善,则是正。

  积善有半善,满善凭一心;修炼豁达之心,为善发乎真诚自然,事后不记心里,则虽小善也能达成功果,是满善。若施人而心不忘,施恩而望报,舍财物而心痛,则就是黄金万两,也是半善而已。

  孔老人算的准,算的是因果,命理。云谷禅师也说的准,道出因果关系,改因即能改果的秘密。

  一切由命,是因果!

  命由已作,是因果,改因就能改果。

  唯有积德行善做好事。

  善恶区分看为谁。

  方向对了,不怕路远,修行吧,一切在路上~~

《了凡四训》读后感3

  春秋时期,有很多的“先知”,他们通过观察一些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判断出他接下来的祸福吉凶,《左传》里记录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做的好事多,就有福泽,坏事多就有灾难。

  相对于做好事来讲,不做坏事更容易一些,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错误,是获取福报的第一步。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了凡认为,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一是羞耻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发勇之心。

  王阳明曾言自己的学说是“致良知”之学,这个致良知就是羞耻之心。匪盗被王阳明关押起来,让他们脱掉衣服的时候,他们依然会不好意思,这就是羞耻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说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会太出格。

  第三个是发勇之心,就是说,人意识到错误之后一定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要勇于改正错误。

  比如,意识到每天熬夜是一种坏习惯,知道不对,但是就是不改,这样是万万不可取的。天下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错误,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反省,努力更正。

《了凡四训》读后感4

  我亲爱的孩子:

  从开始看《了凡四训》,我就在认真的思索,什么是该给你的真正正确的教育。今天我在看第二篇,“改过之法”,在心里也慢慢有了答案。

  人生很长,因为前路漫漫而未知。人生也很短,回望,过往皆为虚度。如何不虚度,又能让未知的路途尽量平坦,就要明白:厚者常获福,薄者常近祸。心底淳厚、待人厚道、知恩图报,如此行事必会远祸而近福。对人刻薄、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知感恩,如此一来必会近祸而远福,损人害己。

  今天我要把自己向了凡先生学习的三点教给你。

  第一,知耻之心。要有羞耻心。有羞耻的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上力求上进。有羞耻心的人,在社会中也会自觉维护自己的尊严,在道德上反省和自律。知耻能给人上进的力量、自我约束的力量。

  第二,敬畏之心。知道畏惧,就能唤醒自身的良知,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一个人,对于父母、老师、长辈,都应该心存敬畏,言行举止礼貌恭敬。万物皆有感知,纵使我们在别人看不到地方,也要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坏事,花草树木,风雪云雨都是坏事的见证者。

  第三,勇敢之心。一个人最大的勇敢,就是改正自己的过错。人不能改掉自己的过错,大多是因为拖沓、懒惰,畏惧艰难而退缩,所以必须勇敢发奋,有错误即刻改过,不能消极等待。

  如果在教室里捡到了东西,要尽量找到是谁丢失的',归还别人,或交给老师。不能占为己用,一针一线,不告而自用,即视为偷。心存羞耻,就会正确对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样的话小事。如果你能从内心对于成绩的好坏存在羞耻心,我相信你一定会认真去对待学习。

  花草鱼虫虽小,都是生命,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你就不会随意去伤害任何的生命。对老师真正的敬畏体现在,对老师劳动成果的尊重,上课就应该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温暖的暖从三年级一直错到四年级,在学习上,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勇敢的勇士吧!一切的错字错题都是“纸老虎”,认真对待,勇敢地战胜懒惰的自己!

  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也反省了自己今天的过错。不应该在抱怨的坏情绪中度过,这个飘雪、诗意的下午,有很多事情在等着我去做,有很多道理在等着我去明白,我也应该对生活更勇敢。

《了凡四训》读后感5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问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个有益于世,顶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过,积德和培养谦德四个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训》里就强调了人的命运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所作所为,正所谓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虽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内涵十分深刻,它结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展现出了真善美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孝”四个篇章,论证了“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

  它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流传至今。

  当我读完《了凡四训》后,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幸福,说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确。

  当我们到达一个层次,就会发现命运无时不刻地在注视着我们,监督的我们,而我们却无法看见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们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为自己积功累行,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我们如果想要趋吉避凶,纳福而免祸,且不说行善,首先要能改正过错。改正过错,须发三心——耻心,畏心与勇心,具备了这三心,则有过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阳光,难道还要担心它不消散吗?“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当我做到了改过,就要学会行善,而善图恶的区别就在于善是一心为别人着想,而恶事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看。家长打骂孩子,老师管教孩子,他们都是为了下一代好,是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所以是善!我们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生擒时,都是在为自己着想,想满足口腹之欲,还要杀掉那些有灵性的动物,这不是恶吗?

  这些,就正所谓“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自我。”

  现在社会这个大染缸是许多人迷失了方向,人们的妄想,欲望不仅没有被控制住,而且还在一天天膨胀!他们胡作妄为,还以为不会有报应,真是自欺欺人!人们要早日回头,千万不要等到恶报降临的才悔悟,到时候那真是欲哭无泪啊!

《了凡四训》读后感6

  家里的长辈常常跟我说一句老话,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学习了《了凡四训》之后,我想用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解释下这句老话。

  一命。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会学和遗传学也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了凡先生开篇就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运。我理解的运,即是机会。我们积极主动,努力求索,不为命运所束缚,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机会。把握机会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立命”的心。

  三风水。风水,我理解的风水,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苏浙一带的人常常精明干练,湖广一带的人敢为人先,东北一带的人自由奔放。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避免地域带来的局限。

  四积阴德。了凡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态度,也给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那就是要积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内,我们要修心。培养内在美好品质,不贪心,不膨胀,没有私心恶念作祟,不嫉妒,不谄媚,不高傲。向外,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去传播美好的东西。

  五读书。读书也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方法论之一。读书即是学习,唯有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正途。回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不管社会阶层是否固若金汤,读书和学习始终是普通人上升的一个渠道,是改变命运的跷跷板。

  这就是我运用《了凡四训》的读书体会,对这句老话的解释。命运的大门就算关闭了,但总会给努力、善良的人开一扇窗。

《了凡四训》读后感7

  到此刻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此刻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取。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之后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好处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齐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此刻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了凡四训》读后感8

  看了老法师《了凡四训》精彩讲述前五集,心灵震撼极大!原来,人皆有定命,但并非一成不变。得知自己的命数运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很满意,不想听从命运的安排,那么我们可以改造命运。只是,必须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确保行之有效。

  具体怎样操作呢?我们不妨借鉴了凡先生的成功经验。

  了凡先生童年丧父。母亲劝其学医,长大后行医,“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而且成为名医,也是他父亲的遗愿。所以在学龄期,他走的不是大众化的发展之道:上学读书,博取功名,而是另辟蹊径,当学徒,学医术。15岁那年,他遇到了一个孔姓老人,在慈云寺。老人道貌岸然,飘飘欲仙,对他说,你有做官的命,为什么不去读书呢?了凡于是告之原委。孔老便随其到家,对其母细述其通达好命,奉劝其读书,说是明年考中秀才,即可做官:县考14名,府考71名,提学考(即省考)第9名。于是他开始读私塾。第二年,16岁的他赴考了,果然考取秀才,三处名次完全相合,丝毫不差。可见,孔老是位功夫相当了得的命理专家。于是乎了凡请其为他掐算一生流年,吉凶祸福,得知自己官可至四川一位县长。只是在位3年半时,最好告老还乡,因为他享年53岁,10月14日丑时寿寝命终。命中无子。

  然而,了凡先生后来高寿,功成名就,而且生一儿子,取名天赐。

  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尊从了大师的教诲:佛氏之门,有求必应。只要你以真诚心反省忏悔改过,以实际行动去行善积德,那么,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只要你能改过自新,修善积功累德,就能超过命数。于是,他决定痛改恶习,充实德行,仁义道德、功名富贵双修,争取双丰收。每发心许愿一样,就积极做满3千善事,然后告知大师,大师就禀告佛菩萨,让他了却一桩心愿。如此,日复一日,不虚度每一天,不空许一个愿,终至趋吉避凶,事事圆满。

  所以,我们不要做命运的奴隶,要做命运的主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命运可以改变!净空法师说得好,破迷开悟,改恶从善,是不二法门。摒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愿为社会做贡献,为大众谋利益,就是行善积德,就是菩萨的心地,佛的行为。人生有限,宇宙空间无限,做好人好事无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为大众谋利中,改正不良习气,博爱宽容,慈悲为怀,从善如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是改命的关键。我们身处三界天,举头三尺有神明。四界、五界……直至11界天的那些高级生命,都能看到我们人类的`言行举止,如同我们能够清楚看到第一、二界的虫鸟在做什么一样。

  每一天,我们起心动念就是加减乘除,动善念行善事,福德就会加一分;反之,则会减一分。出入不大则改变不大,脱离不了命数的摆布,但如果悬殊大,愿力大大超出了业力,那你就成了大善之人,厚德载物,命运已经拘束不了你,机缘一到,福报厚重,焉能不超越命数?反之,若作恶多端,业力远远超出了你应得的福报,得德不配位,甚至坏事干尽,成为大恶之人,那么功名富贵财利,来得快去得也快,天生再厚重的福,也会资不抵债,甚至于灾祸发生。天灾地劫,犹可免,自作孽,不可活。

  利人,才能利己;损人,必定害己,这是恒古不变的定律。断恶从善,你的命是上好尊贵,则会锦上添花,若是中等,甚至不幸遭遇了下等命,我们岂能屈从命运的安排,只能挑战命运,转变命运。如此将修善改过落实在言行上,来求证转好命行鸿运,效果殊胜。

《了凡四训》读后感9

  最后部分,了凡讲述五则身边同僚事例告诉儿子追求功名等志向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即持有谦恭之德。

  《易》中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我们也知道“满招损,谦受益。”

  为什么谦德这么重要?谦虚恭敬是要发自内心。古人在观察自然规律的时候发现,月满即亏,水满则溢……这些自然现象,因此在《易》中就形成了以阴阳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这是一种认知观。事物发展了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对面去变化。同理,对于人而言,当觉得自满自大的时候,实则就是衰,弱的开始。因此古人所喜的状态是半满未满的状态,因为永远可以再加一点;而非盛极的状态。

  谦虚的品德可使人永远可以进步。

  今日读此书,诚心改变些过错。回顾过去,对照先贤,实乃瓦裂之身,愧疚难当。写这些话其实并不是想要那些世俗的东西,只是希望能够去除今日这般焦虑与担忧,获得一份平淡的幸福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10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作者是袁了凡。该书为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袁了凡,原名袁黄,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浙江嘉善县魏塘镇(今属嘉兴)人。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了凡四训》读后感11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代的一本家书。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认为今生前世既然已经成为定数,无需迷茫,但同时也没有了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至于改过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免种下恶因。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向。

  积善之方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资本的本性便是去创造新的资本,便是去实现利益的最大,所以说建立在资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种满的文化,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我们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在学问上虚怀若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了凡四训》读后感12

  三年前,朋友送给我一本《了凡四训》,当时读完后,我半信半疑,觉得内容迷信离奇,不足以信。后来,王小虎校长在大会上多次提及此书,让我再次有机会拿起它,这次再读后感受不太一样,结合自己我谈些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再次,要修炼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为,这是内修的方法。以准提境作为自己护身符。如唐太宗说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为境可以知兴衰,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训》中,有个功过格,写着他积善的过程记录。还有一个就是准提咒。很多人看了就过去了。其实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个方法之一。

  镜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镜子一样,虽然印射出世界的万象,但本身还是一层不染。就像我们说的五行可以有万物类像,但五行本身的定义没有变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里要想好的事,这样你的心境就会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镜子出现了不好的东西,镜子不会反对,它会接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了,遇到了不顺利的境况,首先不是拒绝,而是接受。所谓风风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镜子,希望这个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这个心像虽然在镜子中,但要改变,还是要自己去处理。也就是大家说的,先接受它,再处理它,这样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区别,我们现在做不到,那么就多接触好的东西。其实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东西成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财禄两相随。最后,必须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世界的方法。这样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错误,也才能灵活的处理各种关系,并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的决定以为是自己的,那么根本没有办法抵挡魔鬼的诱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么大运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坏。大多数人到了这个时间段自然会认为要这样做,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意志。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成功,是为了成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长,那么奖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赏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宫正树,他说:我下棋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追求棋道,因此总是认真的下每一盘棋。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了凡四训》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了凡四训》读后感13

  前几日从网上买了本书《了凡四训》,书里面的字挺大的,并且讲了好多小故事,于是就不间断的读完了。这本书讲了一个叫袁了凡的人为了让儿子向善向学,写下一本书,书里面分了四个节,所以这书叫《了凡四训》。四个节主要讲了1立命之学2改过之方积善之法4谦逊之效属于佛学,哲学,命运,类别的图书。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有人生的大智慧,又似乎有些神神叨叨。不过倒让我想起好多事情

  命运?生活中会接触到一些老人,聊起那些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命运弄人,伴随一句"这就是命啊~"命运这东西,大家都期望有个好一些的命运吧,遇到不好的命运,也尽可能的想抗争于命运。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到阎王爷那里把生死簿烧毁那个情节,这算是人们不屈服于命运,努力向命运抗争的突出表现吧。

  宗教学说和命运?然而实际生活中,没有悟空的本事,大多数人在被命运捉弄后,还是会选择"认命","认命"成立了(这里的认命并不是指一味的服从命运的安排,得过且过,而是人们对于命运这种东西的认同后,开始积极主动的想认识命运这种东西),人们开始信教,宗教对于命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解释,佛教说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我对佛教了解不多,不过觉得它的理论体系还是挺完善的,它能够以它的方式对命运这种东西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且使信佛者信服~类比于佛教,那么基督教应该也会有他们一套对命运的解说吧,使上亿的人信服。然后一些学说如周易对命运也有它的一套解说,我们生活密切接触到的算命,算风水,起名字都与周易密切相关。咱中国本土的.道家,儒家,也有他们的一些对于命运的解释。

  这让我想到身边的一些同学或朋友信,信耶稣,学周易,其他不信不学的人表示不能理解那些信佛,信耶稣,学周易的人,觉得那些人愚痴(笨且对某事物着迷)。我觉得其实不管信什么,学什么,只要能够从你信到的,学到的东西中将自己的疑惑解答,使自己,使家人朋友快乐,那么就去学,就去信吧~我们常说的"儒释道"三家各有所长,我们就取其所长,用着顺手就用,以此解答我们面对的世事。三家是内在相通还是对于同一个问题提供不同解答的角度?要不然为什么对于同一个道理,可以用《金刚经》解释,亦可以用《论语》《道德经》解释呢?了凡先生认为行善可以改变命运,这的确是个振奋人心的结论,提供了对抗命运这个似乎无法改变的东西的有力武器——做善事。并且感觉宗教和学说有很大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愿人们去行善。怪不得称那些信教者为"善男信女"~~写的有些乱不过综上所述,好好学习,多做善事!

《了凡四训》读后感14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了凡对朋友说,如果上天真要赐福给一个人,那么首先就会赐予他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万物的广度,有着谦卑处下的胸怀,狂妄自大的是浮夸的,也是无知的。

  一个人只有懂得谦逊的道理,才能踏踏实实的积累些东西,才能获得上天的青睐,获得福报。

  小时候,老师就让我们要谦虚谨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是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真正的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做到“立命、改过、积善、谦德”这四点,那么福气、运气,自然会降临。

《了凡四训》读后感15

  我看完这本书以后,五味杂陈,之前对人生道路茫然无错版的我突然间恍然大悟,寻得了一条封界的人生道路大路,这条大路是这般清楚,这般的光辉,令我十分打动,信心倍增。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老先生为文化教育子孙后代而写的一本家训家规,本名《戒子文》,之后在民俗广为人知。该书分成四一部分:立命之学、改了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在其中叙述了袁了凡一生改变人生的历经,列举了很多因扬善而得善报、改变人生的案例,论述了行善积德的诸多方式,激励大家积极主动改了修身养性,力扬善道,进而改变现状的运势。在了凡老先生一生的故事中令我感受深刻的是云谷禅师和了凡老先生的会话,他说道,人的命数的确是有的,但它是针对等闲之辈,针对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命数全是不可以管束她们的。极善的人即便 命里注定要贫困寿命短,但由于他行了善举,那麼这善举的能量就能使他由贫困寿命短变为荣华富贵长命;反过来,极恶的人即便 命里注定要荣华富贵长命,但由于他行了缺德事,那麼这缺德事的能量就能使他由荣华富贵长命变为贫困寿命短。

  了凡老先生觉得,人会有先天性的运势与后天性的运势二种,先天性的运势了凡老先生觉得,人会有先天性的运势与后天性的运势二种,先天性的运势是爸爸妈妈祖先老天爷给的,是先天性终究的。而后天性的运势则是由先天性的运势变化而成,有些人一生苟且偷安则后天性运势终身沒有转变;有些人擅于持念完善自我,行善积德,则他的后天性运势便会向更强的方位变化;而有些人不擅于持念完善自我,乃至罪大恶极,则他的后天性运势便会向坏的方位变化。

  该书分成四章,有立命之学、改了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篇,了凡老先生用亲自实践活动向大家证实,运势本来便是把握在自身手上的,汇总了自身一生的成功经验,编写了这部探索立命之学的训戒之书。书保持中立命篇,就是要造就运势,而不是让运势来拘束自身。立命之学,是探讨保身的大学问,解读保身的大道理。袁了凡老先生将自身所历经,所看到更新改造运势诸多的磨练,对他说的孩子袁天启;要袁天启不被运势拘束住,而且应不遗余力扬善,勿以善小而不以;也务必勤奋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了凡老先生觉得,人会有先天性的运势与后天性的运势二种,先天性的运势了凡老先生觉得,人会有先天性的运势与后天性的运势二种,先天性的运势是爸爸妈妈祖先老天爷给的,是先天性终究的.。而后天性的运势则是由先天性的运势变化而成,有些人一生苟且偷安则后天性运势终身沒有转变;有些人擅于持念完善自我,行善积德,则他的后天性运势便会向更强的方位变化;而有些人不擅于持念完善自我,乃至罪大恶极,则他的后天性运势便会向坏的方位变化。

  第二篇讲的是改了的方式。小的过错,还是要改;那么大的罪恶,当然就不容易重塑了。一个人改了,假如能具有书里常说的羞耻之心,敬畏心,强悍心这三种心,那麼就能有过失马上改了,如同春季的薄冰,遇到自然光一样,难道还怕不溶化吗?但要改了,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以实际上改,一种是以大道理上改,一种是以言念。第三篇常说的,全是积善的方式,发慈悲心,广积阴德。善一定要积许多,才可以产生大功效。并且所积的善最好他人所不清楚的福报,才可以扭曲运势。殊不知行

  这缺德事的能量就能使他由荣华富贵长命变为贫困寿命短。因此人的命数是沒有一定的,假如一个人不扬善,都没有触犯过错,那麼他就只有沿着他的命数往前走,一点儿也不随意啊!只强有力扬善事,才可以改变现状的运势。

  想到到具体,我认为改了扬善最重要的是要修身养性,从想法上学起,保证潜意识清静,不起一分毫的执念,顺和自身的天性,保证真心实意,才可以取得成功。人的一切恶事说到底都来自内心,假如一个人不长邪念,

  那又何谈造恶呢?要修身养性,就务必在心里塑造帮扶正念疗法,在平常严格管理自身,常常反思自己的过失,他人得罪我,那就是他人的过失,于己无干,无怨他人。古代人道:仰首三尺有神灵。敬畏之心如如不动,心体光辉,无愧一切才可以称之为是真真正正的谦谦君子英豪。当代的社会发展往往非常少看到谦谦君子英豪,是由于社会发展能影响人清静初心的要素太多了,大家早已非常少有些人能维持潜意识的清静了,也非常少有些人能相信因果轮回的事了。

  看了这本书,合上书册时也卸掉了世间的掩藏,诚信的审视自己或许这就是师门吧?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我和这本书相逢了,这一恰当的偶遇也终究了人生之路将迈向不一样的路面。

【《了凡四训》读后感】相关文章: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讲的是什么范文05-11

《了凡四训》读后感09-01

了凡四训读后感09-02

《了凡四训》读后感11-29

了凡四训读后感11-02

凡了四训读后感10-24

(经典)《了凡四训》读后感02-18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05-23

《了凡四训》读后感通用03-01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华]01-3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