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志怪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时间:2024-09-07 06:06:34 西游记 我要投稿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

  我暑假读了一本书是《西游记》,那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热爱它、喜爱它。这本书主要是讲唐僧受唐王委托,观音指点,前去西方印度拜佛求经,在路上一共收了三个文武双全的徒弟,一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本书每集都很精彩很好看,我就先介绍些我在书中比较喜爱的吧。“平顶山八戒被擒,莲花洞悟空盗宝”那集是讲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平顶山,山上莲花洞内的妖怪明白后,亲自出马去捉拿唐僧,他们捉住唐僧后就立刻打道回府。悟空从两个巡山的小妖手中骗到了那两个妖怪的宝贝,最后打败了那两个妖怪,太上老君便将它们收服。

  这本书写得很搞笑,书中的景物也描述得栩栩如生。每次孙悟空打妖怪也写得很好玩、精彩。还有猪八戒,每次偷懒被孙悟空整也很逗,我还觉得沙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挑着担子也挺命苦的.。可是,觉得最有想像力的是作者,因为是他写出了这本老少都喜爱的书。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2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每年电视剧都会重播至少一遍,大人小孩都爱看。

  《西游记》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所着的长篇神化小说。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他一生贫寒潦倒,四十三岁才考中贡生,做过县丞,但与长官不合,罢归故乡。吴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年代。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黑暗社会沉滞,个人境遇坎坷,遂使吴承恩将激愤的情怀尽情的倾注到了他的诗文之中,更加集中的倾注到了《西游记》之中。《西游记》是他晚年会到故乡后的作品。

  《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是写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取经成功。唐僧取经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唐代的僧人玄奘前后用了十七多年的时间,从长安出发,走了几万里路程,从印度取得了六百多部梵文佛经回来。玄奘曾口述他西行的'见闻,由门徒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后来,门徒惠立和彦棕又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了玄奘西域取经的详细经历。宋代以后,取经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出现了带有神话色彩的话本,并在舞台上演出。吴承恩的《西游记》直接继承了有关取经故事的民间文学素材。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注意长篇小说。它不仅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完整的艺术形式。全书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着大闹天宫,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昭取经等内容。其中大闹天宫是《西游记》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这里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宫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坚毅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后八十六回写玄奘师徒西行取经,经历了数十番离奇古怪的灾难,终于达到了西天,取经成功,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全书幽默诙谐,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

  《西游记》里的每一个任务都刻画的很形象,如果你是《西游记》里的一个,你觉得你扮演者哪一个角色呢?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3

  在这个假期里,我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尽管每个人读完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都会认为这部巨作十分具有价值,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被作者吴承恩写得淋漓尽致。

  《西游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名著,它主要写孙悟空和师弟们一起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取经成功。故事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人人皆知。在故事中,白骨精使用阴谋诡计,要吃唐僧肉。为了保护唐僧,徒儿们英勇奋战,尤其是孙悟空出生入死,好机会都差点打死了白骨精,但都被唐僧误会。这些描写令人犹如身临其境,都觉得唐森很糊涂。

  通过阅读者部分名著,我发现这其中也蕴涵着许多道理。其实人身就是如此,在不中断遭遇挫折。有人喜欢顺利,希望一切都不被绊倒,不流泪,不疼痛,不危险,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这辈子也就没有什么意义。挫折不是恶魔,顺利不是天使,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有伴我们走完一生。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每早受过挫折的人根本不存在,“你怕狼,就不有到森林里去。”问题是我们到森林里去,就发现不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只能接受挫折,善待挫折,战胜挫折,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善待挫折,勇敢面对困难,取得成功。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4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尤其是里面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互帮互助,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我。

  《西游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他不仅武功盖世,还能腾云驾雾,来无影去无踪。当然我最敬佩的还是他的'知恩图报,宽宏大量。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像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唐三藏帮他逃出了五行山,他便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取经途中他勇往直前,斩妖除魔,为了唐三藏舍命相救,毫无怨言,这么多可贵的精神。而我呢,只要爸妈稍微说我几句,我就觉得很烦,和他们顶嘴,这样的我和孙悟空差远了。想到这我惭愧的地下了头,同时对孙悟空这样的精神敬佩不已,我暗暗发誓要像他学习。

  《西游记》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大白骨精。白骨精变化多端,变成人形来迷惑唐三藏这样的肉眼凡胎,为了白骨精三番四次对孙悟空动怒,最后把他赶走,然后被抓才醒悟过来,错怪了孙悟空。但孙悟空听到师傅有难时,二话不说就去救唐三藏,这才化险为夷。

  读完《西游记》,我才明白感恩的意思,不要去计较别人给予你多少,然后再去衡量给别人多少,要学会包容,这样世界上才会没有那么多纷争和冲突,才会和平美好。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5

  《西游记》给人留下的不仅仅只是对唐僧一行的唏嘘而已,还有更多的童年回忆。

  这部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人物、情节多数也都是虚构的,但是他们的形象都是活生生的,都不是虚构的,都是现实的。

  《西游记》这部奇书,所写的师徒四人都是现实中的四种人。

  孙悟空是小孩子们的偶像,也是降妖伏魔的英雄。他虽只是只石猴子,但是他的种种表现却像是个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或许他的原型的确是只猴子,也有可能是当时明察秋毫的捕快,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有正义感的人们。

  猪八戒是个普通地再也不过的普通人。他贪生怕死,好吃懒做,虽然是猪形,但却是人性,他的特点诠释了一个普通人的心里。他再普通不过。

  沙僧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最常说的也无非是“大师兄”、“二师兄”、“师傅”。师兄和师傅就是他全部的意见来源,他的没有主见也是人之常情。

  唐僧这个人物是最复杂的一个,他生性善良、反复,但是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意志力。他的.意志比孙悟空被紧箍咒过后的坚强还要坚强。饰演电视剧《西游记》中唐三藏的演员都说,这种人是可望而不可及,他的意志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

  这部书是人性的诠释,玉皇大帝、四大天王、如来佛祖,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构建了这么部奇书——《西游记》。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6

  “白龙马,蹄朝西……”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的主题曲。我今天又读了一遍。

  《西游记》里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有忠厚老实的'沙和尚,有贪吃好睡的猪八戒,还有心地善良的唐僧。

  《西游记》的作者是施耐庵,内容生动有趣,我喜欢的故事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

  人物特色鲜明。孙悟空降妖除魔,本领高超。猪八戒好吃懒做,每天吃饱了就睡,睡好了就吃。沙和尚对待师傅和师兄忠心耿耿。唐僧非常善良,虽然每次都会被抓,但他有决心,一定要取到真经。

  《西游记》一共九九八十一难,可是大家都克服了困难,取到了真经。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7

  《西游记》这部连续剧和《西游记》这本书我看了或读了不止一遍了。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人我想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了,那个人就是孙悟空。

  在我没读过或看过《西游记》的时候,我刚开始还以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应该不是什么好东西,起初我以为孙悟空是个妖猴。但到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是被天上的那个神仙误导了。孙悟空他并不是什么妖猴,而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石猴。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不被妖怪吃掉。一路都是杀妖魔,斩鬼怪的。而且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出了火眼晶晶,这么一来分辨妖魔就容易多了。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这一回,这一回中白骨精为了吃唐僧,一下变成老太婆,一下变成小女孩,一下又变成老太公,而这一切都被孙悟空识破,都把他们打倒在地,而唐僧还不知道这三个人都是白骨精变的,还以为是孙悟空连伤三命,让后就把他赶出队伍,还写下了一行字:从此以后不与悟空见面。悟空不管怎么说师父都不在收留他。白骨精虽说是死了,不过悟空也被逼无奈回到了花果山。后来唐僧三人遇到了妖怪,而孙悟空却不在。沙僧和八戒,千方百计的把悟空请来降妖,刚开始悟空一边吃桃子一边装着说:“你们的事我不管,有妖怪还是你们自己去打吧,师傅不是说了你们也能降妖。”后来八戒急了:“猴哥你总不可能扔下我们不管吧……”而孙悟空心里越来越着急,心想:再装下去师傅就要被吃了。于是就打断八戒说话。驾着筋斗云到了妖怪洞口去降妖。最后他们师徒四人又走在了一起。

  孙悟空是我敬佩的地方有很多,第一: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从来不会背叛师傅。第二:孙悟空武艺过人,身手敏捷。第三:孙悟空非常的勇敢,他不会像八戒一样说这个妖怪太难打了我们散伙吧,而是遇到妖怪第一个冲向前……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8

  长安西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多了个疯子。他在街头声嘶力竭低嚎“古国三千里”嚎完便是大哭。哭完便对了一木牌三跪九叩。有好奇者观之,但见那木牌上书了八个大字——故大夏国主窦燕山。于是御林军过来,带走了这个人,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是初唐的一个小插曲,一个月以后就没有人记得那个叩拜大夏国主的疯子,包括亲手逮捕了那人的护国公秦琼在内。

  之后就是突厥入侵,这些西边的狼门一直打到了长安城下的金水桥边。在那里,大唐的皇帝和突厥的可汗杀了一匹白马,用它的血借了盟,以一时之辱换得长安之安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盟了。

  从此,唐皇下定决心效法汉武。战事顿起。西边的国门轰然关闭。

  不久之后,一张情愿书放在了唐皇的案上。上表的是法门寺里一个法号叫做玄奘的和尚。他说,乱世之后人心不定,他欲学法显,西行求经,以三藏真经庇佑大唐的天下。唐皇笑了,寻思着哪天给这和尚一份通关的文堞,放他西行求佛去。不想事忙,搁下,便忘了。待到想起,那和尚已经出发了。

  玄奘,也就是日后的三藏法师,是偷渡出关的。准确点说,他是被这个小小隘口的守将放出关去的.。那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得知玄奘出关的目的之后,他牵来自己坐骑赠与高僧,又备饮水干粮,一路将高僧送到了下一个隘口。他说,擅离职守是死罪,私放出关也是死罪。然大师之举,功在万代。纵死,骨余香。只盼大师早日归来,莫教神州万民苦等。

  于是,玄奘西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佛国斯里兰卡。停留数月后再度出发,去往目的地天竺。在那里,他小住数年,整理经卷。然后带着经卷启程回国。

  边关守将的奏章和玄奘的奏章一同摆在龙案上,唐皇最先拿起的是玄奘的奏章。他以朱笔批曰:“唐僧此行,功在社稷。无罪,有功。赐法号三藏,彰其功。”末了,又加上一句:“聚天下饱学之僧共译三藏真经,此事由三藏法师主持。”

  那一日,玄奘大师抵达长安。哪一日,大唐的皇帝帅了文武百官亲在金水桥上迎接。多年前,那个悄悄离开的和尚而今回来了,带了三个徒弟几箱经卷满腹见闻。唐皇快步上前,双手扶起那个下拜的和尚,道:“等你多年,今日这个通关文堞总算有了主人。”唐僧随他指引望去,却见那随侍的小黄门手上捧的,赫然是大唐的通关文堞。他双掌合十,颂佛号。“阿弥托佛~~~”余音袅袅,随风散入大唐的天空。

  取经归来,唐僧领了许多学问僧翻译佛经,在翻译的当儿,他应唐皇的请求写下《大唐西域记》。这也是向百年前那位以60高龄西行问道的高僧法显致敬。书成,送入皇宫,唐皇亲自为书作序。天下传抄。

  再过了许多年,一个叫做杨洁的导演受命将这个故事搬上电视屏幕,于是,书中的人神妖仙佛从书里走了出来…………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9

  在西游记里,至少在表面上看,天宫和灵山是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有时候有所合作的关系,我们很容易把他们看成平等的政治团体。其实细细分析,却还别有蹊跷。

  我们知道,天宫管辖着天下几乎所有的神仙,大到龙王阎罗,小到山神土地。这些大大小小的神仙在行政上都是归天宫管的,小说中从来没有哪个山神土地受灵山的指挥,阴间的十阎王上头好像有个地藏王菩萨是佛家人物,不过在历来的说法中如来未必指挥得动这位菩萨,阴间真的出了事,秦广王还是要报上天庭,也说明了他们的行政关系。中国民间也有灶神每年上天汇报工作的说法。这些大小神仙都是基层的公务员,法力不是很高,负责某项具体行政事务的管理。比如龙王管下雨,阎王管生死,山神土地是基层接待办主任,灶神管煮饭,等等。天上还有雷公电母负责打雷闪电等。他们这些神仙并不逍遥自在,反而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没有尽到责任的如泾河龙王,甚至要被斩首。大家看看,这才是政府机构的模样啊,除了享乐的人,总得还有做事的人,要不然,要政府干嘛?反观如来的灵山,佛、菩萨、罗汉一大帮子的人,貌似整天在那打坐清谈,除了如来在西游最后提到的给人颂经超度,也没见他们做过啥为人民服务的事。也就是说,灵山至少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政府机构,也就是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我们还看到,即使是在如来居住的西牛贺洲,也有大量的山神土地,直接听命于天宫,如来对此貌似也没什么反对意见。这也就更进一步证明了灵山根本就没有管理行政事务的功能,它和天宫并不是互相割据的关系这么简单。

  我们再看西游记里对猴子大闹天宫,如来赶来镇压的描述:

  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

  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阿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佛祖闻言,回首瞻仰。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如来自己说要去“救驾”,玉帝来了,如来“瞻仰”,玉帝要留如来吃饭,如来“不敢违悖”。这都说明了至少在名义上,如来是尊玉帝为长的,要知道,封建社会的`时候对于尊卑长幼是看得很重的,孙悟空取经途中多次变成妖怪长辈,占了人家便宜并且洋洋得意。如果玉帝和如来在地位上完全平等,那么“救驾”这两个字,别说从如来自己嘴里说出来,就是来搬救兵的也不敢说吧?从这些细节当中,都可以看出双方地位的一些差异。

  综上所述,灵山和天宫的关系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天宫相当于中央政府,如来相当于大法王,在灵山实行政教合一的高度自治,甚至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有与中央政府掰掰手腕的实力。不过在表面上,还是要尊玉帝为长。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0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只有诚心诚意,永不放弃,才能实现最终的愿望,就像唐僧师徒那样,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收了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卷帘大将下凡的沙和尚,分别为自己的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他们在去西天灵山的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到真经,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不但本领高超、能言善辩、尊师重道,而且有猴子的天性、顽皮可爱;我对唐僧有意见,因为他人妖不分,悟空好心救他,唐僧不但不感激,反而多次误解悟空,还时不时念念紧箍咒惩罚悟空,直到看到了妖怪的真面目才想到了悟空的种种好处。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坚持就是成功,正是唐僧师徒的真诚和坚持感动了上天,这才取得了真经。我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经历了一点点的困难,就不愿意继续了,不是主动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直接放弃或生气了;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多少比自己厉害的'妖魔鬼怪,碰到多少威力无比的武器,当然也有很多享福的机会,他们没有放弃继续西行,每一次都通过师徒四人的团结和智慧找到了解决方案。

  读了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唐僧师徒那样朝着目标努力,永不放弃,并给自己写了座右铭:不达目标决不放弃!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参加论坛的题目是《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敢拼搏,建功立业》 ,这十六个字既是我的心得体会的题目,也是我读《西游记》心得总结出来的取经成功的十六个字。下面我就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1300多年前,盛唐高僧陈玄奘用十七年的时间行程数万里,遍游西域诸国,终于从天竺(今印度)取来佛教经卷,沟通了大唐与西域的联系,为中外文化交流写下了辉煌的一笔。600年前,明代伟大小说家吴承恩依据唐僧取经这个足以让炎黄子孙骄傲的历史事件所衍生的故事,创作成不朽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我最早接触《西游记》是在小学时候,偶尔能和同学借到几本《西游记》小人书,偶尔能看到儿童画报上面有《西游记》的连环画,中学时候才看到《西游记》原著,以自己当时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从《西游记》里面只看到了红火热闹,打打闹闹,知道里面的一些人物和一些情节,并没有从中领悟到多少有用的东西。等到我的女儿也上了小学,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我向女儿推荐四大名著,当女儿问我为什么要读《西游记》的时候,我也只能告诉她,那里面的文字优美,故事吸引人,有助于提高她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再也不能告诉她太多的东西了。直到这一次参加旗委组织部、旗党校举办的“经典著作研讨班”,听了高教授对这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引导之后,我才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感觉自己才开始真正了解和喜欢这本书。虽然近期内并没有时间再细细品读一遍这本书,但是心中突然之间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收获。

  我觉得《西游记》体现出的其中一个道理就是关于一个团队的成功学原理。它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做一件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要有团队的合作精神。三是要有勇敢拼搏的吃苦耐劳精神。

  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无论是历史上的西行求法的陈玄奘,还是神话中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师徒四人,有一点大体上是一致的,虽然万里迢迢,备受苦难,却是信念坚定,方向不变,他们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取回真经。虽然他们是僧徒,但他们忠君报国,取经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唐王朝江山永固。在取经的路上,他们从来不为荣华富贵、美女绝色所诱惑,唐僧的态度一贯是“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什么道理?”第九十九回写八大金刚将唐僧四人从空中坠落下地,已完成八十一难后,作者用诗句点缀“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意思是取经得道之难,难在少一难就不能够成功。所以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做事情必须树立目标,不论前进的路上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克服困难,不论有多少诱惑,都要不为所动,要坚定不移的向着目标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奋力前行,终会成功。

  第二:成功的履行使命要靠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唐僧刚开始取经上路时是一个人,刚刚起步时就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可以看出来,仅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西天取经一重大使命的,所以后来他的团队发展到师徒四个人和白龙马。在这个团队里,他们几个各显神通,各负其责,团结合作,一路前行。唐僧是这个团体的领导,西天取经路上他是矢志不移的,没有他,这个队伍就组织不起来,组织起来也到不了西天。一路上,他虽然手无缚鸡之力,遇到困难就闭上眼睛念阿弥陀佛,但是他善于把握每一个成员的特点,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用紧箍咒控制住了最有能力但是有时候不听话的孙悟空,用领导的威信、佛教的纪律管理住了另外两个徒弟。孙悟空是这个团队的战斗骨干,是西行路上百战百胜的主力队员,总体上说,他忠诚于取经事业,尽心尽力的保护唐僧,对团队纪律一般能遵守,但他不搞教条主义,对妖魔鬼怪毫不手软。知道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是佛教阵线的最高领导,遇到难题常请他们排忧解难。有时候还利用自己的聪明伶俐、倍受宠爱的优势和领导们开开玩笑,犯一些错误。猪八戒是说不上是主力队员,也说不上是一心向佛,他的入伙是被迫的,他不是主力,但是助力,每次临敌,有时他与孙悟空、沙和尚同时上阵,有时猴王主攻,八戒助攻,配合默契。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能吃苦耐劳,做最脏最累的活,有时发些牢骚,有时打退堂鼓,但始终还是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沙和尚是这个集团的老黄牛,不象孙悟空那样爱出风头,不象猪八戒那样爱发牢骚,表现出高度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尽管在降妖除怪空战功不多,但他在团结内部方面作用不容低估。总是能在团队出现不和谐的时候出面劝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平时他默不作声,走路干活,在两位师兄摞挑子的时候也能迎难而上,挑起担子,让团体在他的努力下度过难关。白龙马是一匹人性化的马,一路上他兢兢业业,恪守职责,背负唐僧,十分辛苦。在师徒四人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救唐僧于危难之中。虽然团队在取经途中也闹过不愉快和不团结,但是经过互相帮助,团结起来,终于克服了艰难险阻,战胜了妖魔鬼怪,到达了西天,取来了真经,修行成佛。所以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在一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团队的领导和成员要用人之长,互相帮助,克服影响团队利益的不利因素,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起来力量大,只要团结协作,事业的成功就有了基础和保障。

  第三: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在一个团队里,光有坚定信念和目标,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还不够,最主要的是需要有执行力,需要每一个人去付出智慧和劳动,这就需要一个团队的成员具有勇于吃苦,善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定下的目标,安排下的工作任务,如果每个人都退缩不前,不主动承担职责,那么落实任务、取得成功就是无稽之谈。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可以说是艰难异常,生死莫测。在有无数艰难险阻的漫漫西行途中,不但山高水深,妖魔鬼怪挡道,更有妖狐精灵、狼虫虎豹危害期间,行程十万八千里,苦历八十一难。但是师徒四人遇山开路,遇水造船,除妖降魔,为民除害,有着排除万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忍受了各种痛苦的折磨,不急于求成,不心存侥幸,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和力量,历尽了苦难,终于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完成取经壮举。他们这种拼搏向前、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社会在矛盾中前进,人类在斗争中发展,没有坚定的方向,不进行艰苦的努力,不团结一致向前,就不能创造新的生活,就不能成就宏伟的事业,也不能带来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每个团队、每个人,做每件事,就应该有生活的理想,都应该有奋斗的目标。树立了理想,看准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百折不回的朝着理想目标前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一筹莫展,无法前行时,不妨用《西游记》里的这样一个典故来鼓励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敢拼搏,我们终将会得到扇灭火焰山的那把芭蕉扇,最终实现自我,建功立业。

  最后,祝大家都能手持芭蕉扇,扇灭前进路上的火焰山,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谢谢大家。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2

  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令人着迷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最近,我把《西游记》一书认真地看了一遍,才真正领略到《西游记》的文字所带来的魅力。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整部《西游记》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就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不仅会七十二变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令人着迷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最近,我把《西游记》一书认真地看了一遍,才真正领略到《西游记》的文字所带来的魅力。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整部《西游记》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就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人或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实憨厚,善于水性的`沙僧助阵,孙怙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虽然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力大无比的他也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敌。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上天,最终经历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取得真经。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的高超的技巧。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3

  相信大家一定对《西游记》中的每个片断都很熟悉,我也一样,再次拿起《西游记》慢慢地读起来,聪明机警的孙悟空,憨厚贪吃的猪八戒,忠诚老实的沙僧,坚持不懈的唐僧就清楚地展现在我眼前。

  然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相信大家一定对《西游记》中的每个片断都很熟悉,我也一样,再次拿起《西游记》慢慢地读起来,聪明机警的'孙悟空,憨厚贪吃的猪八戒,忠诚老实的沙僧,坚持不懈的唐僧就清楚地展现在我眼前。

  然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孙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它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我知道,彻底自由在现实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终究要受到现实力量的制约,连孙悟空都无法解决人性的本质与不得不受压制间的矛盾,我们凡人自然无法去取得绝对自由。或许,在文明的社会中,我们的外部世界处于一个非常固定的位置上,我们可以尽量让内心世界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无边无际,包容天地。这已是我们争取人性自由的极限了……

  《西游记》不愧为一本名著,它那精彩纷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其它任何书所不能比的。是《西游记》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4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第六回写孙悟空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鷀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翻筋斗。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写孙悟空在灭法国与妖道作斗争,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官员,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写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条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了胜利。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不是一般的袄和裙,是国中宝物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了胜利。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到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举一个小例子,如果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使灭法国全国的各色人等在一夜之间都变成秃子。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刺得精光。为什么不怕麻烦,要这样绕着弯子写?这就是要照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要让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也易于理解和接受。《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次说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主义,所谓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岸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师父,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把,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第四十六回写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的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斗完后,走过来道一声师父!唐僧问他:徒弟,辛苦么?他却回答说:不辛苦,倒好耍子。类似这样轻松愉快的战斗场面,在《西游记》中是很多的。孙悟空是这样兴味无穷地斗妖斩怪,作者也这样兴味无穷地描写斗妖斩怪,读者读起来自然也会同样地兴味无穷。

  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是充满谐趣的。他有农民式的憨厚朴实,却又自私懒惰、贪吃好色,取经没有坚定性,动不动就嚷着要分了行李再回高老庄去当女婿。常常好耍点小聪明,却又常常弄巧成拙。作者以一种善意调侃的态度描写这个人物,时时让他出一点洋相来博取读者的笑乐。但猪八戒可笑,却也很可爱。他那种猪似的本分老实以及猪似的笨拙和聪明,就都相当讨人喜欢;何况他能劳动,能吃苦,取经路上都是由他挑行李,过八百里荆棘岭时由他开山,过稀柿同时他用嘴拱上开路。在与妖魔作战中,虽多次被捉,始终也不向妖怪屈服。如第四十一回,写大战红孩儿时,他受骗被捉,被装到一个口袋里吊起来,准备过三五日蒸熟了赏给小妖下酒。八戒听说,在里面骂道:泼怪物!十分无礼!若论你百计千方,骗了我吃,管教你一个个遭肿头天瘟!这报复的心思和骂语,都是猪八戒特有的,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行者闻言,沉吟不答。八戒道:哥哥,怎么不言语?行者说:兄弟,实不瞒你说,若是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头剁脑,剖腹剜心,异样腾那,却也不怕;但说坐禅,我就输了。我那里有这坐性?你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

  猪八戒是个猪身,具有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比如好吃、偷懒、愚笨等,这又跟猪八戒的呆子性格和小私有者的落后意识完全一致。试看第八十五回中猪八戒贪吃的一段描写。孙悟空明知前面云遮雾罩的村子里有妖精,却偏用吃食来诱骗猪八戒:

  行者道:前面不远,乃是一庄村。村上人家好善,蒸的白米干饭,白面馍馍斋僧哩。这些雾,想是那些人家蒸笼之气,也是积善之应。八戒听说,认了真实,扯过行者,悄悄的道:哥哥,你先吃了他的斋来的?行者道:吃不多儿,因那菜蔬太咸了些,不喜多吃。八戒道:啐!凭他怎么咸,我也尽肚吃他一饱!十分作渴,便回来吃水。行者道:你要吃么?八戒道:正是,我肚里有些饥了,先要去吃些儿,不知如何?行者道:兄弟莫题。古书云:父在,子不得自专。师父又在此,谁敢先去?八戒笑道:你若不言语,我就去了。行者道:我不言语,看你怎么得去。那呆子吃嘴的见识偏有,走上前,唱个大喏道:师父,适才师兄说,前村有人家斋僧。你看这马,有些要打搅人家,便要草要料,却不费事?幸如今风雾明净,你们且略坐坐,等我去寻些嫩草儿,先喂喂马,然后再往那家子化斋去罢。唐僧欢喜道:好啊!你今日却怎肯这等勤谨?快去快来!(待到被众妖围住,扯住衣服时)八戒道:不要扯,等我一家家吃将来。

  为了吃,他真是要尽了小聪明,却也出尽了洋相。在这里,充分展现了他作为猪的贪吃和愚蠢的特性。妙的是形象的自然属性,亦即动物性,同形象的人性,亦即社会性,是十分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这就不仅使人物的性格鲜明,而且也使得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有趣。

  许多魔怪的形象也具有这种鲜明的动物属性的特征。如蜘蛛精的肚脐里冒出丝绳织成大丝篷罩人;金翅雕一扇九万里,会飞起来拍人;玉兔精跑得特别快;白老鼠精住在三百多里深的地洞里,性格刁钻狡猾,等等。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使得《西游记》具有童话的性质,得到从老人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

  《西游记》的童话性质远不止于艺术形象的动物特征,它的童真童趣还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所传达的乐观情调,正是童真童话精神的生动表现。林庚先生说:童话中的乐观情调便是这人生初始阶段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因为童年并不知道什么真正的悲哀,它陶醉在不断生长着的快乐中,为面向无限的发展所鼓舞,这是个体生命史上不断飞跃的时期。而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童年的世界又是自由的、未定型的,显示着无限发展的潜力与可能性,这里正有着无尽的快乐。同时,童话的思维方式,又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兴趣、眼光,通过艺术的想象力和拟人化的方法,展现一个天真活泼的充满生机的世界。《西游记》所创造的世界,正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而在这世界里,我们可以听到明中期以后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回声。林庚先生说:《西游记》以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讲述着动物世界的奇异故事以及它所赋与孙悟空的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和轻松游戏的乐观性格,都正暗含着当时社会思潮中寻求精神解放与回到心灵原初状态的普遍向往。《西游记》中的童话性与李贽的童心说,分别在文学与哲学的不同领域中体现了这共同的向往。 这样看来,《西游记》的产生以及它独特的艺术风貌与艺术情趣,在那个特定时代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03-22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03-20

(精选)《西游记》读书心得07-25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2-30

《西游记》 读书心得02-02

【经典】《西游记》读书心得08-21

《西游记》读书心得06-13

【精选】西游记读书心得07-13

西游记读书心得06-14

西游记读书心得[经典]08-0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