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9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1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缈,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最复杂的作家,他的作品《红楼梦》也是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品,《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是古典小说的高峰,作者只需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而作者笔下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小说中出现的诗词曲赋都完美的和人物融为一体,当真是做到了“诗如其人”,而这些诗词也能为塑造典型的性格服务。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也与传统小说大相径庭,他改变了如《水浒》《西游》的人物剧情单线发展,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宏大的艺术世界,是众多人物角色活动在同一时间与空间,而且剧情的推移也有整体性,表现出了作者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思想。
《红楼梦》当时的'社会思想非常腐败,作者对其中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批判,作者自己应是提倡民主主义思想,这些在当时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中曲折反应。
不过《红楼梦》虽是四大名著之首,但其出世经历种种苦难,作者根据自己的身世,和自己经历的苦难写下这本大名鼎鼎的《石头记》,但在作者完成这本书之前就离世而去,只写下了前八十回。此书共一百二十回,有一百二十回程本,八十回脂本。后四十回署名了“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虽不知为何,但却只听闻老师提起过高鹗。
在此书中看到的看到的并不只是故事,还有人性、心理、成功、医学、政治、服装、文艺,学到的不只是爱恨,还有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物解读能力的提高、对是非善恶的辩证评价、以及自身洞察力的培养。必定,这是一个文学巨匠千古奇才用一生的血泪和才智写出的泣血之作,包含着他的见地和灵魂。
也许一个人一生要读很多书,可未必会受多大的影响和震撼。我很希望接触到红楼梦的人可以顺着机缘去感受它带来的另一个世界和另一种思考,细细的品味此书,可能会结下你与此书的情缘。
而《红楼梦》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他们会成为不朽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这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真)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丝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史书。
前面说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挺美好的。
警语: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干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它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读后感3
用79天读完了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这创造了我读书8年来的最慢纪录。
《红楼梦》这一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我虽然出于口味不适和担心影响性情的缘故,一直不喜欢,但20年来从各种形式的评述、引用、改编中,了解的程度也不弱于其他三大名著。我能知道的书中兴趣比它大的,基本上都读过了,这才肯去领略这座高峰的风光。
《红楼梦》刻画人物最可贵之处,在于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林黛玉的高洁嫉俗却难以相处,薛宝钗的工于心计却颇有人缘,晴雯的刚强却暴烈凌下,王熙凤的阴毒却精明干练,都难以用好坏简单界定。
对于宝黛钗的评价,出于对爱情故事的寡言和观察力的迟钝,我不愿谈论,只对两个次要人物谈几句。
其一是晴雯。我在小时候仅有的一本《红楼梦》连环画中对她一生的三个侧面——平时的气势、临危时的愤慨、临终时的凄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数年前才得知晴雯是前八十回中独有的人物,也就是说她是在曹雪芹笔下展现了整个人生,这令我瞬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从此倍加注目。这次读了在电视剧中熟知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病补孔雀裘”的原文,体会了晴雯与贾宝玉心灵由远及近的接触,还首次得知晴雯身后的凄惨,不禁悲叹她这种“过刚易折”导致的命运;
其二是尤三姐。我也是从一本京剧连环画里得知她的故事。我一直认为尤三姐姐妹的故事是可以独立成篇的,而尤三姐更是游离于贾府之外的。对于她,我是钦敬而不是像晴雯般喜爱。在反抗贾府恶势力时,尤三姐表现得比晴雯更加有力而机智泼辣,最后悲愤自刎的'一幕将她的性情达到了极致——然而正是这一举动,让我不禁同意闫红《误读红楼》的看法了:将自己终身托付给一个毫不了解自己的人,不仅太草率,而且据我看事后还使自己姐姐失去了一面保护的屏障。
还有一位红楼女子得提一提。电视剧中我一向认为最漂亮的是演平儿的沈琳,读了原著才明白这样表里如一的人物是应该配那种形象的。
此外能稍感兴趣的只有布满前八十回的大小谜团了,我在网上曾逐一探究过。虽然《红楼梦》是以贾府“小中见大”地描写社会,但直接写外界的很少,在诸多文艺学术内容中比重最大的诗歌又是我理解困难的,这样它对我的吸引力自然是难以增强的。
《红楼梦》读后感4
想必《红楼梦》大家都看过吧!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富贵人家曹雪芹的著作,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在四大名著中,它就是“大哥”有人说,曹雪芹写出这本书,就是要来诉说自己的身世,确实,书中的贾府也就是当时社会中曹雪芹的家,因为曹雪芹跟林黛玉的身世几乎一模一样。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著;如果色彩斑澜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著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顶峰,俯视万物。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儒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执,被执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颗颗被泯灭的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一张张被抹杀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在我看来,第七十回为最妙,主要为我们叙述了“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尔填柳絮词”。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必属丫头们与众人放风筝的事,没过多长时间,众人们的风筝都纷纷飞上了蓝天,可宝玉的美人儿风筝总是放不起来,宝玉急得直出汗,遭到众人的取笑,可他更气更急了,气得将风筝恨地掷在地上,对众人说:“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这段趣味十足的语句中,我感受到了宝玉的天真,率直,纯洁的性格特点,后来宝玉经过那泼辣能干的探春的指点儿,换了顶线儿,美人越飞越高,直至不见踪影。次要的内容便是宝玉与众人结社赋诗。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飞燕舞,在这美好的季节,少不了组织一项活动,宝玉将散了一年多的诗社重新组织起来,请众人写诗......
这本经典文学著作深刻地体现出了当时社会,朝庭,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考试,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一个婉转动听的故事讲述了当时老百姓惨不忍睹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作者的远大抱负。令人感同身受。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内容真实,《红楼梦》才得以一代代流传至今。
《红楼梦》读后感5
前几天,老妈给我买了一本《红楼梦》,说一天不能光看没用的漫画,还是应该接受一下以前清代的历史生活。其实我对《红楼梦》的兴趣还不淡,从小就听朋友说过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今天还总算是“见识”见识了,所以,拿过书后,我几乎废寝忘食,总把早饭推到中午,午饭推到下午,晚饭推到深夜,经过我十几天的努力,终于看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除了看,我还在网上去搜集了红楼梦的影片、大观园的图片。过了几天,我发现,我的生活似乎越来越接近红楼梦了……
话说贾府原是热热闹闹、金碧辉煌、一帆风顺,但是在《红楼梦》的结尾处,贾府里却是乌烟瘴气,丫鬟、夫人相继逝世。虽然我家没有贾府那么严重,但是情况却十分相似。就说期末考试前,妈妈每天早上都给我们准备营养的`早餐,以便我们学习有充足的精力,整个屋子里飘扬着面包的丝丝香气;中午,妈妈在家做家务,整个屋子在老妈辛勤的“服务”下,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焕然一新,使我们心旷神怡;晚上,我和哥哥都拿着自己的书包,各回各“室”,随时准备上作业的“战场”,因此屋里又有了学习的气氛。再说期末考试后,我们每天睡觉就要占去一天的早上,早餐早已离我们远去;中午老妈嫌累放假要休息,所以也不做家务,家里瓜子壳满地,灰尘服墙,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再加上晚上我们打羽毛球、看电视、泡方便面,家里更是被我们折腾得鸡飞狗跳,现在我在打这篇文章,都是夹着鼻子在打的。
《红楼梦》第四回讲的是“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看了这回故事,类似的情形就落在我们家中了……
星期天,我在家看电视,“筐——”家里客厅传来一阵声音,原来是花瓶打碎了!花瓶就在哥哥旁边,肯定是哥哥不小心碰碎了。老妈老爸马上出来,脑子里肯定就断定是哥哥打碎的,这时哥哥凑到妈妈耳边,说了几句话(因为这几句话说的声音太大,被我听见了):“三姨,现在的孩子都受不得委屈,干脆你就判她为“凶手”,让她尝尝受委屈的滋味,让她以后在社会上有更好的生存能力,也有会忍耐的精神,这多好啊!”我本想说话,妈妈就说:“代雨潼,快把这些花瓶碎片扫了,待会儿写一篇检查!”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与母亲乱判花瓶案有什么区别啊……冤死我了……
看了《红楼梦》,给我落下了不少的“后遗症”,如果你也想尝尝“后遗症”的滋味,那就去买本《红楼梦》来看哦!
《红楼梦》读后感6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社会人生悲剧,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贾宝玉,一个号称怡红公子的灵魂人物,从小和众多女子们天天在一起吟诗作对,然而在众多金钗之中,有两位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黛玉闻讯气死。尽管高鄂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我不是天生喜欢看别人的悲剧,只是觉得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看看宝钗的下场,更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以前我是很讨厌薛宝钗的,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得同情她了。
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黛玉更令人叹惜。如果贾府不倒,宝钗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如今呢,贾府已经沦落到何等地步,做宝二奶奶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独守空房,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夸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荡,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已。而曹雪芹先生也正是想抨击当时封建礼教的罪恶,并非单单描述剧中人物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则是反应了一个时代悲剧和社会悲剧!
《红楼梦》读后感7
红楼一梦,总是让人不由得魂牵梦绕,让我在这个假期空闲之余,不由得从书架之中重新将这本古典名著拿下来。仔细的擦去封面上的些许灰尘之后,在看着这本精美的书,还没有翻开就仿佛闻到了书中淡淡的幽香。
作为与其他三本名著齐名的小说,红楼梦既没有三国演义的大气磅礴,也没有西游记的光怪陆离,更没有水浒传中那近乎涌出的情义气魄,但是红楼梦之中那绚丽多彩的描写以及文笔故事之间蕴含的淡淡幽香,却能够将看书之人牢牢地圈住,让人不由得为书中之喜而喜,为书中之悲而悲。
曹雪芹独特的笔触,通过文字之间细细的勾勒将一个个人物鲜活的展现在人面前,其中很多句子和诗词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恨不得将其摘抄下来日日品读。例如描写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外貌的'时候,那“笼烟眉”、“含情目”,让人一下就能够通过文字的途径跨越现实与故事之间的距离看到那惹人心怜的人影,看到那双包含着浓厚感情的眉眼。
除了这些人和物的描写以外,在故事剧情上也非常的深刻而具有可读性,坐着曹雪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整个故事之中的兴盛于衰落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默哀那艳丽红楼的消散,又感到故事的发展合情合理。
书中刻画的人物也没有任何的脸谱化,一举一动之间都将自己的不同之处给表现了出来。金陵十二衩的性格特点,在那个封建时代的风波之下所迎来的结局都让人如同心中被堵住了一般不得劲。
通过书中故事窥得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后,我真心的庆幸我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现代社会,富足而又充满着机遇。若是书中的人们能够有我如今这样的条件和机遇的话,又怎么会在最后落得如此的下场?
有着红楼梦前期那繁花似锦的故事衬托,才更显得结尾时的悲凉,更加的让人印象深刻。书中主角贾宝玉与林妹妹这一对追求自由的男女,最终也无法突破这封建统治的束缚,成为了千千万万个牺牲在封建主义教条下的男女中的一员。
一本红楼梦,讲的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讲的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讲的一个时代中激起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而我则是合上了书籍,心中升起了无尽的思绪,更加珍惜如今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和环境,对于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的思想也无比的强烈了起来。也许我们不能弥补过去的悲剧,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保证未来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悲剧。让我们坚定信念,在学习之路上披荆前行!
《红楼梦》读后感8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是红楼中贾巧姐的判词,预示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巧姐被刘姥姥所救,得以安渡一生。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但确实作者所安排的一个异常重要的人物。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意境,氤氲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曹雪芹不愧为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虚虚实实的红楼梦中,若真若幻,若虚弱实。
刘姥姥代表的是实。她代表的是广大农民阶层,与红府截然相反的阶层,是红楼梦联系现实生活的纽带。她朴实,她善良;她滑稽,她乖巧。她是穷人,但不是没有美德的穷人。
一个人可以穷,但不可以没有德。刘姥姥很可能是曹雪芹现实中遇到过的人物,通过红楼梦浓缩了曹公对现实的无奈与同情。作者通过红楼梦歌颂了广大社会低层阶级朴素善良的美好品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后四十回里,巧姐险些与其他红楼女人一样沦落风尘或被折磨而死,幸逢刘姥姥,得以圆满结局。刘姥姥,这个现实社会贫苦人民的代表人物,有着乡下人的笨拙,也有着乡下人的淳朴;有乡下人的困苦,也有乡下人的单纯。这不禁让我联想起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了,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善良的劳苦大众,便是如此。
通过荣国府刘姥姥将谦和的处事原则表露了出来,但耍弄刘姥姥是重中之重,表现了富人对穷人的根本看法。在富人眼里穷人是不值得一提了,只值得耍弄和寻开心。妙玉扔掉的那个杯子变现了妙玉的清高也表达了富人阶层对穷人阶层的蔑视。
富人多是瞧不起穷人的,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富人眼里,穷人永远没素质,没文化,脏,不爱干净。 (范文先生网反映在现代就是城里人与乡下人的矛盾。如今我们这里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吃了乡下种的粮食,享受着乡下人打工为我们提供的便利,却是从心里压根瞧不起乡下人。
然而刘姥姥最后确是救了巧姐,这说明了什么呢?在自己富裕之时巴结自己的.朋友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可在自己落败之后还依旧把你当朋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这些现代人,认清楚到底谁是朋友,谁是真诚可以依赖的朋友。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恨只恨身于末世,恨只恨封建制度对于女子人性的残杀。但是红楼梦作为我们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它的诗,它的画,它的美,它的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红楼女子的悲剧,在今天会不会重演?
《红楼梦》读后感9
在众多名著当中,我唯独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小时候,虽然不能懂得其中深意,但对它却是爱不释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也就渐渐懂得了其中的一些真意,但心里就越加不能平静了。
黛玉篇: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阁成大礼,是故事的高潮,亦是黛玉的结局——香消玉殒。人家说,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而我则认为,对她而言,即使是苦难连连,若有人“怜”,才是真正的幸福。或许黛玉早就有了预感,才会有了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里是叹落花的命运,事实上也是在悲怜她这绛珠仙草自己的命运,,她为那“痴儿”流尽一生的泪,直到油尽灯枯之时,心里口里念得都是他的名字,最后孤苦伶仃的离开,无人怜惜,当真是可悲又可叹啊。
宝钗篇:
她,无疑是众姐妹中最早熟的一个,亦是最被封建正统教育束缚的一个。她的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正如她的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可叹停机德,堪比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钗、黛玉,两个如花般的女子,她们一个高洁,一个高贵,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当真是世间的罕见女子,她们都以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个性鲜明的活着,最终却都逃不了命运的捉弄,一个香消玉损,一个郁郁而终;当中男主的结局,亦是可悲:心上人的早亡,家人的欺骗,使得他心灰意冷,最终看破尘世,遁入空门,不问世事。她们都是妙龄男女,却成了这个她们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牺牲品,成了封建传统观念的悲剧的缩影。怪不得曹雪芹老先生要说:“满嘴荒唐言,谁解其中味”了!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曲红楼,让多少人叹息,又让多少人垂泪啊!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推荐语10-20
红楼梦经典读后感02-03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6-15
《红楼梦》读后感06-13
《红楼梦 》读后感02-01
红楼梦读后感06-12
《红楼梦》读后感12-20
《红楼梦》的读后感12-22
红楼梦的读后感07-08
《红楼梦》 的读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