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原文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1
[清]曹雪芹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作品赏析:
这支曲子,写李纨的遭遇和命运。在李纨的一生中,她遇到的两次"幸福"都是很短暂的,而漫长的岁月是在寂寞空虚苦闷中度过的。美妙青春年华,"去之何迅",留下的只是"镜里恩情"和"绣帐鸳衾"的`回忆;后半世"望子成龙",刚刚"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之际,却突然一转,"昏惨惨,黄泉路近"!希望全然破灭。李纨的这条生活道路,在封建末世年轻的寡妇中是很有代表性的,有多少寡妇怀着同样的希望,遭到了同样的结局。尽管她们都博得了"贞节"、"贤淑"的美名,但又有什么用呢?
高鹗的续书没有写出贾兰“昏惨惨,黄泉路近”的结局,反面美化成什么“兰桂齐芳”,团园复初,这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也削弱了《红楼梦》一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2
原文: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译文
费尽心机耍弄聪明,反而算掉了自已性命。
生前弄权术致使心力交瘁,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
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口安宁,最终落个家破人亡各自逃生。
半辈子殚精竭力枉费心。好似那悠悠晃荡梦一场。
好似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好似是黑蒙蒙油干灯灭尽。
呀!一场欢喜忽然悲变痛。唉!世间祸福终归难断定!
注释
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机关”二句:意思是王熙凤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
机关:心机、阴谋权术。
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王熙凤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众人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赏析: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在她身上渗着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她有心机,有权术,可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管家婆"。她为支撑贾府这一座封建大厦,也确实煞费了心机,使尽了气力,可谓"机关算尽","心已碎"。但结果仍然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果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这说明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败是必然的,它的这种危机是不能克服的,更不是一两个"志士能人"所能支撑得起的。王熙凤的失败,贾府的崩溃,也就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的末日来临。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3
[清]曹雪芹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
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
上结着长生果。
赏析:
"虚花悟"实际上就是"惜春悟"。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她认为人就如花一样。花不论是满园的"夭桃",或遍山的"杏蕊"最终都捱不过秋霜;人不管贫穷或富贵,都逃不脱"生关死劫",又何必空自忙碌受折磨?因此,她年纪轻轻,就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扑灭了自己青春的火焰,去"觅那清淡天和"的生活,出家当尼姑去了。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4
原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赏析:
这支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也是大观园里众多女子悲剧命运的概括。它宣告了四大家族的彻底崩溃,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这里写到了十二个女子的各种生活遭遇、各种性格、各种结局。史湘云是贵族之家的千金小姐,但家业已经衰败;薛宝钗家资巨富,但已挥霍殆尽;巧姐临难遇恩人,得以死里逃生;妙玉冷眼看人世,落得身陷泥淖中;贾迎春抵债嫁给孙绍祖,被活活折磨而死;林黛玉叛逆封建礼教,为宝玉泪尽丧身;秦可卿饮辱自缢;贾探春避祸远嫁;元春身封贵妃而不得善终;李纨因子得贵也实侥幸;贾惜春看破红尘,削发为尼,遁入空门;王熙凤执迷不悟,机关算尽,结果送了性命。凡此种种,形形色色,哪一条路也不通,哪一条命运也不佳。这是封建社会穷途末路彻底崩溃的前兆,所以作者的结论就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5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赏析/鉴赏
在《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她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从小便舍给寺院,由小姐变成了尼姑;但她并不与一般女尼为伍,过的还是小姐生活,摆的还是小姐派头,是"尼姑式"的小姐。她的这种生活道路以及这种生活形成的那种孤僻娇情的性格,是封建末世贵族统治阶级崩溃瓦解的一种产物。像妙玉这样的贵族小姐,由于家势衰落,在统制阶级队伍里丧失了立足之地,但从小娇生惯养,又不能在社会上自立。于是"遁入空门"便成了他们最后的一条道路。但社会上并不存在着真空地带,"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空门"并没有能够保护她"清身静心","出家"也没有割断她与"尘世"上的.联系。她不甘心投靠权贵,却又不得不依附权门。,受贾府的供养,她的命运也是随着贾府大树的摧倒,同这个阶级一起没落。"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作者通过妙玉这个特殊的人物,表现了他对出世哲学的否定,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同时,也说明封建阶级这个大厦的崩溃,必然要波及到所有的角落,出家遁世,回避现实是不可能的。这在当时,也是颇有见地的认识,是作者民主进步思想的表现。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6
原文: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赏析:
在《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她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从小便舍给寺院,由小姐变成了尼姑;但她并不与一般女尼为伍,过的还是小姐生活,摆的还是小姐派头,是"尼姑式"的小姐。她的这种生活道路以及这种生活形成的那种孤僻娇情的性格,是封建末世贵族统治阶级崩溃瓦解的`一种产物。像妙玉这样的贵族小姐,由于家势衰落,在统制阶级队伍里丧失了立足之地,但从小娇生惯养,又不能在社会上自立。于是"遁入空门"便成了他们最后的一条道路。但社会上并不存在着真空地带,"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空门"并没有能够保护她"清身静心","出家"也没有割断她与"尘世"上的联系。她不甘心投靠权贵,却又不得不依附权门。,受贾府的供养,她的命运也是随着贾府大树的摧倒,同这个阶级一起没落。"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作者通过妙玉这个特殊的人物,表现了他对出世哲学的否定,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同时,也说明封建阶级这个大厦的崩溃,必然要波及到所有的角落,出家遁世,回避现实是不可能的。这在当时,也是颇有见地的认识,是作者民主进步思想的表现。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7
[清]曹雪芹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赏析:
贾元春被封为贤德贵妃,似乎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一个"喜"字,却表明了她实在是强颜欢笑,她把宫廷看作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内心满怀着寂寞凄凉的痛苦。她"恨无常又到",不是留恋宫闱生活,而是牵挂着她那个家族的命运。贾元春生活在皇宫多年,她深深感到最高统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风云,她的荣辱沉浮,关系着宁、荣二府的'生死存亡,她的死就是贾府衰亡的前兆。所以她从自身的突变,预感到了家族的末日,不惜"芳魂销耗",也要向爹娘托梦:及早"退步抽身",以避免覆巢之难。不难看出,贾家衰亡,尽管元春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直至死后,魂魄仍念念不忘,也挽救不了贾府的败落,以及整个封建大厦的必然崩溃倒坍的局面。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8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赏析/鉴赏
作者在这支曲子中,进一步抒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真挚的爱情。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这样一对有情人,能不能结合呢?作者用两个设问,怀着含蓄而又诚挚的感情,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里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迫害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只能空自嗟,枉牵挂。
接着应用"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对造成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最后用眼泪的控诉作结。整个曲子婉转深沉,发人深思。当然作者不会认识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但他写出这种悲剧,明白而响亮地发出呐喊,提出控诉,也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这部伟大的作品发出反封建的思想光芒。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9
原文:
[清] 曹雪芹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时也是这十二支曲的总括和提示。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在这里,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非"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派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拼音版对照
[ qing] cao xue qin
kai pi hong meng, shui wei qing zhong?
dou zhi wei feng yue qing nong。
nai he tian, shang huai ri, ji liao shi, shi qian yu zhong。
yin ci shang yan chu zhe bei jin dao yu de" hong lou meng"。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10
原文: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赏析:
贾元春被封为贤德贵妃,似乎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一个"喜"字,却表明了她实在是强颜欢笑,她把宫廷看作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内心满怀着寂寞凄凉的痛苦。她"恨无常又到",不是留恋宫闱生活,而是牵挂着她那个家族的命运。贾元春生活在皇宫多年,她深深感到最高统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风云,她的荣辱沉浮,关系着宁、荣二府的生死存亡,她的.死就是贾府衰亡的前兆。所以她从自身的突变,预感到了家族的末日,不惜"芳魂销耗",也要向爹娘托梦:及早"退步抽身",以避免覆巢之难。不难看出,贾家衰亡,尽管元春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直至死后,魂魄仍念念不忘,也挽救不了贾府的败落,以及整个封建大厦的必然崩溃倒坍的局面。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11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赏析/鉴赏
【注释】: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在她身上渗着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她有心机,有权术,可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管家婆"。她为支撑贾府这一座封建大厦,也确实煞费了心机,使尽了气力,可谓"机关算尽","心已碎"。但结果仍然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果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这说明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败是必然的,它的这种危机是不能克服的,更不是一两个"志士能人"所能支撑得起的'。王熙凤的失败,贾府的崩溃,也就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的末日来临。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12
原文: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赏析:
[评介]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时也是这十二支曲子的总括和提示。
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在这里,作者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但这种爱情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并不是“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排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又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13
原文: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赏析:
这支曲子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它明确地抒发了对钗、黛的不同思想感情。贾宝玉和林黛玉虽不得结合为夫妻,却终生互相怀念,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反对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利禄;贾宝玉和薛宝钗同床异梦,冷漠无情,说明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志趣。贾宝玉敢于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安排的"金玉良缘",而永远忠于"木石前盟",说明他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民主自由思想。他不满意命运的摆布,尽管贾母给他安排了锦衣玉食,尽管薛宝钗对他"齐眉举案",百般顺从,但他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懑","到底意难平"!他认为,"金玉良缘",不仅是"美中不足",而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悲痛地感叹人生,控诉社会,恨不能把积郁在内心的深沉感情统统发泄出来!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14
原文: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赏析:
"虚花悟"实际上就是"惜春悟"。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她认为人就如花一样。花不论是满园的'"夭桃",或遍山的"杏蕊"最终都捱不过秋霜;人不管贫穷或富贵,都逃不脱"生关死劫",又何必空自忙碌受折磨?因此,她年纪轻轻,就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扑灭了自己青春的火焰,去"觅那清淡天和"的生活,出家当尼姑去了。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15
原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赏析:
作者在这支曲子中,进一步抒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真挚的爱情。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这样一对有情人,能不能结合呢?作者用两个设问,怀着含蓄而又诚挚的感情,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里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迫害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只能空自嗟,枉牵挂。接着应用"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对造成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最后用眼泪的控诉作结。整个曲子婉转深沉,发人深思。当然作者不会认识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但他写出这种悲剧,明白而响亮地发出呐喊,提出控诉,也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这部伟大的作品发出反封建的思想光芒。
【红楼梦十二曲赏析】相关文章: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原文赏析10-13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01-13
《红楼梦》的赏析11-03
《采莲曲》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6-12
《春宫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6-19
《采莲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6-11
红楼梦诗词赏析05-20
红楼梦文学赏析09-05
红楼梦诗词的赏析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