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1
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对于自己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家教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整本书,魏书生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该书中记录了魏书生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实践和体会,可读性很强,操作性很强,虽然其中记录的故事已经过去近20年,但是现在看来其教育思想和理念依旧很先进,读来很有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魏书生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确实令人折服。读了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魏书生日记里写道:“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实,反观自己,与魏书生老师相比,我们的办公条件、环境要比他优越,时间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许多,但我们的工作成绩远不如他,不如他轻松。我想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师书中写的那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细致的工作态度魏书生老师一直坚持“以法制班”,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然后在检查监督系统的保证下贯彻执行,确实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书中摘录了岗位责任制、各种常规,确实是人人有事做。班上每个同学都有事做,细致到班级的粉笔、水桶、每个桌椅上的紧固螺钉都有人管,这是班上固定财产的承包责任制。而且在思想方面、学习方面、纪律斋、体育卫生方面也有专门的负责人,魏老师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及容易出现的善,而且制定出这么严格细致的班规,学生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此以来,常规怎么能不好?
二、做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师,学会“教”好书。
对于教学,有的教师只重于眼前应试能力的培养,只重于分数的魅力,其实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帮助是及其微小的。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智力能力的培养。而且就这些能力,跟学生做了专门的.训练,例如:在培养记忆力方面,强调学生要背一些名篇名诗。他跟学生说:“我们读书,目的不单是为了考试,考试升学在人生旅途中不占主要的位置。我们学习主要为了使自己成为四有人才,成为自身与国家的主人。背一些激励人上进,教育人忘我,引导人开阔,启发人理智的文章、名句,本身就是养成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高了记忆力。”像魏老师的这种方法我和一些老师也用过,但我觉得没有他的持之以恒和深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平时我们都说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想象力像一匹烈马,怎样驯服这匹马,我们平时只重于整体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所以收益的也只有一部分学生。魏书生却能掌握好手中的缰绳,视不同情况而驯好每一匹“马”。
三、教学生学会做“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首先学会做人。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可是魏书声却能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从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魏老师善待孩子的错误,但又有自己的“惩罚”方式。是啊,我们要帮孩子纠正错误,惩罚孩子都要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更何况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当然不是呆板地罚抄课文或词语)。“犯错误,做好事”学生 犯了错误,便要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犯错误,写说明书”帮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自己的错误;“犯错误,唱歌”在活动课上,让违纪的、上课迟到的学生唱歌……这些新式的“招”,都是建立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很多老师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会)做人的真正道理。
最后,我用魏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名教育的智者。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2
魏书生,一个教育界的神话,一个令千万教育工作者无比崇拜的人物。他创造了教育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到底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魔力,把我们看来枯燥的教学工作经营的诗意盎然呢?怀中无比敬仰的心情,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他的《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仿佛是在燥热的夏天吹来一股清风,给我饥渴的心灵带来一丝滋润,给我烦躁的心境带来一份凉爽和惬意。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不觉随手在键盘上敲下一些杂乱的感言。
一、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已不知看过多少教育名家名师关于“师爱”的论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早就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是,真正对“师爱”有了深刻的认识还是这一次从魏书生老师身上体会到的。因为前人的论述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理论上的。而魏书生对教育的挚爱、对学生的关心却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感的。你想,一个正值青春创业大好年华的人,竟然一再辞掉优越的工作,抛弃仕途的诱惑,一心一意要去当“孩子王”。如果没有对教育、对学生深厚的爱,怎会有这种别人看来似乎是傻子的举动。更重要的是,魏书生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看他的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和做法,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魏老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魏老师认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我们大多数老师也知道这个道理,可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就会摆起“师道尊严”的架子,我想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或许就在于一个是“育人”,而我们却只是在“教书”吧!正因为魏老师事事从“育人”的角度出发,他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其实,“教书”和“育人”并不矛盾。仔细看一下我们的周围,那些教语文成绩好的教师,实际上都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于“育人”。所以,为了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让我们从“育人”开始吧!即使仅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也必须育人。“育人”更是语文教师的分内之事!
二、习惯,决定未来
好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所以让学生在学龄时期养成一系列的好习惯就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才。在这一点上,我深为魏老师对学生的习惯培养的严格要求而震撼。育人的关键在于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的形成靠在道德认识的支配下,实践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习惯成自然,最终形成道德品质。
我们都羡慕魏书生这个语文教师、这个班主任当得真轻松。那是因为魏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了一番大工夫。魏老师的做法是,先带领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每位学生明确每天、每节课的任务,然后严格落实。起初是每天、每一周、每一个月都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同学们的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不完成者,就让他们及时补上。即使等到每一学期结束时,还要检查一学期的作业保留情况,缺多少,补多少,绝不姑息迁就。真是因为有了这样严格的要求,学生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习惯成自然”的时候,也就到了轻轻松松教书的时候。因为学生无需老师去布置任务、区督促学习、去检查作业,这样当老师能不轻松嘛。我们老师们也知道习惯的重要性,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去尝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果却总不能令人满意,我想从魏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借鉴两点:其一,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知道干什么。二是制定了计划就要严格落实。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一本书上所说,“什么每个班级都有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发现不做作业老师对他们也没有办法”。这的确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三、用科研的眼光面对教学中的难题。
教师是一个在平凡不过的职业。既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报酬,也没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而且还要整日面对琐碎的教学工作,处理问题不断地班级事务。对此大部分老师都是抱着埋怨沮丧的态度来面对。其结果只能是用黄金般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对现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而魏书生老师却是用一种“科研的眼光”来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把遇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题看做是一个个的科研小课题,这样既让自己心平气顺了,还在一个个的“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我把魏老师的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了;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教育家的事迹深深地吸引着我;教育家的魅力深深地熏陶着我,我将竭尽自己所能,沿着大师的足迹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播种属于自己的那一粒种子。相信将来终有一天,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3
读魏书生的书,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我敢说,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个人魅力也不同。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魏书生在他的书中说,他一学期下来没改过一篇作文,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不可能这样操作的。我们不但要改作文,而且还要精心指导,认真评讲,重复训练。当然教师不改,学生可以改,但学生改教师也要知道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在学生改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导。我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方法,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效果。
读他的书,让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给予每一位学生的关怀是永远值得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学习和效仿的,这让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师职业的根本道德,从而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爱得很难”,教师的教育正像这句流行歌词一样,因为有的学生表现可能容易引起教师对他的爱,而有些学生有时的'表现不仅不能引起教师对他的爱,反而会成为教师反感的对象。比如一位学习勤奋,遵守纪律,对人有礼的学生,教师爱他是自然的。而一位学习懒散,成绩不好,经常调皮捣蛋,不懂尊敬人的学生,让人讨厌也是自然的。这说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常常是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而教育的本身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但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
不仅要懂得爱,而且要爱得很有艺术。“教育上的爱不单是一种行为,它更是一种职业责任,一种教育的艺术。”因为它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的春风吹绿学生的心田。这种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有一定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父母的爱养护性较强,教育上的爱教育性较为突出,社会性更强,更全面。
在我的学生当中有这样一位,他的父母经常外出工作,在家里缺少监督,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在一起,沉迷于游戏,夜不归家,上课经常睡觉,多次违反校纪。有一次我上课时他又睡觉,我把他叫醒,他的态度非常恶劣。在班上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再找他谈话。到办公室,我先让他坐下,递上一杯茶,他的态度变了很多。问他:“很累吗吧!”他点头,“晚上没睡好吗?”他点头,“有心事睡不着是吧!”他摇头,“有什么事可以和老师谈一下吗?”他说:“昨晚到外面玩,没睡。” 我笑了笑说:“玩得开心吗?”他低下了头,说:“其实我都不想去”,“但为什么又去了呢?”“不想回家”。“我理解你,你可以也理解我吗?”他点了点头,“你刚才在班上对老师没礼貌,你明天在班上作个检讨吧。”他又点了点头。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这是他头一次这么听话。后来从他的周记里知道,他同意检讨是因为我递给他的茶让他感受到一种尊重。
其实这一类型的学生上课睡着了跟没睡,从成绩上来说是没太大差别的。但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他认为,管与不管完全不同,不管首先是对全班学生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上课可以睡觉,其次也让他本人觉得违纪没人管,或者没人敢管。这是一种危险信息,对班级管理是一种祸害,因此不管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管起来则需要讲究艺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像刚才那件事一样,如果我一开始就是厉声批评,严肃处理,相信他不会接受或者尽管行动接受也会产生对抗心理。现在他退一步,充分尊重学生,让他感受到自己对老师的不尊重;另外还主动和学生分担那份苦恼,理解他的痛处,让他自然地也理解老师的难处,让他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正像我在他的文章《也来谈“情”说“爱”》中说的:人都有不少难言之苦,他之所以难言是因为没找到倾诉对象而已,作为老师不妨先打开自己的心扉,分担一点学生的苦恼,再去做学生的工作,相信师生的距离会拉近很多。当我们泄一时之气,持一己之见对待学生时,我们和学生的心灵之墙就会越筑越高,某一天当心灵之墙让我们都看不见对方时,才猛然醒悟,那已为时已晚,爱的力量已无法跨越。要教育好学生就要负责任的去爱每一位学生,有艺术地去付出你的爱,才能得到爱的收获。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杂乱无章。正如魏老师所说的那样,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每天对着镜子笑,它就会对着你笑,如果你每天对着镜子哭,它就会对着你哭。有了这本好书的陪伴,我每天都在快乐中度过,一直在快乐的促使下努力工作,在工作的驱动下寻找快乐。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4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我们要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进而丰富自己的课堂。今年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下面是我读后的点滴感触。带来和大家一块分享和共勉 :
一.做一个“科学”的教师,学会“教”好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的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技巧,要有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读了魏老师的教育理论之后,我觉得魏老师的许多做法就值得我们仔细得揣摩体会和运用,从他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中我进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确实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体会得到,比如课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饱含激情的导语,能很快的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入教学,有时可能还能带动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记得在讲《老王》一课时,我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然后让学生畅谈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爱的事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时间学生融入了一种爱的氛围之中,课中对文章主题理解也就在不知觉中加深了。在讲《说“屏”》一课时,因为对于“屏”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于是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图片让学生去欣赏,古典精美的屏画学生很感兴趣,对“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陌生的《说“屏” 》一文学生学习也就不再感到那么枯燥了。又如课堂中我们一个夸张的动作,姿态或表情,也能使学生在愉悦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样一句真诚的鼓励,可能会使一个滑入深渊的学生能够回心转意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只要我们细细的揣摩运用,一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个“民主”的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智慧,甚至没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然而他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觉得魏书生老师取得成功的最大奥秘就在于他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无论他的班级管理,还是他的课堂教学无不渗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级怎样管理,老师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布置作业,布置多少……他都跟学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动中都能看到学生主动参与的身影。所以我觉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谛,只有民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学有所得。这一点我觉得感触比较深,拿布置作业来说,我认为千篇一律的作业效果并不好,布置难了吧基础差的不会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学做的没意义,也没动力,因此今年的作业我们都改为各小组安排,我设定一个初步范围,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去安排,但基础内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学可直接完成提升内容,作为我们语文来说作业比较灵活,因此作为成绩突出的同学也可直接进行课外练习或写作练习,这样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督促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各个小组之间阶段性的的评比使每个小组,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了压力和动力,感觉效果还是不错。
另外一点值得欣赏的是魏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能力的培养,如在书中提到的观察力,记忆力写作能力及自学能力等等。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书中有两个章节讲到这个内容。确实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运用。我认为这与学生自学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正大力倡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的运用其实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有很大的帮助。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很陌生,学生显得很无助,再加上学生基础比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预习,学习。更谈不上提问题。学案似乎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也不在意学案的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询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做法,然后我们几个人商量,学生不会预习,我们可以先给他们设计,给他一个拐杖,于是我们就把学案分两部分设计。第一部分是预习指南,这部分包括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文体知识,字词积累,和关于文章整体把握的一两个问题,这些问题比较明确,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上也能依据课文来完成。同时在下面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空缺板块,可以填你疑惑的问题,只要有相关的问题就行,虽然问题参差不齐,有时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码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思路和意识,能够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这样不同学生都能有事可做。虽然我们问题的设计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个别学生同学的思维,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状况来说,利可能要大一些,时间长了,习惯形成了我们可以进行适时的调整。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相关文章: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11-08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12-30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2篇03-28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3篇11-09
《魏书生工作漫谈》读后感02-03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5篇12-31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5篇)12-31
魏书生班主任漫谈读后感02-23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11-0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