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史部>史记> 史记读后感中学生

史记读后感中学生

时间:2022-08-16 20:22:40 史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史记读后感范文中学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读后感范文中学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读后感范文中学生

史记读后感范文中学生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最高评价。《史记》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和列传70篇,记叙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之初年间大约3000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

  阅读《史记》,我们可以在作文中旁征博引,因为《史记》中的典故、成语、人物、史实能使我们妙笔生花,使文章生动,具有深度和广度。记得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鉴“,这在我阅读《史记》的过程中心领其会。

  司马迁在遭遇腐刑的不幸之后,并没有气馁,而是立志”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历经20余年的专心著述,他终于完成了”穷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由此,我深深地被司马迁这种发愤著书,且不畏人生险阻的精神所感动。自我反思:现在的我成长在日趋小康的幸福生活里,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去气恼?人生坎坷,我应用心去面对每一天的新鲜,健康,快乐!

  阅读了《史记》,再加上听了古代文学老师的讲解,我对其中项羽这一历史人物,颇感兴趣。项羽不再是自己心里原先所认识的那个人物,而是对其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史记》中主要描写了项羽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充分显示了其骁勇善战的军事才能,进而为其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鸿门宴里,又由于他的不善于考虑后果,没有听顺其谋士范增的计策,而使得刘邦顺利脱逃。这也就预示了他会因此次的疏忽(即没有为后来的统一大业扫除障碍),而不能坚固其西楚霸王的.地位。因而,在垓下之围的兵败情形下,他落得个自刎的悲惨结果。其中也充分表现了一代英雄在面对爱姬时,不忍分离而又不得不离别的儿女情长,和那种不服输的倔强性格。我认为项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只是他的勇大于他的谋。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评价项羽,更不能仅仅从他的失败中而否认他也是一个有谋略的人。

史记读后感范文中学生2

  漫步于天马行空,重重险阻的取经路上;畅游于侠肝义胆,英雄聚集的水泊梁山中;沉浮于儿女长情,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观园内。书籍给我一生的财富和无穷的快乐。

  翻开《史记》微微发黄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长亭。亭中包含着什么?是秦皇汉武指点江山的叱咤风云?是墨客骚人的踌躇满志?是雕龙金殿的金碧辉煌?还是古道盘柳的姿意招摇?信步长亭,我在找寻,寻那生命的真谛。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我想把这句诗送给他——荆轲。

  易水边,秋风萧瑟,洪波涌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正演绎着他的千古绝唱。秦国金殿上,尽快的心是无畏的,因为他心中有对祖国对国君的一片赤诚。最后,他用“图穷匕见”的悲剧和满腔热血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忠心与勇敢。我想,荆轲死前一定是笑着的。君子坦荡荡,荆轲生命的真谛在于他的赤胆忠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初读陶渊明的《饮酒》,我便被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高洁所征服。他愤慨南北氏族的兼并,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在41岁时毅然辞去官职,归隐柴桑,过着悠闲雅致的田园生活。正因为诗人“怡然自乐”的心境,才能有“悠然”的举动。诗中诗人超凡脱俗,自得其乐之情一览无余。陶渊明生命的真谛在于他的超凡脱俗。

  他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叫司马迁。因为心中的.正义,他站了出来,帮助被汉武帝定义为“叛贼”的李陵出面进行澄清,而作为回报,他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从此他只能作为一个不完全的男儿活着。然而在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背后,又有谁知道是怎样的毅力支撑他前进。司马迁生命的真谛在于他的坚韧不拔。

  历史的长亭中,继续呈现着美丽: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我们读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真理;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我们了解到坚贞不渝的爱情的美丽;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我们感悟到自信人生的可贵。

  从从时光中跌回来,我不禁问自己:我生命的美丽在哪儿?哦,我知道了它的方向——它在那黑夜后的黎明,在下一个山峰的顶端。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