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史部>三国志>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时间:2022-04-18 18:46:53 三国志 我要投稿

《三国志》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志》读后感

  刘备从懦夫变成英雄,曹操从奸雄变成我现在最崇拜的英雄,关羽从无敌到厌恶,诸葛让我感到“我为什么一定辅助你,辅助到死还讨不到好”,郭嘉、周瑜让我觉的为什么这么牛的人一定要死的早?赵云身上让我感到无限的委屈和孤独“我到底算什么?”,夏侯、曹家兄弟让我觉的这才叫兄弟,读了贾诩传让我知道什么叫世界(注意是世界)第一聪明人,如果我是陆逊我到死的时候可能会问孙权“你是不是从来就没信任过我”,魏延可能在他死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的罪名,如果你告诉了他,那他肯定要穿越18层地狱来找你。那么张辽,张合,张飞,马超,吕蒙,鲁肃,曹丕等等等等诸辈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总之我以后一定鼓励我的孩子读三国演义,不要看三国志,还是演义给人留下美好回忆多,而三国志给人带来只是无限的悲伤,

  《三国志》和《易中天品三国》讲述了真正的三国历史。三国既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又有过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两个漂亮的草包:表、袁绍;可爱的奸雄:曹操;一代枭雄:刘备;一代奸雄:董卓;西凉人;马腾;小霸王:孙策……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土,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文臣武将,为什么最终是司马家族一统九州,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有一个朝代—晋,那是因为能与之争锋的英雄豪杰都已去世,不然就是还没世。

  有一些人不会过早死去,那他们又为何过早死去呢,比如两个漂亮的草包:袁绍、刘表,虽然他们手下人才济济,但是他们却不懂得利用这些人才,导致没有把他的文臣武将的长处发挥出来,反而把短处尽情释放;袁绍官渡之战不听沮授、田丰的建议,不仅集结大军进攻官渡,而且把沮授关押起来,剥夺他的军权,而把军权交给只会溜虚拍马屁的郭图,结果致使全军覆没,领土沦陷,自己吐血而亡,然而死后儿子们不仅不团结,还勾心斗角,相互争权夺势,最终一手打下来的江山被曹操占领,其实如果袁绍当初听沮授的意见,不把自己的荆、青、并、幽四州分别交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自己坐镇邺城的话,就不会有那种悲惨的结局了;再说刘表,其实刘表是太懦弱,就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刘表只适合在治世,而不适合在乱世,三国就是一个乱世,所以他的结局就可想而知。当时天下文人墨客,豪杰义士集结于荆州避难,而刘表居然一个也登用,真是无能。结果死后,儿子刘琮也不战而降,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领土,就白白拱手相让给曹操,并且儿子、妻子则被毒死;董卓因为残暴而导致群起而攻之,结果自己也没好下场,被自己的义子万人敌吕布杀死;曹操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果曹操在治世就是能臣,在乱世就只好当奸雄了,其实曹操最初也想当能臣,但是报国无门,只好当奸雄了,虽然自己在世时能驾驭自己手下,却未能让儿孙守住江山,结果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打下来的江山就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刘备在百姓眼里是仁义的化身,其实表面上是仁义之君,其实很会用计收买人心,真的很奸诈和狡猾,让人防不胜防,他不仅奸诈还十分狠心,把自己的义子刘封毫不留情的杀死,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代枭雄刘备也有缺点,就是太感情用事,结果彝陵之战大败,自己的精兵强将大部分都搭了进去,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一代枭雄的下场竟是这样,真是可悲……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天命,而吴国则时间最长,蜀国则最短的,那是因为它失去了诸葛亮就像房子失去了房梁一样,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没出息的昏庸无能的君主刘禅直接弃城而降,诺大一个蜀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吴国之所以寿命长是因为第二代君主孙策选好了接班人孙权,而且为孙权留下了一片现成的基业,和一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将,所以吴国寿命长要归功于孙策。魏国则是有一个政治家君主曹操,所以司马家族才不敢那么猖狂,曹操一死,曹丕还勉强挺了过去,俗话说国不过三代,到了第三代曹睿时,已是乌烟瘴气,司马昭独揽大权,这时的魏国已是名存实亡,摇摇欲坠。最终三家全部灭亡,中国又进入另一个朝代的统治:晋朝。

【《三国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志》读后感05-16

三国志读后感05-16

三国志读后感09-02

《三国志》读后感11-03

《东亚三国志》读后感05-16

《三国志》的读后感4篇02-11

《三国志》读后感13篇06-09

《三国志》读后感3篇06-01

《三国志》读后感(精选3篇)05-13

《三国志》读后感(精选11篇)02-2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