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蒙学>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2-05-16 23:24:51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2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读后感2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其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作为一部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弟子规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教育意义:

  在我反复品味这千余字后,得到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入则孝,为人子女在家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弟子规入则孝中,开篇便提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一段意在告诫我们,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聆听父母的建议,多为父母考虑,应当保持一种恭敬的态度。作为在叛逆期的我们青年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忽略或是厌烦父母的唠叨。这恰恰违背了弟子规认为的,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仔细探讨,父母虽不一定什么都对,但是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对生养我们的父母,保持一种感激的态度,就如弟子规所提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当我们在理的时候,不应该持有一种得理不饶人的态度,而应该静心与父母商量探讨,而不是持有一种"抗争"的态度。这是该篇中我所感悟的为人子女我们当有的态度。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弟子规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弟子规有云:"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这一段是在提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考虑父母的感受,尽力去让他们过的舒服安心,即便出门在外,也应当尽力让父母不为我们担心劳忧。古代有黄香温席,郯子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等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我们即便做不到如此,也应当尽我们所能去满足父母心愿,让父母活得更加舒心。

  出则悌,对待亲人当懂得礼数尊老爱幼。

  在出则悌中,大篇幅教育我们"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在面对亲人长辈的时候,我们应当像对待自己的亲父母,兄弟姐妹一样。该篇大篇幅描述我们对待长辈应该持有的态度,以及所应有的礼节,在我理解中,是提醒我们维持家庭和睦的重要。作为晚辈,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家庭环境的和谐团结,所以才会一再强调"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在这个高速化的时代,亲情的味道已经略显淡薄。或许从弟子规的出则悌中,我们能学到的就是一种维持家庭气氛,促进家庭团结的方式和态度。

  谨,出门在外,慎思而行有礼而为。

  弟子规谨中,全篇向我们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规范,比如"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标准。我们仔细想想,为何作者要花大篇幅去列举写不清的规范行为,而不是直接说理?在我看来,作者是希望我们醒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放松自己,要严于律己,做到行为端正。也许我们现代人会感觉不以为然,但换个角度思考,像网络上传出的一些乞丐毫无顾忌的躺在公共场所的长椅上等行为,难道不为我们所厌恶吗?那么我们自己呢?规范的行为让人感到清爽,更可以拉近人与人的关系,一些在我们看来无所谓的行为,比如清扫居室卫生,难道和那些乞丐有区别吗?不得不说,在今日,在当下,弟子规仍然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信,人无信无以立足,有信者人恒信之。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信篇开头便给我们当头一棒,告诉我们说话诚信的重要,如果是谎言,与其说的再多不如不说。这里所说的信,除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诚信以外,更是一种对于出事的良好态度的归纳。所谓信,是一种律己,一种戒骄戒躁。作者在这里更多的是强调对真实,诚实的肯定,以及对于勇于面对错误的态度的推崇。在生活中,总是少不了尔虞我诈,作者在这里继承了一种儒家的仁爱思想,肯定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重要性,而做到这样的信任,更多的是一种对于自己行为负责,对于自己诚信的约束。所以,在当下,弟子规对于我们的劝诫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和借鉴。

  泛爱众,仁义为己任,天下可大同。

  作为一部儒家思想的典籍,在泛爱众中,作者就写道:"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开篇就把儒家的仁爱思想提出,告诫我们要成为君子。这里的君子,就是指儒家意义上的君子,他兼备对于大众的仁爱,不轻慢穷人,不附庸权贵,严于律己,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彬彬有礼,张弛有度,为人诚信可靠,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化他人。其实从这里开始,就是对于前文的总结,或者说对于达到前文要求后的形象的总体描述,让人觉得有依可循,更是一种对于建立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的描写憧憬。

  亲任,谨慎择友,亲贤而远小人。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短短四十八个字,作者就像我们展示了择友的重要性。在择友上,我们不能全凭自己的喜好,要分辨贤与妄。择友就像喝茶,要学会分辨好坏。仁者就像是回味悠长的茶,也许你一时半会感觉不到他的好,但是随着你与他的交集越来越深,你会从他身上学会有用的有益处的东西,得到无数的好处。而如果不慎与小人交友,你就会如同喝了一杯品质极差的茶,或许入口沁人,但回味只会是无穷的苦涩,你会发现自己只会拥有无穷的损失。

  余力学文,端正态度,谨慎选书。

  在最后一篇中,作者讲述了做学问的态度与要求:"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作者告诫我们,要想读书,要先学会做人,我们仔细想想,一个只会读书不懂为人的人,终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甚至可能会危害到社会。只有当行为端正,品行规范了,才拥有做学问应有的条件。而作者随后又告诫我们,在做学问时,要有着用功刻苦的态度,肯钻研的决心与毅力,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作风与习惯。其实这是浅显易懂又容易让人忽视的道理,拥有这些态度与要求,往往会让我们事半功倍,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习惯与惰性而忽视了这些要素,往往变成吃力不讨好的恶性循环。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我们可以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与行为的指针。然而,作为一部受到程朱理学影响,被一些人批判为伪儒学的典籍,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对之的一些不赞同的观点:

  首先来说,弟子规是很明显的一言论。它单纯的提及善言善行对于我们的好处,而忽视了对于我们的坏处。例如入则孝的观点,那我们反过来看,父母吸毒难道子女也该顺从吗?父母不孝祖母,子女也该学习之?父母投毒害人,子女难道也该无条件服从吗?纵观历史,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光凭哭劝是无能为力的。智者可以辨证取舍,愚者必然死执之。如此看来,弟子规难免有些片面化了,这种偏向恰恰与儒家所推崇的中庸,辩证的思想相违背,难怪会被称之为伪儒学。

  再者,我认为弟子规过于理想化,过于死板。作者严格按照封建的思想去规定了行为的对错,而忽略了现实的多变。在商业战争上,难道你不告诉竞争对手你的商业秘密,与其尔虞我诈就是错误的吗?难道对身患绝症的病人隐瞒真正的病情是错误的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角度,而弟子规明显过于偏着,硬性规定了对错的标准,导致了这部典籍在某些方面显得迂腐落后。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弟子规从目标上是希望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它的观点,大多数也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中感悟的。或许弟子规不够变通,有些迂腐,但我们是可以变通的,我们可以从它里面学习到中华传承的美德与优良品质,可以从中自我反省得以升华自我。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的读后感02-20

弟子规读后感07-17

《弟子规》读后感08-18

弟子规的读后感09-20

弟子规作文05-26

弟子规的作文04-18

弟子规心得04-19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04-27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03-28

弟子规小学读后感03-2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